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脫口秀火了,下一個會是即興喜劇嗎?

在兼具爆發迅速和競爭激烈兩大特徵的中國文娛行業, 即興喜劇有可能成為新的增長點。 特別是快速消耗個人或團隊存量IP的喜劇市場, 即興喜劇更具備創作上的靈活性, 也因新鮮感擁有更多機會。

作者 | 黃雲騰

採訪 | 黃雲騰 尹航

“比方說這就是一個傳統的表演形式, 但即興展現的往往是觀眾沒想到的。 ”麻花即興演員張震做了一個向下投擲的手勢, 像在打保齡球。 但在即興喜劇領域, 這個動作可以是“打高爾夫球”, 也可以是在另一個演員配合下呈現出的“跳繩”。

“在舞臺上表演時, 作為演員那種愉悅感極強。

而且同台表演的演員的聰明程度, 和演員對在舞臺上表現輸出這件事情的理解, 都需要有很高的執行能力和創造水準, 它是一個思維方式, 是一種全新的思維習慣。 ”張震如此理解即興喜劇。

張震(第一排左五)在麻花即興的培訓現場

在國內,

即興表演更多被以一種喜劇的形式認識和瞭解。 這種發端於16世紀義大利、興起於上世紀美國的喜劇形態基於演員的即興表演, 強調與觀眾即時互動, 也更考驗演員的臨場反應。

在即將過去的2017年, 即興喜劇的市場突然熱鬧起來。 上半年由大碗娛樂與浙江衛視聯合出品, 喜劇綜藝《開心劇樂部》上星播出, 這是一檔由明星出演的即興喜劇節目;米未傳媒的即興喜劇團隊“米王星”在下半年對外售票正式公演, 更多即興團隊在俱樂部或綜藝節目開始露出, 活躍在大眾視線。

在這之前, 即興喜劇在中國的生存方式大多相似:依靠小劇場演出, 或成為素人興趣班或工作坊, 也包括一些公司團建。

在兼具爆發迅速和競爭激烈兩大特徵的中國文娛行業,

即興喜劇有可能成為新的增長點。 特別是快速消耗個人或團隊存量IP的喜劇市場, 即興喜劇更具備創作上的靈活性, 也因新鮮感擁有更多機會。

在中國, 即興喜劇或許有機會複製脫口秀的發展軌跡。 中國喜劇綜藝市場在去年迎來了最高點, 同質化節目競爭加劇。 “去年那麼多綜藝喜劇節目, 可能換了幾個台標, 換了幾個具體內容, 但審美上都一樣。 ”大碗娛樂聯合創始人、首席內容官孫集斌告訴《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 正是基於這種考慮, 大碗最終確立將實景即興喜劇作為節目的策劃方向。 此外, 現代社會的壓抑和孤獨感, 也給即興喜劇更多成為“心靈瑜伽”的可能性。

某種意義上, 從垂直團隊到行業領頭公司,

在《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的採訪中, 幾乎每個人都還在嘗試更直接的上升通道。 儘管從脫口秀到即興喜劇, 這條道路仍然不太明朗。

“它輕, 又很符合現在年輕人消費的方式, 而且形式、時間又方便調整和定制, 這塊我們會非常認真地繼續關注。 ”開心麻花劇場院線副總經理文娟告訴《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

“表演精華的集結”

週六晚7點半, 朝陽文化館9劇場的非非小劇場陸續有觀眾進場。 這群觀眾大都看上去神情興奮, 年齡在22到30左右。 這是米未傳媒旗下即興喜劇團隊米王星的首次公演。 接下來的兩個小時, 觀眾將全程跟隨米王星的演出團隊, 並觀賞後者的即興喜劇演出。

在這個過程中, 觀眾要配合演員, 包括但不限於與演員肢體接觸、或參與表演。

“演員沒有劇本, 完成得很好, 作為觀眾, 我還不合格。 ”一位豆瓣網友事後寫道。 ——事實上, 這也是大部分觀眾的主要感受。 相比傳統的話劇或小品演出, 即興喜劇強調調動觀眾情緒, 與觀眾互動, 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是“失控”的。

