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創業,如電影一般,打開一本通往黑洞的書

這位創業者, 是兔姐的朋友, 從他開始做第一個專案到現在, 一直保持著聯繫。 他沒有特別光鮮的背景, 沒有那麼好的社會資源,

但卻不曾放棄自己的夢想。 他, 是許多草根創業者的縮影, 是創業最真實的寫照。

如果你想知道創業到底是什麼樣子, 請看看他的故事。

前言

“一張沒有烏托邦的世界地圖是絲毫不值得一顧的。 ”

時隔近兩個世紀, 英俊唯美的作家&藝術家王爾德竟能如此準確而又生動地描繪我作為創業者的初心, 實在是知音難覓。 也正是這種烏托邦的理想, 支撐著我走過一段段困苦、焦慮、懷疑、煎熬、釋然的創業之路。

借此機會, 很高興和大家回顧分享一下自己的創業經歷, 個中滋味歡迎同道中人一起細細品嘗。

第一幕 怎麼又是你

時間快退到2016年6月, 合夥人阿志和我坐在某創投機構的會議室裡和投資總監互遞名片, 一位年輕的投資經理剛坐下抬頭看見我,

便驚訝道:“怎麼又是你們?”還未等我說完團隊已轉型這句話, 他便再次問道:“你們現在資料多少?上次到現在增長了多少?”

他的意思我明白, 彼時的9個月前我一個人來過這裡和他們談我的項目, 開啟書田融資之路, 到現在9個月後我還在融資, 他難免有些懷疑我們項目的好壞。

我如實說目前產品使用者近2000人。 他頭也不回地丟下一句:“我還有其他事, 你們先聊”留下我詫異的合夥人和懵逼的投資總監, 就走了。

當然, 這次面談因為資料不好看照樣沒有新的進展, 不同的只是這次我們被邀約而已。

我聽了太多創業媒體和牛人去解釋什麼是商業, 這位投資經理用簡潔有力的實際行動幫我印證了——商業就是增長,

速度越快越受資本青睞。 這讓我想起杜威的“教育即是生長”。

第二幕 我是誰

說起教育, 我是百感交集。 畢業5年多, 有4年多的時間做著和教育、文化相關的產品。 這和我個人志趣有很大關係。 從小家裡最大的傢俱竟然是兩個書櫃, 裡面裝滿了大大小小、課內課外、國內國外的書籍, 至今還記得《魯濱遜漂流記》裡魯濱遜在孤島上學會根據潮汐來儲備食物, 並教星期五與他說話交流。 無論是自學還是教育他人, 抑或被人教育, 事實上都是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希望。

我是懷著“改變世界”的希望一直存在著的。 小學的時候因為不忍心看到同班同學被人欺負, 於是號召了班上一些具有正義感的男同學組建了“班警”。 只要班上有同學被欺負,

被任一班警成員發現並吹口哨, 其他所有班警成員從四面八方趕來維持正義。 “班警”組織建立後2個月, 出動不下10次, 最終在開會時, 被班主任一鍋端, 以“非法聚會”為由取締。 縱然當時我被組織內成員指認為“組織頭目”受到嚴厲批評, 我還是自豪至今。 這就像我高中時, 說服室友和我一起在全校張貼聲討學校亂收費現象的大字報一樣, 成為我的生命印記。 你無法想像, 校長撕扯大字報時被其他同學疑問“他說的是對的, 你為什麼要撕掉”有多麼難堪, 他甚至不敢抬頭正眼看人。 結局當然是我被校導處喝茶, 當年是真的喝茶。

這種不滿現狀、敢於挑戰、直截了當、渴望改變世界的品性, 大多數是從那兩櫃書以及我的父母家人和老師那裡汲取到的。

但也正因如此, 遭到了很多誤解和責難, 被一位老師告誡“人微言輕”。 尤其是看到了《星際迷航·無限太空》裡的飛船威者, 之所以能從一個小小的探測器在運行超過200年後, 不但存活還能變成一個超級龐然大物, 容納了所有途徑的星球文明, 是因為它被下達了“複製一切”的指令, 讓我更加意識到, 唯有不斷學習, 才能變得強大, 改變世界。 而學習最便捷的方式, 便是讀書, 也正因為此, 做一份文化事業的萌芽才在後來從我體內誕生。

2012年畢業後在廣告策劃行業工作半年後的我, 因為上司與我談心時一句“你想不想10年後成為我?”而毅然決然裸辭, 抱著萬分信心, 決定進入可更大規模、更快速改變世界的互聯網行業做產品經理。

裸辭後因為沒有產品相關經驗面試頻頻被拒,窩在深圳的城中村2個月,唯有一本《1Q84》陪伴我度過煎熬的那段歲月。“有一天,不用去刻意的尋找,她會自然而然的出現在我面前。”看似多麼理想,實則不主動出擊,將會繼續孤獨。想要改變世界,首先得改變自己的力量,而知識是我們這群普通人的有力武器。

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從那時起,我就自己開始學習互聯網產品模式,思考各種創意項目。決定從產品做起,邊工作邊學習,邊找團隊,積蓄力量後去創業,做一款我喜歡、屬於我自己的、能幫助普通人並順帶為團隊帶來財富自由的產品。

第三幕 理想主義

找到第一份產品專員的工作後,就開始琢磨起關於書的產品想法。那個時候,人人網日漸萎靡,被憤青和留學黨逐漸霸屏,豆瓣的裝十三和娛樂化,讓我漸漸找不到屬於自己的歸屬感,於是決定做一款專門為讀書人服務的網路平臺,去除喧囂,回歸淨土。在工作中,我漸漸明白,這一款網路產品需要與現有的產品形成差異化,找到用戶的痛點去切入,才能聚集一群真正熱愛書籍的人們。而要想實現她,就需要一個完整的團隊。自己現在做產品,大學專業是設計,以後就只需要技術、運營小夥伴了。

於是,我便混跡於各種讀書群、文化類群,尋找和我一樣有這個想法的人。年底,群聊中偶然遇到一個同樣希望建立讀書BBS的在讀研究生于兄,我們相談甚歡,並於13年年初彼此將這個書的產品原型和後續分工協作進行交流。2月初,確定網站名為【書田】,意為“一人一世界,一書一夢田”,決定做一個書友垂直社交網站,只有書和讀書人的世界。5月底,在技術群裡也聊到了一位對書田感興趣的前端工程師阿甘,加上公司認識的一位元技術同事,一個最小可執行團隊總算建成,雖然是兼職的。但是,理想豐滿,現實骨感,8月20日終於將網站的靜態首頁上線,彼時,離于兄“我退出了,未來一年要忙畢業事宜。你們好好做吧。”的郵件已有兩個月。當然,我知道他的離開和我將股權引入專案有關。他出於公益和興趣,我出於長久發展和創業方向,將醜話說在前頭,不同的出發點而已。兩個月後,在騰訊實習的阿甘也退出了,而技術同事也未進行任何實質工作,可用的網站始終未能成型。第一次建立的團隊在斷斷續續的協作中將激情消磨殆盡。

但我不甘心,繼續混跡於各種讀書群、創業群,參加線下讀書會和創業沙龍,將自己的書田想法分享給大家,結識了一些為書田“文青”氣質喝彩的朋友,其中一位便是後來加入書田全身心負責書田匯(書田線下活動項目)的鐘兄。鐘兄當晚一個人坐在沙龍客廳中央,用他那標準的廣東普通話,激動地講述著他的國學山莊夢,其他人圍坐在周圍發出各種質疑,他一一硬氣回應,即便有些話不那麼著調。但看著他嗓子啞了,依舊舌戰群儒,實在太可愛了。當時就覺得,這傢伙和自己應該是一路人。果然,當我說出自己書田想法後,大多數人質疑我的商業模式,我說只要書田能夠提供其他平臺沒有的讀書氛圍,對讀書人有價值,錢就會自然而來。此話一出,立即得到鐘兄的讚賞。

有趣的是,當時還有位在銀行工作的小夥伴聽到我的回答時,特激動地說“你的書田要是能成,我就不姓X”我一聽,這位兄弟對我的項目如此上心,都願意賭上自己的姓氏,就對他微笑地說:“謝謝兄弟,不管怎樣,書田我會繼續做的。”沙龍結束後,他可能覺得不好意思,特意和我順路走去地鐵,分開前說:“兄弟,剛才太激動不好意思。我仔細想了想,你的項目還是能成的,主要是把握風險。”彼時的我微微一笑,內心裡覺得實在是諷刺——你要是一直這麼酷,那這故事不就特有意思了麼。

如今事實驗證,他的話都是箴言。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種,流量生意是互聯網上半場的主流模式,流量生流量是大公司的玩法,小公司去做流量,要麼產品絕對創新,要麼需要經過漫長冷開機期,尤其是內容產業。低風險的做法,最保守的是做MVP,產品直接打通使用者和客戶,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有不斷的供血,並以此為擴大規模贏得時間。當時少年的我,的確是真的理想主義。

