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在肇慶,竟與“詩歌女神”相遇了!

日前, 首屆南方詩歌節在肇慶拉開帷幕

▽▽

原文中此處為連結, 暫不支援採集

首屆南方詩歌節

近100名國內外著名詩壇名家共聚德慶

中外專家共論詩歌發展

為新時代詩歌旅程尋找接續點和出發點

記著採訪了其中12位專家

一起傾聽他們對詩歌的所思所悟

↓↓↓

在首屆南方詩歌節上

記者竟與“詩歌女神”舒婷相遇了

舒婷的《致橡樹》曾經影響了一代人

如今與“女神”相遇

她那親切的印象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淩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為了愛情, “我”願意在北國的天寒地凍裡, 與心上人一起, 經受風霜雨雪。 一位溫婉南國水鄉女子, 攜著一股輕柔的暖風,

從遠方款款而來。 朦朧詩派代表作家之一的舒婷這樣為我們展示生命與愛情、平等與獨立的詩意診釋。 在首屆南方詩歌節上, 我與“詩歌女神”舒婷相遇。

在德慶的金林水鄉詩歌小鎮活動現場, 這位元一直不接受記者採訪的詩人就這樣出現在我的眼前, 約五十歲的模樣, 高高的個子, 清瘦, 一副墨鏡, 一頭長卷髮, 一襲黑色的長衫, 低調卻不乏親和感。 這是我第一次真實地見到舒婷, 比我想像中的《致橡樹》《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的作者模樣更有大家風範。

我想更深入地瞭解舒婷。 在一個小環節結束後, 我迅速沖上前去, 在詩人群中大膽地截住她。 我誠懇地表示不採訪, 但有個願望—請她為我們的讀者題字。 我的舉動讓舒婷愣了一下,

隨後她爽快地答應了。 我馬上遞上本子與筆。 在冬日午間的溫暖陽光下, 沒有詩歌寫的那麼遙遠的距離, 也沒有網路上所說的“女神架子”, 舒婷親切和藹, 卻神采飛揚, 提筆為《西江日報》的讀者寫下了“西江兩岸, 陽光明媚”。

舒婷, 無論是她的詩歌還是她的為人都展現著大家風範,

並隱隱散發著詩意的芬芳。 她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 給我們留下廣闊的想像和闡述的餘地, 也給詩歌帶來了朦朧美、含蓄美、彈性美。 所以有詩評家說, 舒婷擅長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 在捕捉複雜細緻的情感體驗方面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 我與她近距離接觸, 更能感受到這位女詩人獨有的敏感與細膩。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用霧靄、流嵐、虹霓……”我們願舒婷以熱情的生命, 繼續開著紅碩的花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