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龍岩市新羅區竹貫村是聞名遐邇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竹貫村獨特的十二公王民間信仰

文/圖/盧 海

選稿:中鄉美編輯 野狼

文圖編輯:丁錄年 柳絲青青

龍岩市新羅區竹貫村是聞名遐邇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 村民主要為溫、鄧兩大家族, 戶籍人口700余人, 通行客家話, 有別于新羅區其他村鎮盛行的閩南語系龍岩話。 其民間信仰除了觀音菩薩等和其他地方大同小異之外, 還有著獨特的一種, 那就是信仰十二公王。

當你一進入竹貫村口, 在淩崖飛架的保定橋左側, 緊傍著急流飛瀉的竹貫溪北岸, 就可見到一座不大但卻莊重古老的廟宇, 這就是供奉十二公王神位的積靈宮。

該宮始建於南宋末年, 在元至順元年(西元1330年)重修, 是該村最古老、最具當地元素與文化積澱的建築, 方位坐西朝東, 占地面積57平方米, 通高8.6米, 外觀木構架, 三面環廊, 重簷歇山頂, 現供奉於其中的為十二公王中的六位神位, 其餘六位神位於前些年移至積靈宮對岸新建的公王殿中, 當地百姓現在通常把積靈宮稱為“十二公王上宮”, 公王殿稱為“十二公王下宮”。

竹貫村十二公王信俗的由來已久, 至遲在南宋末年即存在, 當地傳說十二公王即是當年追隨唐太宗李世民(一說是漢高祖劉邦)在開國征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十二位功臣, 溫姓先祖位列其中, 這十二位功臣文韜武略, 高風亮節, 運籌帷幄,

氣度不凡, 其中還有兩位精通醫術, 善治疑難雜症, 一位姓公孫, 一位姓鄧, 他們術精岐黃, 著手成春, 廣濟庶民, 深孚眾望, 故後世竹貫村人把他們尊為十二公王, 建廟宇予供奉膜拜, 以求趨福避禍, 安居樂業, 人丁興旺, 五穀豐登。 該村信仰十二公王的歷史, 有至今留在村中部大路邊(臥牛山腳)的一塊高約1米、寬約0.5米的古石碑可為佐證, 碑文已斑駁不清, 隱約可見主碑文為“敕封十二部公王□□□”, 落款為 “正德元年正月□□日 立”, 正德元年屬明朝, 即西元1505年, 迄今已有五百餘年。

自南宋末年至今, 竹貫村人年年祭祀十二公王的信俗, 從不間斷, 最初是在每年農曆十一月間, 後改至農曆正月十二到十七。 每年早在春節前, 幾個宗族裡推舉輪流為頭的人就會召集全村每戶一人開會, 商討正月十五期間的祭祀事宜, 主要商議活動形式、程式、集資、分工等事項, 其中在集資方面通常規定本村居住的按戶等額出錢, 為頭的自願多出一些, 外面來的人則自行決定捐款數額。

祭祀活動從正月十二即開始,

至正月十六達到高潮。 祭祀時須用的祭品有公雞、豬肉、大草魚、墨魚、米粿、糕點、爆米花、茶水、酒, 祭祀臨結束時要燒紙錢、放鞭炮, 要盡可能的多燒、多放, 以表最大的虔誠, 以求願望的實現。 逢祭祀這些日子, 村裡會外請幾個法師念經做法場, 村民們附從祭拜, 還會請來幾個劇團來演上幾天大戲營造氣氛。 劇團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 上演的劇種包括越劇、漢劇、木偶戲等, 有時也會請一些現代歌舞團演出時尚流行歌舞。 至十五那一天全村要吃齋, 以示對十二公王乃至其他諸神的敬重。

至十六、十七兩天是“打轎”的日子, 即由幾十位青壯漢子們用木轎抬著十二公王等諸神木雕像在全村巡遊, 村民們紛紛在十二公王等諸神經過自家大門之前擺好桌子,

備下葷素兼有的豐富祭品, 同時無論男女老少均雙手捧舉燃香虔誠以待, 至“打轎”隊伍臨近時, 即紛紛捧香拜祭, 或嘴裡或心中念念有詞, 訴說著自己的禱告祈求, 同時大放鞭炮、大燒紙錢, 他們覺得越多越好, 會求得越多的財富運氣和平安吉祥。 其中“打轎”隊伍在村裡三個主要路段(路口)要照慣列停下來, 讓十二公王停下“喝酒”、“吃東西”, 而這幾個路段也恰是人群最聚集、供桌最多的地方, 人們紛紛近前祭拜, 奉上禮品, 鞭炮燃放、紙錢燒送達到高峰, 炮聲不絕於耳, 青煙四處升騰, 人群中的吆喝聲、歡呼聲噴湧鼎沸。 至十六晚上, 十二公王還要專場巡遊“打轎”一番, 村民們照例如同白天一樣迎拜, 體現了他們對十二公王的特有敬重。如此豐富熱鬧且頗具特色的活動,每每也吸引了遠近村鎮乃至百公里外市區的群眾、專家前來觀賞、探究。

