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健康專欄|傳說中的“帝王病”你有嗎?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這是楚霸王項羽在進行必死戰鬥的前夕所作的絕命詞, 在這首詩中, 既能體現出帝王的霸氣, 又能顯示出為人的渺小歎息。

在歷史上, 有一種疾病, 多出現在帝王、貴族人的身上, 被稱為“帝王病”。 現在臨床上, 我們稱之為痛風。

那麼, 為什麼痛風會常出現於帝王和一些貴族人的身上呢?

忽必烈是重要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是歷史上少數能夠重視漢文化, 推崇儒術的蒙古統治者之一, 戰功赫赫。

但他人生的最後幾年或許是因為妻子和已立的皇太子先後離他而去, 使忽必烈在最後幾年裡變得消沉、悲觀,沉湎於口舌之歡。

他每天都要吃煮羊肉、烤全羊以及各種肥膩食物,還要喝大量馬奶酒和一種用小米做成的啤酒。 長期的暴飲暴食使忽必烈日益肥胖,並飽受痛風的折磨。

研究顯示經常攝入大量魚肉、高嘌呤、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 加上經常飲酒的話, 會導致體內的血尿酸比普通人要高, 增加患痛風的幾率。

痛風類型

原發性痛風

因酶缺陷或原因不明的高尿酸血症而導致的痛風。

繼發性痛風

因血液病如高白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溶血性貧血, 惡性腫瘤放化療後,

慢性腎臟疾病( 因腎小管分泌尿酸減少) , 藥物等因素導致的繼發性血尿酸增高, 從而導致痛風發作。

原發性痛風占90%以上, 屬於先天性代謝性缺陷疾病, 多具有家族性, 男性比女性多見, 女性在絕經後偶有發生。

臨床上一般所說的痛風多指原發性痛風,

常伴有血脂代謝異常、肥胖症、糖尿病、原發性高血壓病、冠心病、腦卒中及動脈硬化等。

繼發性痛風占10%左右, 主要由腎臟病、血液病及藥物、高嘌呤食物等多種原因引起。

據調查研究顯示:我國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數已達1.7億, 其中痛風患者超過8000萬人, 而且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長率迅速增加。

預計2020年, 痛風人數將達到1億。 顯然, 我們現在的飲食越來越偏“帝王化”。

痛風的臨床症狀及防治

痛風在臨床工作中常被誤診或延誤診斷, 在我國常被誤診為類風濕關節炎、風濕熱的關節症狀、化膿性關節炎、老年退行性關節炎、泌尿系結石、丹毒等。

1.急性期

發病前無先兆。 常在夜間發作的急性單關節炎通常是痛風的首發症狀, 表現為淩晨關節痛而驚醒、進行性加重、劇痛如刀割樣或咬噬樣, 疼痛於24~48小時達到高峰。

關節局部發熱、紅腫及明顯觸痛, 酷似急性感染。 60~70%首發於第一蹠趾關節, 足弓、踝、膝關節、腕和肘關節等也是常見發病部位。

2.間歇期

急性關節炎發作緩解後,一般無明顯後遺症狀,稱為無症狀間歇期。多數患者在初次發作後出現1~2 年的間歇期,隨著病情的進展間歇期逐漸縮短。

如果不進行防治,每年發作次數增多,症狀持續時間延長,以致不能完全緩解,且受累關節增多,少數患者可有骶髂、胸鎖或頸椎等部位受累,甚至累及關節周圍滑囊、肌腱、腱鞘等處也可發作,症狀漸趨不典型。

3.慢性期

尿酸鹽反復沉積使局部組織發生慢性異物樣反應,沉積物周圍被單核細胞、上皮細胞、巨噬細胞包繞,纖維組織增生形成結節,稱為痛風石。

痛風石多在起病10年後出現,可見於關節內、關節周圍、皮下組織及內臟器官等。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見於足趾、手指、腕、踝、肘等關節周圍。

當痛風石發生於關節內,可造成關節軟骨及骨質侵蝕破壞、增生、關節周圍組織纖維化,出現持續關節腫痛、強直、畸形,甚至骨折,稱為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

4.腎臟病變

腎臟病理檢查幾乎均有損害,大約1/3 患者在痛風病程中出現腎臟症狀。包括尿酸鹽腎病、尿酸性尿路結石、急性尿酸性腎病等。

痛風的治療

原發性痛風缺乏病因治療,因此不能根治。治療痛風的目的是:控制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預防急性關節炎復發、防止尿酸結石形成和腎功能損傷、糾正高尿酸血症等以提高生活品質。

營養預防治療

1、低嘌呤飲食:特別要避免動物內臟、海鮮,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豆類適量),避免酒精飲料( 特別要避免飲用啤酒),慎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藥物。

2、多飲水:每日飲水量1.5升以上,保證每日尿量達2000-2500ml,增加尿酸排泄。

3、急性期休息:避免過多的運動和行走,不宜進行劇烈的體育運動。

4、避免外傷,受涼,勞累。

5、控制體重。

6、限制總熱量。攝入食物的總熱量應較平時低10%~20%,蛋白質攝入量要適中,脂肪和糖類食物應加以限制,做到平衡膳食,合理搭配,防止營養過剩。

有調查研究顯示,給予高尿酸血症患者一定的生活方式干預及管理之後,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尿酸水準,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2.間歇期

急性關節炎發作緩解後,一般無明顯後遺症狀,稱為無症狀間歇期。多數患者在初次發作後出現1~2 年的間歇期,隨著病情的進展間歇期逐漸縮短。

如果不進行防治,每年發作次數增多,症狀持續時間延長,以致不能完全緩解,且受累關節增多,少數患者可有骶髂、胸鎖或頸椎等部位受累,甚至累及關節周圍滑囊、肌腱、腱鞘等處也可發作,症狀漸趨不典型。

3.慢性期

尿酸鹽反復沉積使局部組織發生慢性異物樣反應,沉積物周圍被單核細胞、上皮細胞、巨噬細胞包繞,纖維組織增生形成結節,稱為痛風石。

痛風石多在起病10年後出現,可見於關節內、關節周圍、皮下組織及內臟器官等。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見於足趾、手指、腕、踝、肘等關節周圍。

當痛風石發生於關節內,可造成關節軟骨及骨質侵蝕破壞、增生、關節周圍組織纖維化,出現持續關節腫痛、強直、畸形,甚至骨折,稱為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

4.腎臟病變

腎臟病理檢查幾乎均有損害,大約1/3 患者在痛風病程中出現腎臟症狀。包括尿酸鹽腎病、尿酸性尿路結石、急性尿酸性腎病等。

痛風的治療

原發性痛風缺乏病因治療,因此不能根治。治療痛風的目的是:控制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預防急性關節炎復發、防止尿酸結石形成和腎功能損傷、糾正高尿酸血症等以提高生活品質。

營養預防治療

1、低嘌呤飲食:特別要避免動物內臟、海鮮,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豆類適量),避免酒精飲料( 特別要避免飲用啤酒),慎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藥物。

2、多飲水:每日飲水量1.5升以上,保證每日尿量達2000-2500ml,增加尿酸排泄。

3、急性期休息:避免過多的運動和行走,不宜進行劇烈的體育運動。

4、避免外傷,受涼,勞累。

5、控制體重。

6、限制總熱量。攝入食物的總熱量應較平時低10%~20%,蛋白質攝入量要適中,脂肪和糖類食物應加以限制,做到平衡膳食,合理搭配,防止營養過剩。

有調查研究顯示,給予高尿酸血症患者一定的生活方式干預及管理之後,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尿酸水準,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