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國產文藝片《芳華》3天狂賺3億 90後說“好看” 蕭敬騰演得好?

近日, 馮小剛執導的電影《芳華》上映, 票房遙遙領先, 3天破3億, 成為2017年最賣座的國產文藝片。

眾所周知, 今年的國產電影不太景氣, 受國外電影的衝擊, 國產電影票房屢屢受挫, 除了《戰狼2》和《羞羞的鐵拳》之外, 幾乎少有電影票房達到預期的收益。

作為已經看過《芳華》的觀眾之一, 對於這些好評我並不驚訝。 這部飽含馮小剛情懷的“致青春”之作, 可以說是他最動情、最掏心的電影。

在眾多國產電影中, 尤其是以文藝片屢受衝擊, 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在上映之際就攢足了人氣, 獲得眾多大獎, 而範偉還獲得金馬獎影帝, 但是上映後, 票房不足千萬, 實在令人唏噓。

今年的《相愛相親》、《嘉年華》等影片入圍了金馬獎多項獎, 口碑超出同期上映的眾多影片, 但票房卻不盡如人意, 甚至不夠回本, 讓眾多電影人大跌眼鏡。 於是業界很多人都說, 時下文藝片不賺錢, 還是拍商業片賺錢。

令人驚訝的是, 這部電影在觀眾心中居然掀起了特殊的“波瀾”, 絕對是本周值得好好研究的現象。

現象一

一部講70後的電影,

年輕人看得熱淚盈眶

《芳華》的故事, 從70年代的部隊文工團講起, 跨越30多年, 道盡了幾個主人公在時代洪流中的浮沉。 這樣深刻的題材, 原以為年輕觀眾不太感冒, 意外的是, 他們都說“很喜歡”。

用戶:tb69578566

對一個零零後來說仍很有感觸。 一幅從七十年代到改革開放的歲月和人性的變化所展現的巨幅畫卷。 對那個社會巨變過程中人性和社會的很好描寫。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願永無戰爭!

用戶:x361485021

剛結束, 就迫不及待的給一個滿分!我才二十出頭, 看了這電影, 竟然生出一絲五十歲才有的情緒咯。 芳華已逝, 青春不再……

用戶:小媛1016

我22歲, 看了這片感覺青春真好。

用戶:Crist.L

原以為年代隔的遠, 不會有情感共鳴, 沒想到被感動到了。 青春都很相似,

有躁動有心動有遺憾有夢想也有離別, 故事很完整很喜歡。

用戶:floraand

不是我們這代的青春, 卻有著多年後看自己這代的感動和複雜, 在哪個年代, 都有殘酷也有美好的東西, 並存的。

用戶:jc阿米

劇情不緊張但緊湊, 張弛有度無尿點, 本來對懷舊無感, 本以為要睡覺的一場,沒想到連一個呵欠都沒打,酷愛緊張情節無尿點和動作片的我能看劇情片看的這麼投入,推薦觀影!

用戶:love785600

看了回憶芳華的影片,才能提醒自己,身處芳華末尾,不要浪費光陰。最近過得很消極,看過電影后心情突然好了很多,不再那麼浮躁,想得開,看的開。

用戶:kite111o

好看,最開初覺得枯燥不是一個年代,不過後來的一些經歷,看著就想著自己了!羞澀的感情!看過了才知道為啥下檔時黃軒和馮導會哭了!這不僅是電影,還是大家的心血,那個時代的夢想。

用戶:嘟嘟臉的寶寶很愛

之前看《演員的誕生》,宋丹丹說:好演員就是他演的雲淡風輕,但觀眾就感動的不行……剛開始不懂,看完這部電影,明白了……我沒資格評論演員,但是電影感動了我,一個出生於90後的我。有些東西有些感情深入骨髓,每個時代都需要一成不變的人跟情,才能讓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感覺到人情味。

用戶:理舒陽

想到了我姥爺,也部隊的,我覺得這不是一部電影,更像是穿越回到了那個年代,一模一樣的感情。男主角和我姥爺一模一樣,我媽把那種勁,也帶到了我身上,我是九零後,卻能感受到那個年代的人,剛強質樸倔強。

用戶:姑娘妮子張

一代人的芳華已逝,一代人的青春過去,我們不會一直年輕,但總有人一直年輕著。無論是語言,情緒,劇情,結尾,表現手法真實又戳心,處處引得自己思考,對比現實覺得自己幸福許多,著實應當珍惜。

