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馮氏致青春,十大“年代殺”處處紮心

馮小剛新作終於確定

12月15日全國上映

正式殺進賀歲檔

也算趕上了2017末班車

如果要挑一部最適合帶父母

去影院共同觀賞的電影

我選這部

[芳華]

▲“一池春水”版定檔海報

但這不代表[芳華]就不適合年輕人看。 影片濃濃的年代氣息, 的確會讓上一輩人更有代入感, 可那些年輕人的歡笑與淚水並未過時, 看到他們, 似乎就能“永遠年輕, 永遠熱淚盈眶”。

9月初[芳華]在多倫多電影節全球首映,

收穫了一片好評。 一位看過的中國觀眾表示:

“老人看的是回憶, 中年人看的是真實, 年輕人看的是勿忘, 少年看的是歷史, 所有人都能在[芳華]找到共鳴。 ”

甚至有“中國阿姨跟著電影唱歌”:

美國老牌雜誌《綜藝》對影片的技術標準給予了充分肯定:

“電影中的美術設計與置景細緻寫實, 簡約大氣的掌鏡風格與全片的色彩基調搭配得恰到好處。 ”

而10月28日開幕的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 將[芳華]選為開幕影片, 1500人共同在“月臺”露天影院觀賞了這部電影, 可謂情懷滿滿。

▲平遙月夜看[芳華]

薑君覺得

[芳華]之于馮小剛

就是他自己的[致青春]

馮小剛把所有關於青春的

留戀、緬懷、想像

都傾注在了[芳華]之中

那麼

馮小剛是如何去復原

一個時代的記憶呢?

薑君為大家總結出

[芳華]裡十大“年代殺”

借此也一窺片中

恣意揮灑的馮氏情懷

一、毛主席影壁

一個恢宏毛主席照壁矗立身後, 你內心會油然而生一種爭當社會主義接班人的神聖使命感, 而這正是那個時代的標誌性符號。

影片開篇, 在照壁的背景下, “馮小剛導演作品”六個字赫然出現。 這一波操作, 瞬間就把人拉回了那個激情燃燒的火紅年代。

二、冰棍兒

還記得小時候街上小販吆喝著叫賣的冰棍兒嗎?沒有現如今的花樣繁多, 卻獨有一份純粹的甜蜜。

男兵去買雪糕, 帶回來分給女兵, 蕭穗子(鐘楚曦)嘴邊沾著奶油, 望向屋內被孤立的何小萍(苗苗), 這一幕動人異常。

三、生吃番茄

這個畫面一定會勾起父母輩的萬千思緒,因為它是那個年代味蕾記憶的標配。那種帶著土腥氣的甜,幾乎已經在工業大棚蔬菜中絕跡。

陳燦騎著二八大杠,風風火火來到蕭穗子和郝淑雯身邊,他從兜裡摸出個飯盒,給了穗子,裡面是兩個紅彤彤的番茄。那個年代的感情就是這麼豐滿而含蓄,咬一口,汁液充溢嘴間。

四、鄧麗君

如果說有哪位歌手能代表中國整個八十年代,那一定非鄧麗君莫屬。她的歌聲“如一雙溫柔手,能撫慰人內心的寂寞”。在剛剛改革開放之時,鄧麗君用她的“靡靡之音”,唱開了多少人萌發的春心。

又是陳燦,他帶來一台唱機,一盤鄧麗君磁帶,在屋內燈光上輕輕籠上一層紅色薄紗,《濃情萬縷》歌聲響起,情愫縈繞心間。

“濃情千萬縷,絲絲為了你;盼君多珍惜,願你長相憶。”

五、女兵更衣室

那個年代,洗澡還很“奢侈”,部隊澡堂能天天洗,已算得上天堂。即便如此,部隊的水源供應仍很緊張,要女兵洗完男兵才能洗,這些獨屬於那個年代的狀況,[芳華]之中都有展示。

而馮小剛更是把鏡頭對準了女兵澡堂更衣室。與想像中的香豔不同,僅著白色保守內衣褲的女兵,洋溢出的青春氣息,沒有誘惑只有清新,我們似乎能隔著螢幕感受到澡堂裡的氤氳蒸氣撲面而來。

六、工農兵舞蹈

▲不愛紅裝愛武裝

那個年代的舞蹈有種獨特的美,因為禁欲,所以愈顯性感。馮小剛曾說:小時候看電影[紅色娘子軍]裡露大腿的舞,就是他們兒時的性啟蒙。這話毫不誇張。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太陽照常升起]裡都有體現。

這次馮小剛拍[芳華],也是將他心目中對美的終極幻想拍了出來,這是那個時代賦予他的審美。當苗苗、鐘楚曦們伴著高昂激亢的音樂在練功房中穿梭時,那種力量之美迸發出的吸引力,沒有人能夠抗拒。

