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從尚德施正榮、印尼錢王,到靜思園陳金根,論佛系還是他們悟得透

最近, 90後們的佛系人生廣受調侃。

“有也行, 沒有也行, 不爭不搶, 不求輸贏”。

什麼, 這就叫看破紅塵了?你都還沒奮鬥過, 就已經放棄競爭了?

佛系生活方式, 絕不僅是不是消極的逃避, 也不是聽聽大悲咒就能放鬆的心靈。 事實證明, 90後們還是太“年輕不懂事”, 完全沒有看到“清淨無為”背後蘊藏的巨大能量。

要論“佛系”, 還是這些商業大鱷悟得透。

靜以致遠, 古宅塵緣

人間天堂蘇州, 有座江南式大宅院, 名曰:靜思園, 據說是國內現存最大的私家園林。 園主是誰?當地頗有名氣的一位農民企業家, 吳江新興玻璃鋼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金根。

在商業取得了成功的陳金根, 從不忘兒時造園的夙願。 最初, 陳金根是小打小鬧, 在自己的工廠的空地上添置一個後花園。 後來, 他收集的奇石、古樹、磚雕、盆景和古建築越來越多, 反正別人不當一回事的舊物, 他卻視如珍寶。

當年, 費孝通先生為陳金根親筆題寫“靜思園”園名, 是不是出自任蘭生之思, 不得而知。 或許, “靜思”二字, 費老是想提醒園主, 富貴之後莫忘心靈上的祥靜吧!

起建靜思園, 陳金根耗費不下4.5億元, 將其打造為蘇州旅遊文化的新“名片”。

風傳, 江浙富豪們最喜歡把影視裡那些風雅清韻的古民宅, 悄然收入囊中。 有個江蘇富商, 手上握有的古民宅多達200套, 而一些癡迷型的玩家, 一旦成為相中的對象,

開多高的價格也絕不轉手出去。

(靜思園主人陳金根)

“玩古建”圈子中, 陳金根的地位很高, 被尊稱為炒古宅鼻祖、炒古宅的“風流”老爺。

費老當時給陳金根建造的私家園林取名“靜思園”, 就帶有“靜以致遠”之殷殷期望;當靜思園及其他運作的項目, 成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之後,

與傳承並發揚園林文化藝術就有了密切互動, 將令未來這一被傳承的主體變得更有意義一些。

當財富達到一定的程度時, 財富的安全問題更是讓人關心的。 財富的富有者, 特別是家族企業主這類的超高淨值人群, 不光要考慮“獨善其身”, 還應思考如何“兼濟天下”。

佛系企業家們的修為在於, 看透了錢財乃身外之物, 金碧輝煌顯得浮躁, 只一心追求回歸純樸自然。 大隱隱于世, 紛繁人世中, 尋一處僻靜古宅, 有山有水, 返璞歸真, 倒也自得。

起落有命, 不悲不喜

11月3日, 一個久未在此間露面的光伏業界“傳奇人物”, 現身無錫新能源大會的行業領袖“脫口秀”, 他就是昔日的中國首富施正榮。 當然, 更準確的稱呼,

應該是“施博士”: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施正榮博士。

2005年, 今日的“施博士”, 昔日的中國首富、尚德創始人施正榮, 一鳴驚人, 創業4年便問鼎紐交所。 身價超過186億元的他, 把榮智健、黃光裕拉下財富榜的寶座, 成了2006年中國的新首富。

當施正榮創建的尚德在美國股市沖高80美元/股的時候, 這位站在人生事業巔峰的財富新星, 睥睨天下, 被英國知名媒體《衛報》評為“拯救地球50人”之一, 何等的風光呀!

誰曾想2008年之後, 被吹脹的產業泡沫終會現出原型, 尚德股價飛流直下, 到2013年初竟跌破1美元, 成了一家資不抵債頻臨破產的企業。

50歲知天命, 但施正榮的50歲迎來的卻是悲情厄運, 他的光伏帝國尚德宣佈破產重整。 數年間, 施正榮坐過山車般, 從傳奇首富回歸到“0”, 如昨日黃花, 逐漸淡出人們視線。

“財富的定義不是以金額來衡量, 而是以時間來衡量。 ”這句話, 是施正榮“過山車”式財富人生的最佳注腳。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從創業到中國首富, 施正榮用了4年, 而從首富到破產, 僅不到8年時間。2013年,無錫中級人民法院依據《破產法》,裁定尚德太陽能電力破產重整。

一家企業的失敗,拋開運氣,100%歸因於創始人。沉寂數年後,施正榮以“博士”身份突亮相,不少媒體猜測,這或是“醞釀複出之時”。

今天的“施博士”,應該如此反思“尚德之敗”:在經濟全球化、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隨著企業的裁員、並購及流程再造等各種變革的增加,使得企業與員工所面臨的不確定性也日益增加。

商界風雲變幻無常,起落沉浮之間,唯有智者能夠安然。

錢財不是罪惡,只是聚散無常的本質常令人沉淪。經歷了從0到首富再回歸于0的大起大落,也許如今的施博士能夠大徹大悟,看淡成敗,不為其束縛,亦不缺從頭再來的勇氣。

一切皆流,無物永駐

沒背景,卻站在巨人肩上。李文正無疑是一個白手起家的成功典型。

李文正現年88歲,力寶集團創始人,旗下有20多家上市企業,是亞洲極富盛名的銀行家,被譽為“印尼錢王”。

關於成功的秘訣,李文正認為:“無論做什麼事,首先注重的不應是財務能力。建立一個成功的業務網,最重要的是人際關係。”在李文正商業擴張充滿時空因素的幾何形設計中,人際關係永遠是主線條。

