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空頭中銀國際:中期調整沒結束!對明年行情也看不到樂觀的理由!

週五晚上, 中銀國際發了一篇報告——《明年或是資本市場困難的一年——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瞻》, 由於和全市場一致樂觀的看法不同, 引起投資者的關注和討論。

這篇報告的核心要點是:過去兩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主導了第二年的股票市場走勢, 比如, 去產能主導了2016年週期, 防風險與去庫存主導了2017年消費。 作為投資者, 你必須得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予十二分的重視。 中銀國際判斷, 今年會議主要內容, 可能是一個核心任務、一個重要目標、兩個短板。 其中, 核心任務是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

過去兩年, 好的資產價格都漲得很多了, 既然明年要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 那就意味著投資者掙錢會變得很困難。

因此, 中銀國際認為, 明年可能是資本市場困難的一年, 投資者要降低對明年的業績預期。 要說明的是, 說困難, 並不代表對市場判斷有多空, 而只是說掙錢沒過去兩年那麼容易。

轉到當下市場。 11月14日以來, 上證綜指從3450開始下跌近200點, 創業板下跌8%左右, 滬深兩市3456支個股下跌將近3000支, Wind白馬股指數也下跌近6%。

現在, 投資者最關心的是, 市場調整到現在, 結束了嗎?

要科學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要回答, 市場為什麼會發生這次調整。 在我們的資產價格分析框架中, 判斷市場走勢, “短期看情緒, 中期看經濟, 長期靠國運”。 要理解這次市場調整的原因, 也要從短期情緒和中期經濟這兩個角度來分析。

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 中銀國際在北上廣深與機構投資者交流, 調研市場情緒。 當時, 機構投資者在情緒上有兩個一致預期, 持倉上有兩個共同現象。 情緒上的兩個一致預期是:一是十九大之後,

99%以上的投資者對市場一致樂觀, 認為明年是牛市格局;二是絕大部分投資者繼續一致看好消費藍籌, 認為還可以繼續買。 持倉上的兩個共同現象是:一是機構投資者的總倉位都處在過去兩年新高水準;二是機構投資者的持倉結構, 大部分都是以消費藍籌為主, 相當一部分投資經理40%的倉位, 甚至有一些80%倉位都是白馬股。

情緒的兩個一致預期, 持倉的兩個共同現象, 對市場意味著什麼?

根據一致預期理論, 當具備三個條件時, 一致預期必定是錯誤的。 這三個條件是:1、某種看法已經成為市場一致預期, 而不是部分人的預期;2、投資者在一致預期形成中已經調整了自己的頭寸, 而不是沒有行動;3、相關資產價格與估值已經充分反應了一致預期,

而不是還停留在原地。

從短期情緒來看, 市場下跌是因為投資者太樂觀。 那麼調整到現在, 雖然樂觀的投資者還占一大半, 但謹慎的投資者已經有了一部分。 這是不是意味著市場調整結束了呢?中銀國際認為, 這次調整, 可能還有中期的經濟背景在其中。

要看市場為什麼要調整, 那麼就要理解市場為什麼會從2638以來反彈這麼多。

根據中銀國際的分析, 2638以來上證綜指反彈30%以上, 核心是業績驅動。 那麼業績來源是什麼?很多分析說是供給側改革、集中度提升所致, 因此展望明年時仍然很樂觀。 供給側改革是個針對傳統過剩行業的政策因素, 集中度提升則是個長期趨勢。 一個政策因素, 一個長期趨勢, 如何能夠有這麼大能量, 不僅大幅提升週期、還有消費、金融板塊的業績好轉, 甚至成長股的內生增速呢?

去年以來的業績好轉, 根本性因素是經濟復蘇。 在產能週期接近底部、庫存見底的背景下, 庫存週期中的補庫存行為, 才是去年以來盈利好轉的根本;而供給側改革, 只是加劇了這個波動。因此,從上游到中游乃至下游,從實體到金融板塊,業績增速都在或快或慢的回升。因為,雖然所有的行業都有自己的週期性,但所有行業的週期,都脫離不開宏觀大週期。從這個角度,就會容易理解,為什麼消費行業、甚至金融板塊、乃至創業板的內生增速也在向上。

補庫存帶動的經濟復蘇,到今年1季度就結束了。2季度各項指標弱化但還能維持,3季度開始明顯下行,進入4季度之後趨勢更明確。只是和2011-2015年相比,下降的幅度沒那麼大。見慣了“L”一豎的下滑態勢,市場認為當前經濟“有韌性”。“韌性”這個說法,讓大家忽視了下滑的趨勢和風險。

目前市場對明年經濟增速一致預期是6.7%左右,比今年僅回落0.1個百分點,是小幅下滑。但是,按照我們對產能週期和庫存週期的理解,中銀國際認為市場對明年是經濟過於樂觀,大部分投資者對宏觀經濟下行的程度預計不夠。

現在,各家策略同行對對明年全部A股盈利一致預期是15%左右。按照我們對宏觀週期的判斷,明年A股盈利增速可能要比預期大打折扣。如果宏觀經濟不如市場想像那樣樂觀,那麼所有行業的盈利都會受到影響,因為沒有一個行業的週期能夠脫離開宏觀週期而獨自運行。宏觀週期下行對市場的影響,在9月中旬之後就已經開始,先是有色、煤炭、鋼鐵等週期板塊體現,11月之後開始在消費藍籌體現,我們認為還會繼續向其它行業蔓延。中期對宏觀週期偏謹慎,是我們對市場中期偏謹慎的核心原因。

