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都在說《國家寶藏》,我來說說另一個被遺忘的高分節目

我上大學的時候, 專業課老師曾講到一個問題:傳統文化如何與節目融合以發揮效果。

最近央視又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 沒錯就是《國家寶藏》。

別看名字土, 節目卻是金玉其內, 這裡有高大上的舞臺、有不注水的專家、有高顏值的守護人、更有震撼世人的文物。

央視不出手則已, 一出手就一鳴驚人, 播出第一集就在豆瓣拿下了9.3分的好評, 而我的朋友圈也是接二連三的被它刷屏。

不過今天我要講的並不是《國家寶藏》, 而是另外一檔節目。 開始安利之前, 我想先說一個人——張國立。

在《國家寶藏》的舞臺上, 張國立的表現真的是火力全開, hold住場, 接得了梗, 看得我想把電話打爆。

颱風大氣、底蘊深厚, 是我對張國立主持的印象。 即便是在備受爭議的《演員的誕生》,

張國立的主持也是無可挑剔。

主持人這個行當不好幹, 科班出身的都不一定會被大家認可, 芒果台的那些“小花”們不知道會大家diss多少回合了。

然而作為一個半路出家的主持人, 張國立卻遊刃有餘。 上得了春晚, 去得了金雞,

逗得了嘉賓, 每一次主持都能金句頻出。

看起來又是一個被演藝事業耽誤的主持人, 或許是因為張國立的主持實在出彩, 他的演員本業卻很少被提及了。

張國立是演員的身份我們已經熟到不能再熟悉。

《康熙微服私訪記》中他是擅長招惹美女的康熙帝;

《鐵齒銅牙紀曉嵐》裡他是伶牙俐齒、睿智多謀的紀先生;

然而演技卻總是被忽略,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以前在貼吧裡看過一個關於老一輩男演員演技的討論帖,有人說了陳寶國、有人說了陳道明、有人說王志文、卻少有人會想起來張國立。

實際上這些年各種獎項他也沒少拿,金雞獎最佳男主角、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哪一個都很有分量,當然哪一個都是實至名歸。

《一九四二》裡他飾演一個剝削百姓、狡猾市儈、家財萬貫卻小氣摳門得要死的老東家,整個角色從外表到內心都呈現出人物的那種焦慮、饑餓和茫然無助的感覺。

想要達到這種狀態,張國立是怎麼做的呢?

一個月瘦26斤,還是生餓的那種,因為只有那個樣子你才能知道,角色的內心感受是什麼。

雖然演技常常被忽略,可張國立從來不缺新聞。最多的大概就是兒子吸毒,他也因此搭上了“養不教父之過”的名頭。

還有他和鄧婕的感情,一個當紅女星和一個龍套男的愛情故事無論什麼時候都很吸引人。當年鄧婕因為“鳳辣子”成為炙手可熱的演員,卻下嫁給張國立當起了後媽、家庭主婦,因為繼子而放棄生孩子,結果換來的卻是“媒體口中的與繼子不合”,這多少會讓外人覺得惋惜。

不過看到兩人感情依然如磐石,還是蠻羡慕的。

(張國立寫給鄧婕的情書)

袁立減產做公益,張國立可也沒閑著。

《見字如面》他跑去當了嘉賓,讀信的片段大家看了嗎?沒看的真的可以找來刷一次,即便許久沒有影視作品,可他的一個表情、一聲歎息依然都是戲。

《非凡匠心》他是常駐,帶著其他嘉賓體驗傳統手藝,將大眾“聽說過、沒見過”的技藝真實的展示在大家面前。

總之,各種文化類綜藝節目裡總能看到他的身影。

而今天要說的節目《咱們穿越吧》,也跟他有關,因為他是節目的總導演。

《咱們穿越吧》是一檔歷史體驗真人秀節目,完結的兩季,評分都在8.5分以上。

第三季前幾天已經回歸,雖然名字改成了《穿越吧》,可命運總是驚人的相似,同前兩季一樣,依然是“悄無聲息地來”,豆瓣至今都沒有出評分。

早在前兩季的時候就有粉絲抱怨說,製片方不用心,都沒有宣傳的,節目組太窮了。

節目組窮嗎?看起來似乎挺窮,為了討好金主,有幾期甚至直接打上,“謹以此節目獻給金主爸爸”這樣的字樣。

可實際上,節目又不窮,因為在這個炒作現行內容墊底的綜藝市場上,《穿越吧》製作團隊算是一股清流,他們只把資金花在刀刃上,經費全都用在了節目本身,自然就沒有宣傳經費了。

