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臨清十路潭腿(上)

武術天地

潭腿是中國武術拳種之一。 中國武術有“南拳北腿”之稱, “北腿”則潭腿等為代表。 其名稱來源有幾種說法, 一說此拳法注重腿法,

發腿疾速, 以大腿帶小腿, 集力於足, 突發迅擊, 快速伸屈, 彈如彈丸, 故名彈腿。 一說此拳起源于河南潭家溝或山東龍潭寺, 兩地均有“潭”字, 故名。 後來潭腿傳於回族, 所以在回族中有“教門彈腿”、“回門秘拳”之說。

潭腿是以腿功見長, 拳勢古樸, 功架完整, 剛勁有力, 節奏明快, 意氣相合, 精神飽滿, 動作精悍, 配合協調;招數多變, 攻防迅疾, 爆發力強。 步型多弓步、馬步, 手法多拳法、掌法, 腿法多彈踢、蹬端。 彈腿技擊上下盤同步出擊, 令對手防不勝防。 下盤發招講究腿三寸不過膝, 招式小速度快, 攻時無被克之虞。 上盤進擊以劈砸招術最多, 力度大, 拳勢猛。 套路有十路彈腿、十二路彈腿、六路彈腿、十八趟砸拳、花裡彈、砸拳、短拳、。 器械有拔步刀、連環刀、萬勝刀、春秋刀、陰手槍、六合槍、八寶槍、撲鉤、燕翅鏜、檀木橛等。

對練有雙人潭腿、短拳對打、單刀進槍、雙刀進槍、三節棍進槍、三節棍進梢子棍、大刀進槍、單刀對練、白手奪刀等。

主要流派

編輯

如臨清潭腿、少林潭腿、精武潭腿、教門彈腿、通備彈腿等。

臨清潭腿

臨清潭腿為五代後周龍潭寺昆侖大師所創。 其有十路拳, 一路順步單鞭勢, 二路十字起蹦彈, 三路蓋馬三捶式, 四路斜踢撐抹攔, 五路栽捶分架打, 六路勾劈各單展, 七路掖掌勢

臨清潭腿

雙看, 八路轉環剁子腳, 九路捧鎖陰陽掌, 十路飛身箭步彈。

少林潭腿

少林潭腿是明朝正德年間, 河南嵩山少林寺相濟禪師和山東臨清龍潭寺躍空大師將少林的羅漢拳與臨清潭腿結合所創。 後少林寺將潭腿的拳架加以改動並添增兩路,稱少林潭腿。其拳路為頭路出馬一條鞭,二路十字鬼扯鑽,三路劈砸車輪勢,四路斜踢撐抹攔,五路獅子雙戲水,六路勾劈扭單鞭,七路鳳凰雙展翅,八路轉金凳朝天,九路擒龍奪玉帶,十路喜鵲登梅尖,十一路風擺荷葉腿,十二路鴛鴦巧連環。

精武潭腿 

精武潭腿是霍元甲精武體育會傳統功法,其拳路為頭路弓步沖拳一條鞭,二路左右十字蹦腳 尖,三路翻身蓋打劈砸式,四路撐紮穿撩把腿彈,五路護頭架打掏心拳,六路僕步雙展使連環,七路單展貫耳腳來踢,八路蒙頭護襠踹兩邊,九路腰間碰鎖分兩掌,十路空中箭彈飛天邊,十一路勾掛連環機巧妙,十二路披身伏虎反華山。

教門彈腿

教門彈腿是昆侖大師晚年所傳,因習練者多為清真教回族,故又稱教門彈腿。在練法上中盤腿法稍有變動,出式為湯瓶式,發腿與襠平。其拳路為頭路沖掃似扁擔,二路十字巧拉鑽,三路劈砸倒拽犁,四路撐滑步要偏,五路招架等來意,六路進取左右連,七路蓋抹七星式,八路碰鎖跺轉環,九路分中掏心腿,十路叉花如箭彈。

