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香港會迎來第二春嗎?24年來最重大金融改革推出!

摘要:明年的港交所應該會有更多驚喜

本文系杠杆遊戲創作,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 請獲取授權。 另, 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注明出處和作者,

謝謝!

撰文|張銀銀

時隔24年, 香港最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方案終於出臺!意義可謂非凡。

最最重磅的一條是: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公司——諸如曾經被無情拒絕的阿裡巴巴此類模式, 終於可以亮相港交所了。

近日, 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 港交所計畫在明年一季度推出上市規則的細則諮詢。 在二季度總結並公開相關結果之後, 最早明年二季度, 將會落地, 符合條件的公司就可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

至此, 香港終於打響了她的金融保衛戰——在杠杆遊戲看來, 其意義不止於此。 這是香港捍衛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突圍中國經濟版圖位次的重要舉措。

1、創下香港24年來最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無疑

重磅的改革遠不止於上面提到的, 支持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的請求。 根據港交所官網, 主要的變革在這三塊:《主機板規則》新增兩個章節, 容許(i)尚未盈利 / 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發行人;及(ii)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興及創新產業發行人, 在作出額外披露及制定保障措施後在主機板上市。

亦建議修訂現行有關海外公司的《上市規則》條文(及相應修訂2013年《聯合政策聲明》), 設立新的第二上市管道, 吸引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或納斯達克、又或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主市場的“高級上市”分類上市的新興及創新產業發行人來港。

簡單來說就是:支持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放寬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限制;放寬香港作為第二上市管道的限制。

其中, 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的預期最低市值須達100億元, 若市值低於400億元, 須通過於上市前的完整財政年度錄得10億元收入的較高收入測試。 未有收入公司若根據《主機板規則》新增的生物科技公司適用章節申請上市, 預期最低市值須達15億元。

而選取生物科技公司, 作為拓寬市場准入予初創階段公司的第一步, 是由於生物科技公司的業務活動多受嚴格規管, 亦須遵循監管機制所定的發展進度目標, 即使仍未收入及盈利等傳統指標, 仍可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對公司進行估值的參考框架。

此外, 處於未有收入的發展階段, 而又尋求上市的公司中, 大部分都是生物科技公司。 該等發行人須遵循除財務記錄要求以外,

與其它主機板申請人一樣的監管要求。

其實早些時候, 關於建議港交所放開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的聲音就已經甚囂塵上, 但爭議較大, 這一次終於落地。

用李小加所長的話來說就是:“這不是一次容易的改革。 作為香港市場近20多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

它從一開始就面對前所未有的爭議, 尤其是是否接納不同投票權架構、未盈利公司上市等議題, 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市場都是不容易抉擇的監管選擇題。 ”

不管怎麼樣, 這一步總算邁出。

2、香港資本市場再不改革就要錯過新經濟大潮, 急需大規模新股入市

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先生曾炮轟港交所的上市規則, 說其是幾十年前的設計, 適合地產商、銀行、金融機構及傳統零售商, 但與初創企業以及新業務企業並不相關。

當然, 我們都知道, 香港曾經拒絕了為阿裡巴巴的股權結構而修改上市規則, 才會有之後阿裡巴巴遠赴美國, 最終在紐約上市。

馬雲的這個吐槽並不是個例。

一直以來,香港和美國都是內地公司尋求上市的主要境外資本市場。根據公開報導顯示,截至2017年11月底,香港上市的中資股高達1007家,包括250家H股、158家紅籌股、661家中資民營股。

美國則比香港要少得多,中概股此前的統計僅175家。可見相對於美國市場,港股市場對內地企業的吸引力更大。

但杠杆遊戲查閱資料發現,香港市場IPO集資規模在經歷2010年的4.45千億港幣高峰之後,2012年驟降到0.9千億港幣。2017年年初到現在,儘管IPO的資料達到歷年最高的160起,但集資規模卻是這幾年的第二低:僅為1.3千億港幣。

這說明了什麼?香港市場急需大規模新股入市。而這幾年是新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香港卻因為制度問題錯過了大部分的好公司。

納斯達克交易所、紐交所的新經濟企業市值占比分別高達60%、47%,香港卻少得可憐,杠杆遊戲沒有記錯的話,僅為個位數。

所以,與其說香港市場選擇了改革,不如說香港不得不改革了!

