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筆墨鄉愁!從孟光濤先生畫作看貴州變化

孟光濤先生寫生作品:余慶大烏江回龍橋

貴州省美術館2017年拍攝照片:余慶大烏江回龍橋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陳李育)在貴州同一地點, 歷經半個多世紀後會發生哪些變化?“紀念孟光濤先生誕辰100周年美術作品展”的寫生粉本和今天的照片對比給出了答案。

孟光濤先生寫生作品:二郎灘渡口

貴州省美術館2017年拍攝照片:二郎灘渡口

12月25日, 紀念孟光濤先生誕辰100周年美術作品展在貴州省美術館開幕, 展覽展出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孟光濤先生創作的近200幅寫生作品。 作為貴州現代中國畫壇四大家之一, 孟光濤先生的山水畫見證了大半個世紀以來貴州的綠色生態和經濟建設, 這些作品成為了記錄貴州自然生態環境的真實畫卷。

孟光濤先生寫生作品:歷史名城遵義

貴州省美術館2017年拍攝照片:歷史名城遵義

此次展覽, 貴州美術館特地尋蹤孟先生留下筆墨的地方,

並進行實景採集, 通過先生的畫作和今天的照片做對比, 試圖把貴州幫個世紀以來, 在生態、環境、歷史等方面的演變呈現給觀眾。

貴州地處雲貴高原東部, 從海拔200米到3000米不等, 氣候溫暖濕潤, 林木蔥蘢, 有高原和深谷, 是一個生態環境複雜的地區。 孟光濤先生探索著如何將山水畫同貴州山川的特色和民族的精神特質結合起來, 創作出一種既有山水畫內涵, 而又具有個人特色的畫作。

孟光濤先生寫生作品:茅臺渡口

貴州省美術館2017年拍攝照片:茅臺渡口

據悉,每年孟先生都要拿出很多時間到貴州的景區寫生。在經濟滯後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貴州的交通十分落後,寫生者在崇山峻嶺中跋涉攀援,每前進一步都十分艱難。家鄉的經濟不夠發展,但作為藝術家,他敏感地發現家鄉每一點細微的變化,懷著滿腔熱情深入農村、工廠搜集素材,體驗生活。作品多為寫生之作,表現內容緊貼現實生活,借鑒西畫的造型、透視、光影等技法,畫風生機勃勃,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

此次展出的寫生作品,就是孟先生踏遍貴州山水所做,是貴州綠色生態、經濟發展變化的見證。

孟光濤先生寫生作品:湄潭茶場

貴州省美術館2017年拍攝照片:湄潭茶場

孟光濤先生寫生作品:茅臺渡口

貴州省美術館2017年拍攝照片:茅臺渡口

據悉,每年孟先生都要拿出很多時間到貴州的景區寫生。在經濟滯後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貴州的交通十分落後,寫生者在崇山峻嶺中跋涉攀援,每前進一步都十分艱難。家鄉的經濟不夠發展,但作為藝術家,他敏感地發現家鄉每一點細微的變化,懷著滿腔熱情深入農村、工廠搜集素材,體驗生活。作品多為寫生之作,表現內容緊貼現實生活,借鑒西畫的造型、透視、光影等技法,畫風生機勃勃,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

此次展出的寫生作品,就是孟先生踏遍貴州山水所做,是貴州綠色生態、經濟發展變化的見證。

孟光濤先生寫生作品:湄潭茶場

貴州省美術館2017年拍攝照片:湄潭茶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