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美國學者指責中國人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指出釋迦牟尼是中國人!

針對最近湖北江陵出土的所謂釋迦牟尼大鵬鳥塑像, 中國部分學者提出是釋迦牟尼最早的雕塑, 這一觀點引起部分國內外學者的質疑, 美國斯坦福大學學者阿特金斯近日在演講中指出, 部分中國文人盲目崇拜西方文化, 連自己的中國傳統文化都不瞭解, 並且這種做法影響中國民眾的不良傾向!

同時阿特金斯指出, 近年來國際學術界的研究表明, 釋迦牟尼是中國人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毫無疑問佛教是中國人民的獨創!

中國某些學者無視歷史事實, 故意捏造莫須有的一些結論。

西元前4世紀印度佛教是否已有造像, 是“佛像入楚”能否成立的前提。 對此, 《佛像入楚》沒有作出回答, 也沒有涉及這方面的材料;《獻疑》持否定的結論;《簡答》則亡羊補牢, 持肯定的態度, 並從兩個方面提出有像的見解:

1、印度“早在距今約4千年的哈拉帕文化遺存中就有當時世界頂尖水準的人物雕像,

這個久遠的傳統是不會消失的”;

2、“早期佛教造像之所以難得……主要是因為被長期統治印度而反對偶像崇拜的穆斯林毀壞殆盡了”。 前一條較含混:“傳統是不會消失的”具體指印度在西元前4世紀有造像, 還是指印度歷史上應該有造像?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 不能混淆。 考慮雙方分歧是印度在西元前4世紀有無造像, 不是印度有無造像, 所以, 基本可以肯定《簡答》指的是前者。

那麼, 我們把上述兩方面的意思聯繫起來加以完整表述, 那就是:因為四千年前印度有世界上“頂尖”的雕像, 所以, 西元前4世紀的印度應有佛教造像。

但是, 由於穆斯林的長期統治和破壞, 這些佛教造像現在很難見到了。 《簡答》的說法反映了作者對傳統流變的認識,

也涉及印度歷史的若干問題, 對此有不同意見。

首先, 傳統是歷史的選擇和人的主體性參入選擇的結果, 故而, 傳統也會發生變遷, 或者永久消失或者一度中斷。 例如, 13世紀後, 佛教這個“久遠的傳統”在印度消失, 代之以印度教;又例如, 《簡答》所舉哈拉帕文化, 於西元前18世紀或者15世紀被毀, “這個久遠的傳統”消失了, 印度歷史上從此出現一個文化衰退的黑暗時代。

需要指出, 此時距佛陀誕生尚有十多個世紀之久遠。 歷史之所以生動, 是因為它並非平鋪直敘地發展, 而通常是曲折地、起伏跌宕地前行。 所以“久遠的傳統不會消失”之大前提不能成立。 也因此, 哈拉帕文化有雕像, 西元前4世紀印度應該有佛像的三段論也不能成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