比如作為即興喜劇的觀眾或演員, 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或者打破之前的思維定勢。 “其實是一種思維方式, 它需要淌在自己血液裡, 有一個詞特別重要, 叫下意識, 下意識不是靠學, 還是靠大量的練習。 ”張震解釋。 就像打保齡球的手勢一樣, 即興喜劇中可以有完全反常規的理解, 提供給參與者足夠的新鮮感。

相比其餘喜劇或內容產品,即興喜劇更像是某種程度上的反常態創作。和脫口秀相似,即興喜劇依賴于演員流露出的個人魅力和創作天賦,但也更立足於互動碰撞出的化學反應,強調真實情境下產生的喜劇效果。

作為現在國內最具知名度的喜劇廠牌之一,開心麻花大概在兩年前開始引進即興喜劇。最早,即興是作為開心麻花藝人培養和拓展的一個類目放在總部,之後為了便於探討商業化可能放入劇場院線進行管理。

對開心麻花來說,對即興喜劇可能在國內擁有一定機會的判斷,成為現階段開心麻花佈局即興喜劇的重要依據,“希望它變成一個很有趣、日益重要的表演形式”。

對於內容創業,中國巨大的市場無疑足夠誘惑。特別是伴隨消費升級,消費群體對內容有更強的消費欲望,也涵蓋更高的內容訴求和寬容度。

米王星在演出過程中,與台下觀眾智力或口才上的“懟”與“互懟”,成為整場演出最大的看點之一。

“即興是讓你把一些更為精華的東西通過技巧的習得,能夠在集中展示的過程中,變成一個可看性更高的東西,它是表演精華的集結。”文娟告訴《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相比其餘喜劇形態,即興喜劇的濃度並不亞於脫口秀,在滿足觀眾需求上也可能遠超過一般喜劇所能釋放的劇情張力。

開心麻花劇場院線副總經理文娟

大碗娛樂就是在這種新概念的吸引下入場的。由賈玲組建的大碗娛樂在2017年與浙江衛視合作了綜藝節目《開心劇樂部》,在第二季度上星播出。

《開心劇樂部》主打明星牌,明星作為飛行嘉賓參與節目,總共需要進行“完全無準備的各自試戲”、“5%劇本的各自飆戲”、“一方完整劇本、一方部分劇本的對戲”共3個環節的即興喜劇表演。

對於大碗來說,真正重要的是,即興喜劇對這種需要明星參與的專案也更友好。“有知名度的演員並不見得所有都是喜劇演員,在那麼短期一個時間之內,讓他配合一個專業喜劇團體去演出喜劇,會出現風格不統一。”孫集斌告訴《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即興喜劇就很好的為他服務,你只要做你真實的自己就好了。”

“更好的檢驗一個喜劇演員的標準”

和大多數此前興起的小眾文化產品一樣,即興喜劇還有著較強的路徑依賴。出於某種慎重或等待時機的佈局考慮,多數玩家也仍然在即興喜劇的現有市場條件內進行著探索。

加入開心麻花之前,文娟擁有豐富的商業地產推廣操盤經驗。此前的工作經歷成為她評估即興喜劇的坐標系。

在文娟看來,即興喜劇的形式更輕,可以填充開心麻花目前的內容板塊,尤其是適用於500人以下的中小劇場,有助於開心麻花進行新的場景賦能,“開心麻花去做這種中小劇場,內容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我們通常旁邊會做一些商業配套,比如戲劇主題的咖啡廳。”文娟表示,“其實就是我們必須要把表演的場次量加起來,這個時候即興和脫口秀這種比較輕且符合年輕人文娛消費取向的產品,就會變成劇場很重要的一個內容穿插。”

興起於16世紀義大利的即興喜劇,在上世紀60年代隨美國俱樂部文化發揚到世界各地。在2012年和2014年,央視即分別推出了即興題材的綜藝節目《謝天謝地你來了》和《喜樂街》;2013年,即興團隊飛來從劇場轉變為公司運營,之後發展成為內地最大的即興表演團體。

