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郭靖與張阿生:不一樣的“父子”

金庸筆下有很多偉大的母親, 如郭靖的母親李萍, 楊過的母親穆念慈, 令狐沖的的師母兼養母甯中則, 甚至韋小寶的妓女母親韋春花, 陪客同時順手塞幾件糕點給兒子, 也讓人覺得母愛爆棚, 不因她失足婦女的身份而有絲毫減損。

我們對於母親角色的要求, 總是比父親要日常一些, 母親只需要陪伴在我們身邊, 噓寒問暖, 洗衣做飯, 嘮叨白眼, 洗底褲, 捏被角, 她將人生與兒女融為一體, 她們過的苦, 我們便覺得她好。

如果像郭靖的母親李萍那樣, 始而蠢笨, 後來大義赴死, 或者像寧中則那樣被任我行豎起大拇指稱為“半個”值得佩服的人, 一時半刻壓鬚眉一頭, 我們便覺得她們堪稱偉大的女性。

然而回想金庸筆下的父親角色, 你又能說得出幾個確然偉大的父親呢?

父親于我們而言, 他的面目總是要比母親複雜的多。 正如有段時間流行一種理論“男人來自火星,

女人來自金星”一樣, 我們衡量父親的標準也往往與母親迥異。

郭大俠是金庸筆下男子漢的範本, 然而他並非一個早慧的少年, 熟悉《射雕》的讀者都知道他早年是個連江南七怪這類二流高手都難以入眼的蠢笨角色。 每每到了關鍵時刻, 這個平庸的少年卻總是想起自己從未謀面的英雄父親。

譬如成吉思汗逼他取華箏公主一節, 腦袋不大靈光的少年郭靖忽然問了母親李萍一個問題:“媽, 若是我爹爹遇上此事, 他該怎地?”

李萍不料他突然有此怪問, 呆了半晌, 想起丈夫生平的性情, 當即昂然說道:“你爹爹一生甘願自己受苦, 決不肯有半點負人。 ”

於是郭靖突然在懵懂中有了確定的道德法則, 便毅然決然地棄蓉兒而取華箏。

但是如果我們的腦洞略開大一點, 在一種驚悚的視角下, 金大俠筆下早早領了盒飯的梁山後人郭嘯天, 郭靖腦中的英雄父親, 李萍回憶裡忠義夫君, 他們或許並不是同一個人。

李萍需要“想起丈夫平生性情”, 才能回答傻兒子郭靖的問題,

她將所有美好的想像加之於她最愛的夫君, 在她心裡立起了一座名叫郭嘯天的神像。

猶如哪吒剔骨肉還父母, 托夢于母親建起一座神祠一樣, 郭嘯天在李萍與郭靖的心中也承受了他們日復一日的香火, 而這種香火因生死相隔之遠, 因思念之切而格外興旺, 以至於將郭嘯天變成了郭靖道德曠野上永不熄滅的北辰星。

我小時候有一個強烈的願望, 那就是絕不要變成我父親那樣平庸的人。 那時候我能數落出他一堆的壞處, 抽煙, 醉酒, 賭博, 愛嚷嚷, 不上進, 一口方言滿是泥土味兒。

我在整個青春期都憧憬著能與他的人生背道而馳, 棄之如敝履, 仿佛他的人生就是泥沼。 那時候我理想中的父親是正人君子岳不群那樣的人物,

我想有個溫文爾雅循循善誘的父親, 而不是動不動就扒掉我的褲子打我屁股的韓寶駒那樣的暴脾氣。

我們可能對自己的人生有過這樣的期許:楊過那樣的天賦, 黃蓉一樣的智商, 完顏洪烈一樣的身家, 我們的父親要像黃藥師那樣博古通今, 再不濟也要像歐陽鋒一樣能不論善惡地替自己揍翻仇人。

然而往往事實是, 我們的父親僅僅是江南七怪裡面目最為模糊最懦弱的張阿生。

期望終究是期望,俗世的生活最終還是要踩到泥土上,柴米油鹽、吵吵嚷嚷地過,懷著遺憾將就著活。江南七怪並不是傑出的人物,但他們一出場,煙火氣就彌漫了整個金庸世界。

仿佛在那個瞬間,江湖就與我們的俗世生活聯在了一起,而打打殺殺的武俠也在那個瞬間上升到了世情小說的境界。

那些陌生的父親,或許是我們不理解的、不認同的、甚至厭棄的,但那又能代表什麼呢?或許只是證明了我們像林平之那樣偏狹,那樣潔癖,那樣不成熟、容易鬧脾氣。

有時候我想,倘若楊康在他的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不是完顏洪烈這樣完美的養父,對他不這樣客氣禮貌,他或許能變得更好。

而黃蓉這樣聰明絕頂的人物,對她看似完美的父親毫不恭順,卻對郭靖這樣的傻小子死心塌地,焉知不是因為郭靖正是她心中最渴望的父親形象的投影呢?

那些想像中完美的父親形象,並不一定適配你的人生。

想起《射雕》裡張阿生臨死前對郭靖說的話:“你將來要是不好好練功,就想想師傅今天這個下場。”

這些陌生的父親,曾經讓我們痛楚,讓我們流淚,讓我們憤憤不平。然而他們終究以他們的方式讓我們成長了。

如果沒有七怪的充滿了市井氣的教誨,郭靖最多成為郭高手,卻不可能成為郭大俠,他或許能馳騁江湖,卻成不了人生的贏家。

人生中很多的給予,是無法用肉眼看到的。就像張阿生在郭靖心中種下了對情義永遠的忠誠一樣,我們的父親或許用他自己的方式把一生都給了我們,而我們卻並不領情,只想著能從完美的黃藥師手上學到一鱗半爪的“玉簫劍法”。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

期望終究是期望,俗世的生活最終還是要踩到泥土上,柴米油鹽、吵吵嚷嚷地過,懷著遺憾將就著活。江南七怪並不是傑出的人物,但他們一出場,煙火氣就彌漫了整個金庸世界。

仿佛在那個瞬間,江湖就與我們的俗世生活聯在了一起,而打打殺殺的武俠也在那個瞬間上升到了世情小說的境界。

那些陌生的父親,或許是我們不理解的、不認同的、甚至厭棄的,但那又能代表什麼呢?或許只是證明了我們像林平之那樣偏狹,那樣潔癖,那樣不成熟、容易鬧脾氣。

有時候我想,倘若楊康在他的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不是完顏洪烈這樣完美的養父,對他不這樣客氣禮貌,他或許能變得更好。

而黃蓉這樣聰明絕頂的人物,對她看似完美的父親毫不恭順,卻對郭靖這樣的傻小子死心塌地,焉知不是因為郭靖正是她心中最渴望的父親形象的投影呢?

那些想像中完美的父親形象,並不一定適配你的人生。

想起《射雕》裡張阿生臨死前對郭靖說的話:“你將來要是不好好練功,就想想師傅今天這個下場。”

這些陌生的父親,曾經讓我們痛楚,讓我們流淚,讓我們憤憤不平。然而他們終究以他們的方式讓我們成長了。

如果沒有七怪的充滿了市井氣的教誨,郭靖最多成為郭高手,卻不可能成為郭大俠,他或許能馳騁江湖,卻成不了人生的贏家。

人生中很多的給予,是無法用肉眼看到的。就像張阿生在郭靖心中種下了對情義永遠的忠誠一樣,我們的父親或許用他自己的方式把一生都給了我們,而我們卻並不領情,只想著能從完美的黃藥師手上學到一鱗半爪的“玉簫劍法”。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