節目本身宣傳就少,而嘉賓的選擇也影響了節目的流量。

陣容上幾乎沒有稱得上流量派的,第一季是沈騰、宋小寶、黃小蕾、海陸、於小彤、張涵予、金聖柱、楊旭文,第二季少了張涵予、楊旭文,來了張衛健、楊千嬅。天然的不佔優勢,就意味著要放棄一定的觀眾。

我講這一點並不是想說有話題節目收視就好,也不是說有流量就做不好節目,只不過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反正蛋糕就那麼大。

除了嘉賓,平臺也有很大的關係,尤其是現在綜藝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一線衛視的成績都不盡如人意,比如《親愛的客棧》、《青春旅社》哪裡還有早期綜藝黃金期的輝煌,更別說是在四川台播出了。

可事實證明,好鋼用在刀刃上還真的就能讓外人看到內裡乾坤,因為好看,所以有不少都是自來水。

《咱們穿越吧》節目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歷史再現,也就是讓嘉賓置身于當時的歷史環境之下。為了保證真實,節目組也是下了苦功。

場景力求逼真。隨便拎出來一期,就是這樣的場景,莊重古樸,比一些古裝劇的置景都要來的真切。

細節做到真實。比如在“原始社會”時,嘉賓們就按照這個時期的人的生活習慣來設定。舊石器時期的人,穿針引線的針是骨頭磨的針、打獵工具就是打磨後的石頭、狩獵習性就是在聚居區的附近捕獵;新石器時期的人,已經學會了生火、開始製作簡單的陶器。

從占卜用的龜殼、到一箱一箱的銀元寶、還有那一閃而過的匯票都有超高的還原度。

嘉賓體驗的真實。其實之前看到很多所謂的IP綜藝、戶外探險,把嘉賓們放到一個小島上,說是要嘉賓們自給自足,考驗他們的承受能力,然而沒有哪個不是嘉賓們撂挑子最後導演組讓步,然後所謂的考驗也就不了了之了。

《咱們穿越吧》第一季簡直就是“虐星”,第一期就把嘉賓們流放到到原始社會,他們只能光腳穿獸皮,吃飯自己找東西,看著黃小蕾吃活蟲子沈騰都驚呆了。

說到女子纏足,還真的就讓海陸去纏足,一點不含糊的。

情節設置的真實。舊石器時期的是母系氏族社會,女性在社會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掌握氏族的領導權,所以被放在舊石器時期的嘉賓們,要服從女性首領的安排,張涵予被女首領看中召喚進山洞也只能乖乖聽話。

節目裡還隨時會出現一些科普,為了讓大家看明白,文字圖畫齊上陣,關鍵時候還有專家親自解讀。

曾跟朋友探討過一個問題:突然出現的科普會不會過於突兀,像是簡單的羅列歷史知識,會有一種割裂感?

我個人感覺會有一點,但是看習慣了也就慢慢接受了,還是有別於我們在課堂上生背。

嘉賓們偶爾插科打諢、多數時候還是嚴肅認真的在情境之中感受歷史。

第三季第一期選擇了清朝道光年間“徽班進京”的故事,嘉賓們作為常升班(戲班子)的學徒,跟隨師傅們學習戲曲的各種絕活,完成一場演出,征得上京的機會。

雖然一開始畫風很穩,可到了正式學藝就各種雞飛狗跳。

學習勾畫戲曲臉譜,常遠畫的桃心“巨無霸版粗眉”是什麼鬼?

宋小寶這個真的不是狒狒?

猴戲基本功當然少不了學習猴子的姿態,黃小蕾這個算是猴子本猴了吧!

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節目也不是沒有不足之處,比如我前面提到的會不會過猶不及,照本宣科;比如早前在安全措施上的不到位;比如後期剪輯有時候會出現淩亂感。

但這份對於傳統文化的情懷我們不能否認,從前兩季來講,節目算是真正做到了講中國故事。

事實上,在此之前節目組本來是想讓韓國導演全程指導,可是要說中國人的東西讓外人插手,那拍出來的東西不用想絕對是水土不服。

再者,因為是特定題材綜藝,如果導演對歷史不熟悉,不感興趣,總想著娛樂為先,肯定完蛋。好在他們請了張國立,他自己本身就是歷史愛好者,所以他很好把握了這點,用劇情帶知識點,最終讓節目的呈現不刻板。

因為他的用心,所以兩季看下來就會發現,節目已經有很強的張國立的印記。

其實《咱們穿越吧》算不得一個討喜的節目,前面我說過,節目之前還差點因為沒有資金而夭折。可是張國立和他的團隊卻還是堅持了下來。

我記得之前有人採訪張國立,他曾提到一個現狀,我們GDP走在了前列,然而文化呢?因為歷史原因,我們的文化出現了嚴重的斷層。要想走下去,必須找到我們自己的文化根基。

是的,文化斷層了,還要繁榮文化,要讓文化走出去,怎麼繁榮?怎麼走出去?文藝創作要有“高峰”,底下是斷層的,是空的,我們文藝工作者怎麼辦?

