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國企改革看深圳,投資龍頭數“招商”

2017年, 招商局創立145周年。 這家始創於1872年的百年民族工商企業, 曾在中國商業史上創造過諸多第一, 如今依舊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如今的招商局, 不僅在基礎設施與裝備製造、物流航運、綜合金融、城市與園區綜合開發等領域保持著領先的優勢, 還成為中國企業國際化、“一帶一路”建設的先鋒。

2016年全年, 招商局營業收入近5000億元;利潤總額逾1100億元, 在央企中排名第二;去年年末總資產6.81萬億元, 位列央企第一。

進取從未停止。 招商局提出了新的目標, 到“十三五”末, 集團要在2014年的基礎上實現“再造一個招商局”, 實現各項指標翻一番。 到2020年, 總資產將超過十萬億元, 淨資產超過一萬億元, 營業收入突破8000億元, 利潤總額達到1600億元。

“上一輪改革開放, 招商局是先行者。 新一輪改革開放, 希望我們能夠成為新標兵。 ”招商局集團董事長李建紅表示, 回首招商局百年歷程, 改革創新始終是發展的動力之源,

未來, 招商局將繼續以市場化為核心, 加快國有資本投資試點步伐, 提高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效率, 努力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重組與重塑

12月4日, 華北高速(000916.SZ)迎來了最後一個交易日。 根據公告, 招商公路換股吸收合併華北高速獲證監會批准, 已上市18年的華北高速將退市註銷, 並由招商公路承接其全部資產、負債, 在深交所主機板上市, 將成為招商局旗下又一個市值過千億的上市公司。

此舉迅即引發行業關注。 多家券商表示, 這標誌著招商局旗下的公路資產整體上市進入最後收官階段, 未來有望成為國內公路行業的巨頭。

招商公路的誕生, 只是招商局集團系列大重組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 招商局在地產、航運、公路等既有產業板塊的對內整合、對外兼併動作不斷, 勢頭淩厲。 資料顯示, 僅2015、2016年, 招商局重組整合就涉及資產近2500億元, 累計對外投資665億元用於兼併收購。

11月4日, 李建紅在長航集團調研時宣佈, 繼航運、物流板塊業務重組整合之後, 招商局與中外運長航集團重組整合的第三步即將在年內啟動。

這是招商局在航運物流板塊對外兼併的最新動向。 標誌著招商局與中外運長航自2015年底開始實施的全面重組已進入收尾階段。

招商局目前超級油輪(VLCC)和超級礦砂船(VLOC)船隊規模在全球排名第一。 重組完成後, 加手持訂單, 航運總運力已達4600萬載重噸, 排世界第二。

招商局內部的資產重組也在進行。

2015年, 招商局啟動蛇口工業區和招商地產的重大無先例重組, 涉及資產規模2109億元, 重組後市值達到1700億元。

重組後, 招商蛇口由房地產公司向城市與園區運營商轉型, 2016年利潤增長50%達165億元;今年目標定為突破200億元。

在整合航運、公路、園區地產開發的基礎上, 招商局進行了商業模式的重塑, 總結出了“蛇口模式”。 “招商局希望在‘一帶一路’沿線輸出‘蛇口模式’, 將‘前港、中區、後城’進行複製, 通過強化某些欠發展地區或國家的軟體、硬體設施, 提升投資環境和吸引力, 將發生在深圳蛇口的奇跡帶到海外。 ”12月7日, 在由21世紀經濟報導主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創新論壇上, 招商局集團海外業務部副部長李國鋒表示。

招商局已在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投資了51個港口,

許多位於戰略關鍵節點。 資料顯示, 在招商局港口業務去年的57.99億元整體利潤總額中, 來自海外業務的利潤為10.27億元, 同比增長72%。

截至目前, 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正式交由招商局港口運營;招商局吉布地自由貿易區正式開工, 整體規劃48平方公里, 遠期將吸引超過20億美元投資;招商局在白俄羅斯投資的中白工業園一期工程已投入運營。