但因為模式更輕,即興喜劇極為依賴中小劇場的支持和容納。一方面產品本身覆蓋面有限;另一方面,依託於中小劇場的狹窄空間,即興喜劇能與觀眾形成更好的互動關係,在一定程度更貼近即興喜劇最初設計的“互動性”。

麻花即興的素人興趣班

事實上,中小型劇場因為可以給即興喜劇提供穩定的演出場所和試錯成本,幾乎是即興喜劇玩家們目前最看重的運營模式。

10月份對外公演時,米王星的演出場所就在朝陽區9劇場。這裡也是所謂的“京東戲劇基地”。在此之前,這裡排練演出的大都是小劇場話劇,包括實驗詩劇《口供》、話劇《天使》和《尋找春柳社》,並且不定期會開展一些中外戲劇的交流活動。

米王星的演出在一定程度上給這個地方帶來了更多活力。在米王星演出的那個晚上,非非小劇場內幾乎沒有空位。觀眾大都是米未旗下IP的忠實觀眾或粉絲。

和東七門、或者《透明人》一樣,米王星延續了米未傳媒內部IP孵化的運營方式,主要藝人大王、高嘉程等都是米未的簽約藝人,且在以前就在《奇葩說》等節目上有過亮相。

米王星的另外三名成員金靖、劉勝瑛、薑鈺此前則在飛來即興和《今夜百樂門》演出,有過即興喜劇的表演經驗。加上他們,目前《米王星》的陣容穩定在9人左右。而考慮到《好好說話》、《透明人》的孵化經驗,對米未而言,和知識付費、短視頻一樣,中小劇場和即興喜劇的模式更輕,互動性更強,也可以更直接地與市場交互進行探索。

而對於開心麻花來說,中小劇場的模式運營也已經相對熟練。從舞臺喜劇到電影,開心麻花甚至已經從中摸索出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我們在看即興有沒有可能去變成一種商業化的演出形式。”文娟坦言。中小劇場的模式已經有過成熟的市場驗證,開心麻花並不過多擔心商業邏輯,而是如何基於商業邏輯開發更多元化的變現模式,“暫時沒有定具體的經營目標,更多的還是在磨產品,無論是演出的產品,還是培訓和解壓類產品。”

另一方面,中小劇場演出也有利於演員的表演技巧日漸完善。雖然目前並沒有小劇場演出的開發計畫,但即興喜劇對演員的表演方式要求更高,被大碗娛樂認為可以讓演員適應新的演繹風格。“演出是更好的檢驗喜劇演員的標準,每次的演出是有現場反應的。”孫集斌告訴《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

大碗娛樂聯合創始人、首席內容官孫集斌

“吃糖的感覺”

一方面,中小劇場可以形成即興喜劇的場地優勢和基本的商業模式。常規的演出可以為演員和團隊積累經驗,提高產品反覆運算的靈活性;因為專注中小劇場演出,即興喜劇成本回收相對輕鬆,也更容易因為盤活閒置的劇場資源受到歡迎。

但中小劇場也會讓即興喜劇擁有更強局限性。或者說,即興喜劇的形態決定了它難以複製脫口秀、小品的成功路徑。依賴中小劇場,即興喜劇需要相對狹小的空間實現即時互動,而互動物件也存在較高要求。對方必須能夠“打開自己”,並在短時間內迅速融入現場氛圍。

在從事即興喜劇一段時間後,張震對這樣的情況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在他的觀察中,即興表演一方面是對有臺本的表演方式更加熟悉以後,一部分演員可能不願意重新適應新的表演方式;另一方面,毫無表演經驗的素人對打開自己可能要更為抗拒。

在一次即興喜劇的體驗現場,“因為來的都是一些高管或創業家,剛上來屬於偏冷的一個場子,我們進行了一小會預熱調動之後,我一點這個人上來互動,這個人沒有半推半就,馬上就上,但是如果你不點他,他永遠不舉手,你不找他,他絕對不上。”

