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市場邏輯變了!興業研究稱“去杠杆”帶來實業復興,2018看龍頭崛起

除各大券商密集召開2018年投資策略會, 並對明年的宏觀及市場等變化做出預判外, 銀行系研究機構也在亮明自己的觀點。

興業銀行旗下的興業研究公司在上海舉辦“2018年策略發佈會暨媒體沙龍”。

作為市場上唯一一家商業銀行成立的、以公司形式來運營的研究機構, 這也是興業研究成立兩年半的時間裡首次舉辦年度策略會。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 2018年減速提量, 政策重點是去杠杆、扶貧和污染治理。 他進一步指出, 明年“去杠杆”需要一定物價上漲, 但通脹總體會是溫和的;在壓低同業負債占比的過程中, 降准可能是有必要的;人民幣對匯率波動也可能增加, 但不會有明顯的方向性。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

興業銀行首席策略師喬永遠認為, 2016年以來的政策核心“去產能”在2017 年逐步轉變為“去杠杆”, 將帶來實業復興, 2018 年的核心變數是建立在新底部框架下的實業復興。

興業銀行首席策略師喬永遠

“去產能帶來產能收縮, 為企業盈利回升提供基礎, 去杠杆帶來金融業全面反哺實體經濟, 2018 年去杠杆帶來實業復興的背景下, 行業龍頭投資機會凸顯, 而剛兌類資產價格泡沫將逐步被打破。 ”喬永遠稱。 他預計, 2018年將開始加息週期, 加息一次。

從“預調微調”到“保持定力”, 市場邏輯變了

“十九大‘一個新矛盾、三大攻堅戰’的框架, 就把未來三年政策和經濟的基本走向勾勒出來了。 ”日前魯政委在興業研究2018年策略會上表示, “我覺得今年只要把下面五句話說清楚就基本清晰了”。

魯政委稱, 2018年的關注點有五個:

一是, 2020年新目標不是GDP增速, 而是要全脫貧;

二是, 沒有新週期, 只有L型, 這是一個“重質”的新時代;

三是, 關注政策的新思路, 要充分意識到由“預調微調”到“保持定力”轉變所帶來的預期差;

四是, 強調統一監管, 保證監管政策平穩落地, 這個時候貨幣政策不會轉向;

五是, 由於政策規則的變化, 帶來市場的新變化, 進而推動市場尋求再平衡;

他認為, 以前有個說法說2020年經濟增速不能低於6.5%, 也就是說中國經濟的區間其實是非常窄的, 導致過去稍微一減速, 政策就會放鬆, 所以政策的思路是“預調微調”。

“但是現在不一樣。 ”魯政委舉例稱, “譬如說這次的債市波動, 幾乎放倒了我們所有的老師傅(早期債市分析師),

為什麼呢?很簡單, 因為市場邏輯已經變了。 ”

傳統的市場邏輯:先看基本面再看市場, 政策會順滑貼合基本面。

現在的市場邏輯:先從基本面看政策面的變化, 再到市場, 政策面對基本面的變化有了更強的定力。 也就是形勢的變化導致了政策的變化, 政策的變化又導致了市場的變化。

“所以這個時候, 金融市場所有定價的基準, 所有的利率曲線, 就像一樹風中的飄帶, 那線就在央行的手裡, 問題是以前的經濟放緩央行的手就往下挪一挪, 現在是放著不動, 甚至再放緩還要高舉一點, 政策容忍的空間更大。 ”魯政委打比方稱。

事實上, 從官方檔中也可以看到, 從2016年7月份之後, “預調微調”這四個以往頻繁出現的字就永久地從官方檔中消失了, 此後被強調的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即“保質”。

魯政委解釋到:“因為經濟增長品質不高,而品質不高的原因是結構不合理,所以要提高品質就要調結構,而監管認為只有不為短期經濟波動左右的政策,才能讓經濟真正的去下決心調結構。”

魯政委認為,十九大對經濟增速容忍空間更大,要求控制負債風險和提高效率,因而:

財政政策:會減少對投資的支出,而將更多資金用於精准扶貧、污染防治;

貨幣政策:會繼續堅持控總量、去杠杆;在壓低同業負債占比的過程中,降准可能是必要的;

人民幣對匯率波動可能增加,但不會由明顯的方向性。

從三架馬車來看,魯政委認為:

出口:預計將繼續受益於全球經濟景氣。但人民幣匯率持穩、國內環保成本的上升,也會制約出口能力的充分釋放,明年出口增速會略低於今年;