據悉, 未來招商局還將繼續推進全球佈局, 擇機收購拓展新的港口項目, 不斷完善招商局在全球的戰略佈局, 延伸在“一帶一路”上的網路。

“一帶一路”沿線業務正在成為招商局新的利潤增長點。 截至2016年底, 招商局境外企業總資產達到5804億元人民幣, 占集團總資產10%左右。 其在五大洲43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境外實體企業(含派駐機構)184家,投資專案涵蓋港口、物流、產業園區及金融服務。

平臺化轉型

資產重組背後,折射出招商局的戰略思維轉變——推動業務結構從交通、金融、地產“三大主業”逐步向實業經營、金融服務、投資與資本運營“三大平臺”轉型。

關於這一轉變的邏輯,李建紅指出,“沒有永遠持久的行業,企業發展需要不斷適應變化,並根據市場變化尋求新的商機。港口不能只裝運,輪船不能只運輸。”

為了適應市場變化,招商局需要進一步調整業務結構,加快轉型升級,打造有規模協同效應的產業集群,向平臺化發展。

比如,招商局試驗“前港-中區-後城”的開發模式,以港口為龍頭,輔之以物流、園區、海工、金融等產業支撐,並進行城市和社區的運營,得到了各方的認可。

在三大平臺中,實業經營被置於首位。招商局指出,集團未來幾年規模的擴大、盈利的增長,必須充分發揮實業的基礎作用,實業的地位一定要不斷提升和加強。

按照規劃,招商局將在實業經營領域打造幾個利潤百億、收入或市值千億的行業領先企業,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在這一過程中,金融服務平臺同樣至關重要。根據招商局的構想,金融服務將具有綜合金融特色,通過“4+N”(銀行、證券、保險、基金+另類金融)佈局,形成全產業鏈金融服務體系,提供全方位綜合金融解決方案。

投資與資本運營則是第三個平臺。招商局在這一領域,努力發揮自身產融結合、產城聯動、產網融合等優勢,利用資本運作,推進跨界融合。

具體做法例如,通過一批產融結合重點基金,包括地產並購基金、郵輪產業基金、招協健康基金等產業功能基金等,服務支援實體產業轉型發展。

目前,招商局已搭建了覆蓋天使投資、VC投資、PE投資以及上市服務等環節的創新創業投資金融服務體系,為創新創業的中小微企業提供了3000多億元融資。2015年,招商局設立了規模為50多億元的產業互聯網投資基金,協助集團傳統產業向產業鏈高端轉型。

為了實現上述三大平臺轉型,招商局還提出,將推動發展驅動從傳統增長方式向“四輪驅動”(創新發展、“一帶一路”、互聯網+、並購重組)增長方式轉變。

市場化導向

作為一家百年企業,基業長青的基因之一便是市場化,在招商局一系列的轉變中,市場化思維始終貫穿其中。

“招商血脈、蛇口基因”,其中市場化基因是招商局的“底色”——集團總部位於香港,長期經受市場經濟薰陶;航運、地產等板塊均處在充分競爭領域。

“招商局是改革開放的產物,一出生就在高度的市場競爭中摸爬滾打,各個產業都處於高度競爭領域。”李建紅表示,高度的市場化將持續為招商局集團注入內生活力動力。

對外兼併收購、對內重組整合,招商局皆運用了市場化手段。如2014年兼併重組因連續4年虧損被暫停上市交易的中國外運長航油輪業務,此舉不僅盤活了一家瀕臨破產的企業,還使其2015年由虧損轉為贏利6億元,並保全了200多億元的資產。

而向平臺化轉型,也要緊隨市場動態,在產業調整中創新轉型,尋求新經濟領域盈利途徑。招商局研判認為,未來保險產業、大健康產業和郵輪產業等消費終端發展前景廣闊。由此,集團近期對相關領域的投資正在加速。