通臂彈腿

通備彈腿源自河北滄州一帶通備門的基礎功法,將通備拳法中的單劈手招勢融進,使之在操肩,操腰方面有獨到之處。其拳路為頭路順步似單鞭,二路十字蹦腳尖,三路滾劈貫上下,四路繃點撐抹剪,五路繃拳滾肘勢,六路抹打摘心拳,七路纏攔連環腿,八路劈掛迎門箭,九路繃鎖穿胸髒,十路躍步飛箭彈。

練功要領

編輯

臨清潭腿共有十路,潭腿法內外兩功同行,拳腿並用。彈腿不過膝,即七寸彈法。要求二目平視,舌尖微添上齶,津液下嚥,氣沉丹田。呼吸從鼻孔,含虛抱氣,不令氣散,用意不用力。功在於內,形領於外,滋精育氣,氣意相溶。講的是伸縮吞吐之功,陰陽頓挫之法。單腰搖曳,身法傳神。剛柔互用,彈韌相兼,威而不猛,柔而有力。並需要步法快、巧、穩。身動似槐蟲,身活似龍形,閃如輕風退拔刀,躥高縱遠似狸貓。步法似蛇形,行走似貓行,抬腿如風,落地如針,拳似流星眼似電,腰似蛇形腿似鑽。重點則在內功功力上的培養與發揮,強調威則能動,逼則能用,以簡克繁,以逸待勞,變無形象,攻缺擊要,巧打擊梢,出奇制勝。現有昆侖大師為臨清潭腿所制定下的古傳。

詞譜口訣

編輯

十路臨清潭腿詞譜如下: 昆侖大師開始傳,留下潭腿十路拳。

一路順步單鞭勢,二路十字起蹦彈。

三路蓋馬三捶勢,四路斜踢撐抹攔。

五路栽捶分架打,六路勾劈各單展。

七路掖掌勢雙看,八路轉環跺子腳。

九路捧鎖陰陽掌,十路飛身箭步彈。

學者莫嫌勢架單,奧妙精深在裡邊。

多練多看問根源,學會了護身壯膽。

內外兩功並同時,能消除一切病源。

一踢一打增氣力,勤學苦練知根源。

學者練到貫通處,伸手還招就佔先。

1、臨清潭腿法:奠基根深,含義深奧,上、中、下、三盤齊全,左右開練,返複迴圈,以低勢下盤功夫為主。

2、內功功法:沉氣穩勢,擺架站樁,調息煉氣,蓄精育氣,培內壯元,靜動綿柔。此外還有操手、試力等法。

3、器械眾多,不但一般器械應有盡有,還有許多稀有器械如截爪鐮、牛頭鏜等。在拳腳器械的套路中極少有重複的動作。

4、內外兩功並重,求得內七外三之法,故多重於內功,調氣運勁,用意不用力。不論拳腳。器械都是手足並練,拳腳同功,剛柔相濟,彈韌相兼,快慢疾徐,柔而有力,威而不猛,剛中有柔,節奏分明,輕鬆飄灑。

5、練法要領:上部垂肩墜肘、中部緊背含胸,下部合膝裹胯。內外同行表裡相合.講究陰陽頓挫之法,伸縮吞吐之功,單腰搖曳法,二目傳神功,氣沉于丹田,津液要下嚥,呼吸從鼻孔,含虛抱氣不令氣散,這皆為內功要領。

潭腿

6、臨清潭腿功法體用兩全,正如潭腿四益:“鍛煉身體,祛病養身,延年益壽,自衛防身。”所言,即是如能長期練習彈腿可強身健體,消災祛病,養身壯元,可以滋力故精,技擊防身。

7.勁力功法:講究調氣運勁,剛柔鬆緊,步法穩健,身體傳神,矯健有力。功勁要求練出以下幾種勁力,即:伸崩力、擠按力、螺旋力、杠杆力、爆發力、自然力以及以柔克剛的牽動四兩撥千斤之力。

8、臨清潭腿把武術和醫術相結會,不論站功,還是十路潭腿的練法上,都多重於內功的鍛煉與發揮。故而功法奇特,招術實用,變化無窮,拳打三成,腳踢七是潭腿特色之一。共一百零八種腿法,七十二種連環腿,三十六拳腳並用法和單招散式等。 9、身法要點:勁力充實,精神飽滿,氣爽神清。身動似龍形,步法似蛇形,行走似貓行,肩胯活如輪,兩臂動如蛇。