電影票房好了,不一定是電影文化繁榮。中國上個月電影票房已經超過美國,但是,這些票房真是中國的嗎?不見得。

我們得找到我們自己的文化根基,不能在這個斷層的背景下發力,否則數量再多,也是一堆垃圾。——所以我們提出要文化重建,原因就這個。

文化的重建不只是要通過學校教育,節目自身所具備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

儘管這兩年《成語大會》、《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對於文化類的綜藝節目我依然覺得不能沾沾自喜。因為像《咱們穿越吧》這樣缺少資金支持的依然不在少數。

所以文化類節目想要生存依然需要探索新模式,需要更多的支援。

然而演技卻總是被忽略,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以前在貼吧裡看過一個關於老一輩男演員演技的討論帖,有人說了陳寶國、有人說了陳道明、有人說王志文、卻少有人會想起來張國立。

實際上這些年各種獎項他也沒少拿,金雞獎最佳男主角、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哪一個都很有分量,當然哪一個都是實至名歸。

《一九四二》裡他飾演一個剝削百姓、狡猾市儈、家財萬貫卻小氣摳門得要死的老東家,整個角色從外表到內心都呈現出人物的那種焦慮、饑餓和茫然無助的感覺。

想要達到這種狀態,張國立是怎麼做的呢?

一個月瘦26斤,還是生餓的那種,因為只有那個樣子你才能知道,角色的內心感受是什麼。

雖然演技常常被忽略,可張國立從來不缺新聞。最多的大概就是兒子吸毒,他也因此搭上了“養不教父之過”的名頭。

還有他和鄧婕的感情,一個當紅女星和一個龍套男的愛情故事無論什麼時候都很吸引人。當年鄧婕因為“鳳辣子”成為炙手可熱的演員,卻下嫁給張國立當起了後媽、家庭主婦,因為繼子而放棄生孩子,結果換來的卻是“媒體口中的與繼子不合”,這多少會讓外人覺得惋惜。

不過看到兩人感情依然如磐石,還是蠻羡慕的。

(張國立寫給鄧婕的情書)

袁立減產做公益,張國立可也沒閑著。

《見字如面》他跑去當了嘉賓,讀信的片段大家看了嗎?沒看的真的可以找來刷一次,即便許久沒有影視作品,可他的一個表情、一聲歎息依然都是戲。

《非凡匠心》他是常駐,帶著其他嘉賓體驗傳統手藝,將大眾“聽說過、沒見過”的技藝真實的展示在大家面前。

總之,各種文化類綜藝節目裡總能看到他的身影。

而今天要說的節目《咱們穿越吧》,也跟他有關,因為他是節目的總導演。

《咱們穿越吧》是一檔歷史體驗真人秀節目,完結的兩季,評分都在8.5分以上。

第三季前幾天已經回歸,雖然名字改成了《穿越吧》,可命運總是驚人的相似,同前兩季一樣,依然是“悄無聲息地來”,豆瓣至今都沒有出評分。

早在前兩季的時候就有粉絲抱怨說,製片方不用心,都沒有宣傳的,節目組太窮了。

節目組窮嗎?看起來似乎挺窮,為了討好金主,有幾期甚至直接打上,“謹以此節目獻給金主爸爸”這樣的字樣。

可實際上,節目又不窮,因為在這個炒作現行內容墊底的綜藝市場上,《穿越吧》製作團隊算是一股清流,他們只把資金花在刀刃上,經費全都用在了節目本身,自然就沒有宣傳經費了。

節目本身宣傳就少,而嘉賓的選擇也影響了節目的流量。

陣容上幾乎沒有稱得上流量派的,第一季是沈騰、宋小寶、黃小蕾、海陸、於小彤、張涵予、金聖柱、楊旭文,第二季少了張涵予、楊旭文,來了張衛健、楊千嬅。天然的不佔優勢,就意味著要放棄一定的觀眾。

我講這一點並不是想說有話題節目收視就好,也不是說有流量就做不好節目,只不過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反正蛋糕就那麼大。

除了嘉賓,平臺也有很大的關係,尤其是現在綜藝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一線衛視的成績都不盡如人意,比如《親愛的客棧》、《青春旅社》哪裡還有早期綜藝黃金期的輝煌,更別說是在四川台播出了。

可事實證明,好鋼用在刀刃上還真的就能讓外人看到內裡乾坤,因為好看,所以有不少都是自來水。

《咱們穿越吧》節目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歷史再現,也就是讓嘉賓置身于當時的歷史環境之下。為了保證真實,節目組也是下了苦功。

