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從“寵娃”到“煉娃”,《萌寵小大人》以新教育觀傳遞未來力量!

從2013年《爸爸去哪兒》開始, 萌娃類綜藝一度成為盛產頭部綜藝的一大綜藝類型, 佔據螢屏的一片天, 但節目同質化、"星二代"的過度消費, 節目的教育意義缺失等問題相繼出現, 成為萌娃類綜藝亟待突破的難題。

12月16日晚, 愛奇藝上線的首檔兒童成長實驗類真人秀《萌寵小大人》, 在萌娃綜藝領域中, 做出了可喜的探索。

與此前“萌娃+萌寵”類節目重點展現的“萌元素”不同, 《萌寵小大人》將以“萌寵”為撬動點, 重點聚焦“萌娃”的成長歷程, 培養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

從孩子的視角看待周圍的人事物, 用萌娃的心, 感受這個世界的純與真,

是《萌寵小大人》在萌娃類綜藝中打出的一張最佳差異牌。

類型創新:

成長試驗場“萌寵學園”,

平等視角下的兒童教育探索

隨著人們對於幼稚教育的逐漸看重, 如何以正確的方式來教育與引導自己的孩子受到許多父母的關注, 《萌寵小大人》的推出, 正是順應了這樣的需求, 以兒童成長實驗類真人秀的形式, 探討兒童自立及社會能力培養。

那麼, 萌寵+萌娃這一組合, 通過什麼樣的創造性內容設定, 才能讓節目既具有娛樂性, 又具有教育性?《萌寵小大人》給出了答案。

首先, 節目以奇幻設定取代“物質獎勵”。

為了充分調動起孩子們的興趣, 《萌寵小大人》中加入了奇幻元素, 即節目背景設定為6只狗狗來自於地球以外的“汪星球”, 6個孩子的主線任務是幫助狗狗重返“汪星球”。

其次, 合理的身份設定及平等視角下的教育溝通。

節目中, 兩位園長和小朋友的身份設置更具科學性與合理性, 觀眾可以看到六位素不相識的萌娃們, 在履行任務時的互動摩擦, 以及與“全能”園長之間的趣味溝通,

展現出大人與孩子的平等交流。

而為了保證每一個孩子的身心健康, 節目組安排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生活導演, 在節目錄製之前就已經到孩子家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 去瞭解孩子們的作息習慣脾氣秉性等。 並且全程都有專業的訓犬師、教育專家、兒童醫生跟隨在現場, 作為孩子的安全保障。

再次, 具有現實教育意義的任務設定。

節目中還設計了很多具有現實教育意義的任務, 如為了讓孩子們體會到大人的辛苦, 節目分別讓小朋友嘗試了服務員、花藝師和巡邏員的職業體驗;為了讓孩子們警惕“陌生人”設計了“不讓陌生人進家門”的環節……萌娃們通過共同完成任務, 漸漸認識到責任是什麼, 最本真地展現了成長過程。 而家長觀眾在觀看過程中也會反觀自己的教育模式, 意識到在與孩子相處過程中平等、溫和並重視責任感的育兒觀的重要性。

以及, 延伸到公益領域的“兒童教育”。

除在節目中探索“兒童教育”, 《萌寵小大人》現實意義更外延到了公益領域:聯合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愛奇藝泡泡社區和愛奇藝公益頻道,

啟動“寵”愛計畫, 並發起公益眾籌挑戰, 幫助流浪動物度過寒冬;還將推出一款與寵物養成相關的VR遊戲助力暖冬“寵”愛計畫。

一方面, 《萌寵小大人》以寵物為切口, 關注孩子人際相處、關愛成長的節目, 看到原本怕狗的孩子如何克服恐懼與狗狗共同任務, 與其他小朋友互幫互助和諧相處;另一方面, 成年人也在節目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五六歲的時候我們在幹什麼?曾有哪些童年的回憶?五六歲的他們都在不斷進步, 我們在面對挑戰時, 我們會以何種姿態面對?

