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從提現轉帳到還信用卡,原本免費的支付寶、微信怎麼都開始收費了

免費午餐又少了一個

從 12 月 1 日起, 微信內還信用卡要交手續費, 每月還款超出 5000 元的部分收取 0.1% 手續費(最低 0.1元)。

大多數人大多數月份不會因此增加多少開支。

但需要惦記的手續費又多了一個。 與此同時, 你通過銀行還款並沒有這樣的手續費。

銀行免費, 互聯網金融服務收費的專案又多了一個。 這件事最近一年多了起來。

2016 年 2 月, 微信宣佈用戶提現超過 1000 元的部分要付 0.1% 手續費。 這 1000 元的免費額度是終身額度, 用完之後每次提現都要交手續費, 0.1 元起。

支付寶官微在微信宣佈提現收手續費後的回應。 圖/搜狐科技

7 個月後, 支付寶公告稱因綜合經營成本上升, 它們將對個人用戶超出免費額度(2 萬元)的提現收取 0.1% 的服務費, 永久免費額度 2 萬。

提現手續費不只影響用戶自己取出現金, 也影響了轉帳。 畢竟收錢的人也需要提現。

這對於把微信、支付寶當銀行戶頭使用的人來說影響不小。

相比於銀行轉帳要輸入十幾位的帳號、姓名、開戶行, 微信或者支付寶的付款更快、更方便, 在一個聊天介面裡點轉帳然後輸入金額即可。 小一點的公司甚至拿它們當工資卡。

但提現收費以後就不一定了。 如果一個人有一套租金 5000 元/月的房子要租出去, 付三押一就是 20000 元, 過了額度每次就要 20 元手續費。

不算多, 但換做銀行網銀直接轉帳, 反倒是免費的。 這和以前可不一樣。

曾經, 銀行才是幹什麼都要收費的地方

中國自 1985 年開始發行銀行卡。 今天享受便捷支付工具的人, 大概已經很少有人記得一直到 2001 年年底, 中國仍只有 18 個城市間可以跨行、異地使用銀行卡。

1990 年代以前的中國銀行長城卡, 沒有今天常見的銀聯、Visa 等卡組織標記。 圖/中國金融博物館

一位 1990 年代加入建行的工作人員告訴《好奇心日報》, 那時候建行還沒有成立個人金融部, 只有一個儲蓄科, 各網點的憑證稽核都要交換到支行後臺錄入檢查。 對於其他以個人用戶為主的中間業務收入, 如基金、保險、貴金屬,

銀行幾乎沒有指標, “基金我記得都沒人買, 都是員工自己買。 ”

曾擔任世界銀行顧問的王一江教授, 總結說到 2000 年, 中資銀行基本狀況是不良資產比例高、盈利能力差、公司治理結構落後。 銀行主要收入來源是掙存貸利息差, 業績指標基本都是對公業務。

中國銀行業改革從 2000 年代初開始。 中資銀行引入外資銀行股東, 部分開放市場的同時也引進技術和管理方法。 滙豐入股交通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入股中國銀行、高盛入股工商銀行都在那個時間段。 國有四大行也在外資投行的幫助下, 剝離不良資產並陸續在香港上市。

人民銀行主導的統一支付系統也在那時候真正建立起來。 2002 年, 中國銀聯在人民銀行授意下成立, 聯合各家商業銀行推行銀行卡的全國聯網通用。

銀行間 7*24 小時即時轉帳更是直到 2005 年人民銀行啟用小額批量支付系統(BEPS)之後才實現。 在此之前, 每天銀行下班之後發起的轉帳要第二天才到。

這是阿裡巴巴上線淘寶和支付寶之後面對的銀行基礎設施。

隨著功能完善,銀行業針對個人的手續費也快速到來。2003 年至 2006 年間,銀行業增加了 20 多項收費:帳戶餘額太少(100 元或者更少)有小額帳戶管理費;去櫃檯存太多零錢有零鈔點鈔費;手機接收帳戶金額變動的短信也得每個月交幾塊錢;連拿著工行卡到建行 ATM 查餘額都要收取每筆 0.2-0.3 元的費用。