投資:增速也將有所放緩。其中房地產平穩減速,棚改或調減,租賃或增加,在不考慮擠出效應的情況下,租賃房建設大概能拉動房地產投資3%的增長;基建投資更為明顯放緩;製造業投資震盪中略有加快;

消費:增速有所提高。對於物價來說,CPI同比回升而PPI同比放緩,“去杠杆”需要一定的物價上漲,但貨幣“控總量”,通脹總體會是溫和的。

去產能+去杠杆=實業復興

興業銀行首席策略師喬永遠表示,2018年一個最大的變化可能是實業的復興,及其帶來的大類資產配置方向上的調整,即“佈局龍頭、遠離泡沫”。

“過去兩年以及未來一段時間裡,有非常重要的兩個關鍵字,一個是去產能,一個去杠杆,但是去產能加去杠杆可能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很多人覺得去產能會影響經濟的調節,也帶來大家對經濟增速下滑的擔憂,這種看法的悲觀化實際從去年年中開始的。”喬永遠說到。

“但我們的看法可能和市場上一些主流的看法有所不同,對實業復興的樂觀程度,也可能超過全市場任何一個人。”喬永遠稱。

他認為,往後看如果繼續去杠杆會出現兩個變化,去杠杆為產能收縮提供政策調整,為企業盈利回升提供基礎,去杠杆可能會帶來金融業全面反哺實體經濟。“這樣的話,‘去杠杆+去產能’應該得到比大家都更加樂觀的結果,就是實業可能會出現復興。”

具體來看,過去兩年宏觀調控的核心在於“去產能”。其中2016年作為去產能的元年,不少企業或行業被限產、停產,但其中無效產能居多;2017年則是去產能的推進之年,通過環保督察、打擊違規、徹底淘汰等方式去產能,已經涉及有效產能。

而去產能所帶來的,則是產能收縮支持企業盈利增強,產能過剩行業的市場認可度上升,還款能力提高、負債率優化、兼併重組推進。“今年各類傳統行業盈利出現了改善,很多人認為是一陣風,但是我們認為不是一陣風,而是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趨勢,明年還會持續。”喬永遠表示。

而去產能帶來實體經濟的改善,也為去杠杆提供創造了前提條件。喬永遠認為,去杠杆是2018年宏觀調控的核心,去杠杆的核心則是優化金融資源,目標在於降低金融風險、促進實業復興,“剔除金融部門的影響,實體企業已經從2016年的企穩轉向2017年的復蘇,並將在2018年實現全面復興。”

喬永遠認為,站在實業復興的前提下,2018年將存在兩個超預期:

一是,PPI可能超預期上升,對CPI傳導壓力開始出現;

二是,實體企業盈利回升持續並加強。

“2018年通脹壓力、實體經濟高增長,疊加產能利用率上臺階,我們認為明年上半年或將出現一次基準利率加息,對整體的利率環境維持目前4.0-4.2%區間,期限利差將維持在過去十年中的極低水準。”喬永遠預計。他進一步表示,加息是對實業復興的確認,推動實體更加有效去產能。

而在實業復興的條件下,喬永遠認為明年大類資產配置策略有兩點:

一是佈局龍頭。在去杠杆政策推動下,行業龍頭企業由於競爭環境的改善,將具備更突出的盈利優勢和競爭優勢,無論是在信貸市場、債券市場、權益市場。

看多行業龍頭企業在國內債券、海外債券的投資機會,此類企業在股票市場的估值也將繼續提升。

二是遠離泡沫。在金融轉型的大背景下,資產證券化等標準化產品將進一步加速,而剛兌類資產泡沫將逐步被打破,城投信仰也可能被打破。

注:興業研究公司簡介

興業研究是中國銀行業內首家採用公司化方式發起設立,並按照市場化機制獨立運作的專業研究機構,研究領域包括宏觀經濟、綠色金融、匯率商品、固定收益、策略研究、海外研究、行業與信用等。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6月,由興業銀行集團成員單位出資設立。

百萬用戶都在看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此後被強調的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即“保質”。

魯政委解釋到:“因為經濟增長品質不高,而品質不高的原因是結構不合理,所以要提高品質就要調結構,而監管認為只有不為短期經濟波動左右的政策,才能讓經濟真正的去下決心調結構。”

魯政委認為,十九大對經濟增速容忍空間更大,要求控制負債風險和提高效率,因而:

財政政策:會減少對投資的支出,而將更多資金用於精准扶貧、污染防治;