第四幕 只能是我們

面對讀書人這個群體,以什麼為差異化切入點,為他們提供什麼價值,為客戶提供什麼價值,成為我那段時間的思考重點。我不斷地加各種讀書群,和書友們聊,聊他們的需求。發現除了他們覺得可以優化的細節以及渴求的獨立而不孤獨的氛圍外,其實豆瓣大部分都可以滿足。但有一個場景,書友群裡會經常出現——一位書友問:“最近書荒,有沒有推薦的啊?”另一位書友再瞭解他的口味和喜好後,便拋出一個書名和一段理由。提問者便立即答謝,說“好的,我這就去下單”。簡單的來說,就是找書這個問題,對於想要尋求更多愉悅或提升自己的年輕人特別重要。

因為不同的人,喜好不同會有不同的挑戰進階,比如看完《三體》看《海伯利安》;比如設計師小明想升職加薪,看完《設計中的設計》可以看《情感化設計》......這種線性的、個性化的閱讀需求,是需要在深度瞭解的基礎上給出解決方案的。即便當時已經有個性化推薦的【豆瓣猜】、也有頭部推薦的各種讀書門戶、更有去中心化的關注發現達人的管道,但對沒有自己明確路徑的大多數讀書人來說,太多選擇等於沒有選擇,還是需要自己進行判斷。

於是我將這個想法與五十多位多個書友進行逐個交流,發現絕大多數歡迎這個方案,但在向讀書達人付費環節有兩個希望,一是對方足夠有實力,二是要是對方能直接買了郵寄給自己就好。第一點要求,是對方的閱讀經驗和判斷能力高於自身,並具有權威;第二點,潛在的實際上是可以採用年費制,將一年的讀書預算給到達人,每個月一本書,也不需要問,直接拿到最新最合適的書。這種模式,我發現2C、2B都可以做。有部分公司的確有購書預算,定期採購書籍供內部員工學習。我感覺產品終於逐漸清晰起來了,可執行方案呼之欲出。

那個時候已經是2014年年初了。我信心十足地創建了自己的種子用戶群,不斷在各個讀書群、文化群、創業群,甚至是技術群去發佈自己的書田理念,期間被禁言、踢出群、被人罵的不計其數,不過最終成功邀請了認同書田理念的200多位書友加入種子用戶群,大家在群裡暢想書田的未來。

我的學妹小四聽說我有了自己可行的產品方案後,主動提出幫我做設計圖,並介紹她的同事兼室友阿喵幫我們做前端頁面。現在想起來,兩個日常加班嚴重的小姑娘,在下班後還為書田做設計和交互,我是多麼幸福啊。但她們也說好了,因為個人規劃的問題,和我一起創業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我還得繼續尋找技術合夥人。但也正是因為他們將我的靜態首頁改造成了一個可以問答交互、展示讀書達人的多個頁面,至少可以拿著這個去和其他人介紹和描述了。

有趣的事情又發生了!當我在書友群裡聊到大家的公司有沒有購書預算時,一位元書友竟然和我是同事,我倆的位置就只有一牆之隔,我是產品部,他是運營部。於是,我們午餐時間就在樓梯道面基了。他叫阿志,一個戴著眼鏡看似文弱的書生,卻是中華武術的傳人,熟讀歷史和國學,經常活躍于廣州地區讀書群。他與我對傳統文化的共同熱愛,以及對找書這個問題的共鳴,並告訴我薦書達人這個職業其實叫選書師,並舉例很多書店已經配備這樣的崗位。這讓我當即決定邀請其做書田運營合夥人。他雖未當即允諾,但答應會和我一起把書田慢慢做起來,至少在推廣閱讀這一塊,他可以幫我做很多事情。

接著,還遇到了兩位技術小夥伴。

一位是熱愛讀書的前端工程師阿輝,高大瘦弱的模樣,但卻因為對書的癡迷,一頓酸菜魚火鍋後,便答應我負責書田1.0版本的前端開發。而此時,網站UI設計圖已經在我利用業餘時間修改了10次以上準備好了,1個月後,細心負責的阿輝已經將靜態的各個頁面呈現在我面前。我滿心歡喜地幻想這些頁面動起來的模樣,想像著被書友們使用的場景。這個時候,我將會技術的的哥哥邀請加入團隊,但他已有自己的家庭閒置時間不多,人又在北方與我們溝通太不方便,尤其是兩個人的技術語言和對接還差一個環節,必須得有第三個會這個技術的工程師才能實現,一晃時間就到了2014年年底,這種骨鯁在喉的感覺讓我不得不繼續尋找其他技術夥伴。

巧合的是,在一個創意專案交流社區又遇到了一位全棧工程師小崔。小崔是一位元懂產品愛設計會技術的在讀研究生程式猿,也在和人一起做項目,聽完我的想法後,也興致衝衝的加入開發。一個月後,我問道專案進展時,他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說仔細思考後,發現我們書田四不像、創意不足,無法形成足夠的差異化,對於他這種極客來說,他無法說服自己去做這樣一個自己不喜歡的產品。我們對創新這一個詞還進行了辯論,我認為創新是對現有的存在進行重新有機結合,提升效率或者提升美感或體驗。而他認為創新是創造本沒有的東西,既然對我倆對創新有這麼大的理解誤差,還是不用再合作了。其實,他的想法我理解,是希望書田能有一鳴驚人的創意,讓大家一聽到就紛至遝來。所以,我問他有沒有更好的創意呢?他說我們可以多想想,想好了再做也不遲。但我認為,這是目前能想到的最好的解決方案,再說這也是有種子用戶群的支持的。我們可以快速試錯,看看市場反應。一直去想,很可能印證麥田故事——蘇格拉底叫柏拉圖到麥田走一次,要不回頭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麥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最後柏拉圖空手而歸。

當然,雖然最後沒有成功說服他,網站依舊沒有資料。深知技術外包弊病的我,不得不在一個技術外包平臺選擇靠譜兼職程式師幫助我開發網站。接下來,便是一次又一次的溝通磨合,漫長的等待,好不容易到了約定的時間,結果上線又延期,還有諸多bug。關鍵是書籍的資料需要爬蟲技術,原先約定的外包說可以解決,結果最終還是需要我另請高明。無奈,我又讓我哥幫助提供爬蟲技術,他鑽研了好些天爬蟲技術,幫我們爬出近3萬條目,最終才有一定資料呈現。但交互做的一塌糊塗,技術外包花了錢倒不說,關鍵是過程中對專案的把控真的太讓人煎熬了。這讓我深刻認識到,必須要有一個願意全身心投入書田項目的技術合夥人,這個事情才能做成。後續陸陸續續約見了一些人,但因為技術能力原因沒能合作。

幸好這個過程中,又遇到了一個喜歡現代主義文學與哥特風格的知性女生小紅。性格幽默的小紅很快的將小四、阿喵、阿輝、阿志還有我凝聚在一起,偶爾趁著週末一起聚餐,聊著到底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聊著國學的淵源,聊著書籍的未來是否會消失,聊聊文學、聊聊書田、聊聊未來。儘管那段時間,產品開發的進展很慢,但因為和大家一起,度過了很多難忘的時光。

眨眼間,又到了2015年年中,眼看著越來越多的讀書應用如春筍般湧現,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希望將書田完整實現的心情。考慮再三,毅然決定辭職創業做書田。因為經過前面近3年的沉浮,日子在一天天消磨,產品卻進展不大,手裡可用的資金只有不到5萬。我唯有破釜沉舟,一門心思撲在書田,去推動,去找人,或者去融資招人,書田才不至於終日無法以良好的狀態面世。

當我把想要辭職創業的想法告訴周圍的小夥伴時,各人表現不一。阿輝因為家裡變故,經濟壓力變大,不可能冒這麼大風險;阿志考慮再三,決定晚些時間再辭職;小紅則變得比以往更加理性,希望我思考清楚,萬一失敗怎麼辦。但她支持我的決定,只要我不後悔。並表示,後面需要資金,她會隨時支援。他們的決定,我非常理解,也很感謝他們對我的直言和支持。這讓我越來越堅定,想要實現自己的想法的人,也只能是我自己。想要實現大家的想法,也必須有一個人先邁出去。

第五幕 開啟

2015年8月1日,我正式辭職,休息了半個月,設計了書田文化衫,開始在網上售賣。後來沒成想,文化衫的銷售竟然成為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8月20日,開始註冊公司,正式投身互聯網創業浪潮。公司營業執照下發的那一刻,我對自己說:這家公司一旦創立,就要永遠存在下去。

接著,我穿著自己設計的書田文化衫參加了9月份廣州的創業沙拉大賽。儘管每個專案只有5分鐘的路演時間,但在最後主持人宣佈開始投票的時候,我沖上臺呼籲大家為書田投票,那是我第一次為自己的項目在台前呐喊。賽制規定,得票前10名,有資格現場招募隊友,並招募超過3人才可晉級。結果出來後,書田第7,這在我的意料之中,因為我路演的時候還是挺緊張的,台下觀眾反應平淡,點評導師還提到“找書這個天花板”,我的回答是“找書是一個入口,掌握了入口,後續的閉環即可快速形成。”並沒有讓他滿意,便被主持人請下臺。

幸運的是,從深圳趕來參會的阿冬對書田感興趣表示願意組成現場團隊,加上我邀請的小爽,開展了為期52小時的頭腦風暴協作,並不斷有對書田專案感興趣的導師過來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再次證明高段位元的人根本不需要選書師,因為他自己就可以選書。而讓他放棄其他平臺到書田為他人提供選書服務,驅動力太小。也罷,那我們找到那些願意無償或者去幫助他人的讀書達人即可。於是我們決定通過誠摯邀請知乎讀書大V、豆瓣讀書達人來到平臺,為讀書人提供選書服務,並通過更多豐富維度的標籤將書進行分類,供書友快速篩選,比如地區、時間、行業、職業等屬性。