用戶辦網銀就更貴了。一份工行自 2004 年起啟用的收費標準顯示,辦理其網銀 U 盾 80 元起、網銀年費 12 元,這是必繳費用。其他收費專案還有如異地匯款按櫃檯標準收手續費、短信賬務提醒每月 4 元等。

也在 2004 年,免費的支付寶出現了。

13 年前,支付寶靠免費倒逼銀行支付體系革新

支付寶最初是阿裡巴巴為了解決淘寶網路交易安全所設的一個功能,採用了“協力廠商擔保交易模式”。阿裡巴巴在 2004 年成立專門的支付寶公司,為用戶和商戶提供免費交易、轉帳。通過支付寶,買家支付的貨款需要暫存在支付寶公司,等收到貨物後再確定付款給賣家。

但銀行早期對支付寶有不少制約。2004 年支付寶不能直接綁定銀行卡扣款,用銀行卡往支付寶帳戶打錢、等到購物結帳時扣。

後來支付寶的快捷支付可以讓用戶不用預先往帳戶充值、直接結帳銀行卡扣款。但開通這個功能要帶好身份證、網銀 U 盾、銀行卡到線下網點開通,每次有 500 元的支付限額。

支付寶快捷支付每日 500 元支付限額。

支付寶還陸續跟銀行談妥合作協定,實現類似“工行卡打錢到支付寶再提現到招行卡”的跨行轉帳,只需 1-2 個工作日即可到賬。

支付寶處理時效跟人民銀行的即時支付系統接近,但它不要手續費,網頁介面也比銀行的產品友好得多。其他像異地支付寶帳戶間轉帳、短信提醒等銀行收費功能也都免費對用戶開放。

之後幾年時間裡,隨著淘寶的增長,支付寶接入了一個又一個銀行。對接銀行卡的過程也逐漸簡化成一條短信完成。

2013 年推出的餘額寶更讓支付寶不再僅僅作為支付工具。

餘額寶本質就是個貨幣基金,是一種銀行多年來一直在銷售的相關金融產品,只是沒有多少人知道。

相比銀行那時候買基金要帶好證件、卡到網點開通理財專戶、然後再在用戶端裡輸入你打聽好的六位代碼才能買到,餘額寶只要在螢幕上點幾下使用者協議,完成實名認證,就可以直接把錢轉進去獲得利息。

這樣支付寶變成了跟現用銀行帳戶幾乎一樣的東西:用戶往裡面存錢,一部分流動資金放在支付寶,一部分投資保值需求的存入餘額寶,吃飯、交水電煤氣費、購物、轉帳……直接在手機裡點幾下就可以了。

餘額寶聚集的龐大資金和使用者,服務上線第一年年末用戶數達到 4000 萬、2014 年上半年增至 1.24 億。截止到今年上半年,餘額寶的資金規模達到 1.43 萬億元、用戶數超過 3 億人。資金規模接近中國銀行 2016 年底 1.63 萬億的活期存款餘額、超過了招商銀行活期+定期存款餘額。

微信來的晚了點,但它來的時候支付寶已經解決了互聯網公司和銀行的合作問題。在一個遠好于支付寶成立之初的金融基礎設施內,騰訊迅速將微信用戶轉化成微信支付用戶。2015 年春節以後,微信支付用戶數達到 4 億。再到今年一季度,微信支付用戶數超過 6 億、每天發生 6 億筆交易。

免費又好用,這是支付寶、微信給人的印象。

現在收取手續費的時候,支付寶和微信都說成本太高了

2016 年宣佈提現手續費後,馬化騰面對質疑解釋說這是因為微信轉帳到銀行帳號需要 0.1% 費率,一進一出都要收,一個月下來成本要 3 億。在此之前騰訊自己補貼了手續費。中金對此估計的費率是0.15%。