對情感需求的滿足,對幼稚教育的比照,以及對自身成長的反思,也是《萌寵小大人》這檔網綜能真正打動人心的關鍵所在。

模式創新:

最不受控的“物種”合體,

激發創意火花

電視圈中一直有節目錄製三大噩夢的說法,分別是小孩、動物和路人。因為這三類“物種”往往在錄製現場不受控,不按流程走臺本,導致節目無法進行。

《萌寵小大人》大膽挑戰了節目製作中的兩大難題——“孩子與動物”,創造了“娃+犬”的綜藝“人設”,加之模式上的創新,使節目看點大大提升。

首先,還原孩童本真,用孩子的視角看世界。

“真”是真人秀節目的核心,也是節目的靈魂所在,這一點在《萌寵小大人》中就體現得相當出色。與其說這是一檔親子綜藝,不如說這是一檔真正以孩子視角出發的節目,尤其是將孩子們反客為主變為照顧萌寵的小大人時,這樣激發出的真實就能最大限度地放大。

節目一開始,當園長劉濤要求小朋友們叫她“姐姐”時候,一些小朋友撅著嘴道出真實想法:“我可以叫你阿姨嗎”,但後來,小大人們為了照顧劉濤情緒,還是喊了“濤濤姐姐”。

六位小大人泰勒、鄭子祺、貝貝、何芯妍、楊瑉驍、小糖果並非“星二代”,而是從幾百個孩子中精挑細選出來,不論顏值高低,不論是否有鏡頭經驗,《萌寵小大人》展現的是最能代表當下時代孩子真實狀態的寶貝。

其次,別出心裁的任務規則和“明星+素娃”搭配。

任何一檔真人秀節目都應當有相應的節目規則,《萌寵小大人》也不例外。《萌寵小大人》每期節目都有一個主題以及多項任務,6個孩子在2位明星園長的帶領下到達一個地方,共同生活並完成的任務(比如鏟狗屎)。在充滿新奇的陌生環境中,孩子們狀況百出,必將為觀眾呈現出扣人心懸的故事情節。

過往的親子節目,關注的多是父母與子女的親情關係,但《萌寵小大人》定位于兒童成長實驗真人秀,更加關注的是各種平行關係的相處:孩子與寵物之間的相處關係,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相處關係,孩子與園長之間的關係。六位“小大人”離開父母,獨自前往萌寵學園,開始獨立生活。混血男孩泰勒是萌寵學園大哥哥,理性十足;韓系小帥哥楊瑉驍是軟萌暖心小王子;東北小大爺鄭子祺風趣幽默,吃貨一枚;大眼萌妹何芯妍總愛忙裡忙外;美貌與氣質並存的小糖果是童話世界走出來的小公舉;無敵小可愛貝貝樂觀愛笑。而劉濤更是身兼數職,既是一位“萬能老師”,要回答“小大人”們層出不窮的問題;還要成為“頂級訓犬師”,調教六隻“汪星人“;更要成為一名“全職園長”,照顧好全園人員的日常起居。

再次,密集而飽滿的情緒轉換和矛盾衝突。

《萌寵小大人》每期節目60多分鐘的內容裡,雖然沒有驚人的反轉劇情設定,也沒有設計眼花繚亂的遊戲環節,只有“萌寵學園”裡6個素人孩子和他們寵物的真實相處日常;但節目看似慢節奏卻看點密集,萌娃與萌寵天真爛漫的日常笑點與淚點兼具。

節目中,小萌娃們使出吃奶的力氣,用他們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照料萌寵狗狗的艱巨任務。當古靈精怪的萌娃們遇上活力四射的狗狗們,每一天都像火星撞地球般,突發事件接踵而至。萌娃們豐富而密集的情緒轉換,讓節目幾乎每隔幾分鐘就能出現新的看點。

天真爛漫的萌娃和萌寵從陌生到彼此接納,共同成長的點點滴滴裡,既有充滿童趣的爆笑一面,也有讓人感動的情感流露。在笑點與淚點交替裡,觀眾被深深吸引。

精神內核:

用真實打動觀眾,

將營養和價值觀注入娛樂內容

在2017年豆瓣評分較高的網綜裡,《奇葩說》《中國有嘻哈》《了不起的孩子》《我去上學啦》《坑王駕到》均榜上有名,這些節目形態不一,但大致代表了網綜內容的兩個方向——“現象級”和“精品化”。

作為公認的爆款網綜收割平臺,愛奇藝除了在頭部內容上不斷發力,打造出《奇葩說》《中國有嘻哈》這樣的現象級網綜,同時也有意識地制定小眾文化傳播、弘揚青春正能量等高標準,《萌寵小大人》便是其往精品化方向發展的力作,該節目突出了愛奇藝“青春、陽光、正能量”的內容品牌定位。

