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為什麼給孩子輸液和扎針都建議三天呢?醫生的話讓媽媽惱紅臉

琪琪最近生病了, 開始是發燒, 吃了退燒藥好多了, 可是沒幾個小時就又發燒了, 如此反復了兩天, 孩子前陣子被查出了扁桃體肥大, 這次發燒導致炎症都上來了, 睡覺呼吸不暢也頻繁地打呼嚕, 婆婆建議琪琪媽媽帶著孩子去醫院看看, 誰知醫生當時就建議輸液, 診斷是扁桃體炎, 至少要輸三天液體。

醫院簡直人滿為患, 連個座位都找不到, 到處都是生病的孩子和焦心的家長, 琪琪第一天就輸了四瓶液體, 裡面還有退燒和消炎的藥, 當天回去後, 琪琪的燒就退了, 晚上睡了一個好覺, 第二天又去醫院, 醫生說把退燒藥減掉, 只輸了三瓶液體, 孩子也變得很有精神了, 因為琪琪是第一次輸液, 孩子對扎針比較抗拒, 再加上醫院環境實在嘈雜, 家裡還有一個二胎要照顧, 琪琪媽媽就去跟醫生商量, 看能不能只吃藥不打針了呢?

誰知醫生聽了她的話,

忙著跟其他病人寫遺囑, 看都沒看她一眼, 就說, “行啊, 讓孩子吃藥可以啊, 等發燒再來, 來了再輸三天, 你覺得合算就行啊”, 琪琪媽媽聽了前半句還以為自己的想法可行, 誰知聽到最後才知道醫生不是這個意思, 說話語氣裡還有諷刺的意味, 感覺她是怕花錢才這樣呢, 當時琪琪媽媽就惱紅了臉, 可是對著醫生又不好說什麼, 就憤憤地回去了, 感覺醫生咋這麼說話呢, 行就行, 不行就不行唄, 何苦還諷刺她呢?

為什麼醫生都建議孩子輸液在三天以上呢?

一般孩子生病去醫院扎針或者打點滴, 醫生都會建議打三天以上, 這是因為對一些感冒和炎症, 都會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用來治療敏感菌導致的各種感染和炎症的產生, 效果也會跟感染部位、細菌的毒性和數量有直接關係, 有的感染部位血管不豐富, 會使藥物的濃度有所降低, 所以在臨床上, 消炎是一個過程, 並不是一兩天就能見效的, 殺滅和抑制病毒和細菌, 通常都要有三天的觀察期, 這是醫院最常見的一個期限,

一般來說, 如果孩子打了三天針炎症還是下不去, 就會考慮調整藥物, 原因可能就是抗生素對此菌不敏感, 起不到一定的療效。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輸了兩天后, 眼看著孩子病情好轉, 就不會再來醫院了, 這樣常常導致病情又反復, 剛剛抑制下去的病毒和細菌又返土重來,

治療就更加棘手, 醫生太忙了, 每天跟家長這樣解釋也解釋不清楚, 畢竟這是個專業的問題, 所以都會給家長一個結果, 讓他們自己去參考和衡量, 其實也沒有別的意思, 因為醫生精力實在有限, 說話要撿重要的說, 自然就沒法顧及患者家屬的感受了, 其實細想想, 醫生也是為了孩子的病情考慮, 並無其他。

對此, 您怎麼看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