在當地百姓的口口相傳中,十二公王法力無邊,祛災賜福,庇佑百姓,通靈應驗,除本村百姓篤信膜拜之外,還有遠近不少善男信女慕名前來積靈宮祭拜求福。來的時間可隨意,需帶上雞鴨魚肉及茶酒等供品,還要備好香燭、紙錢等祭品,香客來求財、求平安等什麼都行,為自己、為家人求均可,要將自己(或代祈求人)姓名、什麼地方人、現住在何處、所求何事,均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地告知十二公王,先焚香點燭,再述所求之事,行叩拜之禮,其後擲“順杯”(須一仰一俯才行,表示主神笑納),最後燒紙錢,整個過程才算圓滿,其間須平和莊重,禁絕嬉笑怒駡。第二年須來答謝,日子、時辰、人員、禮儀等較去年有所講究,供品與去年相似。一是日子要選當月的初一或十五,時辰要在午時;二是主求之人自己必須親自來,代求之人也要來;三是在禮儀上,此次需帶鞭炮,其次要買上兩個燈籠掛宮裡;另外還要拿上一塊或數塊新的紅布,在拜謝時披掛在十二公王身上。答謝過程與先前祈求過程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答謝末了,須放上一長串大大的鞭炮,越長越大代表你謝意的深重。

神奇的竹貫村,你的神奇,不僅在你的山水,你的建築,你的飲食,也在你近千年來獨特的十二公王信俗中……

作者簡介:盧 海,男,漢族,福建永定人,龍岩學院中文系畢業,現供職于漳平市文聯,系中國曲協會員,福建省民協、劇協、曲協會員,龍岩市民協、曲協常務理事, 漳平市作協副主席,漳平市民協顧問。創作有戲劇、曲藝、散文、詩歌、歌詞、民歌、童謠、民間文學、報告文學以及格言、諺語、楹聯等共600多篇(部、條),作品在各級各類報刊發表、電視臺電臺播出或文藝舞臺演出,並多次獲獎。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體現了他們對十二公王的特有敬重。如此豐富熱鬧且頗具特色的活動,每每也吸引了遠近村鎮乃至百公里外市區的群眾、專家前來觀賞、探究。

在當地百姓的口口相傳中,十二公王法力無邊,祛災賜福,庇佑百姓,通靈應驗,除本村百姓篤信膜拜之外,還有遠近不少善男信女慕名前來積靈宮祭拜求福。來的時間可隨意,需帶上雞鴨魚肉及茶酒等供品,還要備好香燭、紙錢等祭品,香客來求財、求平安等什麼都行,為自己、為家人求均可,要將自己(或代祈求人)姓名、什麼地方人、現住在何處、所求何事,均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地告知十二公王,先焚香點燭,再述所求之事,行叩拜之禮,其後擲“順杯”(須一仰一俯才行,表示主神笑納),最後燒紙錢,整個過程才算圓滿,其間須平和莊重,禁絕嬉笑怒駡。第二年須來答謝,日子、時辰、人員、禮儀等較去年有所講究,供品與去年相似。一是日子要選當月的初一或十五,時辰要在午時;二是主求之人自己必須親自來,代求之人也要來;三是在禮儀上,此次需帶鞭炮,其次要買上兩個燈籠掛宮裡;另外還要拿上一塊或數塊新的紅布,在拜謝時披掛在十二公王身上。答謝過程與先前祈求過程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答謝末了,須放上一長串大大的鞭炮,越長越大代表你謝意的深重。

神奇的竹貫村,你的神奇,不僅在你的山水,你的建築,你的飲食,也在你近千年來獨特的十二公王信俗中……

作者簡介:盧 海,男,漢族,福建永定人,龍岩學院中文系畢業,現供職于漳平市文聯,系中國曲協會員,福建省民協、劇協、曲協會員,龍岩市民協、曲協常務理事, 漳平市作協副主席,漳平市民協顧問。創作有戲劇、曲藝、散文、詩歌、歌詞、民歌、童謠、民間文學、報告文學以及格言、諺語、楹聯等共600多篇(部、條),作品在各級各類報刊發表、電視臺電臺播出或文藝舞臺演出,並多次獲獎。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