3、打響香港城市地位保衛戰

一直以來,杠杆遊戲對香港的總體印象就是:這是一座開放包容的城市,是世界級的金融中心,購物天堂這樣的稱號就不用說了,看看活躍在我們微信中的各種香港代購就知道。

但另一方面,在金融創新上,香港似乎有些裹足不前,本來在金融領域有很強競爭力的香港,甚至不如新加坡、深圳的動作來得更大,這導致一些科創企業棄港投深。

比如說世界上最大無人機公司大疆創新(DJI),一開始是在香港科技大學(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構想出來的,但現在人家卻在深圳紮了根。

新加坡也是,里昂證券(CLSA)利用Tech in Asia的資料彙編的一份新加坡金融科技創業企業名單包括了近180家公司。相比之下,香港可比名單的長度將不到新加坡的一半。

當然,香港也有一些相關的創新計畫,不過要想重建香港金融影響力,僅僅是小範圍的動作還遠遠不夠。

對於香港來說,這一次改革,是打響香港城市地位保衛戰的關鍵一槍。而對於投資者而言,誠如李小加先生所言,“將來也會有國際公司來港上市,無論是新經濟還是傳統經濟,在互聯互通機制下,可以把世界的機會帶給內地投資者,讓他們的財富可以在安全可控的環境下在全球範圍內有效配置。”

明年的港交所應該會有更多驚喜。

馬雲的這個吐槽並不是個例。

一直以來,香港和美國都是內地公司尋求上市的主要境外資本市場。根據公開報導顯示,截至2017年11月底,香港上市的中資股高達1007家,包括250家H股、158家紅籌股、661家中資民營股。

美國則比香港要少得多,中概股此前的統計僅175家。可見相對於美國市場,港股市場對內地企業的吸引力更大。

但杠杆遊戲查閱資料發現,香港市場IPO集資規模在經歷2010年的4.45千億港幣高峰之後,2012年驟降到0.9千億港幣。2017年年初到現在,儘管IPO的資料達到歷年最高的160起,但集資規模卻是這幾年的第二低:僅為1.3千億港幣。

這說明了什麼?香港市場急需大規模新股入市。而這幾年是新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香港卻因為制度問題錯過了大部分的好公司。

納斯達克交易所、紐交所的新經濟企業市值占比分別高達60%、47%,香港卻少得可憐,杠杆遊戲沒有記錯的話,僅為個位數。

所以,與其說香港市場選擇了改革,不如說香港不得不改革了!

3、打響香港城市地位保衛戰

一直以來,杠杆遊戲對香港的總體印象就是:這是一座開放包容的城市,是世界級的金融中心,購物天堂這樣的稱號就不用說了,看看活躍在我們微信中的各種香港代購就知道。

但另一方面,在金融創新上,香港似乎有些裹足不前,本來在金融領域有很強競爭力的香港,甚至不如新加坡、深圳的動作來得更大,這導致一些科創企業棄港投深。

比如說世界上最大無人機公司大疆創新(DJI),一開始是在香港科技大學(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構想出來的,但現在人家卻在深圳紮了根。

新加坡也是,里昂證券(CLSA)利用Tech in Asia的資料彙編的一份新加坡金融科技創業企業名單包括了近180家公司。相比之下,香港可比名單的長度將不到新加坡的一半。

當然,香港也有一些相關的創新計畫,不過要想重建香港金融影響力,僅僅是小範圍的動作還遠遠不夠。

對於香港來說,這一次改革,是打響香港城市地位保衛戰的關鍵一槍。而對於投資者而言,誠如李小加先生所言,“將來也會有國際公司來港上市,無論是新經濟還是傳統經濟,在互聯互通機制下,可以把世界的機會帶給內地投資者,讓他們的財富可以在安全可控的環境下在全球範圍內有效配置。”

明年的港交所應該會有更多驚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