李文正有條“找馬學”:當一匹馬跑不動時,就該找另一匹更用力的馬。為擴張自己的金融版圖,他找上了當年印尼最有力的“馬”——印尼首富林紹良。

1975年,李文正受邀出任林紹良旗下中央亞細亞銀行(中亞銀行)總裁。到1983年,僅8年間,中亞銀行成了印尼最大的私人銀行,分行遍及印尼各地。上世紀80年代後期,他又與林紹良攜手創建力寶集團,由李文正擔任董事長。

如今,力寶已是印尼最大的金融控股財團,旗下不光有商業銀行、保險、地產等企業,連著名的瑪莎百貨、新加坡魯濱遜百貨、印尼最大的百貨連鎖集團瑪泰哈利百貨等等,都是力寶的產業。

2004年以後,李文正把一切銀行業務都“脫手”了,成了一個“沒有銀行的銀行家”。其中,力寶銀行賣給了馬來西亞首相納吉胞弟納西爾拉薩掌舵的“聯昌銀行”,而集團在香港的銀行業務也轉手中國的合作夥伴。

一個懷揣銀行家夢想的人,為何要脫離讓他起家的產業呢?李文正有自己一番道理:“因為當銀行達到一定規模後,就不再是我的家族企業,而是一個社會企業,我更不能把它視為我的個人財產了。”

步入耄耋之年,這位印尼“錢王”本不想再搞銀行了,目睹中國電商帶動支付行業發展如日中天,隨即開始接洽馬雲要重操舊業,玩起電商、“螞蟻金服”,力爭成為印尼的“馬雲”。不得不欽佩其“人老心不老”,有一顆年輕人般不斷進取的心!

一切皆流,無物永駐。沒有永恆的財富,也沒有毫無理由的成功。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唯有順應當下,方能勇立潮頭。這位九旬老人的心,當真是如鏡般的清明了。

僅不到8年時間。2013年,無錫中級人民法院依據《破產法》,裁定尚德太陽能電力破產重整。

一家企業的失敗,拋開運氣,100%歸因於創始人。沉寂數年後,施正榮以“博士”身份突亮相,不少媒體猜測,這或是“醞釀複出之時”。

今天的“施博士”,應該如此反思“尚德之敗”:在經濟全球化、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隨著企業的裁員、並購及流程再造等各種變革的增加,使得企業與員工所面臨的不確定性也日益增加。

商界風雲變幻無常,起落沉浮之間,唯有智者能夠安然。

錢財不是罪惡,只是聚散無常的本質常令人沉淪。經歷了從0到首富再回歸于0的大起大落,也許如今的施博士能夠大徹大悟,看淡成敗,不為其束縛,亦不缺從頭再來的勇氣。

一切皆流,無物永駐

沒背景,卻站在巨人肩上。李文正無疑是一個白手起家的成功典型。

李文正現年88歲,力寶集團創始人,旗下有20多家上市企業,是亞洲極富盛名的銀行家,被譽為“印尼錢王”。

關於成功的秘訣,李文正認為:“無論做什麼事,首先注重的不應是財務能力。建立一個成功的業務網,最重要的是人際關係。”在李文正商業擴張充滿時空因素的幾何形設計中,人際關係永遠是主線條。

李文正有條“找馬學”:當一匹馬跑不動時,就該找另一匹更用力的馬。為擴張自己的金融版圖,他找上了當年印尼最有力的“馬”——印尼首富林紹良。

1975年,李文正受邀出任林紹良旗下中央亞細亞銀行(中亞銀行)總裁。到1983年,僅8年間,中亞銀行成了印尼最大的私人銀行,分行遍及印尼各地。上世紀80年代後期,他又與林紹良攜手創建力寶集團,由李文正擔任董事長。

如今,力寶已是印尼最大的金融控股財團,旗下不光有商業銀行、保險、地產等企業,連著名的瑪莎百貨、新加坡魯濱遜百貨、印尼最大的百貨連鎖集團瑪泰哈利百貨等等,都是力寶的產業。

2004年以後,李文正把一切銀行業務都“脫手”了,成了一個“沒有銀行的銀行家”。其中,力寶銀行賣給了馬來西亞首相納吉胞弟納西爾拉薩掌舵的“聯昌銀行”,而集團在香港的銀行業務也轉手中國的合作夥伴。

一個懷揣銀行家夢想的人,為何要脫離讓他起家的產業呢?李文正有自己一番道理:“因為當銀行達到一定規模後,就不再是我的家族企業,而是一個社會企業,我更不能把它視為我的個人財產了。”

步入耄耋之年,這位印尼“錢王”本不想再搞銀行了,目睹中國電商帶動支付行業發展如日中天,隨即開始接洽馬雲要重操舊業,玩起電商、“螞蟻金服”,力爭成為印尼的“馬雲”。不得不欽佩其“人老心不老”,有一顆年輕人般不斷進取的心!

一切皆流,無物永駐。沒有永恆的財富,也沒有毫無理由的成功。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唯有順應當下,方能勇立潮頭。這位九旬老人的心,當真是如鏡般的清明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