毫無疑問《芳華》上映後卻打破了2017年文藝片不賣座的尷尬局面,單日平均票房一億,這是此前眾多動作片以及好萊塢科幻片才有的待遇。

這個冬天不送禮,就送爸媽看《芳華》

從70年代到世紀末,是中國社會劇烈變化的時代,我們的父母對於《芳華》中的年代無比熟悉又無比感觸。帶著爸媽去看電影已經不是新鮮事,但是根據大資料觀察,因為《芳華》的上映,出現了不少遠端訂票黨:人在北京,卻在外地的影院定了兩張票送給爸媽。嘿嘿,有點意思~

用戶:望望哥

幫爸媽買的票,老頭得有20年沒進過電影院了,出來我媽給我打了電話,說看的熱淚盈眶,就是他們那個年代的故事。

用戶:偽文藝勤糞青年

老媽說就是她們的年代,還想看第二遍!

用戶:janespb

這是在講我父母的故事的電影。他們穿過那樣的軍裝,服役於那樣的醫院。我爸爸是軍醫。我爸看完這個電影,發朋友圈說,謝謝馮小剛的電影,帶他們回到激情燃燒的歲月。我爸說,那是一個有信仰的歲月。芳華已逝,芳華永恆。

用戶:t_1482079873316_0631

陪著媽媽去看的,她看得很開心也很感動,感慨萬千的,很喜歡這部片子。推薦年輕人或中年人陪著父母一起去看看,家人的快樂比什麼都重要

用戶:wo_yaya

我是帶媽媽一起去看的《芳華》,她說講的是她們的故事,我不言語。她為之不平,在座位上歎氣唏噓還:真是的!太壞了!……我小聲提醒她一次又一次。

用戶:feqian519

父母都是兵團知青,我哭的稀裡嘩啦,媽媽卻一直很淡定,她說,都經歷過了,就哭不出來了……

用戶:冷酷de嫣然

看完電影后感覺心裡很堵!前一個小時左右吧,媽媽坐在我旁邊就已經流淚了……哎!那是他們的那個年代,那是他們的芬芳年華!

用戶:水妖mmmm

今天去看“芳華”,那帶有部隊色彩的畫面讓我感同身受。記得小時候背著軍挎,穿著最小號的軍衣軍裙,那是怎樣的驕傲!就讓我在電影院漆黑的座位上留下的眼淚,祭奠我已經失去的芳華歲月吧!

用戶:齊天大聖孫悟空的空間

我是真的老了,眼淚止不住的流。好久沒有一部電影能讓我如此失態,那個熟悉的年代,一代人的芳華,我的方華都己逝去。感謝馮小剛,感謝嚴歌苓,感謝所有付出真情的演職員們!

現象三

這些觀眾很“特殊”,馮導請務必關注

在觀眾的評論中,我還發現了一些非常奇特的“見解”。這些來自觀眾的呼喊,希望馮小剛導演務必關注一下~

用戶:white house

雨微楓醉染秋華,東風破曉立冬霞。若是風中人猶在,何歎孤嶺禦芳華。

(white house“白宮”居然發來了古詩版賀電,馮小剛導演是不是也要賦詩一首回應一下呢~)

用戶:邢佳琦清知

片尾曲時候,打掃衛生的爺爺我看見他偷偷的在抹眼淚,有點小難過。

(為了我們看好電影,辛辛苦苦打掃衛生的大爺大媽們都沒機會完整看完全片,要不給他們來個專場?)

用戶:邵郡妃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芳華,請珍惜每個把你愛到心底的人,我的劉峰在哪裡

(各位婚戀網站的盆友們,“和劉峰處物件”相親專場可以開始準備起來了好嗎!)

用戶:你叫什麼名字well

故事真的意猶未盡,130加的時長不夠看!心疼黃軒,然後旁白扮演者和蕭敬騰很像很像!!!