決賽,書田未殺進排名。但收到了一個創服機構CCIC負責人的入孵邀請,並提供為期2個月的免費入駐和導師服務。阿志也如期辭職和我一起入孵,從此創業路上不再孤單。這2個月,網上也投了不少BP,拿著半成品的書田網站見到了一些投資人,都沒有下文,大多數投資人表示,欣賞你們對文化的熱愛,但這個行業你們做不了。我們只能微微一笑。和其他的創業團隊交流拿投資的一些訣竅,現在看來,還真的是各有各的成功。專案有可借鑒的成熟商業模式、在紅海賽道、團隊是BAT&留學背景均能大幅度提升融資成功率。而文化內容創業,是一個投資週期長的產業,也是一個講究資源的產地,書田從草根走起,創始團隊並無光環加身,在業內資源稀少,註定走上了一條艱難的不歸路。但沒有回頭路,團隊決定繼續迎難而上,沒有資源就要去創造資源。

這段時間,創服機構負責人很是關心地多次找我探討打磨專案,並為我介紹投資人認識。其中一位投資人聽說我做書籍相關專案,表示自己也是忠實的書迷,問我:“你知道比爾蓋茨最近在讀什麼書嗎?”我說不知道“你知道李開複最近在讀什麼書嗎”我依然如實回答不知道。他又問我團隊人數多少,我說加上兼職的一共7個(其中還包括小紅介紹的朋友負責公司財務的小黑),他隨即表示:你沒有做好準備。當你做好準備了,我們再來好好聊聊你的項目。

而另一次多個創服機構的負責人和其他創業團隊CEO聚在一起,聊我的產品時,看了我的產品介面後,多人表達了我的產品不夠酷,要想辦法怎麼變得有趣,讓更多年輕人喜歡的時候,我有些不解。我認為我的產品就是給那些和我一樣,直接解決問題的人,追求娛樂和趣味並不是讀書的初衷。於是,他們竟然一個個離開座位了,只有一位大哥留在座位上。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了深深的惡意。我向那位大哥詢問他怎麼看待我的項目。他沒有聊項目,而是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小兄弟,當別人給你建議的時候,你要聆聽他們,反駁是沒有用的,重要的是思考什麼能讓自己變得更好。”那些天經歷了多少否定、質疑和打擊,都不如這一席溫潤的話給我的力量。我加了這位元做諮詢服務的大家微信,至今不忘他曾經不經意間給我的關懷。

事實上,現在回首來看,自我懷疑的種子,已經在那個時候埋下了。

第六幕 聚人

此時,團隊沒有技術合夥人,書田依舊是個無法交互的半成品。而書田的專案理念已經不被這家創服機構所認可,也被提醒免費入孵快到期,建議我們去另一家創服機構。我們知道這是被要求離開,於是選擇了申請入孵3W空間,與投資經理進行面試,面試還算順利,基本認為我們的項目靠譜,但對我們的運營目標有了更高要求,希望在半年內達到10萬粉絲。當時剛開始做訂閱號,不到100人,雖然在接下來的1個月快速拿到了原創標識,2個月內拿到打賞功能,但粉絲增速依舊很慢。我們將選書師的模式在訂閱號上進行推廣互動,但收效甚微。團隊已經開始懷疑這種模式是否真的可行了。

我當即決定招聘技術合夥人和新媒體運營崗位,將書田的模式完整呈現,否則真的無法知道到底是體驗問題,還是模式問題。

很幸運,面試了一位畢業一年、工作兩年從老家趕來廣州面試的全棧工程師景輝,當我談到以人工互動找書為特色,以演算法推薦為未來時,他的眼睛裡有光。面試當晚一起吃飯,景輝便答應以低薪在元旦後加入團隊。接著便是因為我在網上發佈的一篇《我創辦【書田網】的初心和夢想》文章而加微信想要加入書田團隊的天恩。天恩剛畢業,之前也在創業公司實習,一心希望進入具有文藝氣息的文化公司工作。看到她人很有朝氣,寫的文章也挺有模有樣,立即邀請他加入團隊。其實,與其他來面試而未被錄用的人,最大的差別在於,景輝和天恩具有創業者的自我驅動力在,這種對工作的激情和我們一樣是自賦。

年底,之前創業沙龍認識的鐘兄也聞訊加入書田團隊,自此,書田全職團隊變成5人,我負責產品和設計,景輝負責前後端開發,阿志負責用戶運營,天恩負責新媒體運營,阿鐘負責活動運營。我們退出需要繳工位元費的3W空間,一起在不到20平米的我家辦公。4個人在客廳飯桌上,一個人在臥室地鋪上辦公。那個時候,吃飯大家一起吃,睡覺大家一起睡(景輝直接住在我家沙發上),每個人都是團隊的重要一員,每個人都獨當一面。

自我驅動產生的直接結果是,技術合夥人景輝在連續2個月的時間內每天只睡3到5個小時,除了吃飯睡覺,全部用來開發。除夕前,書田全職和兼職的團隊一行7人在KTV聚會,我為每個人送上了一隻印有書田logo的鋼筆,以及一張我手寫的明信片,感謝他們一直以來對書田和我的支持。而景輝在大家歡樂歌唱的時候,竟然躺著沙發上睡著了,我看著鼻子不禁一酸。那天,是我創業以來最開心也是最凝重的一天,我發誓,未來的某一天,我一定不會辜負這一群如此全力以赴的小夥伴。

但,接下來的5個月,這一切的美好,被我親手葬送。

第七幕 天花板

2016年開年,網站也很快順利上線,可以向選書師提問,到沒有交易功能,問答模組、關聯書籍功能已經全部完成。使用者可以直接通過問答、文章訪問目標書籍了,並于其他書友交流

為了團隊能夠不那麼憋屈,便咬牙租了一個一室一廳的老小區套房用來辦公和自住。並新租了一套辦公室旁邊的房子,改裝為書房,由鐘兄全權負責在此開展線下活動業務為線上導流,包括辦週末讀書會,週一到週五晚做國學班,並購置了8個書櫃,團隊內的書和網友的書郵寄過來,供來訪書友閱讀,儼然成為一個廣州文化青年聚集地。這個項目就叫書田匯,書田匯的活動一期比一期辦的更具人氣,但場均人數始終無法突破,雖然成為公司第二收入來源。為此我們還專門做了一次書房眾籌活動,獲得了更多網友的支持,但整體依舊入不敷出。

由於之前一直認為寫問答、書評的輸入,要想深入撰寫,最合適的載體是電腦,因此一直都是優先開發PC端網站,結果移動端和微信的紅利並未享受到。加上很多書友都在問我們是否有APP,景輝自告奮勇說可以嘗試做安卓版,於是我們很快招聘了一位ios開發工程師小陳。3個月後,團隊解散,APP都未上線。我後來反思,這是第一次嚴重的決策失誤。如果重新來過,一定直接嘗試做服務號再加PC端。使用者在移動端會因隨手編輯降低內容品質,而不適合撰寫文章和回答,但一定適合快速傳播和閱讀。雖然,我們做了內容頁面的wap端相容,但依舊無法沉澱足夠的流量和用戶。

另一邊,線上的產品在往外推時,遇到了很多冷水。包括我內部邀請知乎大V,被人舉報,禁言長達1個月。邀請近200人,實際上來了不到10幾個人。主要原因就是我們是小平臺,根本就沒有流量。來了也沒人互動。於是,我們將互聯網、歷史、文學方面的找書問題,匯總發佈了近兩百個,通過運營手段,去重點打造口碑案例,內部塑造選書師典範,網站漸漸有了起色。可一旦運營手段停止,發現網站日活便會下降。這讓運營同事漸漸感到力不從心,亞歷山大,開始認為產品並不是真正的剛需。真正優秀的產品,使用者是自運行的。我認為內容產業早期必經的積累期,所以讓每個運營同事認領了內容積累、使用者獲取的指標。結果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增長還是依舊緩慢。總體用戶註冊量不到2000人,日活還不到30人,大部分還是自己人。大家一起討論試圖找到問題,優化產品,但最終都一籌莫展。

又加上我屢次外 出尋找融資,都杳無資訊。其中有一個深圳的美元基金投資基金在看到我們的線下活動資料後,認為我們的項目和他們的賽道一致,決定投資20萬占股20%。我瞭解到其背後沒有書田需要的行業資源,在業內也無口碑,對書田理念瞭解並不深,並考慮到對我們的估值過低,在和團隊通報後,毅然拒絕了。因為我相信,這一次有人感興趣,也就一定有下一個識貨的投資人。結果,這真的是截止目前最後一個對我們表達興趣的投資機構。

如此一來,沒有獲得融資,加上工資、其他支出,每月支出達到2萬以上,啟動資金和向朋友借的10萬很快花光。我不得不開始找朋友借錢,通過支付寶、微粒貸借款讓公司繼續支撐下去。鑒於我把團隊每個人都當做公司的主人,便將公司情況開誠佈公地與大家進行討論。

首先討論如何讓活動變得更吸引人,最起碼能達到收支平衡。這個時候,與鐘兄的意見不合開始初見端倪。我認為活動肯定還可以優化的,他認為做文化就是這樣,沒有火熱很正常,要面對現實。於是我們約定,如果2個月內繼續入不敷出,將會退掉書房,書田匯項目由自營改為合作的模式繼續開展。而運營工作,我更加對阿志和天恩施加了壓力,並且控制不好情緒,往往在討論問題時,高聲說話。事後,我又覺得不好,便私下道歉,和他們聊天,表達我這個人性格耿直,有話不說心裡憋著慌。但他們都表示非常理解,瞭解我這個人。事實證明,情緒的問題,可能當時被釋放或被壓抑,看似解決了或沒有波瀾,實際上在某一天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另外,經過反復掙扎,最終無奈地與團隊成員協商將原本每個人並不是很多的工資進行降低,儘量減少開支,保證在密切關注我們的兩家投資機構做決定前公司還活著。要知道,我自己至始至終是不拿一分錢工資的,除了為每個全職的小夥伴發工資,為兼職的夥伴發補貼,付房租水電,每到月初、月中、月末都是還貸提醒,壓力大到晚上會突然驚醒,發現自己雙手已緊緊握成拳頭。遺憾的是,時至今日,雖然沒有以前那麼緊張,但握著拳頭睡覺的肢體本能已經養成了。汗!!!