過去的萌娃類節目中,孩子們常常是眾星捧月的物件,各種悉心照顧、呵護、寵愛。但在《萌寵小大人》中,他們成為了“大人”,需要用自己的愛去關懷照顧萌寵小狗,完成一系列生活挑戰,他們變得有主見、有想法,變得獨立、堅強,這也是該節目真正要傳遞的正能量。

在節目中,純真的萌娃遇見可愛的萌寵,成為了最真摯的情感搭檔,每個孩子在履行任務中也展現出了最純真的一面,實現了陪伴式成長,引發對當下幼稚教育的冷思考。這也是愛奇藝內容製作的一貫準則:在年輕人喜愛的形式下,確保內容有營養成份,真正做到智慧下沉、知識降維。

縱觀愛奇藝的網綜,不論《奇葩說》還是《中國有嘻哈》,節目都有相似的共性:內容的語境、價值觀的架設都回歸到現實生活中。《萌寵小大人》同樣如此,節目中的孩子面對問題時的真實表現才是節目呈現的重心所在,也正是對“真實”的呈現和追求,才最終打動了觀眾,引發了觀眾的共鳴。

愛奇藝通過娛樂化、溫暖、趣味性強的內容來吸引觀眾,在裡面滲透一點點的價值觀,用年輕觀眾喜歡的表達方式把他們先吸引進來再講點道理,相比說教,這樣的價值觀輸入才更容易被年輕觀眾接受。

結語:

近幾年,親子類綜藝節目賺足眼球,各種與“孩子”相關的綜藝接踵而至,但隨之也產生了同質化的嚴重,刺激觀眾眼球和神經的節目很多很多,有品質又溫暖人心靈的節目其實很少……在浮華過後,觀眾對於節目的內核要求越來越高。不管是平臺還是節目製作者,在節目製作中不僅僅要滿足觀眾嚮往的東西,還應該給觀眾非常有品質的東西,《萌寵小大人》就做到了這一點。

對情感需求的滿足,對幼稚教育的比照,以及對自身成長的反思,也是《萌寵小大人》這檔網綜能真正打動人心的關鍵所在。

模式創新:

最不受控的“物種”合體,

激發創意火花

電視圈中一直有節目錄製三大噩夢的說法,分別是小孩、動物和路人。因為這三類“物種”往往在錄製現場不受控,不按流程走臺本,導致節目無法進行。

《萌寵小大人》大膽挑戰了節目製作中的兩大難題——“孩子與動物”,創造了“娃+犬”的綜藝“人設”,加之模式上的創新,使節目看點大大提升。

首先,還原孩童本真,用孩子的視角看世界。

“真”是真人秀節目的核心,也是節目的靈魂所在,這一點在《萌寵小大人》中就體現得相當出色。與其說這是一檔親子綜藝,不如說這是一檔真正以孩子視角出發的節目,尤其是將孩子們反客為主變為照顧萌寵的小大人時,這樣激發出的真實就能最大限度地放大。

節目一開始,當園長劉濤要求小朋友們叫她“姐姐”時候,一些小朋友撅著嘴道出真實想法:“我可以叫你阿姨嗎”,但後來,小大人們為了照顧劉濤情緒,還是喊了“濤濤姐姐”。

六位小大人泰勒、鄭子祺、貝貝、何芯妍、楊瑉驍、小糖果並非“星二代”,而是從幾百個孩子中精挑細選出來,不論顏值高低,不論是否有鏡頭經驗,《萌寵小大人》展現的是最能代表當下時代孩子真實狀態的寶貝。

其次,別出心裁的任務規則和“明星+素娃”搭配。

任何一檔真人秀節目都應當有相應的節目規則,《萌寵小大人》也不例外。《萌寵小大人》每期節目都有一個主題以及多項任務,6個孩子在2位明星園長的帶領下到達一個地方,共同生活並完成的任務(比如鏟狗屎)。在充滿新奇的陌生環境中,孩子們狀況百出,必將為觀眾呈現出扣人心懸的故事情節。