(???鐘楚曦童鞋,我們想採訪一下你此刻的心情)

隨著下周幾部大片的上映,沒特效沒玄幻沒外星人的《芳華》不知道還能獲得多少排片呢?只能說且看且珍惜啊。

當然也有原著黨發表不同意見 總結了八處不同

觸摸事件,電影中出現的毛衣似乎是白色的呀

1、基調不同:小說以“觸摸事件”為核心,來反思當時環境對人性的壓抑,以及事件發生後劉峰和四個女兵不同的命運走向,電影則更多表現出對集體主義生活中的女兵、男兵群體的浪漫想像,對集體主義的懷戀情緒過於濃郁。小說重點在反思集體主義生活對個體的傷害,對情感的壓抑。電影中男兵、女兵生活化的場景表現,像一個兩小無猜的大觀園,其中隱含的人與人之間的緊張、對立減少了,尤其是小說營造的禁欲主義的氣氛沒有了。

2、主角變化:電影是以何小萍(小說中叫何小曼)和劉峰兩個人的故事為主線的,一開頭是劉峰把新兵何小萍接到團隊,情節發展也是以二人為核心,最後以二人互相依靠的鏡頭結束。而小說中的主角是男兵劉峰和四個女兵,即何小曼、郝淑雯、林丁丁和蕭穗子,他們每個人都有一段各自不同的命運,共同構成了不同色彩的“芳華”,都是故事的主角。電影對四個人最後命運走向交代也比較匆忙。

3、林丁丁性格、命運的改變:在小說中,林丁丁是一個愛慕虛榮的人,她最大的夢想是嫁給一個部隊高官子弟。林丁丁經常生病,但還堅持正常演出,老是得到嘉獎,得到“輕傷不下火線”之類的誇獎。她是“觸摸事件”的當事人,正因為她的一聲大叫,改變了劉峰後半生的命運(電影中的她沒有大叫,而是被路過的兩個男兵撞上了)。她是一個花瓶式的人物,她最大的夢想是嫁給軍隊高官做兒媳。最後她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但在大家庭裡並不受待見,結婚又離婚。之後,她跟隨一人到國外開了餐館,當了老闆娘。再往後,又離婚回國,給別人看房子為生。在電影中,她嫁給了澳洲的一個富商,身材從苗條變成臃腫,最後也沒有再跟其他人發生交集,這跟小說相比弱化了很多。當然,因為在電影中,她成為次要角色,可能是導演覺得沒必要著墨太多的緣故。

4、蕭穗子命運改變:蕭穗子是小說中的敘述者“我”。蕭穗子與部隊男兵偷偷摸摸地談戀愛,她給他寫了大量書信,卻聯手都沒敢拉。這時另一個女兵——郝淑雯出現了,蕭穗子居然敢談戀愛,蕭穗子居然敢跟那個男兵談戀愛,蕭穗子談戀愛本來是自己的事,卻在郝淑雯心裡激起強烈的嫉妒之情。在郝淑雯的慫恿下,男兵將蕭穗子寫給他的情書全部上交領導,領導看後大為震怒,對蕭穗子展開批判,給她定性是“用資產階級情調引誘和腐蝕革命同志加戰友”。小說開始時,蕭穗子正在接受批判。而在電影中,蕭穗子從被孤立的人變成從眾的人,在她身上發生的激烈故事沒有了,她的形象也變得單純簡單了。

5、郝淑雯命運改變:在小說中,郝淑雯慫恿男兵揭發蕭穗子,性格裡無疑有些扭曲的地方。郝淑雯的父親是部隊高層,她自帶一種出身高貴感,也因此很容易有嫉妒心理,看不慣這個看不慣那個的。她對蕭穗子的嫉妒不要緊,關鍵是把嫉妒轉變成了恨,轉變成了行動,她是直接將蕭穗子的男朋友搶了過來,搶的方式也很簡單粗暴,直接把手親吻擁抱上床,這男兵怎能禁得起誘惑,又怎能忍受通了半年信聯手都沒拉的戀愛?這男兵果然只是郝淑雯利用的工具,郝淑雯很快就把他甩掉,“她正是從他的倒戈看到他的無恥和殘忍,徹底對他寒了心”。郝淑雯最後嫁了一個二流子,雖然在改革開放後二流子賺了錢成了商人,郝淑雯成了富婆,但二人感情並不好。在電影中,郝淑雯形象變得不太負面,從蕭穗子手中搶男友搶的很“自然”,主要是她在得知男兵也是高幹子弟後跟他發生戀愛的,並非出於對蕭穗子的妒忌心理。故事後面,郝淑雯跟男兵結婚生子,並沒有拋棄男兵再嫁的故事。

