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馬克菲爾茲的野心讓福特成為了賭注

手裡不停滑動著F-150車模的馬克•菲爾茲仿佛比在兩年前上海車展時見到他時更加年輕了, 這得益於福特幾乎在全球重要的市場中都有著優異的表現。 不過這個有著耀眼明星般外表的福特掌門人卻面對著如何突破“傳奇前任”艾倫•穆拉利時期所留下的痕跡, 讓福特真正開始留下屬於自己的烙印。

這一切, 從2014年7月1日正式上任到今天, 菲爾茲用了將近四年的時間。

在這四年裡, 除了必須堅持“一個福特”的基本路線之外, 菲爾茲也開始謀劃著讓這個有著百年歷史的老牌汽車企業從單純的汽車製造商轉變為同時還兼顧智慧移動出行的汽車製造商。

不過俗話說“亂世造英雄”讓穆拉利幫助福特在困頓中重新找回了自己, 但是面對想要再次改變享受著“幸福時光”的福特, 菲爾茲是否真有這個能力, 還有很多人在心中打上了問號。

菲爾茲不是沒有機會在底特律風雨飄搖之際就證明自己。

只是當時還略顯稚嫩的他顯然沒有在波音公司服役了37年的穆拉利“靠譜”, 所以比爾•福特找來了穆拉利時, 也許年輕氣盛的菲爾茲心裡確實相當失望。

不過隨後當穆拉利採取品牌聚焦策略, 以大刀闊斧的手腕進行變革, 使得福特汽車成為金融危機時眾多瀕臨破產卻唯一沒有接受美國政府救助的車企時, 菲爾茲著實服氣, 選擇藏起了他的鋒芒, 化作穆拉利的左膀右臂, 不過這也讓菲爾茲推遲了8年才成為福特汽車CEO。

年輕的賭徒

儘管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 菲爾茲都被“前任”的光環所掩蓋, 但菲爾茲卻並不是“徒有其表”的接班物件。

生於1961年的菲爾茲自1989年7月加入福特以來幾乎將他整個事業奉獻給了福特,

當1998年被派到日本地區出任負責人時他僅38歲。 四年後, 菲爾茲就掌管當時還有著阿斯頓•馬丁、富豪、捷豹路虎等品牌的福特豪華汽車集團(PAG)。

之後成功解決福特在北美的頹勢是菲爾茲的關鍵一仗。 2005年福特在北美地區僅賣出了330萬輛汽車, 當時福特北美工廠年產能已經達到480萬輛汽車, 當大量的新車囤積在汽車經銷商的店鋪中, 福特最為核心的美國市場竟然成為了一個爛攤子。 2006年福特的業績繼續一落千丈, 共計虧損127億美元, 在美國的市場份額由曾經的高達25%跌落至16%。

在菲爾茲的帶領下, 福特汽車北美地區業務開始轉型, 並成功扭轉了虧損局面, 達成了北美業務創紀錄的盈利水準。 不過雖然說後來穆拉利的改革讓菲爾茲在PAG曾經的心血化成了烏有, 但是菲爾茲的能力卻始終留在了比爾•福特的心上。

穆拉利離開後, 比爾•福特放心的將“遲來的”帥印交到菲爾茲手裡時, 菲爾茲做出了承諾, “福特未來的戰略不會發生本質性的變革”。

但是, 菲爾茲的經營理念和穆拉利甚至比爾•福特並不完全相同。 瞭解福特的人說, 穆拉利在汽車業務的原則上遵循將“技術”交付與大眾, 其次是引入互聯網技術並在該領域最前沿進行探索。 顯然年輕的菲爾茲吸取了後面的那條理念並且貫徹下去, 但是他更多地是開始宣導在合適的產品在合適的時機引入合適的市場。

現在, 當福特告別了曾經的混沌, 朝積極的方向發展時, 大家都知道, 菲爾茲很難再像穆拉利曾經一樣進行顛覆性的改變。 正如當時美國媒體曾評論:菲爾茲繼任福特CEO後不會改變“一個福特”的戰略, 也不會做出過激的改革行為。 從這個意義上說, 這位已不再年輕的接班人其實更像一個守業者而不是改革家。

也許能從20萬的員工中脫穎而出並成為Leader的比人必有他的過人之處,也或許是菲爾茲看到了外界對他的評價。他不再把過多的目光停留在未來的五年或者是十年,開始了一場對未來的挑戰,這場挑戰也被他自己稱作為“賭局”。這場賭局用俗話來解釋是未來福特能否變成一家移動汽車科技公司,不過可能連這位“賭徒”心裡也曾充滿了疑惑。