第八幕 人散

書田網的問題,解決辦法還是得我來想。於是,我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詢問交流了近百位種子用戶,印證了我一直繞在心頭的想法,將書田從“為你選書”轉型為“為你構建知識體系”。因為我發現之所以目前資料增長速度很慢,本質上是因為我們主要還是面向初階閱讀者,找書這種模式,閱讀達人是內容提供者,初階閱讀者是內容獲取者,由於閱讀達人數量本就較少,從其他平臺遷移的成本太高,導致供需雙方失衡。要想繼續做下去,耗費的時間實在太長,以目前的資金狀況,很難支撐到擁有頭部資源的那一刻。從底層的需求來說,找書實際上解決的是讀書效率的問題,我們為什麼不能即能幫助初階閱讀者提高讀書效率,又能幫助閱讀達人提高讀書效率呢?如果二者都實現了,那利用供需關係和資訊差關係形成的交易模型將會有更多可能。

如何提高讀書效率?實際上就是明白自己的想要什麼,接下來需要閱讀什麼書,讀完了之後把吸收到的思想與同樣看過該書的人進行交流碰撞,總結並付諸於行動。“為什麼我懂得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是因為你即便擁有知識,但沒有明確的目標和實際的行動,也是白搭。如果你能將知識獲取、分類、所以我們書田要做的就是:一個頻道【書】説明使用者基於興趣對書籍、文字、思考、創作進行知識整理,形成準確描述自己的知識圖譜,並獲得對應的知識推薦和達人推薦,從而構建和分享自己的知識體系。另一個頻道【田】,多維度的選書神器幫使用者快速找到目標書籍、文章、問答、書友。當用戶在【書】構建了自己的知識體系後,就知道了自己的特長和需求,可以通過在【田】傳播自己的價值,實現自己的部分目標。

我迫不及待的告訴了之前種子使用者群裡的部分書友,他們表示這個創意很棒,尤其是智慧推薦和選書神器。但對於構建知識體系,屬於較陌生的範疇,但聽到說能説明認識自己,表示很願意嘗試這種操作。我將想法和書友的反應告訴團隊成員,大家沒有反對,認為這是一種可能不錯的嘗試。經過團隊內部討論,以及部分書友操作模型,確定最終產品方案,於是立即開始著手開發。

另一邊,我參加一場大型創業會,會上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介紹自己的產品,我說出了新的書田理念,獲得了大家的熱烈掌聲,會後還有人不斷詢問我關於書田的想法,包括一些投資人。我越來越覺得這次轉型,真的會很有希望。

一個月後,網站在景輝日以繼夜的開發後迅速上線,雖然介面和交互做的異常粗糙。沒想到推出去之後,第一小波流量進來後,便石沉大海。一個星期後,如此,一個月後才新增不到1000新用戶,這其中還有3篇因為團隊和書田改版,創業媒體主動聯繫到我登門採訪報導的功勞。

書田2.0的冷開機,以及兩家投資機構的再觀察回復,讓原本日漸低沉的團隊氛圍變得異常低沉。

一位投資經理和我推心置腹,在瞭解到公司團隊的股權架構時,發現全職的人中只有我一個人出資,占絕對大股,納悶其他人為什麼不投資。其實是我自己希望儘量不讓大家有太大的資金壓力和風險,低工資也是可以兌換為股權的。事實上,其他團隊成員的確也積蓄不多。她便下了一個結論:你們團隊現在很危險,因為本質上只有你一個人在創業。

再次聚在一起開會分析原因時,阿志終於表達了知識管理並不是我們書田應該做的觀點,他認為知識管理尤其知識圖譜是具備大資料處理能力的公司才能做的,我們這種小公司根本競爭不過。而我認為市面上目前很少有位元普通人服務的知識圖譜產品,而知識管理類產品又不能分享,無法發揮最大價值。我們的產品剛好彌補了這兩點。接著他表達了做找書才是他加入團隊的原因,如今產品已經不是自己希望的方向,他決定離開。縱然在我解釋書籍本質上就是知識後,他還是在一個星期後離開了。

第九幕 我可以嗎?

阿志的離開,是我陷入自責和自我懷疑的開始。接著沒過多久,天恩也以家裡有事為由離開;景輝以在家辦公為由,漸漸開始出現怠工現象。留下經常出外活動、繼續為書田匯奔波的鐘兄和一直默默不語的ios工程師還在全職工作。當只剩我和ios工程師辦公時,家裡靜的感覺掉了一個針都聽得見。那種感覺,我永遠不想再經歷。

那段時間我的睡眠開始成了大問題,偶爾和朋友見面,都說我老了至少十歲。於是我試著和鐘兄談心。研究國學和佛學的鐘兄不再像以前那樣侃侃而談,而是教我打坐和禪修。我知道,此時此刻,大家都已身心疲憊,說再多已無任何作用。這種狀態,再這樣熬下去,已然沒有了意義。我決定解散團隊。

我提前了一個多月告訴大家,這個月還會發工資,但下個月再也發不出工資了,希望大家做好準備。不願意繼續的可以離開,但無論如何我會繼續堅持,並再嘗試尋找投資。

一個月後,鐘兄和ios工程師離開了團隊,留下我孤身一人。

我退掉了書房和辦公室,回到不到20平米的城中村租房,開始了我的人生低谷期。那段時間,每天醒來,除了壓在身上的債務,還有對過去的悔恨和自責。

自閉的3個月裡,我很少外出見人。我每天問自己的就是:為什麼我做的不夠好?我為什麼讓原本完整的團隊變成分崩離析?我的產品能力是不是真的不行?我的領導能力怎麼可以這麼差......

後來慢慢自問的問題演變為:如果可以重新來過,我會怎麼做?怎麼做資金的管理?招募什麼樣的合夥人?在團隊前進的過程中我該注意哪些?用哪些標準來衡量我產品的好壞,是否值得繼續堅持下去......

這些問題,像一個個石頭砸向我。

如今,我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將這些石頭接住,並放在我的心底。

第十幕 繼續

團隊解散後,一直關心團隊發展的小紅,也經常過來和我聊天,給我疏導心理,給我推薦余華、莫言的作品,讓我逐漸真正懂得苦難才是人生。

我開始去健身,一個月後,精神狀態好了不止一點。

我開始在書裡,在文字裡尋找一份寧靜的力量。在仔細研讀朋友借我的《連結》這本書之後,我將自己對書田2.0的所思所想將書田的理念濃縮成一句話——讓知識離人們更近一步,並寫成一篇文章《如何構建你的知識體系》發佈到各大平臺,作為我繼續連結書田,瞭解大家對知識認知的存在。

如今,書田網依然存在,不停的還是會有人因為我的文章而註冊流覽她,她緩慢地增長著。她就像暗物質一樣,在網路的宇宙裡,偶然被觸發了知識體系的人類發現並造訪。我對她一直還抱有期望,因為一旦知識體系的理念傳播開來,她將迎來更好的未來。縱然她的交互體驗需要優化,還有一些bug需要處理,但我依然堅持每天上去流覽她,在上面寫文章,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我找了新工作,並帶著書田的產品思路去面對周圍的一切。這個世界就像黑洞一樣,是由無數的生命和無數的知識、資訊、資料構成的。如果我們要想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就需要在世界知識庫裡,找到那些自己感興趣、需要的無限關聯的知識元,這些知識元是由定義、描述、相關的文章、問答、書籍甚至電影、音樂呈蜂窩狀構成。每個人快速建立自己知識體系的方法,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與那些優秀的關鍵樞紐(自帶豐富高質的知識元)建立連結。當你連結的知識元越多,抑或越深度高質,那麼你將變得無比強大。這些理論和實踐成為我新工作的行動指南。