6、何小萍故事改變:在小說中,何小曼出生于一個文人家庭,父親是文化人。他們當時很窮,父親賒帳給她買了油條,之後就上吊自殺了。何小曼跟著母親改嫁,嫁給一個廳長,但在新的家庭裡備受歧視,內心極度自卑。寫了5份請戰書上戰場,她背著一個傷患背了十幾裡地,成了英雄,到處做報告,但她承受不了突如其來的榮譽,到最後只會機械地重複說幾句話,她最後精神分裂。影片中,何小萍的父親被勞改,沒來得及落實政策就逝世了。小說中,何小曼頭髮濃密從來不摘帽子,帶著一股臭味,別人都以為她是瘌痢頭,郝淑雯等出於惡作劇心理,把她帽子給摘下來,這個情節電影裡沒有。小說中,何小曼嫁了人,丈夫也在戰爭中去世;而且對她成為模範人物後的描寫非常出彩,她精神失常後喃喃地不斷複述“我只是一個普通人……”,這情節讓人非常痛心,電影中一帶而過,省略了。

7、劉峰命運的改變:電影黃軒扮演的劉峰很陽光,很帥氣,而在小說中,劉峰是一個個子有點矮,才藝上並不是特別突出的人,文工團中的男兵對他不乏揶揄之情,電影中他則與男兵相處融洽。電影中對“觸摸事件”的處理感覺有點淺,好像劉峰是聽了鄧麗君的歌之後才去觸摸林丁丁的,有點隨意(有不同理解。12月15日又看了一遍,電影中鋪墊了很多劉峰喜歡林丁丁的場面,如打靶時吃醋,他觸摸林丁丁並非偶然,而是一直喜歡她,只不過是聽了鄧麗君歌曲後更加激起了他表達的欲望)。這就把小說中那種禁欲主義環境下人的緊張、壓抑,而情感又特別熾烈的描寫淡化了。在小說中,他負傷後一心求死,他爬過的道路留下鮮血,螞蟻蜂擁而上,救護員是跟隨螞蟻的蹤跡發現了他。劉峰後來的命運電影沒有交代,他在海南是賣盜版書的,還跟一個髮廊女同居,他帶著她走上正常人的生活,雖然髮廊女最後還是離開了。劉峰最後得了癌症,流落到北京,何小曼跟他一起走過了最後的日子。小說中有個情節特別感人,蕭穗子去看望他時,他用單手把蘋果固定在一個釘子上,給她削好——這個情節特別適合用鏡頭表現,可惜電影沒有交代他的最後時光。不管在小說中還是電影中,劉峰確實是一個好人,一個值得尊敬的人。

8、敘述方式不同:小說《芳華》中,男兵女兵之間的微妙情感,以及嚴重衝突,構成了全書故事的主體。作者的敘述方式很獨特,每個人的故事並不是集中在某個段落講完的,而是通過敘述人“我”和其他人的視角在不同地方分別講述,讀者只能根據這些類似碎片化的情節,在大腦中拼湊起每個人物的完整形象。這種拼接的過程,也是挑戰讀者閱讀能力和想像力的過程。跟文字相比,電影的敘述語言明顯受限,雖然保留了蕭穗子“我”的畫外音,但整體上仍然是全能視角的敘述方式。

最後,贊一下馮小剛導演的現場發言,一如既往的直率,敢說真話,在這個時代不容易。

如今中國的電影市場日漸成熟,儘管每年有大量的電影投放市場,但品質卻良莠不齊,《芳華》的大賣證明,中國的文藝片還是有市場的。不能因為沒有市場就不去拍文藝片,觀眾心中有桿秤,好的電影自然會大賣,希望在未來華語電影能夠多一些像《芳華》這樣優秀的文藝片。

本以為要睡覺的一場,沒想到連一個呵欠都沒打,酷愛緊張情節無尿點和動作片的我能看劇情片看的這麼投入,推薦觀影!

