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新三板新政“溫暖”市場寒冬 或成為新一輪改革開端

中國網財經12月26日訊(記者 金易子)12月22日,全國股轉公司召開新三板分層與交易制度改革新聞發佈會, 發佈籌畫許久的市場分層及交易制度改革方案。 據瞭解, 此次改革主要涉及優化分層制度;涵蓋引入集合競價、優化協定轉讓、鞏固做市轉讓的交易制度供給與改革;實施創新層企業與基礎層企業差異化的資訊披露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市場流動性。 ”對於新政, 在當日由犀牛之星主辦的2017新三板投資年會上, 棕泉資本創始合夥人徐瑞芬指出, 這可以看作是新一輪改革的開端, 也會引發市場對其後續政策的期盼。

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亦認為, 這至少意味著管理層開始關注, 穩定軍心。

新三板的冷與熱

隨著做市指數不斷下探屢創新低, 不少人都以“寒冬”來形容當下的新三板市場。 在新政披露後, 做市指數並未改變低迷走勢。 對於當下市場彌漫的悲觀情緒, 在明道投資合夥人李建建看來, 是由於市場人士對新三板市場期待值過高。 “雖然發展速度受制於各種因素沒有預想的這麼快, 但回首這幾年, 新三板市場已經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

“冷與熱是相對的。 ”溫氏投資股權投資業務負責人孫德壽指出, 相比2015年左右的狂熱, 當下新三板市場則顯得寒冷。 另外, 新三板市場在規範企業治理和助力企業融資方面的作用上比較“熱”,

投資層面的交易功能則顯得“冷”。

不過多位投資者亦表示, 期待新三板市場流動性能進一步增強, 以發揮其退出管道的功能。 “當下新三板市場寒冬, 是因為許多新三板投資者‘受傷’了。 ”東方匯富董事總經理王小東指出, 新三板市場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 比如曾經以較高價格投資了一些企業, 結果最後卻摘牌甚至無法拿回本錢, “因此改善新三板市場現狀需要系統性解決方案, 完善市場體系。 ”

對於上述新政, IDG資本合夥人連盟認為, 大宗交易和集合競價等政策出臺, 一方面將一定程度改善新三板流動性, 另一方面也會加大新三板公司之間差異, 好的公司交易量會更多, 質地不好的公司交易量會更少。

“新三板目前處於冰與水之間, 屬於零度。 ”對於未來, 東北證券股轉業務部副總經理張可亮則期待, 除股轉以外的國家力量入場支持新三板發展, 無論是國有養老的資金、國有產業資金或是其他方面的支持。

企業需專注自身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 在新三板市場“寒冬”之下, 近段時間以來, 一些掛牌企業已開始另謀出路或備戰IPO。 然而IPO進程加快, 審核卻趨嚴。

“這對於我們投資PRE-IPO企業而言, 亦是新的挑戰。 ”在漢理資本董事長錢學鋒看來, 企業成長性是首位的, 只要公司在未來幾年能不斷發展, 是否IPO計畫都是次要的, 因為也會有並購、借殼等其他資本機會。

“登陸A股的門檻越來越高, 所以對於投資機構和企業而言, 做好自己手頭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中金前海董事總經理胡祺昊認為, 企業與其等待政策, 不如更關注自身業績, 產生財富效應後吸引投資者進入, 倒逼政策出臺。

作為機構投資者, 王小東亦指出, 更關注企業的基本面。 “新三板流動性不足, 溢價難以體現。 因此對於我們來說, 不指望在新三板實現交易快進快出, 而是耐心讓成長型企業可以有不錯的業績增長, 通過並購等方式退出。 ”

“同樣一家公司在哪裡掛牌上市確實重要, 但反過來說好的公司在哪裡其實都可以。 很多美股拆了結構回歸國內資本市場, 好的公司在哪裡都有好的價值體現。 ”豐厚資本創始人楊守彬指出。

“企業應該回歸本質, 踏踏實實做好自己, 上市是順便的事情。 短期來看,

符合IPO條件的企業還是可以去IPO, 新三板市場是相對早期創新企業的沃土, 這些企業能夠在這裡得到更多機構關注, 助力企業更好發展。 ”朗瑪峰創投合夥人范志亮指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