4月27日,招商局在湖北蘄春簽約建立產業園區,將立足當地中醫藥行業、集聚大健康產業園區,這被視為招商局正式進軍大健康領域;6月30日,仁和保險開業,填補了招商局集團在保險領域的空白。未來將以保險、投資、醫療養護產業為三大業務支柱,打造為綜合保險服務商;郵輪產業方面,通過資源傾斜,招商蛇口近年正試圖將郵輪產業培養為營收增長點。

在李建紅看來,招商局還要隨時掌握先進科技變化,隨時準備兼併收購。“招商局現在有7萬億資產,可以進行千億級別收購,這方面可以3年沒成果,但一旦成功,可能30年受益。”他說。

招商局指出,這幾個新增長點的培育,要著眼於招商局的綜合優勢,形成軍團力量,“形成我們獨特的打法”。

面對競爭,招商局同樣遵循市場化原則。“把招商局放在國際競爭的大舞臺上,與市場上的先進企業比高低,通過商業的成功贏得市場的尊重。”

外界對此抱有諸多期待。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認為,與部分央企相比,招商局總部位於香港,體制、機制較為先進靈活,這將為其他國企改革起到示範作用。

邁向世界一流

招商局有自己的雄心,那就是邁向世界一流。“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提升國際競爭力,努力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李建紅表示。

目前,招商局的總資產排央企第一,利潤總額排央企第二。根據規劃,到2020年前後,招商局集團的主要經營和資產指標基本都要在2014年的基礎上翻一番。其中,集團總資產將超過十萬億元,淨資產超過一萬億元,營業收入突破8000億元,利潤總額達到1600億元,基本形成世界一流企業的格局。

什麼是世界一流企業?在李建紅看來,世界一流企業需要具備行業領域及世界範圍的競爭力、影響力和帶動力。

招商局為此提出了“百千萬億工程”,即“打造一批百億級利潤、千億級市值或營收、萬億級資產的業務”。具體到產業定位,將全力打造“三個世界一流、四個國內領先”產業。

其中,超級油輪和超級礦砂船隊、港口綜合服務商及供應鏈物流服務商,將打造為世界一流水準;城市綜合開發和運營服務商、高速公路投資運營服務商、海工裝備製造商及金融控股服務商,則打造為國內領先水準。

此外,招商局集團還將培育出保險、資產管理等一批新的特色金融服務產業和高端旅遊、大健康等新的增長點,著力培育打造銀行、物流、產業園區開發和運營、保險等幾個具有世界500強實力的企業。

怎樣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對此,李建紅常常以馬拉松長跑作比:“要掌握好奔跑的節奏,才能實現速度與耐力的均衡。”這意味著,招商局在不斷壯大規模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增強競爭力。

李建紅認為,招商局近年在“量的積累”上實現了重大突破,現在必須進一步強化品質和效益的全面提升,從規模擴張轉向品質提升,把“體量優勢”轉化為“品質優勢、效能優勢”。

圍繞這一目標,需要既做“加法”,又做“減法”——通過改變傳統的治理結構,招商局進行減員增效,使企業效率大大提升。

招商局集團原有13個總部,依照市場化機制改革合併成七個總部,使得企業效率得到提升。

此外,招商局集團還通過對股票期權、員工持股、事業合夥人等中長期激勵方式的運用和創新,探索建立更為完善的市場化薪酬分配制度,形成“與市場接軌、與行業相符、與地域相適、與業績匹配”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在李建紅看來,隨著戰略佈局和改革舉措陸續落地,“再造一個招商局”的夢想正漸行漸近。

觀察一個企業,不妨先看它的掌舵人。

因為領導者是一個企業的靈魂人物,他的知識、能力、性格特點會在企業發展方向上留下深淺不一的印記。

近代的招商局無疑是幸運的,在不同時期擁有了合適的掌舵人。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袁庚,到後來的秦曉、傅育甯、李建紅等,都把握住了國家改革的脈搏,在正確的時候做了正確的事。