觀眾對即興喜劇也還存在認知門檻。儘管的確存在可以量化的思維模式,但經由電視剪輯和鏡頭語言的轉化,即興喜劇演出的討論度或許並不會高於演出嘉賓。

“有可能你們看到的那些劇本我可能寫了三個劇本,但是觀眾不知道,你分了這麼多類,你的亮點就體現在那兒。”孫集斌告訴《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觀眾可能其實並不關注作品是不是即興,即興的成分是多少。是一個不溫不火的問題,屬於事倍功半。”

在2016年,脫口秀的成長路徑讓很多人意識到消費升級的急迫性,以及內容的強烈度可能引發的內容衝擊感。但從目前來看,即興喜劇在國內可能需要走過一段更長的發展軌跡,至少在過去一年,即興喜劇並沒有實現產品化或者大眾化。

在這種前提之下,可能只有一種方式能夠讓即興喜劇變成剛需。現代人的情感封閉和孤獨感已經被公認為社會問題。除去通過軟體、線下交友等方式嘗試打開自我,即興喜劇作為一種新的情緒練習手段,也開始被作為不少年輕人釋放天性的選擇之一。

開心麻花目前會通過舉辦一系列活動來探索即興喜劇的內容形態,但也會有業務放在素人和企業拓展。

“有些希望能夠培養腦洞,有些可能希望拓展技能,一些是發現自我,它的需求會不太一樣。從宣發來講也會不太一樣,企業更多是對員工技能或狀態的提升,是即興與業務的結合。素人需要做的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麻花即興這種新生活和解壓方式的普及。”文娟告訴《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

依據文娟介紹,通過一些為期兩到三個月的課程,優秀的素人演員會考慮孵化成開心麻花自己的即興演員。但更大程度上,這會成為一種和健身類似的減壓方式,“在國外這個就屬於蠻正常,它是一個蠻普遍的一種解壓方式的選擇。”

張震最喜歡舉例的則是一個學員的故事:這名學員來自廣東,在第一期課程結束後,整個人都變得外向了起來,現在每週會關注或參加麻花即興的活動。“這就是一種吃糖的感覺,你沒吃過糖的時候你感覺這東西是不是肥皂,我們不要;吃了感覺甜,那就要。”

相比其餘喜劇或內容產品,即興喜劇更像是某種程度上的反常態創作。和脫口秀相似,即興喜劇依賴于演員流露出的個人魅力和創作天賦,但也更立足於互動碰撞出的化學反應,強調真實情境下產生的喜劇效果。

作為現在國內最具知名度的喜劇廠牌之一,開心麻花大概在兩年前開始引進即興喜劇。最早,即興是作為開心麻花藝人培養和拓展的一個類目放在總部,之後為了便於探討商業化可能放入劇場院線進行管理。

對開心麻花來說,對即興喜劇可能在國內擁有一定機會的判斷,成為現階段開心麻花佈局即興喜劇的重要依據,“希望它變成一個很有趣、日益重要的表演形式”。

對於內容創業,中國巨大的市場無疑足夠誘惑。特別是伴隨消費升級,消費群體對內容有更強的消費欲望,也涵蓋更高的內容訴求和寬容度。

米王星在演出過程中,與台下觀眾智力或口才上的“懟”與“互懟”,成為整場演出最大的看點之一。

“即興是讓你把一些更為精華的東西通過技巧的習得,能夠在集中展示的過程中,變成一個可看性更高的東西,它是表演精華的集結。”文娟告訴《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相比其餘喜劇形態,即興喜劇的濃度並不亞於脫口秀,在滿足觀眾需求上也可能遠超過一般喜劇所能釋放的劇情張力。

開心麻花劇場院線副總經理文娟

大碗娛樂就是在這種新概念的吸引下入場的。由賈玲組建的大碗娛樂在2017年與浙江衛視合作了綜藝節目《開心劇樂部》,在第二季度上星播出。

《開心劇樂部》主打明星牌,明星作為飛行嘉賓參與節目,總共需要進行“完全無準備的各自試戲”、“5%劇本的各自飆戲”、“一方完整劇本、一方部分劇本的對戲”共3個環節的即興喜劇表演。