七、露天游泳池

那個年代的夏天,沒有空調,最多有電扇和冰棒,除此之外最好的消暑方式,就是去露天泳池游泳。當然,那也成了唯一“春色滿園”的地方。

[芳華]裡的文工團女兵和男兵們歡樂地在游泳池中嬉戲,“那時好像永遠都是夏天,陽光充足、太亮,刺得眼前一陣陣發黑。”

八、學雷鋒

“學習雷鋒好榜樣,艱苦樸素永不忘。願做革命的螺絲釘,集體主義思想放光芒。”現在已經沒幾個年輕人會唱這首歌了,可放在當年,這可是傳遍大街小巷的神曲。

[芳華]中黃軒飾演的劉峰,就有“文工團活雷鋒”之稱。他待人誠懇和善,是個熱心腸。可就是這麼一個“全方位立體式好人”,卻因暗戀了林丁丁很久,表露情意被人發現,結果以“流氓罪”遭組織調查。

其實,也不能完全怪林丁丁出賣,用她的話說,是她根本不能想像一個活雷鋒會有感情,會喜歡別人,會親近異性。“誰都可以抱,就他不行。”劉峰作為那個時代的神像,轟然倒塌。

九、邊境戰爭

發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那場斷斷續續的“自衛反擊作戰”,六零後七零後們都會印象深刻。馮小剛勇敢將其搬上銀幕,復原了戰爭的殘酷,慘烈程度直追[集結號],血肉橫飛,令人膽寒。

而片中那段長達6分鐘的戰爭長鏡頭,劇組不惜花費700萬拍攝。為了增加真實感,需要一直跟隨劉峰的視線運動,並且還需要攝影團隊、爆破團隊、特效化妝團隊及演員的高度配合。

“從戰爭第一槍到結束只用了一個鏡頭,這個難度在[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等戰爭片中都沒有出現過,應該是全世界我們看過的所有戰爭片中的首例。”

“拍攝過程非常危險,甚至可能造成傷亡,所以需要反復排練,演員的跑位要非常准,一步跑差,滿盤皆輸。”

馮小剛不無驕傲地說。

十、夢駝鈴

“送戰友,踏征程,默默無語兩眼淚,耳邊響起駝鈴聲;路漫漫,霧茫茫,革命生涯常分手,一樣分別兩樣情。”

[芳華]中的文工團最後沒能避免被解散的命運,復員回家前夜,大家喝得酩酊大醉,手牽手共同唱起《送戰友》,滿眼望去盡是傷悲。

“當兵後悔三年,不當兵後悔一輩子。”軍營生活對每一位穿過軍裝的人來說都是無可替代的一段人生經歷。那些苦痛與歡樂,在話別時都化作一行行淚水,和著杯裡的酒縱情下肚。

影片主線,劉峰和小萍

“緣未盡,情相連”

他們的烽火青春

會迎來怎樣的結局?

[芳華]在拍攝上的技術難度還是很高的。尤其是片中那段戰爭戲,從平靜地行軍,到敵情出現、炮彈爆炸,到叢林作戰、子彈橫飛,到一位士兵不慎陷入沼澤,直至劉峰與其他人合力救出戰友,一鏡到底,一氣呵成,極具挑戰性。

但馮小剛沒有將長鏡頭作為單純炫技的手段,而是用它重構了自己青春記憶。放眼望去,[芳華]全片幾乎全都由這樣的長鏡頭組成,一種浮光掠影、歲月流金的感覺躍然銀幕。

長鏡頭意味著複雜的場面調度,如果是普通導演,必定要費一番大工夫;而對於“老司機”馮小剛,則是駕輕就熟。他這麼解釋自己的創作初衷:

“我對文工團那個時期的記憶是有一種光線在流動,那些年輕女孩子們的笑容,她們的身影如波光一樣在陽光裡流動的感覺。我的腦子裡面經常像有一道光似的甩過去,然後就呈現出一張張臉來。所以整個電影我全部都是用長鏡頭拍的,可能當你看故事的時候你就不會注意到了。”

