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法國盧浮宮喊你“夜遇”維米爾與布洛涅

澎湃新聞從法國盧浮宮博物館獲悉, 本月起至5月22日, 盧浮宮博物館將在每週三, 每週五與每週六持續開放至21點45分。 與此同時, 兩個在盧浮宮拿破崙廳的短期展覽《維米爾和風俗畫大師們》和《瓦郎丹·德·布洛涅:重創卡拉瓦喬》則將在每週六與常設展覽一樣開放至晚間。

盧浮宮博物館的“維米爾和風俗畫大師們”展將展至今年5月22日。

謎一樣的維米爾被稱為是“代爾夫特的斯芬克斯”, 這位荷蘭黃金時代繪畫大師深居簡出, 神秘莫測, 其為後世流傳下來的作品僅有30多幅。

維米爾《拿秤的女人》, 約1664年 © Washington,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維米爾《暫停寫信的女人》, 約1665-1667年 © Washington,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維米爾《戴珍珠項鍊的少女》, 約1663-1664 年 © BPK, Berlin, Dist. RMN-Grand Palais Jörg P. Anders

盧浮宮博物館 2017年聯合愛爾蘭國家美術館和華盛頓國家美術館舉辦《維米爾和風俗畫大師們》人物主題年度大展, 這也是1966年以來維米爾的12幅畫作首次在巴黎同展亮相。

維米爾《信》, 1670年 © Dublin, National Gallery of Ireland

維米爾《天文學家》,

1668年 ©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Franck Raux

維米爾《倒牛奶的女僕》, 1658-1659年 © Amsterdam, The Rijksmuseum

維米爾《紡織女工》,1669-1670年 ©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Gérard Blot

同時還展出同時代互相競爭的荷蘭風俗畫家,包括博爾奇(Gerard ter Borch),斯特恩(Jan Steen),霍赫(Pieter de Hooch)等人的作品,共同展現出日常生活的詩意。17世紀末是荷蘭國力最強盛時期,此時的畫作也體現了精英階層的審美需求。1650年代風俗畫的“新浪潮”因此而生,著力描繪私人生活的理想場景。

博爾奇《稱量金子的女人》,1664年 © BPK, Berlin, Dist. RMN-Grand Palais / Jörg P.Anders

Gabriel Metsu《寫信的青年》,1664- 1666年 © Dublin, National Gallery of Ireland

Gabriel Metsu《看鏡子的女人》,1651-1652年 © Amsterdam, The Rijksmuseum

Gerard Dou《荷蘭廚房》,約1650年 ©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Tony Querrec

盧浮宮年度大展《瓦郎丹·德·布洛涅:重創卡拉瓦喬》就在維米爾大展對面。

作為卡拉瓦喬後最耀目的法國藝術大師,瓦郎丹·德·布洛涅在羅馬度過了最重要的職業生涯時光。他曾受到教皇的定制而創作,其多作品曾被路易十四收藏,也被後世如19世紀的藝術家大衛和庫爾貝奉為典範。近期,盧浮宮博物館特別為藝術家布洛涅做人物主題大展,臨展場館就在現在人氣爆表的維米爾大展的對面,大家有時間可以一口氣參觀完兩個大展。

《大衛和歌利亞》,約1616-18年 © Museo Thyssen-Bornemisza, Madrid

盧浮宮年度大展《瓦郎丹·德·布洛涅:重創卡拉瓦喬》是對法國最具卡拉瓦喬風格的畫家瓦郎丹·德·布洛涅(Valentin de Boulogne,1591-1632年)所精心設計的首個人物主題大展。

《耶穌最後的晚餐》 Palazzo Barberini, Rome © Ministero dei beni e delle Attività e del Turismo / Gallerie Nazionali d'Arte antica di Roma Palazzo Barberini e Galleria Corsini.

《聖馬修》,約1624-1626年 Château de Versailles © RMN-GP (Château de Versailles) / Daniel Arnaudet / Jean Schormans.

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藝術家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年)是藝術史長河中最具革命性的人物之一。他的畫作充滿了激進的自然主義,兼具近乎物理上精確的觀察和生動甚至充滿戲劇性的明暗對照法,讓作品生動而富有靈性,對歐洲的藝術有持久影響。

《玩牌的人》,1615年 © BPK, Dresden Gemäldegalerie Alte Meister / Hans-Peter Kleist, dist. RMN-GP.

《義大利寓意畫》,1628-1629年 Institutum Romanum Finlandiae, Rome © Alessandro Vasari.

而法國畫家瓦郎丹·德·布洛涅則是卡拉瓦喬最重要的追隨者之一,也是與同時期的法國古典主義大師普桑齊名的藝術家。作為卡拉瓦喬後最耀目的法國藝術大師,瓦郎丹·德·布洛涅在羅馬度過了最重要的職業生涯時光。他的作品曾被當時的權貴們競相收藏,如紅衣主教馬薩林及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等,也被後世如19世紀的藝術家大衛和庫爾貝奉為典範。

《下層音樂會》,約1623- 1625年 © RMN-GP (musée du Louvre) / Adrien Didierjean.