對於大碗來說,真正重要的是,即興喜劇對這種需要明星參與的專案也更友好。“有知名度的演員並不見得所有都是喜劇演員,在那麼短期一個時間之內,讓他配合一個專業喜劇團體去演出喜劇,會出現風格不統一。”孫集斌告訴《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即興喜劇就很好的為他服務,你只要做你真實的自己就好了。”

“更好的檢驗一個喜劇演員的標準”

和大多數此前興起的小眾文化產品一樣,即興喜劇還有著較強的路徑依賴。出於某種慎重或等待時機的佈局考慮,多數玩家也仍然在即興喜劇的現有市場條件內進行著探索。

加入開心麻花之前,文娟擁有豐富的商業地產推廣操盤經驗。此前的工作經歷成為她評估即興喜劇的坐標系。

在文娟看來,即興喜劇的形式更輕,可以填充開心麻花目前的內容板塊,尤其是適用於500人以下的中小劇場,有助於開心麻花進行新的場景賦能,“開心麻花去做這種中小劇場,內容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我們通常旁邊會做一些商業配套,比如戲劇主題的咖啡廳。”文娟表示,“其實就是我們必須要把表演的場次量加起來,這個時候即興和脫口秀這種比較輕且符合年輕人文娛消費取向的產品,就會變成劇場很重要的一個內容穿插。”

興起於16世紀義大利的即興喜劇,在上世紀60年代隨美國俱樂部文化發揚到世界各地。在2012年和2014年,央視即分別推出了即興題材的綜藝節目《謝天謝地你來了》和《喜樂街》;2013年,即興團隊飛來從劇場轉變為公司運營,之後發展成為內地最大的即興表演團體。

但因為模式更輕,即興喜劇極為依賴中小劇場的支持和容納。一方面產品本身覆蓋面有限;另一方面,依託於中小劇場的狹窄空間,即興喜劇能與觀眾形成更好的互動關係,在一定程度更貼近即興喜劇最初設計的“互動性”。

麻花即興的素人興趣班

事實上,中小型劇場因為可以給即興喜劇提供穩定的演出場所和試錯成本,幾乎是即興喜劇玩家們目前最看重的運營模式。

10月份對外公演時,米王星的演出場所就在朝陽區9劇場。這裡也是所謂的“京東戲劇基地”。在此之前,這裡排練演出的大都是小劇場話劇,包括實驗詩劇《口供》、話劇《天使》和《尋找春柳社》,並且不定期會開展一些中外戲劇的交流活動。

米王星的演出在一定程度上給這個地方帶來了更多活力。在米王星演出的那個晚上,非非小劇場內幾乎沒有空位。觀眾大都是米未旗下IP的忠實觀眾或粉絲。

和東七門、或者《透明人》一樣,米王星延續了米未傳媒內部IP孵化的運營方式,主要藝人大王、高嘉程等都是米未的簽約藝人,且在以前就在《奇葩說》等節目上有過亮相。

米王星的另外三名成員金靖、劉勝瑛、薑鈺此前則在飛來即興和《今夜百樂門》演出,有過即興喜劇的表演經驗。加上他們,目前《米王星》的陣容穩定在9人左右。而考慮到《好好說話》、《透明人》的孵化經驗,對米未而言,和知識付費、短視頻一樣,中小劇場和即興喜劇的模式更輕,互動性更強,也可以更直接地與市場交互進行探索。

而對於開心麻花來說,中小劇場的模式運營也已經相對熟練。從舞臺喜劇到電影,開心麻花甚至已經從中摸索出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我們在看即興有沒有可能去變成一種商業化的演出形式。”文娟坦言。中小劇場的模式已經有過成熟的市場驗證,開心麻花並不過多擔心商業邏輯,而是如何基於商業邏輯開發更多元化的變現模式,“暫時沒有定具體的經營目標,更多的還是在磨產品,無論是演出的產品,還是培訓和解壓類產品。”