由於騰訊在編制報表時,將支付業務和雲計算和其他業務一道算在“其他”分部內,因此沒法知道微信支付的確切成本。但從 2014 年開始推微信支付後,騰訊“其他”經營成本快速上升、2015 年第三季度超過了收入。騰訊數次解釋是由於支付業務相關的銀行手續費快速增加所致

微信沒有和商業銀行一家一家談清算,而是通過人民銀行各分支行的集中代收付通道進行結算交易。一位銀行清算中心工作人員早先在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說微信支付用過的通道,除了深圳金融電子結算中心,“還有天津、陝西、山西央行分支行的集中代收付通道”。

今年 5 月人民銀行禁止這些機構為公用事業類和公益類以外的企事業提供代收付服務,已經開展業務的要在年底前斷開,這樣一來微信就要找新管道。由於這些清算資源本身比較稀缺的,現在逐漸被人民銀行叫停之後,微信新管道的手續費大概率會上漲。

支付寶是繞開清算中心自己和各家銀行談的合作。支付寶從未公佈自己的提現手續費成本,但考慮到它的線上交易規模以及清算方式,它的手續費應該會比微信更低一些。

信用卡還款也是一個道理,結算時收款的一方也會收取費用。銀行都不收費是因為它們各自擁有自己的信用卡業務,用戶消費的同時商家需要支付手續費、並且使用者需要還的錢越多就越可能需要分期還款、向銀行支付高昂的利息。

支出增加的同時,支付寶、微信等協力廠商支付機構還少了一塊利息收入。

此前因為“擔保交易模式”,客戶支付的貨款,在收到貨並且做出確認之前,是一直存放在支付寶等服務的賬上,這部分資金又被稱為“備付金”。在人民銀行 2011 頒佈的備付金管理辦法中,客戶備付金的利息歸屬確定為協力廠商支付公司。

央視財經的一項調查顯示,協力廠商支付機構備付金的利息收入占到支付機構總收入的 11%。以中金公司測算的 2016 年協力廠商互聯網支付毛收入 647 億元計,相當於 71 億元利息收入。

但今年 4 月,人民銀行更改了支付機構備付金需集中存管的辦法,規定支付機構將備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機構專用存款帳戶,暫不計付利息。以前支付公司可以用這部分利息補貼手續費成本,現在沒有了。

另一個互聯網公司不說的原因是,人們已經習慣了它們,手續費也不會改變

支付寶用戶數在 2009 年達到 2 億、而當年中國線民數量為 3.84 億人,約 50% 的線民開通了支付寶帳戶,此後數字還在不斷提高。隨著微信支付的加入,協力廠商手機支付真正來到人們身邊,使用人數超過了使用網上銀行的人數。

人民銀行下屬支付清算協會 2016 年年報顯示,中國電子支付交易額三倍於銀行卡交易額。支付寶、微信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經手的交易額接近 100 萬億元,是銀行卡消費的兩倍。

據《2017 年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統計,在用戶進行線上支付時,協力廠商支付普及度最高,其次才是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

圖/《2017 年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

另一份的中金公司的研究報告則預計,協力廠商支付整體交易規模在未來四年仍將保持中高速成長,年均增長 27.1%。銀行卡消費業務同期只有 4.3% 的年均增長。

在這一變化趨勢中,中金預計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仍將合計佔有互聯網支付市場近九成的份額。另外,截止到今年上半年,餘額寶背後的天弘基金資產規模超過 1.5 萬億元,是第二名工銀瑞信的 2.5 倍。支付寶既是中國最大支付公司、也是最大的基金公司。

互聯網經濟經常通過高額補貼、免費、或者直接送錢的方式搶使用者,這在競爭初期會很有效果。滴滴、美團、餓了麼都是先倒貼讓人養成習慣,再逐漸開始漲價爭取收回成本。

2014 年騰訊用紅包和補貼滴滴打車培養人們小額支付習慣。而且早期支付帳戶既不強制進行實名認證,也不強求綁定銀行卡,只要借助於紅包、轉帳等功能,騰訊將微信用戶轉化為微信支付用戶的門檻其實非常低。