訓練方法

編輯

潭腿的功法按傳統的教學訓練方式,要求分為五個相互銜接的練功過程,簡介如下:

一、首先要崴腰壓腿,抻筋活絡,沉氣穩勢,擺架站樁。

1、崴腰壓腿:崴腰分為內崴、側崴。壓腿分內正壓、側壓、分腿壓、直腿壓、高壓腿等不同方法。臨清潭腿不練後崴腰和後壓腿。

2、抻筋活絡:主要是增進上肢肩關節的柔韌性,加大肩關節的活動量和上肢運動的敏捷靈活能力。下肢主要是腿部的柔韌性,靈活性,拉長腿部的肌肉和韌帶,加大髖關節的活動範圍,通過這樣的抻筋達到上下肢經絡的通暢。

3、沉氣穩勢,要求是進行基本技術的練習,結合手眼身法步由淺至深,由簡到繁的原則進行訓練,來逐漸掌握拳術、器械的基本要求,動作與動作之間定勢的銜接等要領。

4、擺架站樁:樁法有單鞭樁、伏龍樁、對門樁、推山勢、混元極等十幾種,主要是以定架穩勢調煉氣息培養內力。

二、在逐步鍛煉完成上述的內容的基礎上,接著(或同時)練習基本腿法。如:迎面腿、夾襠腿、裡合腿、外援腿、單飛腿、斜飛腿、十字腿、掛肩腿、單彈腿、跺子等十種。在以上十種腿法練習有一定基礎後,方可練習跳躍和簡單的連環腿法。跳躍腿法有:二起飛腳、雙飛腳、雙飛燕、金雞蹬、旋風腳、擰鏇子、回身擺蓮、躍身擺蓮、野馬奔槽、野馬奔蹄。基本的連環腿法有:前後掃堂腿、勾掛腿、回馬腿、撩陰腿、風擺荷葉、裡

臨清潭腿

合外擺腿、踢彈返身腿、截腿、抹腿箭腿、蹬踹腿、湯蓮腿、扁跺腿等。

三、第三階段則開始練習步法。如:弓步、馬步、丁步、虛步、僕步、歇步、提步、點步、蓋步、背步、臥步、登步、跳步、偷步、掏步、挫步、扭步、俏步、摩擦步、玉環步、連環步、龍形步、蛇形步、鶴形步、鴛鴦步等。以上各種基本功活和基本動作學會後可以輪流反復進行練習。潭腿譜中說:“練拳不練腿,終歸要後悔”,況且臨清潭腿功用上講的主要是腿,所以習練本功法一定要把腰腿功夫練好。

四、有了上述基礎後才開始練習基礎拳功,也就是說第四階段才開始進入學拳的過程。

基礎拳譜(歌訣)

初習入門基礎拳,隨勢左右兩邊練。

一路弓步沖拳勢,二路鑽拳進步攔。

三路貫耳蛇舔腿,四路擦步穿山掌。

五路連拳踢彈腿,六路鎖肋跺子腳。

七路挫步纏絲腿,八路伸繃十字腿。

即是操步又習拳,勢法功勁內裡含。

此八路基礎拳是左右並練,內外同功,是學練十路潭腿法的基本功。同時也是為了繼續深造打下基礎,從而達到沉氣穩勢、調息煉氣的目的,如此方能逐漸地適應動功,是欲使勁力能順達傳導到梢節而必須鍛煉的基礎功法之一。

五、按臨清潭腿傳統的煉功規定,具備上述1-4各項基礎後方可按"先教架子後傳功"的方式傳習十路潭腿。這十路潭腿是最重要的練功方法(即活樁法)。潭腿的練法左右兩邊並練法。臨清十路潭腿即是練功法,又是各種拳械之母;如:操手、試力、明勁、暗功。技擊防身、消疾祛病等內容,全在這十路潭腿之內。故習練潭腿必須勤學苦練,等練好這十路潭腿,而後再練其它拳腳與器械方能有實效。

