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厲以寧:改革不能拖,路徑依賴只能延遲經濟方式轉變

本報訊:17日,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甯教授在第十九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做主旨演講時表示,

改革是不能拖的, 再走路徑依賴的道路只能延遲經濟的轉變。 改革要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 新的發展方式一定要通過重要的改革和一些革命性的改革才能做到。

他說:“舊的經濟發展模式是重數量、重速度, 新的模式是重品質、重效益。 不能長期停留在比較是舊生產模式好還是新生產模式好, 因為經濟在前進。 傳統發展模式是不會自動退出的, 要擠掉它, 才能找到新發展方式。 ”

厲以寧演講的題目是《擺脫路徑依賴, 在新思路指導下前進》。 他認為, 對中國來說, 舊的發展方式持續多年, 影響深遠。 中共十八大以後, 中央把新舊發展模式的更替作為發展方式的革命, 儘管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 一再提到新發展方式要替代舊發展方式,

但路徑依賴的影響不可小視, 不少人認為中國的國情決定了還是應該慢慢地改革。 這是一個大的問題。

他解釋了“路徑依賴”。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亞洲非洲一些獨立的國家, 想早日擺脫貧困狀態, 聽從某些經濟學家的意見, 引進外資, 結果經濟增長率高了, 人均GDP增了, 但沒有改變原來的體制, 依然處於貧困之中。 這些發展中國家的困難逐漸被一些經濟學家從新的角度做了批評解釋, 都認為它們只顧引進外資, 盲目發展, 盲目開放投資, 盲目輸出資源, 卻不改體制, 致使陷入低收入陷阱。 即使有的達到中等收入水準, 也同樣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這就產生了一個新的名詞“路徑依賴”。 即走老路最保險、最安全,

因為前人是這麼做的, 後人跟著他們的腳步走, 這樣不承擔責任, 同時回避了走新路可能遭遇的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 很多國家雖然感到發展方式有問題、有矛盾, 但還是堅持它的路徑依賴。

他強調, 改革要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 新的發展方式一定要通過重要的改革和一些革命性的改革才能做到。

“最重要的是改革什麼?比如說讓企業成為市場主體。 就是一種改革, 能使企業真正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再如, 重在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能提供新產品、新產能、新功能等等。 在中國, 市場一定是要排在重要位置, 是決定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

厲以寧還說, 不要再留戀經濟增長的高速度。 高速度不是常態, 世界上很多國家走過的高速增長都是暫時的, 中高速增長對一些國家來說也不是常態。 目前, 中國不要再留戀高速度, 把中高速增長作為常態, 經濟發展就能夠持久。 對企業來說, 機會是有的, 如果企業不利用補短板的機會, 別的企業就利用了, 每一個企業家都應該想,

自己的市場是不是存在被別人奪走的問題。 對民營企業來說, 今天正面臨著二次創業的階段, 如果沒有二次創業, 怎麼來應付下一階段的競爭。 只有通過競爭改造自己, 創新路徑, 中國企業才有更美好的前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