只是最後菲爾茲還是在現在和未來之間選擇了後者,但是這場賭局的“押注”是有著114年歷史的福特汽車。

下注future

就在今年3月底,福特汽車公司發佈聲明,因公司計畫下注新興市場,轉向投資自動駕駛汽車和移動出行領域,前期產品推出以及工程成本支出巨大,預計2017年全年稅前利潤為90億美元,低於2016年的104億美元。另外,今年一季度將出現最大程度的下滑。

雖然福特首席財務官Bob Shanks表示:“第一季度的利潤下滑僅是相對而言。”但是不能否認,在“底特律危機”過後將盈利視為發展核心的福特有可能再次面對“財政危機”。

而這一切看起來並不完全像菲爾茲解釋的那樣,“雖然福特處於‘一個艱難而更具競爭力的定價環境’,但是目前市場較為平穩且銷量較高,沒有急劇下降。我們看不到經濟衰退,但我們確實看到這個市場,已經逐漸成熟。”

事實上,從2016年開始,福特在面對轉型過程中的困難暴露了出來。首先凸顯在了美國市場,在2016年第三季度該市場稅前利潤曾暴跌16億,因為美國本土市場的稅前利潤下滑也導致去年福特總體利潤的下滑。不過福特認為,這是積極應對商品成本的上漲及汽車保修費用的支出和新車、輕型卡車的需求下降對其造成的影響。

儘管現實不盡如人意,福特仍然堅信,其2018年的財務狀況必將改善,定會高於2016年的104億美元,“伴隨福特核心業務的增長,公司利潤肯定也會相得益彰。”

不過,對於投資自動駕駛汽車和移動出行等新型領域確實相當花錢。

福特汽在今年2月宣佈,將在未來五年投資10億美元用於人工智慧公司Argo AI,以研發無人駕駛汽車的“最強大腦”。同時,福特在2016年購買了矽谷的通勤服務公司Chariot。2016年3月,福特又花錢創建了Smart Mobility子公司來投資該領域,瞄準傳統汽車和卡車的外延業務。福特高管表示,預計未來新服務的利潤率可高達20%。

未來可以盈利,但是現在卻並不賺錢,這是菲爾茲在接受《汽車公社》專訪也城市回答的,“新型出行方式的到來在5~10年內並不會影響整個汽車行業的銷量。雖然從長期來看,汽車的保有量會有所降低,但其運行率則將遠高於當前水準。”

也許菲爾茲早已預計到了目前福特的一切處境,但這並不能阻擋他和福特加速推進在2015年全球CES電子消費展上宣佈的“智慧移動計畫”。多數媒體認為福特汽車目前的發展趨勢還是令人頗為擔憂。但是也有人認為,一個百年的優秀企業與普通企業最大的區別就是當環境發生劇變時,它們能夠進行難以置信的變革,以渡過企業生存的危機。

所以在汽車行業的確正在經歷諸多新技術的推動之下,百年汽車巨頭福特正在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進行轉型。

這一站中國

2017年4月8日,為了給即將召開的上海車展預熱,菲爾茲再一次來到中國,這一次他帶上了福特在中國市場的全新計畫。在過去一年裡,福特在華累計銷量達127萬輛,同比漲幅達14%,這也是福特創下的在華年度銷量的最好成績。

福特目前在中國市場的地位是穆拉利時代留下來的“遺產”。顯然這筆財富對於菲爾茲來說十分重要,這也是菲爾茲上任後不下十次前往距離底特律12000公里之外中國的原因。

從“1515計畫”開始,福特在中國市場徹底打開了局面,引入了嘉年華、福克斯、福睿斯、蒙迪歐、翼搏、翼虎、銳界等車型都在中國市場有著極為出色的表現。這也讓福特從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不足2%,一下提升到銷量僅次於南北大眾、上汽通用、北京現代、東風日產之後第五大合資品牌。

“中國業務對福特全球的業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不僅僅是對現在而言,對於未來也是這樣。”菲爾茲表示。不過,福特要想通過中國市場來撬動更大的全球戰略,依然充滿挑戰。

根據福特在華業務資料顯示,今年前兩個月,福特汽車及合資企業長安福特與江鈴汽車共在中國市場累計銷量153,000輛,較去年同期下降21%。雖然包括銳界、撼路者以及金牛座等車型保持了穩定增長,另外福特性能車家族銷量取得了顯著增長,但是正如白金漢研究公司分析師Joseph Amaturo所說:“中國已經開始出現退化的趨勢。”