十路潭腿,每路八個組。一去練四組,回來也練四組,為一路。每路潭腿都是由幾個動作組成。十路潭腿共分為五十個單勢子,歷代相傳。十路潭腿全按八組來練習共四百個勢子,可分路習之,不能一下全練下來,這是十路潭腿的練功法。

此外,只會十路潭腿不會潭腿連環拳,只算會一半。潭腿連環拳例舉兩路,一路名“鐵鎖鏈孤舟”,一路名“雙峰抱嶽”這兩路是將十路潭腿聯繫起來練。雙峰抱嶽的練法是一去練一、二、三路潭腿,往回練四、五、六路潭腿。再去練七、八、九路潭腿,再往回來練第十路潭腿。往返共為四趟。鐵鎖鏈孤舟的練法是一去練一、三、五、七、九路潭腿,回來練二、四、六、八、十路潭腿。往返共為兩趟,這全是練單勢。以上為臨清十路潭腿的練法的開始

潭腿相關書籍

臨清潭腿共有拳腳三十余路,器械五十余路、鉤、撅、鏜、代為主要器械。刀、槍、劍、棍為四大名械。看家拳、四平拳和傳統的八路楂拳等為主要的徒手拳路。按臨清潭腿傳統必須精習好十路潭腿,而後再練其它拳械。

後少林寺將潭腿的拳架加以改動並添增兩路,稱少林潭腿。其拳路為頭路出馬一條鞭,二路十字鬼扯鑽,三路劈砸車輪勢,四路斜踢撐抹攔,五路獅子雙戲水,六路勾劈扭單鞭,七路鳳凰雙展翅,八路轉金凳朝天,九路擒龍奪玉帶,十路喜鵲登梅尖,十一路風擺荷葉腿,十二路鴛鴦巧連環。

精武潭腿 

精武潭腿是霍元甲精武體育會傳統功法,其拳路為頭路弓步沖拳一條鞭,二路左右十字蹦腳 尖,三路翻身蓋打劈砸式,四路撐紮穿撩把腿彈,五路護頭架打掏心拳,六路僕步雙展使連環,七路單展貫耳腳來踢,八路蒙頭護襠踹兩邊,九路腰間碰鎖分兩掌,十路空中箭彈飛天邊,十一路勾掛連環機巧妙,十二路披身伏虎反華山。

教門彈腿

教門彈腿是昆侖大師晚年所傳,因習練者多為清真教回族,故又稱教門彈腿。在練法上中盤腿法稍有變動,出式為湯瓶式,發腿與襠平。其拳路為頭路沖掃似扁擔,二路十字巧拉鑽,三路劈砸倒拽犁,四路撐滑步要偏,五路招架等來意,六路進取左右連,七路蓋抹七星式,八路碰鎖跺轉環,九路分中掏心腿,十路叉花如箭彈。

通臂彈腿

通備彈腿源自河北滄州一帶通備門的基礎功法,將通備拳法中的單劈手招勢融進,使之在操肩,操腰方面有獨到之處。其拳路為頭路順步似單鞭,二路十字蹦腳尖,三路滾劈貫上下,四路繃點撐抹剪,五路繃拳滾肘勢,六路抹打摘心拳,七路纏攔連環腿,八路劈掛迎門箭,九路繃鎖穿胸髒,十路躍步飛箭彈。

練功要領

編輯

臨清潭腿共有十路,潭腿法內外兩功同行,拳腿並用。彈腿不過膝,即七寸彈法。要求二目平視,舌尖微添上齶,津液下嚥,氣沉丹田。呼吸從鼻孔,含虛抱氣,不令氣散,用意不用力。功在於內,形領於外,滋精育氣,氣意相溶。講的是伸縮吞吐之功,陰陽頓挫之法。單腰搖曳,身法傳神。剛柔互用,彈韌相兼,威而不猛,柔而有力。並需要步法快、巧、穩。身動似槐蟲,身活似龍形,閃如輕風退拔刀,躥高縱遠似狸貓。步法似蛇形,行走似貓行,抬腿如風,落地如針,拳似流星眼似電,腰似蛇形腿似鑽。重點則在內功功力上的培養與發揮,強調威則能動,逼則能用,以簡克繁,以逸待勞,變無形象,攻缺擊要,巧打擊梢,出奇制勝。現有昆侖大師為臨清潭腿所制定下的古傳。