短期的情緒見頂,與中期的宏觀週期下行,兩個因素碰頭是近期市場大幅調整的原因。

那麼,市場調整結束了嗎?中銀國際認為中期調整沒結束。從預期來講,市場現在對明年經濟都還樂觀,沒有充分反應宏觀經濟可能的下行幅度。

投資者有疑問說,如果經濟下行那麼多,2020年翻番目標怎麼辦?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這意味著未來幾年中央都不會再像以往那樣強調經濟增速目標。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經濟就會順應自身的規律去運行,明年的增速會降得低一些。第二,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韓文秀在11月8日《經濟日報》撰文說,要實現2020年翻番目標,未來幾年GDP年均增長6.3%就夠了。考慮到他的官方身份,從這可以看出,翻番目標應該不是大的問題了。

在翻番目標不是問題的情況下,中央政治局開會說明年要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即使明年經濟下滑幅度略大一些,貨幣政策可能也難以實質放鬆,利率也難以明顯下降,流動性格局不會有明顯改善。如果利率沒有下降,又要化解風險,加上資管新規還沒有開始實行,對明年,目前看不到樂觀的理由。

但彩貝小編對中銀國際這個觀點並不苟同。明年市場的樂觀因素更多,整個經濟到資金面,都是偏多的。我們認為,明年A股將開啟新一輪牛市。大家如果有心,可以留存印證。

另外,小編還是建議大家如果願意,可以看看智慧時代的機器人選股到底如何,今年我們的所有組合,都跑贏了滬深300指數的收益!這個是有資料的,不能只靠嘴吹,白馬奔騰智慧組合,年初至今的收益超過100%!大家也可以點選連結,翻看歷史記錄!

只是加劇了這個波動。因此,從上游到中游乃至下游,從實體到金融板塊,業績增速都在或快或慢的回升。因為,雖然所有的行業都有自己的週期性,但所有行業的週期,都脫離不開宏觀大週期。從這個角度,就會容易理解,為什麼消費行業、甚至金融板塊、乃至創業板的內生增速也在向上。

補庫存帶動的經濟復蘇,到今年1季度就結束了。2季度各項指標弱化但還能維持,3季度開始明顯下行,進入4季度之後趨勢更明確。只是和2011-2015年相比,下降的幅度沒那麼大。見慣了“L”一豎的下滑態勢,市場認為當前經濟“有韌性”。“韌性”這個說法,讓大家忽視了下滑的趨勢和風險。

目前市場對明年經濟增速一致預期是6.7%左右,比今年僅回落0.1個百分點,是小幅下滑。但是,按照我們對產能週期和庫存週期的理解,中銀國際認為市場對明年是經濟過於樂觀,大部分投資者對宏觀經濟下行的程度預計不夠。

現在,各家策略同行對對明年全部A股盈利一致預期是15%左右。按照我們對宏觀週期的判斷,明年A股盈利增速可能要比預期大打折扣。如果宏觀經濟不如市場想像那樣樂觀,那麼所有行業的盈利都會受到影響,因為沒有一個行業的週期能夠脫離開宏觀週期而獨自運行。宏觀週期下行對市場的影響,在9月中旬之後就已經開始,先是有色、煤炭、鋼鐵等週期板塊體現,11月之後開始在消費藍籌體現,我們認為還會繼續向其它行業蔓延。中期對宏觀週期偏謹慎,是我們對市場中期偏謹慎的核心原因。

短期的情緒見頂,與中期的宏觀週期下行,兩個因素碰頭是近期市場大幅調整的原因。

那麼,市場調整結束了嗎?中銀國際認為中期調整沒結束。從預期來講,市場現在對明年經濟都還樂觀,沒有充分反應宏觀經濟可能的下行幅度。

投資者有疑問說,如果經濟下行那麼多,2020年翻番目標怎麼辦?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這意味著未來幾年中央都不會再像以往那樣強調經濟增速目標。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經濟就會順應自身的規律去運行,明年的增速會降得低一些。第二,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韓文秀在11月8日《經濟日報》撰文說,要實現2020年翻番目標,未來幾年GDP年均增長6.3%就夠了。考慮到他的官方身份,從這可以看出,翻番目標應該不是大的問題了。

在翻番目標不是問題的情況下,中央政治局開會說明年要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即使明年經濟下滑幅度略大一些,貨幣政策可能也難以實質放鬆,利率也難以明顯下降,流動性格局不會有明顯改善。如果利率沒有下降,又要化解風險,加上資管新規還沒有開始實行,對明年,目前看不到樂觀的理由。

但彩貝小編對中銀國際這個觀點並不苟同。明年市場的樂觀因素更多,整個經濟到資金面,都是偏多的。我們認為,明年A股將開啟新一輪牛市。大家如果有心,可以留存印證。

另外,小編還是建議大家如果願意,可以看看智慧時代的機器人選股到底如何,今年我們的所有組合,都跑贏了滬深300指數的收益!這個是有資料的,不能只靠嘴吹,白馬奔騰智慧組合,年初至今的收益超過100%!大家也可以點選連結,翻看歷史記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