王陽明說:夫學、問、思、辨,皆所以為學,未有學而不行者也。事實上,在行之前,學、問、思、辨都是一種知識管理——如果用技術語言來說——根據自身的需求,訪問結構化資料來源,並進行不同類型資料的篩選、多重資料的排重、消歧,再加上人工干預,和語音、視覺識別交互,就可以精准地、便捷地滿足每個人知識需求。基於這樣的思考,在書田的基礎上,我做出了一個書田的升級版模型——2001大腦漫遊,一個可以讓你便捷搜索知識圖譜,並快速構建自己的知識“方碑”,與世界其他同道的人一起享受並創造知識的平臺。當然,現在,2001大腦漫遊還只是一個模型,無法訪問。

這些思考,這些行動,依舊源於我自己的個人經歷。準確的說,是經驗。

我個人也是一樣,我喜歡哲學,喜歡密室電影,喜歡日本文化,我便會瘋狂的汲取和密室哲學日本相關的任何知識,並將它們一個資料夾一個資料夾分類好,並在書田、貼吧、群裡享受與同類人交流的快感。為與比我瞭解更多更深的人交流而高興,為能幫助那些新人而欣慰。如此一來,我也在用自己的知識體系,去改變自己,去改變世界。

我們創業也是一樣,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不為金錢,不為安逸,而是為了共同的夢想,共同的志趣,成為彼此生命的連結點,成為一路同行的人。人都是希望動物,如果公司沒有了增長,就像人沒有了生長的希望,一切將會凋零散去。但那些對夢想的追逐,對成功的渴望永遠不會消失;而用幾十萬人民幣和一年多的歲月換來的血的教訓,關於如何做產品,如何帶團隊,如何融資,如何管理資金,如何管理情緒的經驗和教訓,也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這些經歷真正地融入到我的血液裡,成為我的生命經驗值。

創業不是一個時間段,它是一種生命狀態,一種擔當、挑戰、永不放棄的精神。就好比我,無論現在是否是自己創業,在任何一家公司,都會把工作當做自己的工作。不避開任何困難,直面它,解決它。

那些協作、默契、碰撞、爭論、痛苦、懷疑、指責、理解、歡樂、笑聲甚至一個眼神,將一個個產品不停地往未知的方向推進,將不同的人帶向同一個地方抑或不同地方,這便是我們的世界。最後發現,“改變世界”不過是“成人達己”“知行合一”。

創業也似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內的人出不去,也永遠不願意出去。

期待那些曾經同行的創業者,請和我一樣,一直在路上。因為,有一天,我定會抵達我想要的地方,而我並不想對你們說: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裸辭後因為沒有產品相關經驗面試頻頻被拒,窩在深圳的城中村2個月,唯有一本《1Q84》陪伴我度過煎熬的那段歲月。“有一天,不用去刻意的尋找,她會自然而然的出現在我面前。”看似多麼理想,實則不主動出擊,將會繼續孤獨。想要改變世界,首先得改變自己的力量,而知識是我們這群普通人的有力武器。

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從那時起,我就自己開始學習互聯網產品模式,思考各種創意項目。決定從產品做起,邊工作邊學習,邊找團隊,積蓄力量後去創業,做一款我喜歡、屬於我自己的、能幫助普通人並順帶為團隊帶來財富自由的產品。

第三幕 理想主義

找到第一份產品專員的工作後,就開始琢磨起關於書的產品想法。那個時候,人人網日漸萎靡,被憤青和留學黨逐漸霸屏,豆瓣的裝十三和娛樂化,讓我漸漸找不到屬於自己的歸屬感,於是決定做一款專門為讀書人服務的網路平臺,去除喧囂,回歸淨土。在工作中,我漸漸明白,這一款網路產品需要與現有的產品形成差異化,找到用戶的痛點去切入,才能聚集一群真正熱愛書籍的人們。而要想實現她,就需要一個完整的團隊。自己現在做產品,大學專業是設計,以後就只需要技術、運營小夥伴了。

於是,我便混跡於各種讀書群、文化類群,尋找和我一樣有這個想法的人。年底,群聊中偶然遇到一個同樣希望建立讀書BBS的在讀研究生于兄,我們相談甚歡,並於13年年初彼此將這個書的產品原型和後續分工協作進行交流。2月初,確定網站名為【書田】,意為“一人一世界,一書一夢田”,決定做一個書友垂直社交網站,只有書和讀書人的世界。5月底,在技術群裡也聊到了一位對書田感興趣的前端工程師阿甘,加上公司認識的一位元技術同事,一個最小可執行團隊總算建成,雖然是兼職的。但是,理想豐滿,現實骨感,8月20日終於將網站的靜態首頁上線,彼時,離于兄“我退出了,未來一年要忙畢業事宜。你們好好做吧。”的郵件已有兩個月。當然,我知道他的離開和我將股權引入專案有關。他出於公益和興趣,我出於長久發展和創業方向,將醜話說在前頭,不同的出發點而已。兩個月後,在騰訊實習的阿甘也退出了,而技術同事也未進行任何實質工作,可用的網站始終未能成型。第一次建立的團隊在斷斷續續的協作中將激情消磨殆盡。

但我不甘心,繼續混跡於各種讀書群、創業群,參加線下讀書會和創業沙龍,將自己的書田想法分享給大家,結識了一些為書田“文青”氣質喝彩的朋友,其中一位便是後來加入書田全身心負責書田匯(書田線下活動項目)的鐘兄。鐘兄當晚一個人坐在沙龍客廳中央,用他那標準的廣東普通話,激動地講述著他的國學山莊夢,其他人圍坐在周圍發出各種質疑,他一一硬氣回應,即便有些話不那麼著調。但看著他嗓子啞了,依舊舌戰群儒,實在太可愛了。當時就覺得,這傢伙和自己應該是一路人。果然,當我說出自己書田想法後,大多數人質疑我的商業模式,我說只要書田能夠提供其他平臺沒有的讀書氛圍,對讀書人有價值,錢就會自然而來。此話一出,立即得到鐘兄的讚賞。

有趣的是,當時還有位在銀行工作的小夥伴聽到我的回答時,特激動地說“你的書田要是能成,我就不姓X”我一聽,這位兄弟對我的項目如此上心,都願意賭上自己的姓氏,就對他微笑地說:“謝謝兄弟,不管怎樣,書田我會繼續做的。”沙龍結束後,他可能覺得不好意思,特意和我順路走去地鐵,分開前說:“兄弟,剛才太激動不好意思。我仔細想了想,你的項目還是能成的,主要是把握風險。”彼時的我微微一笑,內心裡覺得實在是諷刺——你要是一直這麼酷,那這故事不就特有意思了麼。

如今事實驗證,他的話都是箴言。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種,流量生意是互聯網上半場的主流模式,流量生流量是大公司的玩法,小公司去做流量,要麼產品絕對創新,要麼需要經過漫長冷開機期,尤其是內容產業。低風險的做法,最保守的是做MVP,產品直接打通使用者和客戶,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有不斷的供血,並以此為擴大規模贏得時間。當時少年的我,的確是真的理想主義。

第四幕 只能是我們

面對讀書人這個群體,以什麼為差異化切入點,為他們提供什麼價值,為客戶提供什麼價值,成為我那段時間的思考重點。我不斷地加各種讀書群,和書友們聊,聊他們的需求。發現除了他們覺得可以優化的細節以及渴求的獨立而不孤獨的氛圍外,其實豆瓣大部分都可以滿足。但有一個場景,書友群裡會經常出現——一位書友問:“最近書荒,有沒有推薦的啊?”另一位書友再瞭解他的口味和喜好後,便拋出一個書名和一段理由。提問者便立即答謝,說“好的,我這就去下單”。簡單的來說,就是找書這個問題,對於想要尋求更多愉悅或提升自己的年輕人特別重要。

因為不同的人,喜好不同會有不同的挑戰進階,比如看完《三體》看《海伯利安》;比如設計師小明想升職加薪,看完《設計中的設計》可以看《情感化設計》......這種線性的、個性化的閱讀需求,是需要在深度瞭解的基礎上給出解決方案的。即便當時已經有個性化推薦的【豆瓣猜】、也有頭部推薦的各種讀書門戶、更有去中心化的關注發現達人的管道,但對沒有自己明確路徑的大多數讀書人來說,太多選擇等於沒有選擇,還是需要自己進行判斷。

於是我將這個想法與五十多位多個書友進行逐個交流,發現絕大多數歡迎這個方案,但在向讀書達人付費環節有兩個希望,一是對方足夠有實力,二是要是對方能直接買了郵寄給自己就好。第一點要求,是對方的閱讀經驗和判斷能力高於自身,並具有權威;第二點,潛在的實際上是可以採用年費制,將一年的讀書預算給到達人,每個月一本書,也不需要問,直接拿到最新最合適的書。這種模式,我發現2C、2B都可以做。有部分公司的確有購書預算,定期採購書籍供內部員工學習。我感覺產品終於逐漸清晰起來了,可執行方案呼之欲出。

那個時候已經是2014年年初了。我信心十足地創建了自己的種子用戶群,不斷在各個讀書群、文化群、創業群,甚至是技術群去發佈自己的書田理念,期間被禁言、踢出群、被人罵的不計其數,不過最終成功邀請了認同書田理念的200多位書友加入種子用戶群,大家在群裡暢想書田的未來。

我的學妹小四聽說我有了自己可行的產品方案後,主動提出幫我做設計圖,並介紹她的同事兼室友阿喵幫我們做前端頁面。現在想起來,兩個日常加班嚴重的小姑娘,在下班後還為書田做設計和交互,我是多麼幸福啊。但她們也說好了,因為個人規劃的問題,和我一起創業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我還得繼續尋找技術合夥人。但也正是因為他們將我的靜態首頁改造成了一個可以問答交互、展示讀書達人的多個頁面,至少可以拿著這個去和其他人介紹和描述了。

