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觀影」“娛樂至死”的當下《芳華》的理想主義如何贏得人心

電影《芳華》歷經曲折, 今天, 終於和全國觀眾見面。 邀上一兩好友, 先睹為快。

作為軍人出身的我, 是帶著極為挑剔的眼光去觀看這部電影的, 觀影后, 我對於這部影片整體上是滿意的。

在娛樂至死的當今社會, 《芳華》以其對理想主義的謳歌征服了我。 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嚴肅之作, 有瑕疵, 但仍然贏得了人心。

嚴格說來, 《芳華》是一部獻給軍人或曾為軍人的公民的一部電影。 導演馮小剛和編劇嚴歌苓都是曾經的軍人。 因此, 整部影片可以看作是兩位軍人的時代記憶, 是對軍營生活的追憶, 是對理想主義的致敬。

電影反映的是部隊文工團的生活, 但在語境和情感上緊貼火熱的軍營, 能夠引起所有軍人的共鳴。

馮小剛和嚴歌苓是聰明的。 他們選擇了自己最為熟悉的文工團生活來描寫軍營生活, 以冷靜和平視的敘述帶領著觀眾, 感受著青春激揚歲月的喜怒哀樂。

電影在我們熟悉的《絨花》音樂中開場, 一群出身迥異, 經歷各不相同的年輕人, 以部隊文工團員特有的姿態在排練, 她們青春嬌美, 操練著集體主義整齊劃一的舞蹈, 和著音樂, 以自己的形體動作展示著對革命理想主義的渴求, 在軍旗的輝映下,

她們是那麼的熱情洋溢, 那樣的激情澎湃。 這是一群行進在理想主義征途上的精靈, 是最可愛的人。

影片著重刻畫了善良而又情感衝動的劉峰, 孤獨而又執著的何小萍, 聰穎而又善解人意的蕭穗子。 這三個人物, 相互印證, 又相互詮釋著理想主義的真摯和無奈, 他們的遭際, 讓人同情, 又讓人唏噓不已。

他們是理想主義者, 又都是理想主義祭壇上的犧牲。 他們是英雄, 是凡人, 有共同的閃光點, 又有各自的人性弱點。

劉峰因一時的衝動, 被發配到邊疆連隊, 最後, 在戰場上, 為了證明自己, 負傷後拒絕後撤, 以熱血捍衛自己的尊嚴。

何小萍在戰場上, 面對被火焰噴射器燒得面目全非的戰友精神崩潰, 在慰問演出的夜晚, 身著病號服的何小萍在草地上獨舞, 月光如水, 人似仙子, 我卻分明看到了一個理想主義者孤獨的靈魂, 在理想主義的語境中, 唯其孤獨, 所以崇高。 那一刻, 我淚流滿面。

《芳華》的最可圈點處, 我認為是以寫實的手法, 為我們記錄了1979年代邊境自衛還擊作戰,

反映這一重大軍事行動的影視創作, 審查相當嚴格。

應該欣賞馮小剛的勇氣和良知。 《芳華》的戰爭戲, 儘管只有短短的十分鐘, 卻是全劇最精彩的部分, 可以說, 如果沒有這場戰爭戲, 《芳華》只是一部反映部隊文工團員生活的情感片, 有了這場戲, 《芳華》則成為一部理想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完美結合的大劇。

這場戰爭中以長鏡頭,描寫了劉峰帶領騾馬隊向前線運送彈藥和藥品途中遇襲的經過,戰爭的慘烈,我軍戰士的英勇,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說,正是在槍林彈雨中,在血與火中,理想主義才得以昇華,才有了存在的價值。

那種戰場上的血肉橫飛,那種面對死亡時的無奈,那種蕩然于胸的英雄氣概,是抗日神劇表現不了,也不屑表現的。

理想主義必須根植于現實,必須在現實主義的觀照中發揚光大。任何脫離現實主義的理想主義必然走向空想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在現實主義的血的沃土中,開出絢爛的理想主義之花,是《芳華》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芳華》是寫實的。它直面現實,不迴避,不美諡。電影被勒令重剪後,馮小剛是壓抑的,是過於冷靜的。但在冷靜的敘述中,馮小剛又是憤懣的。

影片的結尾,當殘廢軍人劉峰因為做生意的三輪車被聯防隊員沒收,並面臨敲詐勒索時,面臨毆打時,適逢戰友看見。戰友含淚一聲怒吼:你們竟然敢打殘廢軍人,敢打戰鬥英雄。

此時,我的心隱隱作痛:在這金錢至上,道德淪喪的年代,這樣的事情還少嗎?對軍人,對英雄缺乏應有的尊崇,是我們這個民族的通病,前幾年,不是還有人在烈士陵園辦狗展嗎?保家衛國,流血犧牲是軍人職責,軍人本色,可是,讓軍人流血後再流淚,就是萬萬不應該呀!