場景力求逼真。隨便拎出來一期,就是這樣的場景,莊重古樸,比一些古裝劇的置景都要來的真切。

細節做到真實。比如在“原始社會”時,嘉賓們就按照這個時期的人的生活習慣來設定。舊石器時期的人,穿針引線的針是骨頭磨的針、打獵工具就是打磨後的石頭、狩獵習性就是在聚居區的附近捕獵;新石器時期的人,已經學會了生火、開始製作簡單的陶器。

從占卜用的龜殼、到一箱一箱的銀元寶、還有那一閃而過的匯票都有超高的還原度。

嘉賓體驗的真實。其實之前看到很多所謂的IP綜藝、戶外探險,把嘉賓們放到一個小島上,說是要嘉賓們自給自足,考驗他們的承受能力,然而沒有哪個不是嘉賓們撂挑子最後導演組讓步,然後所謂的考驗也就不了了之了。

《咱們穿越吧》第一季簡直就是“虐星”,第一期就把嘉賓們流放到到原始社會,他們只能光腳穿獸皮,吃飯自己找東西,看著黃小蕾吃活蟲子沈騰都驚呆了。

說到女子纏足,還真的就讓海陸去纏足,一點不含糊的。

情節設置的真實。舊石器時期的是母系氏族社會,女性在社會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掌握氏族的領導權,所以被放在舊石器時期的嘉賓們,要服從女性首領的安排,張涵予被女首領看中召喚進山洞也只能乖乖聽話。

節目裡還隨時會出現一些科普,為了讓大家看明白,文字圖畫齊上陣,關鍵時候還有專家親自解讀。

曾跟朋友探討過一個問題:突然出現的科普會不會過於突兀,像是簡單的羅列歷史知識,會有一種割裂感?

我個人感覺會有一點,但是看習慣了也就慢慢接受了,還是有別於我們在課堂上生背。

嘉賓們偶爾插科打諢、多數時候還是嚴肅認真的在情境之中感受歷史。

第三季第一期選擇了清朝道光年間“徽班進京”的故事,嘉賓們作為常升班(戲班子)的學徒,跟隨師傅們學習戲曲的各種絕活,完成一場演出,征得上京的機會。

雖然一開始畫風很穩,可到了正式學藝就各種雞飛狗跳。

學習勾畫戲曲臉譜,常遠畫的桃心“巨無霸版粗眉”是什麼鬼?

宋小寶這個真的不是狒狒?

猴戲基本功當然少不了學習猴子的姿態,黃小蕾這個算是猴子本猴了吧!

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節目也不是沒有不足之處,比如我前面提到的會不會過猶不及,照本宣科;比如早前在安全措施上的不到位;比如後期剪輯有時候會出現淩亂感。

但這份對於傳統文化的情懷我們不能否認,從前兩季來講,節目算是真正做到了講中國故事。

事實上,在此之前節目組本來是想讓韓國導演全程指導,可是要說中國人的東西讓外人插手,那拍出來的東西不用想絕對是水土不服。

再者,因為是特定題材綜藝,如果導演對歷史不熟悉,不感興趣,總想著娛樂為先,肯定完蛋。好在他們請了張國立,他自己本身就是歷史愛好者,所以他很好把握了這點,用劇情帶知識點,最終讓節目的呈現不刻板。

因為他的用心,所以兩季看下來就會發現,節目已經有很強的張國立的印記。

其實《咱們穿越吧》算不得一個討喜的節目,前面我說過,節目之前還差點因為沒有資金而夭折。可是張國立和他的團隊卻還是堅持了下來。

我記得之前有人採訪張國立,他曾提到一個現狀,我們GDP走在了前列,然而文化呢?因為歷史原因,我們的文化出現了嚴重的斷層。要想走下去,必須找到我們自己的文化根基。

是的,文化斷層了,還要繁榮文化,要讓文化走出去,怎麼繁榮?怎麼走出去?文藝創作要有“高峰”,底下是斷層的,是空的,我們文藝工作者怎麼辦?

電影票房好了,不一定是電影文化繁榮。中國上個月電影票房已經超過美國,但是,這些票房真是中國的嗎?不見得。

我們得找到我們自己的文化根基,不能在這個斷層的背景下發力,否則數量再多,也是一堆垃圾。——所以我們提出要文化重建,原因就這個。

文化的重建不只是要通過學校教育,節目自身所具備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

儘管這兩年《成語大會》、《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對於文化類的綜藝節目我依然覺得不能沾沾自喜。因為像《咱們穿越吧》這樣缺少資金支持的依然不在少數。

所以文化類節目想要生存依然需要探索新模式,需要更多的支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