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專訪|《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導演徐紀周:5年籌備13稿劇本3版剪輯

破洞牛仔褲、黑色皮衣、坐在面前的徐紀周並不像是一個20多年混跡電視劇片場的實力派導演, 反而更像是一個混不吝式的搖滾青年。

當時,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正在全國進行千場點映, 也並不知道幾個小時後, 電影的點映上座率會破紀錄。

“此時心裡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徐紀周左思右想, 說了一句:“但願能讓江老闆滿意。 ”說完, 自己都笑了。 從貓眼想看人數位列賀歲檔所有影片之首, 到千場點映上座率高達90%打破紀錄, 起碼在映前, 徐紀周似乎已經足夠讓江志強老闆感到滿意。

隨著逐步臨近正式上映,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 能否讓江老闆滿意的“燒腦疑問”都該放下了。

我與“江老闆”的心理遊戲:別在“自我”中, 讓電影變得“狹隘”

徐紀周談論最多的, 一直是口中的“江老闆”。 被稱為“亞洲英雄”的江志強幾乎和所有華語一線導演有過密切合作, 曾被評為是“亞洲最佳製片人”。

作為一個對中美兩地電影市場都極其瞭解的“江老闆”, 一直在和徐紀周灌輸一種思想:別太注重“自我表達”, 要更看重電影整體。 事實上, 江志強從一開始就希望這部電影用好萊塢的電影語言去講述一個極具本土化且能全球共通的犯罪故事。

江志強的“視野”, 讓徐紀周站在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起點上。 與此同時, 也給徐紀周提出了更高的難度。

這部電影更希望通過一個又一個真實殘酷的社會現實, 去探討人性本身和“以暴制暴”。

所以, 在電影中, 性侵少女、教師體罰侮辱學生、逆子棄母、酒駕害人和老人碰瓷以及輿論煽動都在各自的案件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而這些又恰恰反映了現實生活中最重要的社會問題。

電影所有的案件都有一個極其重要且真實的社會切入點, 而在表現手法上, “好萊塢化”又體現的淋漓盡致。

二者之間較為嫺熟的技法呈現, 讓這部電影和其他國產犯罪片有了一個較為明顯的質感區別。

電影一開始, 就和《七宗罪》儀式感極強的連環命案極其相似,

而江亞自首時和方木之間的對峙, 則讓電影對好萊塢經典犯罪片的致敬顯露無疑。

而例如水囊案致敬1979年版的《異形》, 方木發現坐著的白骨致敬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 電影多處都可以找到經典影片的影子。

不過, 電影隨著方木槍擊楊學武開始徹底“叛變”, 進入到了雙雄模式。

在徐紀周看來, 好萊塢電影語言僅僅是國產犯罪片的“通行證”, 過多的糾結於暴力和犯罪, 一味的模仿其“外在”只是讓電影變得更像是一個血腥的B級片, 而電影更重要的是去表現人性和社會。

江老闆一直希望徐紀周放下自我表達, 去將電影的呈現更加的類型化。 而徐紀周本身作為一個成名已久的電視劇導演, 自然希望在電影中有自己的“符號”。 徐紀周透露, 《城市之光》的粗剪版本有3個, “我自己剪一版, 香港剪輯師剪一版, 江老闆從好萊塢請來剪輯師再剪一版, 3個版本進行打分評定, 最終確定了終剪版。 ”

雙方不斷的磨合、妥協, 最終有了電影現在的樣子。 對於徐紀周來說, 電影和電視劇畢竟屬於兩個完全不同的“門類”,自己在江志強的協助下顯然更快速的進入到了電影製作的“快車道”。而江志強不惜一切的“固執”,也確保了電影的質感。

我與雷米的心理遊戲:別拿IP說事兒,只是單純的喜歡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之所以貓眼想看人數位列賀歲檔所有電影第一位,更大程度上是因為電影依託的原著IP。

2006年,《心理罪》第一章開始在網路發佈,時至今日系列累計創下高達10億次網路點擊量。除了這部小說本身的成功外,《心理罪》真正帶來了國產心理犯罪題材小說的創作熱潮。說《心理罪》是懸疑犯罪的第一IP,似乎並沒有顯得太誇張。

但頂著“第一大IP”的頭銜,總是會無形中給導演帶來很大的創作壓力。儘管徐紀周本人並不想拿《心理罪》的IP說事兒,認為國內影視創作近兩年出現的問題和IP氾濫有著很大的聯繫,但不可否認的是《心理罪》仍然是影迷心中的懸疑犯罪大IP,這一既定事實是無法改變的。

《城市之光》作為《心理罪》系列小說的收官之作,被原著作者雷米認為是其最滿意的一部。在改編的過程中,電影改編不僅獲得了雷米的認可,雷米本人還親自上陣客串。

但是從拿下小說版權到電影上映,期間長達5年,劇本易稿13版。

除了電影所遇到的外在因素外,也可以看出想要改編一本名氣極高原著小說的難度。尤其是暑期檔,李易峰和廖凡主演的《心理罪》上映,這部電影累計綜合票房3.04億,雖然在犯罪類型片中成績尚可,但和許多原著粉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

事實上,從2015年《心理罪》網劇開始,依託於原著改編的影視作品其口碑一直處於一個下滑的趨勢。2015年《心理罪》網劇豆瓣評分7.7分、2016年《心理罪》第二季豆瓣評分6.6分、2017年李易峰版的《心理罪》電影豆瓣評分5.0分。

擁有諸多卡司的“黃金班底”,又有雷米本人的親自“蓋章認可”,《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無疑處於“懸崖邊緣”。但起碼在點映場次中,電影忠實於原著的改編還是得到了大多數影迷的認可。