用戶:love785600

看了回憶芳華的影片,才能提醒自己,身處芳華末尾,不要浪費光陰。最近過得很消極,看過電影后心情突然好了很多,不再那麼浮躁,想得開,看的開。

用戶:kite111o

好看,最開初覺得枯燥不是一個年代,不過後來的一些經歷,看著就想著自己了!羞澀的感情!看過了才知道為啥下檔時黃軒和馮導會哭了!這不僅是電影,還是大家的心血,那個時代的夢想。

用戶:嘟嘟臉的寶寶很愛

之前看《演員的誕生》,宋丹丹說:好演員就是他演的雲淡風輕,但觀眾就感動的不行……剛開始不懂,看完這部電影,明白了……我沒資格評論演員,但是電影感動了我,一個出生於90後的我。有些東西有些感情深入骨髓,每個時代都需要一成不變的人跟情,才能讓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感覺到人情味。

用戶:理舒陽

想到了我姥爺,也部隊的,我覺得這不是一部電影,更像是穿越回到了那個年代,一模一樣的感情。男主角和我姥爺一模一樣,我媽把那種勁,也帶到了我身上,我是九零後,卻能感受到那個年代的人,剛強質樸倔強。

用戶:姑娘妮子張

一代人的芳華已逝,一代人的青春過去,我們不會一直年輕,但總有人一直年輕著。無論是語言,情緒,劇情,結尾,表現手法真實又戳心,處處引得自己思考,對比現實覺得自己幸福許多,著實應當珍惜。

毫無疑問《芳華》上映後卻打破了2017年文藝片不賣座的尷尬局面,單日平均票房一億,這是此前眾多動作片以及好萊塢科幻片才有的待遇。

這個冬天不送禮,就送爸媽看《芳華》

從70年代到世紀末,是中國社會劇烈變化的時代,我們的父母對於《芳華》中的年代無比熟悉又無比感觸。帶著爸媽去看電影已經不是新鮮事,但是根據大資料觀察,因為《芳華》的上映,出現了不少遠端訂票黨:人在北京,卻在外地的影院定了兩張票送給爸媽。嘿嘿,有點意思~

用戶:望望哥

幫爸媽買的票,老頭得有20年沒進過電影院了,出來我媽給我打了電話,說看的熱淚盈眶,就是他們那個年代的故事。

用戶:偽文藝勤糞青年

老媽說就是她們的年代,還想看第二遍!

用戶:janespb

這是在講我父母的故事的電影。他們穿過那樣的軍裝,服役於那樣的醫院。我爸爸是軍醫。我爸看完這個電影,發朋友圈說,謝謝馮小剛的電影,帶他們回到激情燃燒的歲月。我爸說,那是一個有信仰的歲月。芳華已逝,芳華永恆。

用戶:t_1482079873316_0631

陪著媽媽去看的,她看得很開心也很感動,感慨萬千的,很喜歡這部片子。推薦年輕人或中年人陪著父母一起去看看,家人的快樂比什麼都重要

用戶:wo_yaya

我是帶媽媽一起去看的《芳華》,她說講的是她們的故事,我不言語。她為之不平,在座位上歎氣唏噓還:真是的!太壞了!……我小聲提醒她一次又一次。

用戶:feqian519

父母都是兵團知青,我哭的稀裡嘩啦,媽媽卻一直很淡定,她說,都經歷過了,就哭不出來了……

用戶:冷酷de嫣然

看完電影后感覺心裡很堵!前一個小時左右吧,媽媽坐在我旁邊就已經流淚了……哎!那是他們的那個年代,那是他們的芬芳年華!

用戶:水妖mmmm

今天去看“芳華”,那帶有部隊色彩的畫面讓我感同身受。記得小時候背著軍挎,穿著最小號的軍衣軍裙,那是怎樣的驕傲!就讓我在電影院漆黑的座位上留下的眼淚,祭奠我已經失去的芳華歲月吧!

用戶:齊天大聖孫悟空的空間

我是真的老了,眼淚止不住的流。好久沒有一部電影能讓我如此失態,那個熟悉的年代,一代人的芳華,我的方華都己逝去。感謝馮小剛,感謝嚴歌苓,感謝所有付出真情的演職員們!

現象三

這些觀眾很“特殊”,馮導請務必關注

在觀眾的評論中,我還發現了一些非常奇特的“見解”。這些來自觀眾的呼喊,希望馮小剛導演務必關注一下~

用戶:white house

雨微楓醉染秋華,東風破曉立冬霞。若是風中人猶在,何歎孤嶺禦芳華。

(white house“白宮”居然發來了古詩版賀電,馮小剛導演是不是也要賦詩一首回應一下呢~)

用戶:邢佳琦清知

片尾曲時候,打掃衛生的爺爺我看見他偷偷的在抹眼淚,有點小難過。

(為了我們看好電影,辛辛苦苦打掃衛生的大爺大媽們都沒機會完整看完全片,要不給他們來個專場?)

