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河北此油田再出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石油人離漲工資還遠嗎?

隨著人力資源改革的進一步升級, 優秀的石油人在面臨激烈競爭的同時, 也將迎來在薪資、獎金等方面的相對公平。

文 | 石油Link (更多深度內容, 請關注公眾號:石油Link)

近年來, 石油行業改革方案頻繁出爐, 混改、公司制改革、石油公司重組、油田單位瘦身健體……體制機制的變化, 不可避免的帶來人力資源方面的革新。

近日, 華北油田實施的“大工種”模式, 為人力資源改革又提供了一種新的借鑒方式。

截至12月初, 華北油田已有6000餘名員工通過“大工種”技能鑒定, 占公司一線操作員工的50%。 有效的解決了油田用工不足、人崗匹配矛盾。

這也預示著, 人力資源模式的創新或將成為整個石油行業的新趨勢。

“大工種”轉變油田傳統生產模式

什麼是“大工種”?所謂“大工種”, 就是立足生產實際, 讓員工通過技能培訓, 由之前的“一崗精”達到“多崗精”, 通過優化組織結構、業務結構、人力資源配置, 對原來過於細化的崗位與工種重新定義, 優化整合崗位和技能操作工種。

而華北油田實施的“大工種”是將原有的採油、加熱爐等多個崗位, 整合為涵蓋多個工種的中控、巡檢等3個崗位, 形成一崗多能的“大工種、大崗位”集群式生產運行模式, 而這種“一人多崗通用”也有效的規避了崗位劃分過細、分工複雜、用工量大等缺點。

據瞭解, 華北油田自推行“大工種”工作模式以來,

已經有超過一半的員工能夠實現多崗通用。 僅通過合崗、並崗、兼崗, 一線崗位員工可減少20%, 僅節約人工成本一項, 每年就可創造直接經濟效益近2000萬元。

多家單位採用“大工種”模式

除了華北油田之外, 還有多家單位採取了“大工種”模式。

例如, 吉林油田英台採油廠通過實施“大工種”,

使油氣處理一站的巡檢點從原來的432個減少到白天132個、晚上89個, 整整減少了300個。 用工總量由原來87人減少到目前的53人, 節約人工成本454萬元。

東北油氣分公司通過推行“大工種”, 將技能操作的一系列崗位整合為3個崗位。 調整後, 採油(氣)及其輔助崗位業務外包用工由1168人減至333人, 減少71.5%。 有效解決了一些工作崗位工作量不飽和問題。

另外, 在加油站、煉化企業等下游領域, 也有一些單位採取了“大工種”。

例如:廣州銷售分公司加油站, 通過實行“大工種”、一人多崗通用, 使用工總量由2013年的1100人減少至900人, 利潤增加6000萬元, 節約人工成本等各項支出共計6900萬元。 經過4年運行, 大慶石化水氣廠將在今年年底實現“大崗位 、大工種”全廠覆蓋。

實際上, “大工種”模式並不局限於石油行業。 中國著名鋼鐵集團馬鋼集團自去年全面推行大工種作業以來, 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截至11月底, 共計1136名職工參加了大工種培訓。

截至目前, 馬鋼共發佈了三批大工種目錄清單, 共有大工種94個, 其中一專多能76個, 區域化18個。 共涉及礦業兩家單位、工程技術集團1家單位, 股份11家二級單位。

人力資源模式創新或成新趨勢

近年來隨著各項改革的加速, 人力資源改革也加速了步伐。 2016年, 國務院為央企制定了時間表——在3年內多數央企管理層級控制在3—4級以內, 企業法人戶數減少20%左右。 這也預示著人力資源方面也將進行變革。

而人力資源改革關乎著石油人和企業的未來,

在模式上實現創新, 確保更多石油人的利益, 以保證企業的健康發展, 成為未來急需探索的方面。

在此前提下, 各大石油企業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 就在剛剛, 中石化公開招聘了石化盈科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在推進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方面進行了一次有益的嘗試。

除此之外,今年年末,兩桶油在人力資源分享服務方面的佈局,也向我們發出了人力資源改革加速的信號。

據中石化共用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實現17家企業人力資源分享服務上線,明年在境內企業推廣,到2019年實現全覆蓋。

中石油也在今年加速了步伐。11月29日,中石油在長慶油田召開人力資源分享服務試點工作啟動會,啟動長慶油田、長慶石化、陝西銷售等7家企業成為試點單位。標誌著人力資源分享服務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另外,石油行業還進行了大面積的競聘上崗。以中海油旗下安全技術服務公司為例,從去年11月到今年3月,安技服完成了所有崗位的重新競聘。562人競聘上崗,其中18名幹部轉入技術崗位,4名技術人員通過競聘進入中層幹部崗位。

而東北油氣分公司則在2015年實行了全員競聘上崗,共有932人參加競聘,調整192人次,21名科級幹部落聘或降級,90多人待崗培訓。

優秀的石油人離漲工資還遠嗎?