有趣的事情又發生了!當我在書友群裡聊到大家的公司有沒有購書預算時,一位元書友竟然和我是同事,我倆的位置就只有一牆之隔,我是產品部,他是運營部。於是,我們午餐時間就在樓梯道面基了。他叫阿志,一個戴著眼鏡看似文弱的書生,卻是中華武術的傳人,熟讀歷史和國學,經常活躍于廣州地區讀書群。他與我對傳統文化的共同熱愛,以及對找書這個問題的共鳴,並告訴我薦書達人這個職業其實叫選書師,並舉例很多書店已經配備這樣的崗位。這讓我當即決定邀請其做書田運營合夥人。他雖未當即允諾,但答應會和我一起把書田慢慢做起來,至少在推廣閱讀這一塊,他可以幫我做很多事情。

接著,還遇到了兩位技術小夥伴。

一位是熱愛讀書的前端工程師阿輝,高大瘦弱的模樣,但卻因為對書的癡迷,一頓酸菜魚火鍋後,便答應我負責書田1.0版本的前端開發。而此時,網站UI設計圖已經在我利用業餘時間修改了10次以上準備好了,1個月後,細心負責的阿輝已經將靜態的各個頁面呈現在我面前。我滿心歡喜地幻想這些頁面動起來的模樣,想像著被書友們使用的場景。這個時候,我將會技術的的哥哥邀請加入團隊,但他已有自己的家庭閒置時間不多,人又在北方與我們溝通太不方便,尤其是兩個人的技術語言和對接還差一個環節,必須得有第三個會這個技術的工程師才能實現,一晃時間就到了2014年年底,這種骨鯁在喉的感覺讓我不得不繼續尋找其他技術夥伴。

巧合的是,在一個創意專案交流社區又遇到了一位全棧工程師小崔。小崔是一位元懂產品愛設計會技術的在讀研究生程式猿,也在和人一起做項目,聽完我的想法後,也興致衝衝的加入開發。一個月後,我問道專案進展時,他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說仔細思考後,發現我們書田四不像、創意不足,無法形成足夠的差異化,對於他這種極客來說,他無法說服自己去做這樣一個自己不喜歡的產品。我們對創新這一個詞還進行了辯論,我認為創新是對現有的存在進行重新有機結合,提升效率或者提升美感或體驗。而他認為創新是創造本沒有的東西,既然對我倆對創新有這麼大的理解誤差,還是不用再合作了。其實,他的想法我理解,是希望書田能有一鳴驚人的創意,讓大家一聽到就紛至遝來。所以,我問他有沒有更好的創意呢?他說我們可以多想想,想好了再做也不遲。但我認為,這是目前能想到的最好的解決方案,再說這也是有種子用戶群的支持的。我們可以快速試錯,看看市場反應。一直去想,很可能印證麥田故事——蘇格拉底叫柏拉圖到麥田走一次,要不回頭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麥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最後柏拉圖空手而歸。

當然,雖然最後沒有成功說服他,網站依舊沒有資料。深知技術外包弊病的我,不得不在一個技術外包平臺選擇靠譜兼職程式師幫助我開發網站。接下來,便是一次又一次的溝通磨合,漫長的等待,好不容易到了約定的時間,結果上線又延期,還有諸多bug。關鍵是書籍的資料需要爬蟲技術,原先約定的外包說可以解決,結果最終還是需要我另請高明。無奈,我又讓我哥幫助提供爬蟲技術,他鑽研了好些天爬蟲技術,幫我們爬出近3萬條目,最終才有一定資料呈現。但交互做的一塌糊塗,技術外包花了錢倒不說,關鍵是過程中對專案的把控真的太讓人煎熬了。這讓我深刻認識到,必須要有一個願意全身心投入書田項目的技術合夥人,這個事情才能做成。後續陸陸續續約見了一些人,但因為技術能力原因沒能合作。

幸好這個過程中,又遇到了一個喜歡現代主義文學與哥特風格的知性女生小紅。性格幽默的小紅很快的將小四、阿喵、阿輝、阿志還有我凝聚在一起,偶爾趁著週末一起聚餐,聊著到底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聊著國學的淵源,聊著書籍的未來是否會消失,聊聊文學、聊聊書田、聊聊未來。儘管那段時間,產品開發的進展很慢,但因為和大家一起,度過了很多難忘的時光。

眨眼間,又到了2015年年中,眼看著越來越多的讀書應用如春筍般湧現,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希望將書田完整實現的心情。考慮再三,毅然決定辭職創業做書田。因為經過前面近3年的沉浮,日子在一天天消磨,產品卻進展不大,手裡可用的資金只有不到5萬。我唯有破釜沉舟,一門心思撲在書田,去推動,去找人,或者去融資招人,書田才不至於終日無法以良好的狀態面世。

當我把想要辭職創業的想法告訴周圍的小夥伴時,各人表現不一。阿輝因為家裡變故,經濟壓力變大,不可能冒這麼大風險;阿志考慮再三,決定晚些時間再辭職;小紅則變得比以往更加理性,希望我思考清楚,萬一失敗怎麼辦。但她支持我的決定,只要我不後悔。並表示,後面需要資金,她會隨時支援。他們的決定,我非常理解,也很感謝他們對我的直言和支持。這讓我越來越堅定,想要實現自己的想法的人,也只能是我自己。想要實現大家的想法,也必須有一個人先邁出去。

第五幕 開啟

2015年8月1日,我正式辭職,休息了半個月,設計了書田文化衫,開始在網上售賣。後來沒成想,文化衫的銷售竟然成為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8月20日,開始註冊公司,正式投身互聯網創業浪潮。公司營業執照下發的那一刻,我對自己說:這家公司一旦創立,就要永遠存在下去。

接著,我穿著自己設計的書田文化衫參加了9月份廣州的創業沙拉大賽。儘管每個專案只有5分鐘的路演時間,但在最後主持人宣佈開始投票的時候,我沖上臺呼籲大家為書田投票,那是我第一次為自己的項目在台前呐喊。賽制規定,得票前10名,有資格現場招募隊友,並招募超過3人才可晉級。結果出來後,書田第7,這在我的意料之中,因為我路演的時候還是挺緊張的,台下觀眾反應平淡,點評導師還提到“找書這個天花板”,我的回答是“找書是一個入口,掌握了入口,後續的閉環即可快速形成。”並沒有讓他滿意,便被主持人請下臺。

幸運的是,從深圳趕來參會的阿冬對書田感興趣表示願意組成現場團隊,加上我邀請的小爽,開展了為期52小時的頭腦風暴協作,並不斷有對書田專案感興趣的導師過來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再次證明高段位元的人根本不需要選書師,因為他自己就可以選書。而讓他放棄其他平臺到書田為他人提供選書服務,驅動力太小。也罷,那我們找到那些願意無償或者去幫助他人的讀書達人即可。於是我們決定通過誠摯邀請知乎讀書大V、豆瓣讀書達人來到平臺,為讀書人提供選書服務,並通過更多豐富維度的標籤將書進行分類,供書友快速篩選,比如地區、時間、行業、職業等屬性。

決賽,書田未殺進排名。但收到了一個創服機構CCIC負責人的入孵邀請,並提供為期2個月的免費入駐和導師服務。阿志也如期辭職和我一起入孵,從此創業路上不再孤單。這2個月,網上也投了不少BP,拿著半成品的書田網站見到了一些投資人,都沒有下文,大多數投資人表示,欣賞你們對文化的熱愛,但這個行業你們做不了。我們只能微微一笑。和其他的創業團隊交流拿投資的一些訣竅,現在看來,還真的是各有各的成功。專案有可借鑒的成熟商業模式、在紅海賽道、團隊是BAT&留學背景均能大幅度提升融資成功率。而文化內容創業,是一個投資週期長的產業,也是一個講究資源的產地,書田從草根走起,創始團隊並無光環加身,在業內資源稀少,註定走上了一條艱難的不歸路。但沒有回頭路,團隊決定繼續迎難而上,沒有資源就要去創造資源。

這段時間,創服機構負責人很是關心地多次找我探討打磨專案,並為我介紹投資人認識。其中一位投資人聽說我做書籍相關專案,表示自己也是忠實的書迷,問我:“你知道比爾蓋茨最近在讀什麼書嗎?”我說不知道“你知道李開複最近在讀什麼書嗎”我依然如實回答不知道。他又問我團隊人數多少,我說加上兼職的一共7個(其中還包括小紅介紹的朋友負責公司財務的小黑),他隨即表示:你沒有做好準備。當你做好準備了,我們再來好好聊聊你的項目。

而另一次多個創服機構的負責人和其他創業團隊CEO聚在一起,聊我的產品時,看了我的產品介面後,多人表達了我的產品不夠酷,要想辦法怎麼變得有趣,讓更多年輕人喜歡的時候,我有些不解。我認為我的產品就是給那些和我一樣,直接解決問題的人,追求娛樂和趣味並不是讀書的初衷。於是,他們竟然一個個離開座位了,只有一位大哥留在座位上。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了深深的惡意。我向那位大哥詢問他怎麼看待我的項目。他沒有聊項目,而是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小兄弟,當別人給你建議的時候,你要聆聽他們,反駁是沒有用的,重要的是思考什麼能讓自己變得更好。”那些天經歷了多少否定、質疑和打擊,都不如這一席溫潤的話給我的力量。我加了這位元做諮詢服務的大家微信,至今不忘他曾經不經意間給我的關懷。