圖/中金公司研究報告

然後再憑藉 2015 年春節的“搖一搖”送紅包行銷,騰訊讓用戶 8 天內綁定 2 億張銀行卡。而此前支付寶單是取得 2 億註冊用戶(不一定綁卡)就花了 6 年。

但用戶數量的高速增長通常也意味著補貼成本的迅速攀升,所以當企業的用戶數多到一定數量,取消免費策略或減少補貼也不會導致用戶數急劇減少時,出於控制成本的考量,它們通常會停掉補貼。

已經籠絡大量用戶的支付寶、微信現在不靠補貼也能把用戶留在身邊。

互聯網公司使傳統支付領域更有效運作,但最後還是成了體系內的一員

馬雲 2008 年說:“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

銀行確實被改變了。近年來減免包括銀行卡年費、異地取款手續費等在內的多項費用。有一些費用比如網銀 U 盾工本費按標準需要收取,部分銀行也會自己貼錢補上。

跟外資行比,中資行原來的手續費標準也非常低。比如美國銀行的境內同行轉帳普遍就要 30 美元一筆,還沒法即時到賬。

一度,支付寶看上去繞開了人民銀行設立好的金融體系。

馬雲那話沒說幾年,銀行就不再處處對支付寶設限。2011 年,建行推出直接開通了支付寶功能的儲蓄卡,支付寶龍卡。使用者不需要開通網銀、再跟支付寶帳戶進行綁定。購物結帳的時候如果支付寶帳戶沒有餘額,就直接從儲蓄卡裡扣。

我們以前曾探討過,支付寶是在直接跟銀行談合作進行資金清算,實際上是繞開了以銀聯為主導的銀行間資金結算體系。

清算機構負責核對收付款指令和交易雙方的資訊,確認雙方資訊無誤後放行資金。它資金流轉的中間人,阻斷交易雙方直接對接。

而支付寶帳戶間的轉帳,實際上不歸人民銀行各級清算中心、支付系統、銀聯其中任意一家清算機構監管。它直連銀行結算資金也讓它成為事實上的清算機構。

支付寶花唄、京東白條,都是互聯網金融服務自己做的類信用卡業務。它們各自也都有自己的信用體系。

但至少目前為止,最終使用者還是需要將錢轉到銀行,費用就在和銀行結算的時候發生了。用戶把錢取出來意味著資金仍圍繞銀行體系流轉,手續費也因此會不斷產生。這時候互聯金融服務更像是傳統金融體系的參與者。

隨著人民銀行牽頭的兩個新機構成立,互聯網公司曾經新開闢的路也可能被堵上。

一個是網聯。它的全名為“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清算平臺”,由支付清算協會發起設立。清算總中心和銀聯都是支付清算協會的會員。

網聯的單一最大股東,是人行清算中心。然後外管局(梧桐樹投資平臺)等政府機構都有出資,它們共佔據了網聯 37% 的股權。

支付寶和財付通則並列第三大股東,有了話語權。但它成立本身意味著人民銀行會收回目前互聯網公司和銀行之間的清算管道。

2018 年下半年起,所有的網路支付都要通過網聯平臺進行清算。

另一個是信聯,掌管金融體系的核心業務征信。原本人民銀行有一套自己的征信系統,但沒有互聯網公司掌握的資料,比如芝麻信用、微信信用、京東小白信用分等。

《財新》報導稱人民銀行已決定由互金協會牽頭成立個人信用資訊平臺,2017 年底就要正式批准籌建。此前人民銀行已經在 2015 年年初印發《關於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裡要求支付寶、騰訊在內的八家公司做好開展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它們的資料將接入國家級的統一信用資料庫。

支付寶誕生 13 年,互聯網公司逼得銀行業提升效率、改進服務,也被監管所承認。

但它們終究沒能繞開銀行的體系。隨著新的監管體系的成形,它們也從銀行體系的顛覆者變成了這個體系裡的一部分。

隨著功能完善,銀行業針對個人的手續費也快速到來。2003 年至 2006 年間,銀行業增加了 20 多項收費:帳戶餘額太少(100 元或者更少)有小額帳戶管理費;去櫃檯存太多零錢有零鈔點鈔費;手機接收帳戶金額變動的短信也得每個月交幾塊錢;連拿著工行卡到建行 ATM 查餘額都要收取每筆 0.2-0.3 元的費用。