有分析人士指出,“面對‘不進則退’的中國市場,目前福特還沒有找到更快提升產品力的最有效方法,所以導致了銷量並不理想,同時劍走偏鋒的將主要精力花在了‘技術以及創新科技上面’對於目前中國汽車市場的成熟度來說,還不能接受這一轉變。”所以,雖然菲爾茲承諾未來會將全系產品和更先進的技術導入中國,但其如何準確把脈中國市場,以及所投放的產品能否踩對中國市場的節拍,變得至關重要。

對此,菲爾茲對症開了兩劑猛藥,一劑是得益於政府扶持與消費者的逐漸認可而大受歡迎的新能源。根據福特在中國的“電氣化戰略”顯示,福特汽車計畫在2025年以前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包括混合動力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等不同形式的新能源車型。

第二劑則是令人心動的“Built Ford Tough”說白了就是福特的卡車計畫,但是這項計畫在中國市場推行卻有著極大地風險。

雖然在美國因各種原因卡車極為受歡迎,但在中國市場,目前卡車尚未完全解禁,對於已經公佈價格的F-150以及將在2018年引入的Ranger皮卡來說,除了不完全適合中國的道路交通環境以外,隨著越來越嚴格的燃油消耗限值要求和排放相關政策,無論購車成本以及使用成本都比較高。

菲爾茲看中解禁之後有可能帶來的利好以及認為就算限制不做改變仍將有巨大的市場,但是實際情況怎樣仍是一個未知數。

無論在中國市場,還是放眼全球,菲爾茲都正在用他自己的思維模式引領著福特展開一系列的變革。只不過當執掌四年之後,亂世造就的福特英雄穆拉利依舊是談論他所繞不開的話題。當然也很少有人知道,“亂世造英雄”後半句話有一種說法叫“英雄創未來”。那麼菲爾茲會成為能夠給福特創造未來的英雄嗎?

文/曹旻希

---------------------------------------------------------------------------

也許能從20萬的員工中脫穎而出並成為Leader的比人必有他的過人之處,也或許是菲爾茲看到了外界對他的評價。他不再把過多的目光停留在未來的五年或者是十年,開始了一場對未來的挑戰,這場挑戰也被他自己稱作為“賭局”。這場賭局用俗話來解釋是未來福特能否變成一家移動汽車科技公司,不過可能連這位“賭徒”心裡也曾充滿了疑惑。

只是最後菲爾茲還是在現在和未來之間選擇了後者,但是這場賭局的“押注”是有著114年歷史的福特汽車。

下注future

就在今年3月底,福特汽車公司發佈聲明,因公司計畫下注新興市場,轉向投資自動駕駛汽車和移動出行領域,前期產品推出以及工程成本支出巨大,預計2017年全年稅前利潤為90億美元,低於2016年的104億美元。另外,今年一季度將出現最大程度的下滑。

雖然福特首席財務官Bob Shanks表示:“第一季度的利潤下滑僅是相對而言。”但是不能否認,在“底特律危機”過後將盈利視為發展核心的福特有可能再次面對“財政危機”。

而這一切看起來並不完全像菲爾茲解釋的那樣,“雖然福特處於‘一個艱難而更具競爭力的定價環境’,但是目前市場較為平穩且銷量較高,沒有急劇下降。我們看不到經濟衰退,但我們確實看到這個市場,已經逐漸成熟。”

事實上,從2016年開始,福特在面對轉型過程中的困難暴露了出來。首先凸顯在了美國市場,在2016年第三季度該市場稅前利潤曾暴跌16億,因為美國本土市場的稅前利潤下滑也導致去年福特總體利潤的下滑。不過福特認為,這是積極應對商品成本的上漲及汽車保修費用的支出和新車、輕型卡車的需求下降對其造成的影響。

儘管現實不盡如人意,福特仍然堅信,其2018年的財務狀況必將改善,定會高於2016年的104億美元,“伴隨福特核心業務的增長,公司利潤肯定也會相得益彰。”

不過,對於投資自動駕駛汽車和移動出行等新型領域確實相當花錢。

福特汽在今年2月宣佈,將在未來五年投資10億美元用於人工智慧公司Argo AI,以研發無人駕駛汽車的“最強大腦”。同時,福特在2016年購買了矽谷的通勤服務公司Chariot。2016年3月,福特又花錢創建了Smart Mobility子公司來投資該領域,瞄準傳統汽車和卡車的外延業務。福特高管表示,預計未來新服務的利潤率可高達20%。