用戶:邵郡妃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芳華,請珍惜每個把你愛到心底的人,我的劉峰在哪裡

(各位婚戀網站的盆友們,“和劉峰處物件”相親專場可以開始準備起來了好嗎!)

用戶:你叫什麼名字well

故事真的意猶未盡,130加的時長不夠看!心疼黃軒,然後旁白扮演者和蕭敬騰很像很像!!!

(???鐘楚曦童鞋,我們想採訪一下你此刻的心情)

隨著下周幾部大片的上映,沒特效沒玄幻沒外星人的《芳華》不知道還能獲得多少排片呢?只能說且看且珍惜啊。

當然也有原著黨發表不同意見 總結了八處不同

觸摸事件,電影中出現的毛衣似乎是白色的呀

1、基調不同:小說以“觸摸事件”為核心,來反思當時環境對人性的壓抑,以及事件發生後劉峰和四個女兵不同的命運走向,電影則更多表現出對集體主義生活中的女兵、男兵群體的浪漫想像,對集體主義的懷戀情緒過於濃郁。小說重點在反思集體主義生活對個體的傷害,對情感的壓抑。電影中男兵、女兵生活化的場景表現,像一個兩小無猜的大觀園,其中隱含的人與人之間的緊張、對立減少了,尤其是小說營造的禁欲主義的氣氛沒有了。

2、主角變化:電影是以何小萍(小說中叫何小曼)和劉峰兩個人的故事為主線的,一開頭是劉峰把新兵何小萍接到團隊,情節發展也是以二人為核心,最後以二人互相依靠的鏡頭結束。而小說中的主角是男兵劉峰和四個女兵,即何小曼、郝淑雯、林丁丁和蕭穗子,他們每個人都有一段各自不同的命運,共同構成了不同色彩的“芳華”,都是故事的主角。電影對四個人最後命運走向交代也比較匆忙。

3、林丁丁性格、命運的改變:在小說中,林丁丁是一個愛慕虛榮的人,她最大的夢想是嫁給一個部隊高官子弟。林丁丁經常生病,但還堅持正常演出,老是得到嘉獎,得到“輕傷不下火線”之類的誇獎。她是“觸摸事件”的當事人,正因為她的一聲大叫,改變了劉峰後半生的命運(電影中的她沒有大叫,而是被路過的兩個男兵撞上了)。她是一個花瓶式的人物,她最大的夢想是嫁給軍隊高官做兒媳。最後她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但在大家庭裡並不受待見,結婚又離婚。之後,她跟隨一人到國外開了餐館,當了老闆娘。再往後,又離婚回國,給別人看房子為生。在電影中,她嫁給了澳洲的一個富商,身材從苗條變成臃腫,最後也沒有再跟其他人發生交集,這跟小說相比弱化了很多。當然,因為在電影中,她成為次要角色,可能是導演覺得沒必要著墨太多的緣故。

4、蕭穗子命運改變:蕭穗子是小說中的敘述者“我”。蕭穗子與部隊男兵偷偷摸摸地談戀愛,她給他寫了大量書信,卻聯手都沒敢拉。這時另一個女兵——郝淑雯出現了,蕭穗子居然敢談戀愛,蕭穗子居然敢跟那個男兵談戀愛,蕭穗子談戀愛本來是自己的事,卻在郝淑雯心裡激起強烈的嫉妒之情。在郝淑雯的慫恿下,男兵將蕭穗子寫給他的情書全部上交領導,領導看後大為震怒,對蕭穗子展開批判,給她定性是“用資產階級情調引誘和腐蝕革命同志加戰友”。小說開始時,蕭穗子正在接受批判。而在電影中,蕭穗子從被孤立的人變成從眾的人,在她身上發生的激烈故事沒有了,她的形象也變得單純簡單了。

5、郝淑雯命運改變:在小說中,郝淑雯慫恿男兵揭發蕭穗子,性格裡無疑有些扭曲的地方。郝淑雯的父親是部隊高層,她自帶一種出身高貴感,也因此很容易有嫉妒心理,看不慣這個看不慣那個的。她對蕭穗子的嫉妒不要緊,關鍵是把嫉妒轉變成了恨,轉變成了行動,她是直接將蕭穗子的男朋友搶了過來,搶的方式也很簡單粗暴,直接把手親吻擁抱上床,這男兵怎能禁得起誘惑,又怎能忍受通了半年信聯手都沒拉的戀愛?這男兵果然只是郝淑雯利用的工具,郝淑雯很快就把他甩掉,“她正是從他的倒戈看到他的無恥和殘忍,徹底對他寒了心”。郝淑雯最後嫁了一個二流子,雖然在改革開放後二流子賺了錢成了商人,郝淑雯成了富婆,但二人感情並不好。在電影中,郝淑雯形象變得不太負面,從蕭穗子手中搶男友搶的很“自然”,主要是她在得知男兵也是高幹子弟後跟他發生戀愛的,並非出於對蕭穗子的妒忌心理。故事後面,郝淑雯跟男兵結婚生子,並沒有拋棄男兵再嫁的故事。