用戶辦網銀就更貴了。一份工行自 2004 年起啟用的收費標準顯示,辦理其網銀 U 盾 80 元起、網銀年費 12 元,這是必繳費用。其他收費專案還有如異地匯款按櫃檯標準收手續費、短信賬務提醒每月 4 元等。

也在 2004 年,免費的支付寶出現了。

13 年前,支付寶靠免費倒逼銀行支付體系革新

支付寶最初是阿裡巴巴為了解決淘寶網路交易安全所設的一個功能,採用了“協力廠商擔保交易模式”。阿裡巴巴在 2004 年成立專門的支付寶公司,為用戶和商戶提供免費交易、轉帳。通過支付寶,買家支付的貨款需要暫存在支付寶公司,等收到貨物後再確定付款給賣家。

但銀行早期對支付寶有不少制約。2004 年支付寶不能直接綁定銀行卡扣款,用銀行卡往支付寶帳戶打錢、等到購物結帳時扣。

後來支付寶的快捷支付可以讓用戶不用預先往帳戶充值、直接結帳銀行卡扣款。但開通這個功能要帶好身份證、網銀 U 盾、銀行卡到線下網點開通,每次有 500 元的支付限額。

支付寶快捷支付每日 500 元支付限額。

支付寶還陸續跟銀行談妥合作協定,實現類似“工行卡打錢到支付寶再提現到招行卡”的跨行轉帳,只需 1-2 個工作日即可到賬。

支付寶處理時效跟人民銀行的即時支付系統接近,但它不要手續費,網頁介面也比銀行的產品友好得多。其他像異地支付寶帳戶間轉帳、短信提醒等銀行收費功能也都免費對用戶開放。

之後幾年時間裡,隨著淘寶的增長,支付寶接入了一個又一個銀行。對接銀行卡的過程也逐漸簡化成一條短信完成。

2013 年推出的餘額寶更讓支付寶不再僅僅作為支付工具。

餘額寶本質就是個貨幣基金,是一種銀行多年來一直在銷售的相關金融產品,只是沒有多少人知道。

相比銀行那時候買基金要帶好證件、卡到網點開通理財專戶、然後再在用戶端裡輸入你打聽好的六位代碼才能買到,餘額寶只要在螢幕上點幾下使用者協議,完成實名認證,就可以直接把錢轉進去獲得利息。

這樣支付寶變成了跟現用銀行帳戶幾乎一樣的東西:用戶往裡面存錢,一部分流動資金放在支付寶,一部分投資保值需求的存入餘額寶,吃飯、交水電煤氣費、購物、轉帳……直接在手機裡點幾下就可以了。

餘額寶聚集的龐大資金和使用者,服務上線第一年年末用戶數達到 4000 萬、2014 年上半年增至 1.24 億。截止到今年上半年,餘額寶的資金規模達到 1.43 萬億元、用戶數超過 3 億人。資金規模接近中國銀行 2016 年底 1.63 萬億的活期存款餘額、超過了招商銀行活期+定期存款餘額。

微信來的晚了點,但它來的時候支付寶已經解決了互聯網公司和銀行的合作問題。在一個遠好于支付寶成立之初的金融基礎設施內,騰訊迅速將微信用戶轉化成微信支付用戶。2015 年春節以後,微信支付用戶數達到 4 億。再到今年一季度,微信支付用戶數超過 6 億、每天發生 6 億筆交易。

免費又好用,這是支付寶、微信給人的印象。

現在收取手續費的時候,支付寶和微信都說成本太高了

2016 年宣佈提現手續費後,馬化騰面對質疑解釋說這是因為微信轉帳到銀行帳號需要 0.1% 費率,一進一出都要收,一個月下來成本要 3 億。在此之前騰訊自己補貼了手續費。中金對此估計的費率是0.15%。