▲馮導在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

有想法容易,執行到位難。從成片效果來看,[芳華]完成度很高,達到了馮導腦海中“流光溢彩”的感覺。

主演都足夠出彩。黃軒自不必說,一張“好人臉”本就足以讓人信服,戰爭戲份中,黃軒更是相當拼命。

而那幾位漂亮的“馮女郎”,雖是銀幕新秀,演起戲來卻無絲毫青澀之感。尤其是何小萍的飾演者苗苗,和“旁白視角”蕭穗子的飾演者鐘楚曦,她們帶給觀眾的清新之風,久違了。

▲穿上軍裝的苗苗清純動人

▲鐘楚曦的美毋需錦衣華服、不用濃妝豔抹

馮小剛懷念的,正是那個年代的純粹。女孩子的美不摻任何雜質,鏡頭下的她們,不再是欲望凝視的客體,而是真正美的化身。

▲泳池邊春水蕩漾

其實

嚴歌苓的故事

總會有很多殘酷的東西

但每位元導演的處理方式不同

陳沖拍[天浴],是將那種殘酷放大

殘酷到甚至讓人感覺生理不適

張藝謀拍[歸來],則選擇將殘酷弱化

留下的更多是無奈

馮小剛與張藝謀類似,嚴歌苓式傷痕文學筆法在馮導這裡同樣被弱化,但他卻注入了更多深情。

我們能感受到,他愛自己鏡頭中的每一個人,即使他們的青春中有太多殘酷的東西:舍友的欺淩、戰爭的慘烈、精神的創傷、生活的艱難。

然而多年過去,所有的一切都成雲煙。他們再見之時,沒有了那些恩恩怨怨,只有對過往的無限懷念,和對時光的唏噓感慨。

片尾《絨花》響起,韓紅的嗓音蕩滌心靈、洗盡鉛華。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

那是青春吐芳華

錚錚硬骨綻花開

漓漓鮮血染紅它

馮小剛完成了自己的[致青春],他讓鏡頭化作飽含淚水的雙眼,深情凝望,長久祝福。

這個畫面一定會勾起父母輩的萬千思緒,因為它是那個年代味蕾記憶的標配。那種帶著土腥氣的甜,幾乎已經在工業大棚蔬菜中絕跡。

陳燦騎著二八大杠,風風火火來到蕭穗子和郝淑雯身邊,他從兜裡摸出個飯盒,給了穗子,裡面是兩個紅彤彤的番茄。那個年代的感情就是這麼豐滿而含蓄,咬一口,汁液充溢嘴間。

四、鄧麗君

如果說有哪位歌手能代表中國整個八十年代,那一定非鄧麗君莫屬。她的歌聲“如一雙溫柔手,能撫慰人內心的寂寞”。在剛剛改革開放之時,鄧麗君用她的“靡靡之音”,唱開了多少人萌發的春心。

又是陳燦,他帶來一台唱機,一盤鄧麗君磁帶,在屋內燈光上輕輕籠上一層紅色薄紗,《濃情萬縷》歌聲響起,情愫縈繞心間。

“濃情千萬縷,絲絲為了你;盼君多珍惜,願你長相憶。”

五、女兵更衣室

那個年代,洗澡還很“奢侈”,部隊澡堂能天天洗,已算得上天堂。即便如此,部隊的水源供應仍很緊張,要女兵洗完男兵才能洗,這些獨屬於那個年代的狀況,[芳華]之中都有展示。

而馮小剛更是把鏡頭對準了女兵澡堂更衣室。與想像中的香豔不同,僅著白色保守內衣褲的女兵,洋溢出的青春氣息,沒有誘惑只有清新,我們似乎能隔著螢幕感受到澡堂裡的氤氳蒸氣撲面而來。

六、工農兵舞蹈

▲不愛紅裝愛武裝

那個年代的舞蹈有種獨特的美,因為禁欲,所以愈顯性感。馮小剛曾說:小時候看電影[紅色娘子軍]裡露大腿的舞,就是他們兒時的性啟蒙。這話毫不誇張。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太陽照常升起]裡都有體現。

這次馮小剛拍[芳華],也是將他心目中對美的終極幻想拍了出來,這是那個時代賦予他的審美。當苗苗、鐘楚曦們伴著高昂激亢的音樂在練功房中穿梭時,那種力量之美迸發出的吸引力,沒有人能夠抗拒。

七、露天游泳池

那個年代的夏天,沒有空調,最多有電扇和冰棒,除此之外最好的消暑方式,就是去露天泳池游泳。當然,那也成了唯一“春色滿園”的地方。

[芳華]裡的文工團女兵和男兵們歡樂地在游泳池中嬉戲,“那時好像永遠都是夏天,陽光充足、太亮,刺得眼前一陣陣發黑。”

八、學雷鋒

“學習雷鋒好榜樣,艱苦樸素永不忘。願做革命的螺絲釘,集體主義思想放光芒。”現在已經沒幾個年輕人會唱這首歌了,可放在當年,這可是傳遍大街小巷的神曲。

[芳華]中黃軒飾演的劉峰,就有“文工團活雷鋒”之稱。他待人誠懇和善,是個熱心腸。可就是這麼一個“全方位立體式好人”,卻因暗戀了林丁丁很久,表露情意被人發現,結果以“流氓罪”遭組織調查。

其實,也不能完全怪林丁丁出賣,用她的話說,是她根本不能想像一個活雷鋒會有感情,會喜歡別人,會親近異性。“誰都可以抱,就他不行。”劉峰作為那個時代的神像,轟然倒塌。