《芳華》在批評上,是內斂的,甚至,是一筆帶過,但是,把理想主義旗幟放在角落裡,挪揄之,踐踏之的社會現象,值得我們深思。我們需求得不多,只要那份應有的尊嚴。

在這個寒冷的北方冬天,《芳華》帶給我們的還有一份溫暖。影片含蓄地讚美了戰友之間的愛情。

影片最後,當劉峰和何小萍久別重逢,相偎相依時,我潸然淚下。誠然,他們沒有名份,沒有那張證明關係的婚書,但是,他們的愛情是崇高的,是需要被仰視的。那種戰友之間的愛情,是心心相印的,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是超越了世俗成見的,是最純最美的,是直擊人心,也溫暖人心的。是理想主義的最直觀,最直接,最人間的注解,我讚美這樣的愛情,並嚮往之。

《芳華》是一部成功之作。《芳華》的成功,在於馮小剛們創作態度的真誠,在於他們在這個錯亂的年代,對理想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堅守,在於他們對軍人人性的深刻挖掘,在於他們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深刻領會。

誠然,《芳華》因種種原因,有許多遺憾之處,比如對戰爭場面的描寫,淺嘗輒止,沒有更深層挖掘,比如,敘述線索眾多,顯得淩亂,敘事風格上過於冷靜,表現不夠有力等等,但是,這些瑕疵,不足以掩蓋《芳華》的成功。

我們的時代永遠不缺乏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我們的時代永遠需要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堅持文藝為人民的思想,堅守理想主義情懷,就一定會創作出人民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就一定會得到人民的尊重。芳華已逝,對於我們這些軍人,芳華只是一瞬間,但理想主義的芳華永存心中。

這場戰爭中以長鏡頭,描寫了劉峰帶領騾馬隊向前線運送彈藥和藥品途中遇襲的經過,戰爭的慘烈,我軍戰士的英勇,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說,正是在槍林彈雨中,在血與火中,理想主義才得以昇華,才有了存在的價值。

那種戰場上的血肉橫飛,那種面對死亡時的無奈,那種蕩然于胸的英雄氣概,是抗日神劇表現不了,也不屑表現的。

理想主義必須根植于現實,必須在現實主義的觀照中發揚光大。任何脫離現實主義的理想主義必然走向空想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在現實主義的血的沃土中,開出絢爛的理想主義之花,是《芳華》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芳華》是寫實的。它直面現實,不迴避,不美諡。電影被勒令重剪後,馮小剛是壓抑的,是過於冷靜的。但在冷靜的敘述中,馮小剛又是憤懣的。

影片的結尾,當殘廢軍人劉峰因為做生意的三輪車被聯防隊員沒收,並面臨敲詐勒索時,面臨毆打時,適逢戰友看見。戰友含淚一聲怒吼:你們竟然敢打殘廢軍人,敢打戰鬥英雄。

此時,我的心隱隱作痛:在這金錢至上,道德淪喪的年代,這樣的事情還少嗎?對軍人,對英雄缺乏應有的尊崇,是我們這個民族的通病,前幾年,不是還有人在烈士陵園辦狗展嗎?保家衛國,流血犧牲是軍人職責,軍人本色,可是,讓軍人流血後再流淚,就是萬萬不應該呀!

《芳華》在批評上,是內斂的,甚至,是一筆帶過,但是,把理想主義旗幟放在角落裡,挪揄之,踐踏之的社會現象,值得我們深思。我們需求得不多,只要那份應有的尊嚴。

在這個寒冷的北方冬天,《芳華》帶給我們的還有一份溫暖。影片含蓄地讚美了戰友之間的愛情。

影片最後,當劉峰和何小萍久別重逢,相偎相依時,我潸然淚下。誠然,他們沒有名份,沒有那張證明關係的婚書,但是,他們的愛情是崇高的,是需要被仰視的。那種戰友之間的愛情,是心心相印的,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是超越了世俗成見的,是最純最美的,是直擊人心,也溫暖人心的。是理想主義的最直觀,最直接,最人間的注解,我讚美這樣的愛情,並嚮往之。

《芳華》是一部成功之作。《芳華》的成功,在於馮小剛們創作態度的真誠,在於他們在這個錯亂的年代,對理想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堅守,在於他們對軍人人性的深刻挖掘,在於他們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深刻領會。

誠然,《芳華》因種種原因,有許多遺憾之處,比如對戰爭場面的描寫,淺嘗輒止,沒有更深層挖掘,比如,敘述線索眾多,顯得淩亂,敘事風格上過於冷靜,表現不夠有力等等,但是,這些瑕疵,不足以掩蓋《芳華》的成功。

我們的時代永遠不缺乏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我們的時代永遠需要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堅持文藝為人民的思想,堅守理想主義情懷,就一定會創作出人民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就一定會得到人民的尊重。芳華已逝,對於我們這些軍人,芳華只是一瞬間,但理想主義的芳華永存心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