2010年8月,李建紅從中遠集團副總裁一職調到招商局集團出任總裁,當時,招商局集團資產總額3242.99億元,負債總額1824.13億元,所有者權益總額1418.86億元,當年主營業務收入444.15億元,利潤總額217.78億元。

2014年,李建紅升任招商局集團董事長,開始掌舵這家一百多年的企業。短短三年,交出一份靚麗業績。截至2016年底,招商局總資產規模6.81萬億元,在央企排名第一。2016年,招商局實現營業收入4954億元,在央企排名第八;利潤總額首次踏上千億臺階,達到1112億元,在央企排名由2014年的第十位上升到第二位;淨利潤867億元。

過去三年,招商局總資產、淨資產、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的複合增長率分別為146.73%、53.01%、90.01%、59.62%;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均保持在112%以上,處於行業優秀水準。核心產業的市場份額、市場競爭力都有新的提高,港口綜合服務、超級油輪和超級礦砂船隊、綜合物流等一些“世界一流、中國領先”的產業雛形已現。

經過近年的跨越發展,今天的招商局和過去越來越不同,體量、結構、發展路徑、發展速度、管控模式、管理手段都已發生根本變化,這都對招商局集團總部的管控能力提出新的挑戰。

在這個大變革時代,招商局強調要重新思考和優化調整傳統的管理模式,打破舊式組織的慣性,塑造一個全新的適應時代變化、適應改革發展需要的組織。要通過管控模式的不斷優化完善,真正能在招商局形成一個良性互動的“組織生態圈”。

招商局還打算在企業定位上將其從“三大主業”(交通、金融和房地產)向“三大平臺”(實業經營、金融服務、投資與資本運營)轉型,且在發展驅動力上從傳統的增長方式,向“四輪驅動”增長方式轉變。所謂“四輪”,即創新、並購重組、數位化和國際化。

招商集團未來將可能出現更頻繁的並購重組(如招商輪船),我們可以從價值投資的角度深入研究相關的投資機遇。——投資魔方

其在五大洲43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境外實體企業(含派駐機構)184家,投資專案涵蓋港口、物流、產業園區及金融服務。

平臺化轉型

資產重組背後,折射出招商局的戰略思維轉變——推動業務結構從交通、金融、地產“三大主業”逐步向實業經營、金融服務、投資與資本運營“三大平臺”轉型。

關於這一轉變的邏輯,李建紅指出,“沒有永遠持久的行業,企業發展需要不斷適應變化,並根據市場變化尋求新的商機。港口不能只裝運,輪船不能只運輸。”

為了適應市場變化,招商局需要進一步調整業務結構,加快轉型升級,打造有規模協同效應的產業集群,向平臺化發展。

比如,招商局試驗“前港-中區-後城”的開發模式,以港口為龍頭,輔之以物流、園區、海工、金融等產業支撐,並進行城市和社區的運營,得到了各方的認可。

在三大平臺中,實業經營被置於首位。招商局指出,集團未來幾年規模的擴大、盈利的增長,必須充分發揮實業的基礎作用,實業的地位一定要不斷提升和加強。

按照規劃,招商局將在實業經營領域打造幾個利潤百億、收入或市值千億的行業領先企業,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在這一過程中,金融服務平臺同樣至關重要。根據招商局的構想,金融服務將具有綜合金融特色,通過“4+N”(銀行、證券、保險、基金+另類金融)佈局,形成全產業鏈金融服務體系,提供全方位綜合金融解決方案。