事實上,現在回首來看,自我懷疑的種子,已經在那個時候埋下了。

第六幕 聚人

此時,團隊沒有技術合夥人,書田依舊是個無法交互的半成品。而書田的專案理念已經不被這家創服機構所認可,也被提醒免費入孵快到期,建議我們去另一家創服機構。我們知道這是被要求離開,於是選擇了申請入孵3W空間,與投資經理進行面試,面試還算順利,基本認為我們的項目靠譜,但對我們的運營目標有了更高要求,希望在半年內達到10萬粉絲。當時剛開始做訂閱號,不到100人,雖然在接下來的1個月快速拿到了原創標識,2個月內拿到打賞功能,但粉絲增速依舊很慢。我們將選書師的模式在訂閱號上進行推廣互動,但收效甚微。團隊已經開始懷疑這種模式是否真的可行了。

我當即決定招聘技術合夥人和新媒體運營崗位,將書田的模式完整呈現,否則真的無法知道到底是體驗問題,還是模式問題。

很幸運,面試了一位畢業一年、工作兩年從老家趕來廣州面試的全棧工程師景輝,當我談到以人工互動找書為特色,以演算法推薦為未來時,他的眼睛裡有光。面試當晚一起吃飯,景輝便答應以低薪在元旦後加入團隊。接著便是因為我在網上發佈的一篇《我創辦【書田網】的初心和夢想》文章而加微信想要加入書田團隊的天恩。天恩剛畢業,之前也在創業公司實習,一心希望進入具有文藝氣息的文化公司工作。看到她人很有朝氣,寫的文章也挺有模有樣,立即邀請他加入團隊。其實,與其他來面試而未被錄用的人,最大的差別在於,景輝和天恩具有創業者的自我驅動力在,這種對工作的激情和我們一樣是自賦。

年底,之前創業沙龍認識的鐘兄也聞訊加入書田團隊,自此,書田全職團隊變成5人,我負責產品和設計,景輝負責前後端開發,阿志負責用戶運營,天恩負責新媒體運營,阿鐘負責活動運營。我們退出需要繳工位元費的3W空間,一起在不到20平米的我家辦公。4個人在客廳飯桌上,一個人在臥室地鋪上辦公。那個時候,吃飯大家一起吃,睡覺大家一起睡(景輝直接住在我家沙發上),每個人都是團隊的重要一員,每個人都獨當一面。

自我驅動產生的直接結果是,技術合夥人景輝在連續2個月的時間內每天只睡3到5個小時,除了吃飯睡覺,全部用來開發。除夕前,書田全職和兼職的團隊一行7人在KTV聚會,我為每個人送上了一隻印有書田logo的鋼筆,以及一張我手寫的明信片,感謝他們一直以來對書田和我的支持。而景輝在大家歡樂歌唱的時候,竟然躺著沙發上睡著了,我看著鼻子不禁一酸。那天,是我創業以來最開心也是最凝重的一天,我發誓,未來的某一天,我一定不會辜負這一群如此全力以赴的小夥伴。

但,接下來的5個月,這一切的美好,被我親手葬送。

第七幕 天花板

2016年開年,網站也很快順利上線,可以向選書師提問,到沒有交易功能,問答模組、關聯書籍功能已經全部完成。使用者可以直接通過問答、文章訪問目標書籍了,並于其他書友交流

為了團隊能夠不那麼憋屈,便咬牙租了一個一室一廳的老小區套房用來辦公和自住。並新租了一套辦公室旁邊的房子,改裝為書房,由鐘兄全權負責在此開展線下活動業務為線上導流,包括辦週末讀書會,週一到週五晚做國學班,並購置了8個書櫃,團隊內的書和網友的書郵寄過來,供來訪書友閱讀,儼然成為一個廣州文化青年聚集地。這個項目就叫書田匯,書田匯的活動一期比一期辦的更具人氣,但場均人數始終無法突破,雖然成為公司第二收入來源。為此我們還專門做了一次書房眾籌活動,獲得了更多網友的支持,但整體依舊入不敷出。

由於之前一直認為寫問答、書評的輸入,要想深入撰寫,最合適的載體是電腦,因此一直都是優先開發PC端網站,結果移動端和微信的紅利並未享受到。加上很多書友都在問我們是否有APP,景輝自告奮勇說可以嘗試做安卓版,於是我們很快招聘了一位ios開發工程師小陳。3個月後,團隊解散,APP都未上線。我後來反思,這是第一次嚴重的決策失誤。如果重新來過,一定直接嘗試做服務號再加PC端。使用者在移動端會因隨手編輯降低內容品質,而不適合撰寫文章和回答,但一定適合快速傳播和閱讀。雖然,我們做了內容頁面的wap端相容,但依舊無法沉澱足夠的流量和用戶。

另一邊,線上的產品在往外推時,遇到了很多冷水。包括我內部邀請知乎大V,被人舉報,禁言長達1個月。邀請近200人,實際上來了不到10幾個人。主要原因就是我們是小平臺,根本就沒有流量。來了也沒人互動。於是,我們將互聯網、歷史、文學方面的找書問題,匯總發佈了近兩百個,通過運營手段,去重點打造口碑案例,內部塑造選書師典範,網站漸漸有了起色。可一旦運營手段停止,發現網站日活便會下降。這讓運營同事漸漸感到力不從心,亞歷山大,開始認為產品並不是真正的剛需。真正優秀的產品,使用者是自運行的。我認為內容產業早期必經的積累期,所以讓每個運營同事認領了內容積累、使用者獲取的指標。結果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增長還是依舊緩慢。總體用戶註冊量不到2000人,日活還不到30人,大部分還是自己人。大家一起討論試圖找到問題,優化產品,但最終都一籌莫展。

又加上我屢次外 出尋找融資,都杳無資訊。其中有一個深圳的美元基金投資基金在看到我們的線下活動資料後,認為我們的項目和他們的賽道一致,決定投資20萬占股20%。我瞭解到其背後沒有書田需要的行業資源,在業內也無口碑,對書田理念瞭解並不深,並考慮到對我們的估值過低,在和團隊通報後,毅然拒絕了。因為我相信,這一次有人感興趣,也就一定有下一個識貨的投資人。結果,這真的是截止目前最後一個對我們表達興趣的投資機構。

如此一來,沒有獲得融資,加上工資、其他支出,每月支出達到2萬以上,啟動資金和向朋友借的10萬很快花光。我不得不開始找朋友借錢,通過支付寶、微粒貸借款讓公司繼續支撐下去。鑒於我把團隊每個人都當做公司的主人,便將公司情況開誠佈公地與大家進行討論。

首先討論如何讓活動變得更吸引人,最起碼能達到收支平衡。這個時候,與鐘兄的意見不合開始初見端倪。我認為活動肯定還可以優化的,他認為做文化就是這樣,沒有火熱很正常,要面對現實。於是我們約定,如果2個月內繼續入不敷出,將會退掉書房,書田匯項目由自營改為合作的模式繼續開展。而運營工作,我更加對阿志和天恩施加了壓力,並且控制不好情緒,往往在討論問題時,高聲說話。事後,我又覺得不好,便私下道歉,和他們聊天,表達我這個人性格耿直,有話不說心裡憋著慌。但他們都表示非常理解,瞭解我這個人。事實證明,情緒的問題,可能當時被釋放或被壓抑,看似解決了或沒有波瀾,實際上在某一天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另外,經過反復掙扎,最終無奈地與團隊成員協商將原本每個人並不是很多的工資進行降低,儘量減少開支,保證在密切關注我們的兩家投資機構做決定前公司還活著。要知道,我自己至始至終是不拿一分錢工資的,除了為每個全職的小夥伴發工資,為兼職的夥伴發補貼,付房租水電,每到月初、月中、月末都是還貸提醒,壓力大到晚上會突然驚醒,發現自己雙手已緊緊握成拳頭。遺憾的是,時至今日,雖然沒有以前那麼緊張,但握著拳頭睡覺的肢體本能已經養成了。汗!!!