我與觀眾的心理遊戲:賀歲檔還有更多可能,未映先火沒壓力

今年的賀歲檔,競爭異常激烈。而從目前的戰果來說,《芳華》保持著極其迅猛的勢頭,在《奇門遁甲》提檔的壓力下,目前累計綜合票房比對方多出1.8億,而且口碑上也死死壓制。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除了要迎戰風頭正勁的《芳華》,還需要在首日面對《機器之血》和《妖貓傳》的聯合夾擊。要知道,後兩部影片中都有絕對的票房擔當,而無論是前者6000萬美元的“大製作“還是後者網傳“160億日元製作費“的空前絕後,看起來都讓徐紀周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不過,和《妖貓傳》、《機器之血》較為“低調”的映前熱度相比,《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卻表現出了“未映先火”的架勢。

根據資料統計,《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點映場均人次高達111人,全國超過10萬名觀眾提前鑒片,各平臺評分均為今年犯罪電影的最好成績。作為賀歲檔唯一犯罪大片,上映之前的諸多噱頭讓電影必然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關注。

其實對於很多影迷來說,電影版究竟會如何呈現IP是最為關注的中心。電影在最大程度上還原原著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在視效層面上也有很大的亮點。過於風格化的視效場面,讓電影不斷消除著電影類型和檔期之間的衝突。

作為首部執導電影作品的徐紀周來說,最大的收穫在於讓其迅速熟悉了電影創作的整個流程。雖然電影在一些細節上還有一些缺憾,但從風格化成型的電視劇導演“轉型”為電影導演,徐紀周起碼在自己的第一份答卷上交出了一個讓人相對滿意的答案。

電影和電視劇畢竟屬於兩個完全不同的“門類”,自己在江志強的協助下顯然更快速的進入到了電影製作的“快車道”。而江志強不惜一切的“固執”,也確保了電影的質感。

我與雷米的心理遊戲:別拿IP說事兒,只是單純的喜歡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之所以貓眼想看人數位列賀歲檔所有電影第一位,更大程度上是因為電影依託的原著IP。

2006年,《心理罪》第一章開始在網路發佈,時至今日系列累計創下高達10億次網路點擊量。除了這部小說本身的成功外,《心理罪》真正帶來了國產心理犯罪題材小說的創作熱潮。說《心理罪》是懸疑犯罪的第一IP,似乎並沒有顯得太誇張。

但頂著“第一大IP”的頭銜,總是會無形中給導演帶來很大的創作壓力。儘管徐紀周本人並不想拿《心理罪》的IP說事兒,認為國內影視創作近兩年出現的問題和IP氾濫有著很大的聯繫,但不可否認的是《心理罪》仍然是影迷心中的懸疑犯罪大IP,這一既定事實是無法改變的。

《城市之光》作為《心理罪》系列小說的收官之作,被原著作者雷米認為是其最滿意的一部。在改編的過程中,電影改編不僅獲得了雷米的認可,雷米本人還親自上陣客串。

但是從拿下小說版權到電影上映,期間長達5年,劇本易稿13版。

除了電影所遇到的外在因素外,也可以看出想要改編一本名氣極高原著小說的難度。尤其是暑期檔,李易峰和廖凡主演的《心理罪》上映,這部電影累計綜合票房3.04億,雖然在犯罪類型片中成績尚可,但和許多原著粉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

事實上,從2015年《心理罪》網劇開始,依託於原著改編的影視作品其口碑一直處於一個下滑的趨勢。2015年《心理罪》網劇豆瓣評分7.7分、2016年《心理罪》第二季豆瓣評分6.6分、2017年李易峰版的《心理罪》電影豆瓣評分5.0分。

擁有諸多卡司的“黃金班底”,又有雷米本人的親自“蓋章認可”,《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無疑處於“懸崖邊緣”。但起碼在點映場次中,電影忠實於原著的改編還是得到了大多數影迷的認可。

我與觀眾的心理遊戲:賀歲檔還有更多可能,未映先火沒壓力

今年的賀歲檔,競爭異常激烈。而從目前的戰果來說,《芳華》保持著極其迅猛的勢頭,在《奇門遁甲》提檔的壓力下,目前累計綜合票房比對方多出1.8億,而且口碑上也死死壓制。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除了要迎戰風頭正勁的《芳華》,還需要在首日面對《機器之血》和《妖貓傳》的聯合夾擊。要知道,後兩部影片中都有絕對的票房擔當,而無論是前者6000萬美元的“大製作“還是後者網傳“160億日元製作費“的空前絕後,看起來都讓徐紀周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不過,和《妖貓傳》、《機器之血》較為“低調”的映前熱度相比,《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卻表現出了“未映先火”的架勢。

根據資料統計,《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點映場均人次高達111人,全國超過10萬名觀眾提前鑒片,各平臺評分均為今年犯罪電影的最好成績。作為賀歲檔唯一犯罪大片,上映之前的諸多噱頭讓電影必然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關注。

其實對於很多影迷來說,電影版究竟會如何呈現IP是最為關注的中心。電影在最大程度上還原原著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在視效層面上也有很大的亮點。過於風格化的視效場面,讓電影不斷消除著電影類型和檔期之間的衝突。

作為首部執導電影作品的徐紀周來說,最大的收穫在於讓其迅速熟悉了電影創作的整個流程。雖然電影在一些細節上還有一些缺憾,但從風格化成型的電視劇導演“轉型”為電影導演,徐紀周起碼在自己的第一份答卷上交出了一個讓人相對滿意的答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