《錦程女神》,約1628年 © RMN-GP (musée du Louvre) / Tony Querrec.

瓦郎丹對卡拉瓦喬的傳承體現在了作品的戲劇性現實主義,明暗對比和主題選擇上,如小酒館,音樂會,殉道者及聖人等主題。而且較于卡拉瓦喬,瓦郎丹的畫作更為宏大而憂鬱,其豐富的顏色與細緻的質感也更接近威尼斯畫派。

《持奧洛菲特頭顱的裘蒂特》 © Musée des Augustins de Toulouse / Bridgeman images.

《蘇珊娜的無罪》,1621-1622年 © RMN-GP / musée du Louvre - Franck Raux.

本文圖片與文字轉載自“盧浮宮博物館”公號。

維米爾《紡織女工》,1669-1670年 ©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Gérard Blot

同時還展出同時代互相競爭的荷蘭風俗畫家,包括博爾奇(Gerard ter Borch),斯特恩(Jan Steen),霍赫(Pieter de Hooch)等人的作品,共同展現出日常生活的詩意。17世紀末是荷蘭國力最強盛時期,此時的畫作也體現了精英階層的審美需求。1650年代風俗畫的“新浪潮”因此而生,著力描繪私人生活的理想場景。

博爾奇《稱量金子的女人》,1664年 © BPK, Berlin, Dist. RMN-Grand Palais / Jörg P.Anders

Gabriel Metsu《寫信的青年》,1664- 1666年 © Dublin, National Gallery of Ireland

Gabriel Metsu《看鏡子的女人》,1651-1652年 © Amsterdam, The Rijksmuseum

Gerard Dou《荷蘭廚房》,約1650年 ©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Tony Querrec

盧浮宮年度大展《瓦郎丹·德·布洛涅:重創卡拉瓦喬》就在維米爾大展對面。

作為卡拉瓦喬後最耀目的法國藝術大師,瓦郎丹·德·布洛涅在羅馬度過了最重要的職業生涯時光。他曾受到教皇的定制而創作,其多作品曾被路易十四收藏,也被後世如19世紀的藝術家大衛和庫爾貝奉為典範。近期,盧浮宮博物館特別為藝術家布洛涅做人物主題大展,臨展場館就在現在人氣爆表的維米爾大展的對面,大家有時間可以一口氣參觀完兩個大展。

《大衛和歌利亞》,約1616-18年 © Museo Thyssen-Bornemisza, Madrid

盧浮宮年度大展《瓦郎丹·德·布洛涅:重創卡拉瓦喬》是對法國最具卡拉瓦喬風格的畫家瓦郎丹·德·布洛涅(Valentin de Boulogne,1591-1632年)所精心設計的首個人物主題大展。

《耶穌最後的晚餐》 Palazzo Barberini, Rome © Ministero dei beni e delle Attività e del Turismo / Gallerie Nazionali d'Arte antica di Roma Palazzo Barberini e Galleria Corsini.

《聖馬修》,約1624-1626年 Château de Versailles © RMN-GP (Château de Versailles) / Daniel Arnaudet / Jean Schormans.

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藝術家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年)是藝術史長河中最具革命性的人物之一。他的畫作充滿了激進的自然主義,兼具近乎物理上精確的觀察和生動甚至充滿戲劇性的明暗對照法,讓作品生動而富有靈性,對歐洲的藝術有持久影響。

《玩牌的人》,1615年 © BPK, Dresden Gemäldegalerie Alte Meister / Hans-Peter Kleist, dist. RMN-GP.

《義大利寓意畫》,1628-1629年 Institutum Romanum Finlandiae, Rome © Alessandro Vasari.

而法國畫家瓦郎丹·德·布洛涅則是卡拉瓦喬最重要的追隨者之一,也是與同時期的法國古典主義大師普桑齊名的藝術家。作為卡拉瓦喬後最耀目的法國藝術大師,瓦郎丹·德·布洛涅在羅馬度過了最重要的職業生涯時光。他的作品曾被當時的權貴們競相收藏,如紅衣主教馬薩林及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等,也被後世如19世紀的藝術家大衛和庫爾貝奉為典範。

《下層音樂會》,約1623- 1625年 © RMN-GP (musée du Louvre) / Adrien Didierjean.

《錦程女神》,約1628年 © RMN-GP (musée du Louvre) / Tony Querrec.

瓦郎丹對卡拉瓦喬的傳承體現在了作品的戲劇性現實主義,明暗對比和主題選擇上,如小酒館,音樂會,殉道者及聖人等主題。而且較于卡拉瓦喬,瓦郎丹的畫作更為宏大而憂鬱,其豐富的顏色與細緻的質感也更接近威尼斯畫派。

《持奧洛菲特頭顱的裘蒂特》 © Musée des Augustins de Toulouse / Bridgeman images.

《蘇珊娜的無罪》,1621-1622年 © RMN-GP / musée du Louvre - Franck Raux.

本文圖片與文字轉載自“盧浮宮博物館”公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