第八幕 人散

書田網的問題,解決辦法還是得我來想。於是,我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詢問交流了近百位種子用戶,印證了我一直繞在心頭的想法,將書田從“為你選書”轉型為“為你構建知識體系”。因為我發現之所以目前資料增長速度很慢,本質上是因為我們主要還是面向初階閱讀者,找書這種模式,閱讀達人是內容提供者,初階閱讀者是內容獲取者,由於閱讀達人數量本就較少,從其他平臺遷移的成本太高,導致供需雙方失衡。要想繼續做下去,耗費的時間實在太長,以目前的資金狀況,很難支撐到擁有頭部資源的那一刻。從底層的需求來說,找書實際上解決的是讀書效率的問題,我們為什麼不能即能幫助初階閱讀者提高讀書效率,又能幫助閱讀達人提高讀書效率呢?如果二者都實現了,那利用供需關係和資訊差關係形成的交易模型將會有更多可能。

如何提高讀書效率?實際上就是明白自己的想要什麼,接下來需要閱讀什麼書,讀完了之後把吸收到的思想與同樣看過該書的人進行交流碰撞,總結並付諸於行動。“為什麼我懂得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是因為你即便擁有知識,但沒有明確的目標和實際的行動,也是白搭。如果你能將知識獲取、分類、所以我們書田要做的就是:一個頻道【書】説明使用者基於興趣對書籍、文字、思考、創作進行知識整理,形成準確描述自己的知識圖譜,並獲得對應的知識推薦和達人推薦,從而構建和分享自己的知識體系。另一個頻道【田】,多維度的選書神器幫使用者快速找到目標書籍、文章、問答、書友。當用戶在【書】構建了自己的知識體系後,就知道了自己的特長和需求,可以通過在【田】傳播自己的價值,實現自己的部分目標。

我迫不及待的告訴了之前種子使用者群裡的部分書友,他們表示這個創意很棒,尤其是智慧推薦和選書神器。但對於構建知識體系,屬於較陌生的範疇,但聽到說能説明認識自己,表示很願意嘗試這種操作。我將想法和書友的反應告訴團隊成員,大家沒有反對,認為這是一種可能不錯的嘗試。經過團隊內部討論,以及部分書友操作模型,確定最終產品方案,於是立即開始著手開發。

另一邊,我參加一場大型創業會,會上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介紹自己的產品,我說出了新的書田理念,獲得了大家的熱烈掌聲,會後還有人不斷詢問我關於書田的想法,包括一些投資人。我越來越覺得這次轉型,真的會很有希望。

一個月後,網站在景輝日以繼夜的開發後迅速上線,雖然介面和交互做的異常粗糙。沒想到推出去之後,第一小波流量進來後,便石沉大海。一個星期後,如此,一個月後才新增不到1000新用戶,這其中還有3篇因為團隊和書田改版,創業媒體主動聯繫到我登門採訪報導的功勞。

書田2.0的冷開機,以及兩家投資機構的再觀察回復,讓原本日漸低沉的團隊氛圍變得異常低沉。

一位投資經理和我推心置腹,在瞭解到公司團隊的股權架構時,發現全職的人中只有我一個人出資,占絕對大股,納悶其他人為什麼不投資。其實是我自己希望儘量不讓大家有太大的資金壓力和風險,低工資也是可以兌換為股權的。事實上,其他團隊成員的確也積蓄不多。她便下了一個結論:你們團隊現在很危險,因為本質上只有你一個人在創業。

再次聚在一起開會分析原因時,阿志終於表達了知識管理並不是我們書田應該做的觀點,他認為知識管理尤其知識圖譜是具備大資料處理能力的公司才能做的,我們這種小公司根本競爭不過。而我認為市面上目前很少有位元普通人服務的知識圖譜產品,而知識管理類產品又不能分享,無法發揮最大價值。我們的產品剛好彌補了這兩點。接著他表達了做找書才是他加入團隊的原因,如今產品已經不是自己希望的方向,他決定離開。縱然在我解釋書籍本質上就是知識後,他還是在一個星期後離開了。

第九幕 我可以嗎?

阿志的離開,是我陷入自責和自我懷疑的開始。接著沒過多久,天恩也以家裡有事為由離開;景輝以在家辦公為由,漸漸開始出現怠工現象。留下經常出外活動、繼續為書田匯奔波的鐘兄和一直默默不語的ios工程師還在全職工作。當只剩我和ios工程師辦公時,家裡靜的感覺掉了一個針都聽得見。那種感覺,我永遠不想再經歷。

那段時間我的睡眠開始成了大問題,偶爾和朋友見面,都說我老了至少十歲。於是我試著和鐘兄談心。研究國學和佛學的鐘兄不再像以前那樣侃侃而談,而是教我打坐和禪修。我知道,此時此刻,大家都已身心疲憊,說再多已無任何作用。這種狀態,再這樣熬下去,已然沒有了意義。我決定解散團隊。

我提前了一個多月告訴大家,這個月還會發工資,但下個月再也發不出工資了,希望大家做好準備。不願意繼續的可以離開,但無論如何我會繼續堅持,並再嘗試尋找投資。

一個月後,鐘兄和ios工程師離開了團隊,留下我孤身一人。

我退掉了書房和辦公室,回到不到20平米的城中村租房,開始了我的人生低谷期。那段時間,每天醒來,除了壓在身上的債務,還有對過去的悔恨和自責。

自閉的3個月裡,我很少外出見人。我每天問自己的就是:為什麼我做的不夠好?我為什麼讓原本完整的團隊變成分崩離析?我的產品能力是不是真的不行?我的領導能力怎麼可以這麼差......

後來慢慢自問的問題演變為:如果可以重新來過,我會怎麼做?怎麼做資金的管理?招募什麼樣的合夥人?在團隊前進的過程中我該注意哪些?用哪些標準來衡量我產品的好壞,是否值得繼續堅持下去......

這些問題,像一個個石頭砸向我。

如今,我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將這些石頭接住,並放在我的心底。

第十幕 繼續

團隊解散後,一直關心團隊發展的小紅,也經常過來和我聊天,給我疏導心理,給我推薦余華、莫言的作品,讓我逐漸真正懂得苦難才是人生。

我開始去健身,一個月後,精神狀態好了不止一點。

我開始在書裡,在文字裡尋找一份寧靜的力量。在仔細研讀朋友借我的《連結》這本書之後,我將自己對書田2.0的所思所想將書田的理念濃縮成一句話——讓知識離人們更近一步,並寫成一篇文章《如何構建你的知識體系》發佈到各大平臺,作為我繼續連結書田,瞭解大家對知識認知的存在。

如今,書田網依然存在,不停的還是會有人因為我的文章而註冊流覽她,她緩慢地增長著。她就像暗物質一樣,在網路的宇宙裡,偶然被觸發了知識體系的人類發現並造訪。我對她一直還抱有期望,因為一旦知識體系的理念傳播開來,她將迎來更好的未來。縱然她的交互體驗需要優化,還有一些bug需要處理,但我依然堅持每天上去流覽她,在上面寫文章,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我找了新工作,並帶著書田的產品思路去面對周圍的一切。這個世界就像黑洞一樣,是由無數的生命和無數的知識、資訊、資料構成的。如果我們要想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就需要在世界知識庫裡,找到那些自己感興趣、需要的無限關聯的知識元,這些知識元是由定義、描述、相關的文章、問答、書籍甚至電影、音樂呈蜂窩狀構成。每個人快速建立自己知識體系的方法,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與那些優秀的關鍵樞紐(自帶豐富高質的知識元)建立連結。當你連結的知識元越多,抑或越深度高質,那麼你將變得無比強大。這些理論和實踐成為我新工作的行動指南。

王陽明說:夫學、問、思、辨,皆所以為學,未有學而不行者也。事實上,在行之前,學、問、思、辨都是一種知識管理——如果用技術語言來說——根據自身的需求,訪問結構化資料來源,並進行不同類型資料的篩選、多重資料的排重、消歧,再加上人工干預,和語音、視覺識別交互,就可以精准地、便捷地滿足每個人知識需求。基於這樣的思考,在書田的基礎上,我做出了一個書田的升級版模型——2001大腦漫遊,一個可以讓你便捷搜索知識圖譜,並快速構建自己的知識“方碑”,與世界其他同道的人一起享受並創造知識的平臺。當然,現在,2001大腦漫遊還只是一個模型,無法訪問。

這些思考,這些行動,依舊源於我自己的個人經歷。準確的說,是經驗。

我個人也是一樣,我喜歡哲學,喜歡密室電影,喜歡日本文化,我便會瘋狂的汲取和密室哲學日本相關的任何知識,並將它們一個資料夾一個資料夾分類好,並在書田、貼吧、群裡享受與同類人交流的快感。為與比我瞭解更多更深的人交流而高興,為能幫助那些新人而欣慰。如此一來,我也在用自己的知識體系,去改變自己,去改變世界。

我們創業也是一樣,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不為金錢,不為安逸,而是為了共同的夢想,共同的志趣,成為彼此生命的連結點,成為一路同行的人。人都是希望動物,如果公司沒有了增長,就像人沒有了生長的希望,一切將會凋零散去。但那些對夢想的追逐,對成功的渴望永遠不會消失;而用幾十萬人民幣和一年多的歲月換來的血的教訓,關於如何做產品,如何帶團隊,如何融資,如何管理資金,如何管理情緒的經驗和教訓,也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這些經歷真正地融入到我的血液裡,成為我的生命經驗值。

創業不是一個時間段,它是一種生命狀態,一種擔當、挑戰、永不放棄的精神。就好比我,無論現在是否是自己創業,在任何一家公司,都會把工作當做自己的工作。不避開任何困難,直面它,解決它。

那些協作、默契、碰撞、爭論、痛苦、懷疑、指責、理解、歡樂、笑聲甚至一個眼神,將一個個產品不停地往未知的方向推進,將不同的人帶向同一個地方抑或不同地方,這便是我們的世界。最後發現,“改變世界”不過是“成人達己”“知行合一”。

創業也似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內的人出不去,也永遠不願意出去。

期待那些曾經同行的創業者,請和我一樣,一直在路上。因為,有一天,我定會抵達我想要的地方,而我並不想對你們說: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