投資與資本運營則是第三個平臺。招商局在這一領域,努力發揮自身產融結合、產城聯動、產網融合等優勢,利用資本運作,推進跨界融合。

具體做法例如,通過一批產融結合重點基金,包括地產並購基金、郵輪產業基金、招協健康基金等產業功能基金等,服務支援實體產業轉型發展。

目前,招商局已搭建了覆蓋天使投資、VC投資、PE投資以及上市服務等環節的創新創業投資金融服務體系,為創新創業的中小微企業提供了3000多億元融資。2015年,招商局設立了規模為50多億元的產業互聯網投資基金,協助集團傳統產業向產業鏈高端轉型。

為了實現上述三大平臺轉型,招商局還提出,將推動發展驅動從傳統增長方式向“四輪驅動”(創新發展、“一帶一路”、互聯網+、並購重組)增長方式轉變。

市場化導向

作為一家百年企業,基業長青的基因之一便是市場化,在招商局一系列的轉變中,市場化思維始終貫穿其中。

“招商血脈、蛇口基因”,其中市場化基因是招商局的“底色”——集團總部位於香港,長期經受市場經濟薰陶;航運、地產等板塊均處在充分競爭領域。

“招商局是改革開放的產物,一出生就在高度的市場競爭中摸爬滾打,各個產業都處於高度競爭領域。”李建紅表示,高度的市場化將持續為招商局集團注入內生活力動力。

對外兼併收購、對內重組整合,招商局皆運用了市場化手段。如2014年兼併重組因連續4年虧損被暫停上市交易的中國外運長航油輪業務,此舉不僅盤活了一家瀕臨破產的企業,還使其2015年由虧損轉為贏利6億元,並保全了200多億元的資產。

而向平臺化轉型,也要緊隨市場動態,在產業調整中創新轉型,尋求新經濟領域盈利途徑。招商局研判認為,未來保險產業、大健康產業和郵輪產業等消費終端發展前景廣闊。由此,集團近期對相關領域的投資正在加速。

4月27日,招商局在湖北蘄春簽約建立產業園區,將立足當地中醫藥行業、集聚大健康產業園區,這被視為招商局正式進軍大健康領域;6月30日,仁和保險開業,填補了招商局集團在保險領域的空白。未來將以保險、投資、醫療養護產業為三大業務支柱,打造為綜合保險服務商;郵輪產業方面,通過資源傾斜,招商蛇口近年正試圖將郵輪產業培養為營收增長點。

在李建紅看來,招商局還要隨時掌握先進科技變化,隨時準備兼併收購。“招商局現在有7萬億資產,可以進行千億級別收購,這方面可以3年沒成果,但一旦成功,可能30年受益。”他說。

招商局指出,這幾個新增長點的培育,要著眼於招商局的綜合優勢,形成軍團力量,“形成我們獨特的打法”。

面對競爭,招商局同樣遵循市場化原則。“把招商局放在國際競爭的大舞臺上,與市場上的先進企業比高低,通過商業的成功贏得市場的尊重。”

外界對此抱有諸多期待。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認為,與部分央企相比,招商局總部位於香港,體制、機制較為先進靈活,這將為其他國企改革起到示範作用。

邁向世界一流

招商局有自己的雄心,那就是邁向世界一流。“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提升國際競爭力,努力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李建紅表示。

目前,招商局的總資產排央企第一,利潤總額排央企第二。根據規劃,到2020年前後,招商局集團的主要經營和資產指標基本都要在2014年的基礎上翻一番。其中,集團總資產將超過十萬億元,淨資產超過一萬億元,營業收入突破8000億元,利潤總額達到1600億元,基本形成世界一流企業的格局。

什麼是世界一流企業?在李建紅看來,世界一流企業需要具備行業領域及世界範圍的競爭力、影響力和帶動力。

招商局為此提出了“百千萬億工程”,即“打造一批百億級利潤、千億級市值或營收、萬億級資產的業務”。具體到產業定位,將全力打造“三個世界一流、四個國內領先”產業。

其中,超級油輪和超級礦砂船隊、港口綜合服務商及供應鏈物流服務商,將打造為世界一流水準;城市綜合開發和運營服務商、高速公路投資運營服務商、海工裝備製造商及金融控股服務商,則打造為國內領先水準。

