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淵起兵反隋不是被李世民所迫而是蓄謀已久的一次兵變

唐高祖李淵儘管是唐帝國的開創者, 但是人們卻往往容易忽略掉他的存在。 這是因為他的二兒子李世民也就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唐太宗的光芒完全掩蓋了他, 以至於很多不瞭解歷史的人誤以為唐太宗才是唐朝的第一任皇帝。

李淵的母親和隋煬帝的母親是親姐妹, 因此在血緣關係上李淵和隋煬帝還是表親。 在隋煬帝統治的後期國內農民起義不斷, 李淵當時作為太原留守可以說是大隋江山的一方藩鎮。 當時各地叛軍揭竿而起大有改朝換代之勢, 而擁兵一方的李淵此時卻態度曖昧遲遲不見動靜。

關於李淵後來起兵反隋的說法歷史上爭論不一, 首先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李淵原本是並不願起兵和自己的表親隋煬帝翻臉的。 最終推動李淵起兵的關鍵人物是李世民, 《舊唐書》記載:“太宗與晉陽令劉文靜首謀, 勸舉義兵。 ”意思就是說最初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劉文靜兩個人謀劃反隋的,

而李淵後來不過是接受了他們的建議罷了。

如果說《舊唐書》記載的有點含蓄的話, 那麼在《新唐書》中李淵徹底成了被李世民等人擺弄的傀儡。 在《新唐書 高祖本紀》裡記載:“(李世民)與晉陽令劉文靜謀舉大事。 計已決, 而高祖未之知。 ”這裡和舊唐書記載不同的是李世民和劉文靜最初謀劃起兵造反並沒有告知李淵。 隨後李世民和裴寂串通, 讓裴寂將從晉陽挑選的宮女進獻給李淵。 過了一段時間裴寂便將真實的情況告訴了李淵, 不知情的李淵嚇了一跳, 因為宮女只有侍奉皇帝沒有侍奉臣子一說, 李淵這是明著和皇帝搶女人, 這明顯是犯上之罪。

此時作為幕後的指使者李世民見時機已經成熟於是便去面見李淵請求起兵反隋, 李淵聽後的反應卻讓李世民大失所望, 《新唐書 高祖本紀》記載:“高祖初陽不許, 欲執世民送官, 已而許之, 曰:"吾愛汝, 豈忍告汝邪?然未有以發。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李淵本來想將李世民送去報官,

後來又不忍心於是打消了報官的念頭, 但是事後李淵依然按兵不動沒有反隋的意思。

後來由於突厥屢次侵犯太原, 而李淵出兵數次沒有明顯的戰功, 於是隋文帝便要派使者去捉拿李淵回朝廷問罪。 李世民於是又勸諫李淵起兵反隋, 這才堅定了李淵起兵反隋的決心。

那麼按照《新唐書 高祖本紀》裡的記載李淵完全是受李世民等人的影響才起兵反隋的, 所以在後來人們都以為他是個優柔寡斷不會把握時機的庸君。 那麼大唐的建國真的是李世民的功勞最大嗎?或者說李淵只是一個被逼上反隋道路的人嗎?我們仔細看看其實並不是如此。

首先我們先來說李世民對於大唐的建國的確功不可沒, 但是真正能把控住大局的人物還是李淵。 事實上李淵早就準備起兵反隋了, 但是當時他面臨著兩問題, 一個是外患另一個則是內憂。 先說外患, 那就是崛起不久的突厥人, 如果李淵貿然起兵反隋那麼會很容易陷入和隋朝大軍、突厥大軍兩面作戰的棘手局面。 內憂則是隋煬帝給他派來了兩位副手,者兩個人名義上協助李淵處理太原事宜,實際上則是隋煬帝派來監視李淵行動的欽差大臣。

所以在沒有解決內憂外患的前提之下李淵是不敢貿然行動的,史書中為什麼一直強調李世民勸李淵起兵,就是為了要突出李世民為唐朝建國做了很大的貢獻。但是我們仔細想一下假如李世民沒有摸清自己的父親有反隋的意向,他敢貿然的去勸說李淵起兵嗎?在《新唐書》裡李世民聯合裴寂將宮女獻給不知情的李淵更是冒了很大風險,假如李淵沒有反隋的意思,他饒過李世民可以理解,但放過裴寂就顯得不合理了?

內憂則是隋煬帝給他派來了兩位副手,者兩個人名義上協助李淵處理太原事宜,實際上則是隋煬帝派來監視李淵行動的欽差大臣。

所以在沒有解決內憂外患的前提之下李淵是不敢貿然行動的,史書中為什麼一直強調李世民勸李淵起兵,就是為了要突出李世民為唐朝建國做了很大的貢獻。但是我們仔細想一下假如李世民沒有摸清自己的父親有反隋的意向,他敢貿然的去勸說李淵起兵嗎?在《新唐書》裡李世民聯合裴寂將宮女獻給不知情的李淵更是冒了很大風險,假如李淵沒有反隋的意思,他饒過李世民可以理解,但放過裴寂就顯得不合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