由於騰訊在編制報表時,將支付業務和雲計算和其他業務一道算在“其他”分部內,因此沒法知道微信支付的確切成本。但從 2014 年開始推微信支付後,騰訊“其他”經營成本快速上升、2015 年第三季度超過了收入。騰訊數次解釋是由於支付業務相關的銀行手續費快速增加所致

微信沒有和商業銀行一家一家談清算,而是通過人民銀行各分支行的集中代收付通道進行結算交易。一位銀行清算中心工作人員早先在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說微信支付用過的通道,除了深圳金融電子結算中心,“還有天津、陝西、山西央行分支行的集中代收付通道”。

今年 5 月人民銀行禁止這些機構為公用事業類和公益類以外的企事業提供代收付服務,已經開展業務的要在年底前斷開,這樣一來微信就要找新管道。由於這些清算資源本身比較稀缺的,現在逐漸被人民銀行叫停之後,微信新管道的手續費大概率會上漲。

支付寶是繞開清算中心自己和各家銀行談的合作。支付寶從未公佈自己的提現手續費成本,但考慮到它的線上交易規模以及清算方式,它的手續費應該會比微信更低一些。

信用卡還款也是一個道理,結算時收款的一方也會收取費用。銀行都不收費是因為它們各自擁有自己的信用卡業務,用戶消費的同時商家需要支付手續費、並且使用者需要還的錢越多就越可能需要分期還款、向銀行支付高昂的利息。

支出增加的同時,支付寶、微信等協力廠商支付機構還少了一塊利息收入。

此前因為“擔保交易模式”,客戶支付的貨款,在收到貨並且做出確認之前,是一直存放在支付寶等服務的賬上,這部分資金又被稱為“備付金”。在人民銀行 2011 頒佈的備付金管理辦法中,客戶備付金的利息歸屬確定為協力廠商支付公司。

央視財經的一項調查顯示,協力廠商支付機構備付金的利息收入占到支付機構總收入的 11%。以中金公司測算的 2016 年協力廠商互聯網支付毛收入 647 億元計,相當於 71 億元利息收入。

但今年 4 月,人民銀行更改了支付機構備付金需集中存管的辦法,規定支付機構將備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機構專用存款帳戶,暫不計付利息。以前支付公司可以用這部分利息補貼手續費成本,現在沒有了。

另一個互聯網公司不說的原因是,人們已經習慣了它們,手續費也不會改變

支付寶用戶數在 2009 年達到 2 億、而當年中國線民數量為 3.84 億人,約 50% 的線民開通了支付寶帳戶,此後數字還在不斷提高。隨著微信支付的加入,協力廠商手機支付真正來到人們身邊,使用人數超過了使用網上銀行的人數。

人民銀行下屬支付清算協會 2016 年年報顯示,中國電子支付交易額三倍於銀行卡交易額。支付寶、微信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經手的交易額接近 100 萬億元,是銀行卡消費的兩倍。

據《2017 年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統計,在用戶進行線上支付時,協力廠商支付普及度最高,其次才是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

圖/《2017 年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

另一份的中金公司的研究報告則預計,協力廠商支付整體交易規模在未來四年仍將保持中高速成長,年均增長 27.1%。銀行卡消費業務同期只有 4.3% 的年均增長。

在這一變化趨勢中,中金預計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仍將合計佔有互聯網支付市場近九成的份額。另外,截止到今年上半年,餘額寶背後的天弘基金資產規模超過 1.5 萬億元,是第二名工銀瑞信的 2.5 倍。支付寶既是中國最大支付公司、也是最大的基金公司。

互聯網經濟經常通過高額補貼、免費、或者直接送錢的方式搶使用者,這在競爭初期會很有效果。滴滴、美團、餓了麼都是先倒貼讓人養成習慣,再逐漸開始漲價爭取收回成本。

2014 年騰訊用紅包和補貼滴滴打車培養人們小額支付習慣。而且早期支付帳戶既不強制進行實名認證,也不強求綁定銀行卡,只要借助於紅包、轉帳等功能,騰訊將微信用戶轉化為微信支付用戶的門檻其實非常低。