過往的親子節目,關注的多是父母與子女的親情關係,但《萌寵小大人》定位于兒童成長實驗真人秀,更加關注的是各種平行關係的相處:孩子與寵物之間的相處關係,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相處關係,孩子與園長之間的關係。六位“小大人”離開父母,獨自前往萌寵學園,開始獨立生活。混血男孩泰勒是萌寵學園大哥哥,理性十足;韓系小帥哥楊瑉驍是軟萌暖心小王子;東北小大爺鄭子祺風趣幽默,吃貨一枚;大眼萌妹何芯妍總愛忙裡忙外;美貌與氣質並存的小糖果是童話世界走出來的小公舉;無敵小可愛貝貝樂觀愛笑。而劉濤更是身兼數職,既是一位“萬能老師”,要回答“小大人”們層出不窮的問題;還要成為“頂級訓犬師”,調教六隻“汪星人“;更要成為一名“全職園長”,照顧好全園人員的日常起居。

再次,密集而飽滿的情緒轉換和矛盾衝突。

《萌寵小大人》每期節目60多分鐘的內容裡,雖然沒有驚人的反轉劇情設定,也沒有設計眼花繚亂的遊戲環節,只有“萌寵學園”裡6個素人孩子和他們寵物的真實相處日常;但節目看似慢節奏卻看點密集,萌娃與萌寵天真爛漫的日常笑點與淚點兼具。

節目中,小萌娃們使出吃奶的力氣,用他們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照料萌寵狗狗的艱巨任務。當古靈精怪的萌娃們遇上活力四射的狗狗們,每一天都像火星撞地球般,突發事件接踵而至。萌娃們豐富而密集的情緒轉換,讓節目幾乎每隔幾分鐘就能出現新的看點。

天真爛漫的萌娃和萌寵從陌生到彼此接納,共同成長的點點滴滴裡,既有充滿童趣的爆笑一面,也有讓人感動的情感流露。在笑點與淚點交替裡,觀眾被深深吸引。

精神內核:

用真實打動觀眾,

將營養和價值觀注入娛樂內容

在2017年豆瓣評分較高的網綜裡,《奇葩說》《中國有嘻哈》《了不起的孩子》《我去上學啦》《坑王駕到》均榜上有名,這些節目形態不一,但大致代表了網綜內容的兩個方向——“現象級”和“精品化”。

作為公認的爆款網綜收割平臺,愛奇藝除了在頭部內容上不斷發力,打造出《奇葩說》《中國有嘻哈》這樣的現象級網綜,同時也有意識地制定小眾文化傳播、弘揚青春正能量等高標準,《萌寵小大人》便是其往精品化方向發展的力作,該節目突出了愛奇藝“青春、陽光、正能量”的內容品牌定位。

過去的萌娃類節目中,孩子們常常是眾星捧月的物件,各種悉心照顧、呵護、寵愛。但在《萌寵小大人》中,他們成為了“大人”,需要用自己的愛去關懷照顧萌寵小狗,完成一系列生活挑戰,他們變得有主見、有想法,變得獨立、堅強,這也是該節目真正要傳遞的正能量。

在節目中,純真的萌娃遇見可愛的萌寵,成為了最真摯的情感搭檔,每個孩子在履行任務中也展現出了最純真的一面,實現了陪伴式成長,引發對當下幼稚教育的冷思考。這也是愛奇藝內容製作的一貫準則:在年輕人喜愛的形式下,確保內容有營養成份,真正做到智慧下沉、知識降維。

縱觀愛奇藝的網綜,不論《奇葩說》還是《中國有嘻哈》,節目都有相似的共性:內容的語境、價值觀的架設都回歸到現實生活中。《萌寵小大人》同樣如此,節目中的孩子面對問題時的真實表現才是節目呈現的重心所在,也正是對“真實”的呈現和追求,才最終打動了觀眾,引發了觀眾的共鳴。

愛奇藝通過娛樂化、溫暖、趣味性強的內容來吸引觀眾,在裡面滲透一點點的價值觀,用年輕觀眾喜歡的表達方式把他們先吸引進來再講點道理,相比說教,這樣的價值觀輸入才更容易被年輕觀眾接受。

結語:

近幾年,親子類綜藝節目賺足眼球,各種與“孩子”相關的綜藝接踵而至,但隨之也產生了同質化的嚴重,刺激觀眾眼球和神經的節目很多很多,有品質又溫暖人心靈的節目其實很少……在浮華過後,觀眾對於節目的內核要求越來越高。不管是平臺還是節目製作者,在節目製作中不僅僅要滿足觀眾嚮往的東西,還應該給觀眾非常有品質的東西,《萌寵小大人》就做到了這一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