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為什麼中國的汽車主機廠越來越多了?

加入WTO以來, 我國汽車產業飛速發展。

到今年, 中國將連續9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產銷國。 國家十三五規劃年均增速初定為5%, 即2020年達到3100萬輛左右。

雖然整體規模大, 但我國汽車企業多、散、小特點明顯。

2015年, 納入中汽協統計範疇的110家獨立法人企業中, 產銷量超過200萬輛的1家, 100-200萬輛的6家, 10-50萬輛34家, 10萬輛以下的69家。

從地域分佈看,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除青海省、西藏自治區的其他29個省區市都或多或少建立了汽車生產企業。

同時, 我國汽車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已經出現並將愈發凸顯。 據國家發改委統計, 2015年, 占我國汽車產量98%的37家主要汽車企業整車產能為3122萬輛,

產能利用率76%, 整體利用率雖較合理, 但商用車產能利用率僅52%, 自主品牌產能利用率為65%。

有關機構預測, 2020年我國汽車產能將超過5000萬輛, 會有2000萬輛的產能富裕。 產能過剩及市場增長減速將導致競爭日益白熱化, 傳統汽車進入產業洗牌。

同時, 新能源汽車、智慧汽車帶來了研發、製造、物流、銷售、售後等全產業鏈的改變, 新產品、新品牌、新模式不斷湧現。

想了想, 突然發現中國內陸似乎大部分每個省都有一個自己的汽車主機廠(我是指國產品牌, 合資不算):

湖北:二汽、神龍

江西:江鈴、陸風、昌河

長春:一汽

廣東:廣汽、比亞迪

安徽:奇瑞、南汽

浙江:吉利、眾泰

上海:上汽

北京:北汽

福建:東南汽車

海南:一汽海馬汽車

重慶:長安汽車

四川:川汽、力帆(摩托改造汽車?)

廣西:上汽通用五菱汽車、東風柳汽

河北:長城、中興

山東:北汽福田汽車、濰柴汽車

如上所列, 不知道德國日本有沒有這麼多汽車品牌, 反正美國似乎有過, 但後來通用福特各自收購兼併多年之後,

北美差不多就剩三家:通用、福特、克萊斯勒, 克萊斯勒被fiat收購, 屬於美國的就兩家, 如今可以加上一個特斯拉。 還是算三家。

日本呢, 能想起來的:豐田、本田、斯巴魯、馬自達、鈴木、三菱, 似乎再沒了?

德國的挺多, 但似乎也沒有多達十幾家的地步。

法國, PSA大魚吃小魚, 沒小魚了

義大利, fiat大魚吃完小魚了

印度, tata吃完小魚了

馬來西亞, 不知道什麼鬼的本地品牌

澳大利亞, 霍頓汽車被通用收購了

所以問題是可以成立的:

1, 中國國產汽車廠數量太多是可以肯定了, 為什麼這麼多?

2, 是否國家在用納稅人的血汗錢養著眾多沒有盈利能力的廢物主機廠?這裡面是否不充分競爭的原因?如果主機廠不賺錢國家養它們做什麼?

3, 中國市場體量是否足夠大到這麼多主機廠都可以活下去?

縱觀德美日汽車行業發展史, 他們在發展初期也曾出現過“百家爭鳴”。 但最後做到強大的, 莫過於人們耳熟能詳的幾大汽車集團。 利潤是決定生存空間的重要因素, 中國汽車業暴力時代以一去不復返, 品質和產量成為獲得更多利潤的重要前提。 中國的汽車業在五年內會出現重大格局的改變。 收購、被收購、破產等名詞會大量出現在關於汽車行業的新聞裡。 2020年會有部分整車廠開始出局, 2022年會是中國汽車行業重要洗禮的一年, 到2025年會穩定在6~10家汽車集團, 它們各汽車集團的產銷都會在200萬輛以上, 中國汽車行業步入正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