此外,招商局集團還將培育出保險、資產管理等一批新的特色金融服務產業和高端旅遊、大健康等新的增長點,著力培育打造銀行、物流、產業園區開發和運營、保險等幾個具有世界500強實力的企業。

怎樣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對此,李建紅常常以馬拉松長跑作比:“要掌握好奔跑的節奏,才能實現速度與耐力的均衡。”這意味著,招商局在不斷壯大規模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增強競爭力。

李建紅認為,招商局近年在“量的積累”上實現了重大突破,現在必須進一步強化品質和效益的全面提升,從規模擴張轉向品質提升,把“體量優勢”轉化為“品質優勢、效能優勢”。

圍繞這一目標,需要既做“加法”,又做“減法”——通過改變傳統的治理結構,招商局進行減員增效,使企業效率大大提升。

招商局集團原有13個總部,依照市場化機制改革合併成七個總部,使得企業效率得到提升。

此外,招商局集團還通過對股票期權、員工持股、事業合夥人等中長期激勵方式的運用和創新,探索建立更為完善的市場化薪酬分配制度,形成“與市場接軌、與行業相符、與地域相適、與業績匹配”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在李建紅看來,隨著戰略佈局和改革舉措陸續落地,“再造一個招商局”的夢想正漸行漸近。

觀察一個企業,不妨先看它的掌舵人。

因為領導者是一個企業的靈魂人物,他的知識、能力、性格特點會在企業發展方向上留下深淺不一的印記。

近代的招商局無疑是幸運的,在不同時期擁有了合適的掌舵人。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袁庚,到後來的秦曉、傅育甯、李建紅等,都把握住了國家改革的脈搏,在正確的時候做了正確的事。

2010年8月,李建紅從中遠集團副總裁一職調到招商局集團出任總裁,當時,招商局集團資產總額3242.99億元,負債總額1824.13億元,所有者權益總額1418.86億元,當年主營業務收入444.15億元,利潤總額217.78億元。

2014年,李建紅升任招商局集團董事長,開始掌舵這家一百多年的企業。短短三年,交出一份靚麗業績。截至2016年底,招商局總資產規模6.81萬億元,在央企排名第一。2016年,招商局實現營業收入4954億元,在央企排名第八;利潤總額首次踏上千億臺階,達到1112億元,在央企排名由2014年的第十位上升到第二位;淨利潤867億元。

過去三年,招商局總資產、淨資產、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的複合增長率分別為146.73%、53.01%、90.01%、59.62%;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均保持在112%以上,處於行業優秀水準。核心產業的市場份額、市場競爭力都有新的提高,港口綜合服務、超級油輪和超級礦砂船隊、綜合物流等一些“世界一流、中國領先”的產業雛形已現。

經過近年的跨越發展,今天的招商局和過去越來越不同,體量、結構、發展路徑、發展速度、管控模式、管理手段都已發生根本變化,這都對招商局集團總部的管控能力提出新的挑戰。

在這個大變革時代,招商局強調要重新思考和優化調整傳統的管理模式,打破舊式組織的慣性,塑造一個全新的適應時代變化、適應改革發展需要的組織。要通過管控模式的不斷優化完善,真正能在招商局形成一個良性互動的“組織生態圈”。

招商局還打算在企業定位上將其從“三大主業”(交通、金融和房地產)向“三大平臺”(實業經營、金融服務、投資與資本運營)轉型,且在發展驅動力上從傳統的增長方式,向“四輪驅動”增長方式轉變。所謂“四輪”,即創新、並購重組、數位化和國際化。

招商集團未來將可能出現更頻繁的並購重組(如招商輪船),我們可以從價值投資的角度深入研究相關的投資機遇。——投資魔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