詞譜口訣

編輯

十路臨清潭腿詞譜如下: 昆侖大師開始傳,留下潭腿十路拳。

一路順步單鞭勢,二路十字起蹦彈。

三路蓋馬三捶勢,四路斜踢撐抹攔。

五路栽捶分架打,六路勾劈各單展。

七路掖掌勢雙看,八路轉環跺子腳。

九路捧鎖陰陽掌,十路飛身箭步彈。

學者莫嫌勢架單,奧妙精深在裡邊。

多練多看問根源,學會了護身壯膽。

內外兩功並同時,能消除一切病源。

一踢一打增氣力,勤學苦練知根源。

學者練到貫通處,伸手還招就佔先。

1、臨清潭腿法:奠基根深,含義深奧,上、中、下、三盤齊全,左右開練,返複迴圈,以低勢下盤功夫為主。

2、內功功法:沉氣穩勢,擺架站樁,調息煉氣,蓄精育氣,培內壯元,靜動綿柔。此外還有操手、試力等法。

3、器械眾多,不但一般器械應有盡有,還有許多稀有器械如截爪鐮、牛頭鏜等。在拳腳器械的套路中極少有重複的動作。

4、內外兩功並重,求得內七外三之法,故多重於內功,調氣運勁,用意不用力。不論拳腳。器械都是手足並練,拳腳同功,剛柔相濟,彈韌相兼,快慢疾徐,柔而有力,威而不猛,剛中有柔,節奏分明,輕鬆飄灑。

5、練法要領:上部垂肩墜肘、中部緊背含胸,下部合膝裹胯。內外同行表裡相合.講究陰陽頓挫之法,伸縮吞吐之功,單腰搖曳法,二目傳神功,氣沉于丹田,津液要下嚥,呼吸從鼻孔,含虛抱氣不令氣散,這皆為內功要領。

潭腿

6、臨清潭腿功法體用兩全,正如潭腿四益:“鍛煉身體,祛病養身,延年益壽,自衛防身。”所言,即是如能長期練習彈腿可強身健體,消災祛病,養身壯元,可以滋力故精,技擊防身。

7.勁力功法:講究調氣運勁,剛柔鬆緊,步法穩健,身體傳神,矯健有力。功勁要求練出以下幾種勁力,即:伸崩力、擠按力、螺旋力、杠杆力、爆發力、自然力以及以柔克剛的牽動四兩撥千斤之力。

8、臨清潭腿把武術和醫術相結會,不論站功,還是十路潭腿的練法上,都多重於內功的鍛煉與發揮。故而功法奇特,招術實用,變化無窮,拳打三成,腳踢七是潭腿特色之一。共一百零八種腿法,七十二種連環腿,三十六拳腳並用法和單招散式等。 9、身法要點:勁力充實,精神飽滿,氣爽神清。身動似龍形,步法似蛇形,行走似貓行,肩胯活如輪,兩臂動如蛇。

訓練方法

編輯

潭腿的功法按傳統的教學訓練方式,要求分為五個相互銜接的練功過程,簡介如下:

一、首先要崴腰壓腿,抻筋活絡,沉氣穩勢,擺架站樁。

1、崴腰壓腿:崴腰分為內崴、側崴。壓腿分內正壓、側壓、分腿壓、直腿壓、高壓腿等不同方法。臨清潭腿不練後崴腰和後壓腿。

2、抻筋活絡:主要是增進上肢肩關節的柔韌性,加大肩關節的活動量和上肢運動的敏捷靈活能力。下肢主要是腿部的柔韌性,靈活性,拉長腿部的肌肉和韌帶,加大髖關節的活動範圍,通過這樣的抻筋達到上下肢經絡的通暢。