未來可以盈利,但是現在卻並不賺錢,這是菲爾茲在接受《汽車公社》專訪也城市回答的,“新型出行方式的到來在5~10年內並不會影響整個汽車行業的銷量。雖然從長期來看,汽車的保有量會有所降低,但其運行率則將遠高於當前水準。”

也許菲爾茲早已預計到了目前福特的一切處境,但這並不能阻擋他和福特加速推進在2015年全球CES電子消費展上宣佈的“智慧移動計畫”。多數媒體認為福特汽車目前的發展趨勢還是令人頗為擔憂。但是也有人認為,一個百年的優秀企業與普通企業最大的區別就是當環境發生劇變時,它們能夠進行難以置信的變革,以渡過企業生存的危機。

所以在汽車行業的確正在經歷諸多新技術的推動之下,百年汽車巨頭福特正在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進行轉型。

這一站中國

2017年4月8日,為了給即將召開的上海車展預熱,菲爾茲再一次來到中國,這一次他帶上了福特在中國市場的全新計畫。在過去一年裡,福特在華累計銷量達127萬輛,同比漲幅達14%,這也是福特創下的在華年度銷量的最好成績。

福特目前在中國市場的地位是穆拉利時代留下來的“遺產”。顯然這筆財富對於菲爾茲來說十分重要,這也是菲爾茲上任後不下十次前往距離底特律12000公里之外中國的原因。

從“1515計畫”開始,福特在中國市場徹底打開了局面,引入了嘉年華、福克斯、福睿斯、蒙迪歐、翼搏、翼虎、銳界等車型都在中國市場有著極為出色的表現。這也讓福特從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不足2%,一下提升到銷量僅次於南北大眾、上汽通用、北京現代、東風日產之後第五大合資品牌。

“中國業務對福特全球的業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不僅僅是對現在而言,對於未來也是這樣。”菲爾茲表示。不過,福特要想通過中國市場來撬動更大的全球戰略,依然充滿挑戰。

根據福特在華業務資料顯示,今年前兩個月,福特汽車及合資企業長安福特與江鈴汽車共在中國市場累計銷量153,000輛,較去年同期下降21%。雖然包括銳界、撼路者以及金牛座等車型保持了穩定增長,另外福特性能車家族銷量取得了顯著增長,但是正如白金漢研究公司分析師Joseph Amaturo所說:“中國已經開始出現退化的趨勢。”

有分析人士指出,“面對‘不進則退’的中國市場,目前福特還沒有找到更快提升產品力的最有效方法,所以導致了銷量並不理想,同時劍走偏鋒的將主要精力花在了‘技術以及創新科技上面’對於目前中國汽車市場的成熟度來說,還不能接受這一轉變。”所以,雖然菲爾茲承諾未來會將全系產品和更先進的技術導入中國,但其如何準確把脈中國市場,以及所投放的產品能否踩對中國市場的節拍,變得至關重要。

對此,菲爾茲對症開了兩劑猛藥,一劑是得益於政府扶持與消費者的逐漸認可而大受歡迎的新能源。根據福特在中國的“電氣化戰略”顯示,福特汽車計畫在2025年以前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包括混合動力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等不同形式的新能源車型。

第二劑則是令人心動的“Built Ford Tough”說白了就是福特的卡車計畫,但是這項計畫在中國市場推行卻有著極大地風險。

雖然在美國因各種原因卡車極為受歡迎,但在中國市場,目前卡車尚未完全解禁,對於已經公佈價格的F-150以及將在2018年引入的Ranger皮卡來說,除了不完全適合中國的道路交通環境以外,隨著越來越嚴格的燃油消耗限值要求和排放相關政策,無論購車成本以及使用成本都比較高。

菲爾茲看中解禁之後有可能帶來的利好以及認為就算限制不做改變仍將有巨大的市場,但是實際情況怎樣仍是一個未知數。

無論在中國市場,還是放眼全球,菲爾茲都正在用他自己的思維模式引領著福特展開一系列的變革。只不過當執掌四年之後,亂世造就的福特英雄穆拉利依舊是談論他所繞不開的話題。當然也很少有人知道,“亂世造英雄”後半句話有一種說法叫“英雄創未來”。那麼菲爾茲會成為能夠給福特創造未來的英雄嗎?

文/曹旻希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