6、何小萍故事改變:在小說中,何小曼出生于一個文人家庭,父親是文化人。他們當時很窮,父親賒帳給她買了油條,之後就上吊自殺了。何小曼跟著母親改嫁,嫁給一個廳長,但在新的家庭裡備受歧視,內心極度自卑。寫了5份請戰書上戰場,她背著一個傷患背了十幾裡地,成了英雄,到處做報告,但她承受不了突如其來的榮譽,到最後只會機械地重複說幾句話,她最後精神分裂。影片中,何小萍的父親被勞改,沒來得及落實政策就逝世了。小說中,何小曼頭髮濃密從來不摘帽子,帶著一股臭味,別人都以為她是瘌痢頭,郝淑雯等出於惡作劇心理,把她帽子給摘下來,這個情節電影裡沒有。小說中,何小曼嫁了人,丈夫也在戰爭中去世;而且對她成為模範人物後的描寫非常出彩,她精神失常後喃喃地不斷複述“我只是一個普通人……”,這情節讓人非常痛心,電影中一帶而過,省略了。

7、劉峰命運的改變:電影黃軒扮演的劉峰很陽光,很帥氣,而在小說中,劉峰是一個個子有點矮,才藝上並不是特別突出的人,文工團中的男兵對他不乏揶揄之情,電影中他則與男兵相處融洽。電影中對“觸摸事件”的處理感覺有點淺,好像劉峰是聽了鄧麗君的歌之後才去觸摸林丁丁的,有點隨意(有不同理解。12月15日又看了一遍,電影中鋪墊了很多劉峰喜歡林丁丁的場面,如打靶時吃醋,他觸摸林丁丁並非偶然,而是一直喜歡她,只不過是聽了鄧麗君歌曲後更加激起了他表達的欲望)。這就把小說中那種禁欲主義環境下人的緊張、壓抑,而情感又特別熾烈的描寫淡化了。在小說中,他負傷後一心求死,他爬過的道路留下鮮血,螞蟻蜂擁而上,救護員是跟隨螞蟻的蹤跡發現了他。劉峰後來的命運電影沒有交代,他在海南是賣盜版書的,還跟一個髮廊女同居,他帶著她走上正常人的生活,雖然髮廊女最後還是離開了。劉峰最後得了癌症,流落到北京,何小曼跟他一起走過了最後的日子。小說中有個情節特別感人,蕭穗子去看望他時,他用單手把蘋果固定在一個釘子上,給她削好——這個情節特別適合用鏡頭表現,可惜電影沒有交代他的最後時光。不管在小說中還是電影中,劉峰確實是一個好人,一個值得尊敬的人。

8、敘述方式不同:小說《芳華》中,男兵女兵之間的微妙情感,以及嚴重衝突,構成了全書故事的主體。作者的敘述方式很獨特,每個人的故事並不是集中在某個段落講完的,而是通過敘述人“我”和其他人的視角在不同地方分別講述,讀者只能根據這些類似碎片化的情節,在大腦中拼湊起每個人物的完整形象。這種拼接的過程,也是挑戰讀者閱讀能力和想像力的過程。跟文字相比,電影的敘述語言明顯受限,雖然保留了蕭穗子“我”的畫外音,但整體上仍然是全能視角的敘述方式。

最後,贊一下馮小剛導演的現場發言,一如既往的直率,敢說真話,在這個時代不容易。

如今中國的電影市場日漸成熟,儘管每年有大量的電影投放市場,但品質卻良莠不齊,《芳華》的大賣證明,中國的文藝片還是有市場的。不能因為沒有市場就不去拍文藝片,觀眾心中有桿秤,好的電影自然會大賣,希望在未來華語電影能夠多一些像《芳華》這樣優秀的文藝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