隨著人力資源改革的不斷推進,未來石油人面臨的競爭也將越來越大,憑能力吃飯和終身學習成為未來的趨勢。但在此形勢下,優秀的石油人也將迎來給自己漲工資的機會。

從競爭力方面來看,以油田實施的“大工種”為例,一人多崗通用,打破原來崗位間的壁壘和工種界限,也預示著石油人需要學習越來越多的技能才能滿足未來工作的需要,而競聘上崗模式在一些油田的採用,對石油人的能力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雖然新模式的實施將讓石油人面臨越來越多的競爭,但不容否認的是,也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相對公平。

以前,幹多幹少都一樣,現在則確保讓幹得好的、能力強的、業績優的出來得到更多的獎勵。

例如:中海油旗下的安全技術服務公司就明確推出了崗位分紅政策,從每年淨利潤拿出不超過15%作為激勵總額,獎勵技術崗位的優秀員工。

而且在薪資方面,薪資也將和能力掛鉤,和利潤掛鉤,使能者和多勞者獲得更大的經濟回報。例如,江蘇油田在今年8月份開展的薪酬差異化分配試點工作,在健全員工個人業績考核制度等基礎上,建立起了以崗位管理為基礎、以員工個人業績考核為核心的獎金分配制度。

總之,在未來,石油人只有努力提升個人能力,學習多種技能才能在各種不斷變革的新模式下立足。而優秀的石油人也將為自己迎來越來越多的機會。

除此之外,今年年末,兩桶油在人力資源分享服務方面的佈局,也向我們發出了人力資源改革加速的信號。

據中石化共用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實現17家企業人力資源分享服務上線,明年在境內企業推廣,到2019年實現全覆蓋。

中石油也在今年加速了步伐。11月29日,中石油在長慶油田召開人力資源分享服務試點工作啟動會,啟動長慶油田、長慶石化、陝西銷售等7家企業成為試點單位。標誌著人力資源分享服務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另外,石油行業還進行了大面積的競聘上崗。以中海油旗下安全技術服務公司為例,從去年11月到今年3月,安技服完成了所有崗位的重新競聘。562人競聘上崗,其中18名幹部轉入技術崗位,4名技術人員通過競聘進入中層幹部崗位。

而東北油氣分公司則在2015年實行了全員競聘上崗,共有932人參加競聘,調整192人次,21名科級幹部落聘或降級,90多人待崗培訓。

優秀的石油人離漲工資還遠嗎?

隨著人力資源改革的不斷推進,未來石油人面臨的競爭也將越來越大,憑能力吃飯和終身學習成為未來的趨勢。但在此形勢下,優秀的石油人也將迎來給自己漲工資的機會。

從競爭力方面來看,以油田實施的“大工種”為例,一人多崗通用,打破原來崗位間的壁壘和工種界限,也預示著石油人需要學習越來越多的技能才能滿足未來工作的需要,而競聘上崗模式在一些油田的採用,對石油人的能力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雖然新模式的實施將讓石油人面臨越來越多的競爭,但不容否認的是,也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相對公平。

以前,幹多幹少都一樣,現在則確保讓幹得好的、能力強的、業績優的出來得到更多的獎勵。

例如:中海油旗下的安全技術服務公司就明確推出了崗位分紅政策,從每年淨利潤拿出不超過15%作為激勵總額,獎勵技術崗位的優秀員工。

而且在薪資方面,薪資也將和能力掛鉤,和利潤掛鉤,使能者和多勞者獲得更大的經濟回報。例如,江蘇油田在今年8月份開展的薪酬差異化分配試點工作,在健全員工個人業績考核制度等基礎上,建立起了以崗位管理為基礎、以員工個人業績考核為核心的獎金分配制度。

總之,在未來,石油人只有努力提升個人能力,學習多種技能才能在各種不斷變革的新模式下立足。而優秀的石油人也將為自己迎來越來越多的機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