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專家把脈東北國企改革:以混改、增效、合作、減負激發潛能

新華社記者王炳坤、王瑩

瀋陽(CNFIN.COM / XINHUA08.COM)--國企改革是東北振興的“龍頭”。 儘管當前東北經濟還面臨困難, 但國有企業在技術、產品、人才等方面的雄厚實力不容忽視。 如何通過改革激發其潛力?專家學者從混合所有制改革、內部增效、區域合作、減輕負擔等方面建言獻策, 寄予期望。

近日, 一場以“國有企業改革——東北振興的重頭戲”為主題的東北振興專題論壇在東北大學舉行。

東北經濟市場化水準低, 國有企業比重高, 黑龍江、吉林、遼寧3省共擁有7000多戶地方國有企業, 資產總額超過2.8萬億元, 這還不包括規模龐大的央企駐地方機構。

此次由遼寧省發改委、遼寧省國資委、東北大學和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共同主辦的論壇上,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 近年來隨著一批國有企業效益不佳, 東北經濟受到拖累, 深化國企改革在新一輪東北振興中扮演“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角色。

混合所有制是國企改革的重要路徑。 東北國企體量龐大、包袱沉重, 導致民營資本難以進入。 如何先易後難, 找准混改“突破口”?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 從務實推進的角度看, 在東北地區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推進國有資本多元化, 比簡單降低國有經濟比重更容易, 可作為混改的第一步。 經濟學家許善達認為, 具體操作上,

可以劃撥一部分國有資產給社保基金, 成立投資運營公司經營國有資本, 通過股權多元化, 既可以形成企業管理的制衡局面, 也會為民營資本進入打下基礎。

面對移動互聯網浪潮給實體經濟帶來的挑戰, 國有企業當如何轉變?與會專家認為, 東北國企集中于傳統產業, 太實、太硬、太重, 應該向資訊化、軟性化、服務化轉型。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說, 當前的發達經濟體, 服務業占經濟的比重達到70%, 而製造領域的服務業又占服務業的70%。 東北國企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上大有可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所長馬駿則認為, 面對消費升級和智慧製造趨勢, 東北國企要從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結構變成自下而上的“倒金字塔”結構,

讓一線員工和市場人員來參與快速決策。 為此企業急需通過瘦身健體, 調整組織、管理模式來提質增效。

開放合作也將成為東北國企的新動能。 除了借“一帶一路”戰略轉移傳統產能, 最近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東北地區與東部地區部分省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 也為東北國企改革拓寬道路。 江蘇省社科院原院長宋林飛說, 遼寧、江蘇作為對口合作省份, 兩地可出臺政策引導國有企業加強市場化合作, 鼓勵國企帶動民營資本打造兩地優勢產業鏈, 而不要以幫扶、援助的觀念, 僅僅是資金、專案上的支援。

激發國企潛力和活力還離不開“做減法”。 國務院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副局長吳同興認為,

東北國企減負要多措並舉, 包括多管道分流富餘人員以解決人員負擔, 通過債務重組、債轉股等解決債務負擔, 剝離“三供一業”等職能以解決社會負擔。 常修澤表示, 東北既要通過改革讓優勢企業“率先突圍”, 做優做大做強, 也要下力氣處置僵屍企業, 關鍵是“保人不保企、淘企不淘人”, 為企業健康發展營造寬鬆環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