3、沉氣穩勢,要求是進行基本技術的練習,結合手眼身法步由淺至深,由簡到繁的原則進行訓練,來逐漸掌握拳術、器械的基本要求,動作與動作之間定勢的銜接等要領。

4、擺架站樁:樁法有單鞭樁、伏龍樁、對門樁、推山勢、混元極等十幾種,主要是以定架穩勢調煉氣息培養內力。

二、在逐步鍛煉完成上述的內容的基礎上,接著(或同時)練習基本腿法。如:迎面腿、夾襠腿、裡合腿、外援腿、單飛腿、斜飛腿、十字腿、掛肩腿、單彈腿、跺子等十種。在以上十種腿法練習有一定基礎後,方可練習跳躍和簡單的連環腿法。跳躍腿法有:二起飛腳、雙飛腳、雙飛燕、金雞蹬、旋風腳、擰鏇子、回身擺蓮、躍身擺蓮、野馬奔槽、野馬奔蹄。基本的連環腿法有:前後掃堂腿、勾掛腿、回馬腿、撩陰腿、風擺荷葉、裡

臨清潭腿

合外擺腿、踢彈返身腿、截腿、抹腿箭腿、蹬踹腿、湯蓮腿、扁跺腿等。

三、第三階段則開始練習步法。如:弓步、馬步、丁步、虛步、僕步、歇步、提步、點步、蓋步、背步、臥步、登步、跳步、偷步、掏步、挫步、扭步、俏步、摩擦步、玉環步、連環步、龍形步、蛇形步、鶴形步、鴛鴦步等。以上各種基本功活和基本動作學會後可以輪流反復進行練習。潭腿譜中說:“練拳不練腿,終歸要後悔”,況且臨清潭腿功用上講的主要是腿,所以習練本功法一定要把腰腿功夫練好。

四、有了上述基礎後才開始練習基礎拳功,也就是說第四階段才開始進入學拳的過程。

基礎拳譜(歌訣)

初習入門基礎拳,隨勢左右兩邊練。

一路弓步沖拳勢,二路鑽拳進步攔。

三路貫耳蛇舔腿,四路擦步穿山掌。

五路連拳踢彈腿,六路鎖肋跺子腳。

七路挫步纏絲腿,八路伸繃十字腿。

即是操步又習拳,勢法功勁內裡含。

此八路基礎拳是左右並練,內外同功,是學練十路潭腿法的基本功。同時也是為了繼續深造打下基礎,從而達到沉氣穩勢、調息煉氣的目的,如此方能逐漸地適應動功,是欲使勁力能順達傳導到梢節而必須鍛煉的基礎功法之一。

五、按臨清潭腿傳統的煉功規定,具備上述1-4各項基礎後方可按"先教架子後傳功"的方式傳習十路潭腿。這十路潭腿是最重要的練功方法(即活樁法)。潭腿的練法左右兩邊並練法。臨清十路潭腿即是練功法,又是各種拳械之母;如:操手、試力、明勁、暗功。技擊防身、消疾祛病等內容,全在這十路潭腿之內。故習練潭腿必須勤學苦練,等練好這十路潭腿,而後再練其它拳腳與器械方能有實效。

十路潭腿,每路八個組。一去練四組,回來也練四組,為一路。每路潭腿都是由幾個動作組成。十路潭腿共分為五十個單勢子,歷代相傳。十路潭腿全按八組來練習共四百個勢子,可分路習之,不能一下全練下來,這是十路潭腿的練功法。

此外,只會十路潭腿不會潭腿連環拳,只算會一半。潭腿連環拳例舉兩路,一路名“鐵鎖鏈孤舟”,一路名“雙峰抱嶽”這兩路是將十路潭腿聯繫起來練。雙峰抱嶽的練法是一去練一、二、三路潭腿,往回練四、五、六路潭腿。再去練七、八、九路潭腿,再往回來練第十路潭腿。往返共為四趟。鐵鎖鏈孤舟的練法是一去練一、三、五、七、九路潭腿,回來練二、四、六、八、十路潭腿。往返共為兩趟,這全是練單勢。以上為臨清十路潭腿的練法的開始

潭腿相關書籍

臨清潭腿共有拳腳三十余路,器械五十余路、鉤、撅、鏜、代為主要器械。刀、槍、劍、棍為四大名械。看家拳、四平拳和傳統的八路楂拳等為主要的徒手拳路。按臨清潭腿傳統必須精習好十路潭腿,而後再練其它拳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