九、邊境戰爭

發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那場斷斷續續的“自衛反擊作戰”,六零後七零後們都會印象深刻。馮小剛勇敢將其搬上銀幕,復原了戰爭的殘酷,慘烈程度直追[集結號],血肉橫飛,令人膽寒。

而片中那段長達6分鐘的戰爭長鏡頭,劇組不惜花費700萬拍攝。為了增加真實感,需要一直跟隨劉峰的視線運動,並且還需要攝影團隊、爆破團隊、特效化妝團隊及演員的高度配合。

“從戰爭第一槍到結束只用了一個鏡頭,這個難度在[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等戰爭片中都沒有出現過,應該是全世界我們看過的所有戰爭片中的首例。”

“拍攝過程非常危險,甚至可能造成傷亡,所以需要反復排練,演員的跑位要非常准,一步跑差,滿盤皆輸。”

馮小剛不無驕傲地說。

十、夢駝鈴

“送戰友,踏征程,默默無語兩眼淚,耳邊響起駝鈴聲;路漫漫,霧茫茫,革命生涯常分手,一樣分別兩樣情。”

[芳華]中的文工團最後沒能避免被解散的命運,復員回家前夜,大家喝得酩酊大醉,手牽手共同唱起《送戰友》,滿眼望去盡是傷悲。

“當兵後悔三年,不當兵後悔一輩子。”軍營生活對每一位穿過軍裝的人來說都是無可替代的一段人生經歷。那些苦痛與歡樂,在話別時都化作一行行淚水,和著杯裡的酒縱情下肚。

影片主線,劉峰和小萍

“緣未盡,情相連”

他們的烽火青春

會迎來怎樣的結局?

[芳華]在拍攝上的技術難度還是很高的。尤其是片中那段戰爭戲,從平靜地行軍,到敵情出現、炮彈爆炸,到叢林作戰、子彈橫飛,到一位士兵不慎陷入沼澤,直至劉峰與其他人合力救出戰友,一鏡到底,一氣呵成,極具挑戰性。

但馮小剛沒有將長鏡頭作為單純炫技的手段,而是用它重構了自己青春記憶。放眼望去,[芳華]全片幾乎全都由這樣的長鏡頭組成,一種浮光掠影、歲月流金的感覺躍然銀幕。

長鏡頭意味著複雜的場面調度,如果是普通導演,必定要費一番大工夫;而對於“老司機”馮小剛,則是駕輕就熟。他這麼解釋自己的創作初衷:

“我對文工團那個時期的記憶是有一種光線在流動,那些年輕女孩子們的笑容,她們的身影如波光一樣在陽光裡流動的感覺。我的腦子裡面經常像有一道光似的甩過去,然後就呈現出一張張臉來。所以整個電影我全部都是用長鏡頭拍的,可能當你看故事的時候你就不會注意到了。”

▲馮導在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

有想法容易,執行到位難。從成片效果來看,[芳華]完成度很高,達到了馮導腦海中“流光溢彩”的感覺。

主演都足夠出彩。黃軒自不必說,一張“好人臉”本就足以讓人信服,戰爭戲份中,黃軒更是相當拼命。

而那幾位漂亮的“馮女郎”,雖是銀幕新秀,演起戲來卻無絲毫青澀之感。尤其是何小萍的飾演者苗苗,和“旁白視角”蕭穗子的飾演者鐘楚曦,她們帶給觀眾的清新之風,久違了。

▲穿上軍裝的苗苗清純動人

▲鐘楚曦的美毋需錦衣華服、不用濃妝豔抹

馮小剛懷念的,正是那個年代的純粹。女孩子的美不摻任何雜質,鏡頭下的她們,不再是欲望凝視的客體,而是真正美的化身。

▲泳池邊春水蕩漾

其實

嚴歌苓的故事

總會有很多殘酷的東西

但每位元導演的處理方式不同

陳沖拍[天浴],是將那種殘酷放大

殘酷到甚至讓人感覺生理不適

張藝謀拍[歸來],則選擇將殘酷弱化

留下的更多是無奈

馮小剛與張藝謀類似,嚴歌苓式傷痕文學筆法在馮導這裡同樣被弱化,但他卻注入了更多深情。

我們能感受到,他愛自己鏡頭中的每一個人,即使他們的青春中有太多殘酷的東西:舍友的欺淩、戰爭的慘烈、精神的創傷、生活的艱難。

然而多年過去,所有的一切都成雲煙。他們再見之時,沒有了那些恩恩怨怨,只有對過往的無限懷念,和對時光的唏噓感慨。

片尾《絨花》響起,韓紅的嗓音蕩滌心靈、洗盡鉛華。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

那是青春吐芳華

錚錚硬骨綻花開

漓漓鮮血染紅它

馮小剛完成了自己的[致青春],他讓鏡頭化作飽含淚水的雙眼,深情凝望,長久祝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