另一方面,中小劇場演出也有利於演員的表演技巧日漸完善。雖然目前並沒有小劇場演出的開發計畫,但即興喜劇對演員的表演方式要求更高,被大碗娛樂認為可以讓演員適應新的演繹風格。“演出是更好的檢驗喜劇演員的標準,每次的演出是有現場反應的。”孫集斌告訴《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

大碗娛樂聯合創始人、首席內容官孫集斌

“吃糖的感覺”

一方面,中小劇場可以形成即興喜劇的場地優勢和基本的商業模式。常規的演出可以為演員和團隊積累經驗,提高產品反覆運算的靈活性;因為專注中小劇場演出,即興喜劇成本回收相對輕鬆,也更容易因為盤活閒置的劇場資源受到歡迎。

但中小劇場也會讓即興喜劇擁有更強局限性。或者說,即興喜劇的形態決定了它難以複製脫口秀、小品的成功路徑。依賴中小劇場,即興喜劇需要相對狹小的空間實現即時互動,而互動物件也存在較高要求。對方必須能夠“打開自己”,並在短時間內迅速融入現場氛圍。

在從事即興喜劇一段時間後,張震對這樣的情況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在他的觀察中,即興表演一方面是對有臺本的表演方式更加熟悉以後,一部分演員可能不願意重新適應新的表演方式;另一方面,毫無表演經驗的素人對打開自己可能要更為抗拒。

在一次即興喜劇的體驗現場,“因為來的都是一些高管或創業家,剛上來屬於偏冷的一個場子,我們進行了一小會預熱調動之後,我一點這個人上來互動,這個人沒有半推半就,馬上就上,但是如果你不點他,他永遠不舉手,你不找他,他絕對不上。”

觀眾對即興喜劇也還存在認知門檻。儘管的確存在可以量化的思維模式,但經由電視剪輯和鏡頭語言的轉化,即興喜劇演出的討論度或許並不會高於演出嘉賓。

“有可能你們看到的那些劇本我可能寫了三個劇本,但是觀眾不知道,你分了這麼多類,你的亮點就體現在那兒。”孫集斌告訴《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觀眾可能其實並不關注作品是不是即興,即興的成分是多少。是一個不溫不火的問題,屬於事倍功半。”

在2016年,脫口秀的成長路徑讓很多人意識到消費升級的急迫性,以及內容的強烈度可能引發的內容衝擊感。但從目前來看,即興喜劇在國內可能需要走過一段更長的發展軌跡,至少在過去一年,即興喜劇並沒有實現產品化或者大眾化。

在這種前提之下,可能只有一種方式能夠讓即興喜劇變成剛需。現代人的情感封閉和孤獨感已經被公認為社會問題。除去通過軟體、線下交友等方式嘗試打開自我,即興喜劇作為一種新的情緒練習手段,也開始被作為不少年輕人釋放天性的選擇之一。

開心麻花目前會通過舉辦一系列活動來探索即興喜劇的內容形態,但也會有業務放在素人和企業拓展。

“有些希望能夠培養腦洞,有些可能希望拓展技能,一些是發現自我,它的需求會不太一樣。從宣發來講也會不太一樣,企業更多是對員工技能或狀態的提升,是即興與業務的結合。素人需要做的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麻花即興這種新生活和解壓方式的普及。”文娟告訴《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

依據文娟介紹,通過一些為期兩到三個月的課程,優秀的素人演員會考慮孵化成開心麻花自己的即興演員。但更大程度上,這會成為一種和健身類似的減壓方式,“在國外這個就屬於蠻正常,它是一個蠻普遍的一種解壓方式的選擇。”

張震最喜歡舉例的則是一個學員的故事:這名學員來自廣東,在第一期課程結束後,整個人都變得外向了起來,現在每週會關注或參加麻花即興的活動。“這就是一種吃糖的感覺,你沒吃過糖的時候你感覺這東西是不是肥皂,我們不要;吃了感覺甜,那就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