貨幣政策:會繼續堅持控總量、去杠杆;在壓低同業負債占比的過程中,降准可能是必要的;

人民幣對匯率波動可能增加,但不會由明顯的方向性。

從三架馬車來看,魯政委認為:

出口:預計將繼續受益於全球經濟景氣。但人民幣匯率持穩、國內環保成本的上升,也會制約出口能力的充分釋放,明年出口增速會略低於今年;

投資:增速也將有所放緩。其中房地產平穩減速,棚改或調減,租賃或增加,在不考慮擠出效應的情況下,租賃房建設大概能拉動房地產投資3%的增長;基建投資更為明顯放緩;製造業投資震盪中略有加快;

消費:增速有所提高。對於物價來說,CPI同比回升而PPI同比放緩,“去杠杆”需要一定的物價上漲,但貨幣“控總量”,通脹總體會是溫和的。

去產能+去杠杆=實業復興

興業銀行首席策略師喬永遠表示,2018年一個最大的變化可能是實業的復興,及其帶來的大類資產配置方向上的調整,即“佈局龍頭、遠離泡沫”。

“過去兩年以及未來一段時間裡,有非常重要的兩個關鍵字,一個是去產能,一個去杠杆,但是去產能加去杠杆可能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很多人覺得去產能會影響經濟的調節,也帶來大家對經濟增速下滑的擔憂,這種看法的悲觀化實際從去年年中開始的。”喬永遠說到。

“但我們的看法可能和市場上一些主流的看法有所不同,對實業復興的樂觀程度,也可能超過全市場任何一個人。”喬永遠稱。

他認為,往後看如果繼續去杠杆會出現兩個變化,去杠杆為產能收縮提供政策調整,為企業盈利回升提供基礎,去杠杆可能會帶來金融業全面反哺實體經濟。“這樣的話,‘去杠杆+去產能’應該得到比大家都更加樂觀的結果,就是實業可能會出現復興。”

具體來看,過去兩年宏觀調控的核心在於“去產能”。其中2016年作為去產能的元年,不少企業或行業被限產、停產,但其中無效產能居多;2017年則是去產能的推進之年,通過環保督察、打擊違規、徹底淘汰等方式去產能,已經涉及有效產能。

而去產能所帶來的,則是產能收縮支持企業盈利增強,產能過剩行業的市場認可度上升,還款能力提高、負債率優化、兼併重組推進。“今年各類傳統行業盈利出現了改善,很多人認為是一陣風,但是我們認為不是一陣風,而是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趨勢,明年還會持續。”喬永遠表示。

而去產能帶來實體經濟的改善,也為去杠杆提供創造了前提條件。喬永遠認為,去杠杆是2018年宏觀調控的核心,去杠杆的核心則是優化金融資源,目標在於降低金融風險、促進實業復興,“剔除金融部門的影響,實體企業已經從2016年的企穩轉向2017年的復蘇,並將在2018年實現全面復興。”

喬永遠認為,站在實業復興的前提下,2018年將存在兩個超預期:

一是,PPI可能超預期上升,對CPI傳導壓力開始出現;

二是,實體企業盈利回升持續並加強。

“2018年通脹壓力、實體經濟高增長,疊加產能利用率上臺階,我們認為明年上半年或將出現一次基準利率加息,對整體的利率環境維持目前4.0-4.2%區間,期限利差將維持在過去十年中的極低水準。”喬永遠預計。他進一步表示,加息是對實業復興的確認,推動實體更加有效去產能。

而在實業復興的條件下,喬永遠認為明年大類資產配置策略有兩點:

一是佈局龍頭。在去杠杆政策推動下,行業龍頭企業由於競爭環境的改善,將具備更突出的盈利優勢和競爭優勢,無論是在信貸市場、債券市場、權益市場。

看多行業龍頭企業在國內債券、海外債券的投資機會,此類企業在股票市場的估值也將繼續提升。

二是遠離泡沫。在金融轉型的大背景下,資產證券化等標準化產品將進一步加速,而剛兌類資產泡沫將逐步被打破,城投信仰也可能被打破。

注:興業研究公司簡介

興業研究是中國銀行業內首家採用公司化方式發起設立,並按照市場化機制獨立運作的專業研究機構,研究領域包括宏觀經濟、綠色金融、匯率商品、固定收益、策略研究、海外研究、行業與信用等。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6月,由興業銀行集團成員單位出資設立。

百萬用戶都在看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