圖/中金公司研究報告

然後再憑藉 2015 年春節的“搖一搖”送紅包行銷,騰訊讓用戶 8 天內綁定 2 億張銀行卡。而此前支付寶單是取得 2 億註冊用戶(不一定綁卡)就花了 6 年。

但用戶數量的高速增長通常也意味著補貼成本的迅速攀升,所以當企業的用戶數多到一定數量,取消免費策略或減少補貼也不會導致用戶數急劇減少時,出於控制成本的考量,它們通常會停掉補貼。

已經籠絡大量用戶的支付寶、微信現在不靠補貼也能把用戶留在身邊。

互聯網公司使傳統支付領域更有效運作,但最後還是成了體系內的一員

馬雲 2008 年說:“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

銀行確實被改變了。近年來減免包括銀行卡年費、異地取款手續費等在內的多項費用。有一些費用比如網銀 U 盾工本費按標準需要收取,部分銀行也會自己貼錢補上。

跟外資行比,中資行原來的手續費標準也非常低。比如美國銀行的境內同行轉帳普遍就要 30 美元一筆,還沒法即時到賬。

一度,支付寶看上去繞開了人民銀行設立好的金融體系。

馬雲那話沒說幾年,銀行就不再處處對支付寶設限。2011 年,建行推出直接開通了支付寶功能的儲蓄卡,支付寶龍卡。使用者不需要開通網銀、再跟支付寶帳戶進行綁定。購物結帳的時候如果支付寶帳戶沒有餘額,就直接從儲蓄卡裡扣。

我們以前曾探討過,支付寶是在直接跟銀行談合作進行資金清算,實際上是繞開了以銀聯為主導的銀行間資金結算體系。

清算機構負責核對收付款指令和交易雙方的資訊,確認雙方資訊無誤後放行資金。它資金流轉的中間人,阻斷交易雙方直接對接。

而支付寶帳戶間的轉帳,實際上不歸人民銀行各級清算中心、支付系統、銀聯其中任意一家清算機構監管。它直連銀行結算資金也讓它成為事實上的清算機構。

支付寶花唄、京東白條,都是互聯網金融服務自己做的類信用卡業務。它們各自也都有自己的信用體系。

但至少目前為止,最終使用者還是需要將錢轉到銀行,費用就在和銀行結算的時候發生了。用戶把錢取出來意味著資金仍圍繞銀行體系流轉,手續費也因此會不斷產生。這時候互聯金融服務更像是傳統金融體系的參與者。

隨著人民銀行牽頭的兩個新機構成立,互聯網公司曾經新開闢的路也可能被堵上。

一個是網聯。它的全名為“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清算平臺”,由支付清算協會發起設立。清算總中心和銀聯都是支付清算協會的會員。

網聯的單一最大股東,是人行清算中心。然後外管局(梧桐樹投資平臺)等政府機構都有出資,它們共佔據了網聯 37% 的股權。

支付寶和財付通則並列第三大股東,有了話語權。但它成立本身意味著人民銀行會收回目前互聯網公司和銀行之間的清算管道。

2018 年下半年起,所有的網路支付都要通過網聯平臺進行清算。

另一個是信聯,掌管金融體系的核心業務征信。原本人民銀行有一套自己的征信系統,但沒有互聯網公司掌握的資料,比如芝麻信用、微信信用、京東小白信用分等。

《財新》報導稱人民銀行已決定由互金協會牽頭成立個人信用資訊平臺,2017 年底就要正式批准籌建。此前人民銀行已經在 2015 年年初印發《關於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裡要求支付寶、騰訊在內的八家公司做好開展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它們的資料將接入國家級的統一信用資料庫。

支付寶誕生 13 年,互聯網公司逼得銀行業提升效率、改進服務,也被監管所承認。

但它們終究沒能繞開銀行的體系。隨著新的監管體系的成形,它們也從銀行體系的顛覆者變成了這個體系裡的一部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