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紮堆生產也獲利——企業生存與零利潤定理

“賣一台電腦就賺您一把大蔥的錢, 您就別再砍了!”在北京中關村, 這句話差不多已被那些電腦促銷員當成口頭禪了。 雖然這話聽起來有些誇張, 但卻一語道出了近年來各商家們的共同心聲: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錢越來越難賺了, 利潤也越來越薄了。 再看看下面這組資料, 或許更能說明問題:2008年家電業全行業的利潤率在2%~3%之間;以手機為代表的通訊產品製造業銷量增長了8%, 利潤卻降低了39%;還有更加殘酷的, 藥品製造業平均利潤下降了45%;啤酒全行業500多家企業的利潤只有30個億, 虧損面超過50%;微波爐等小家電行業已經趨於零利潤。

由於競爭日益激烈, 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存在著利潤普遍下降的現象。 為什麼各行業會出現利潤下降甚至是零利潤的現象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 有必要瞭解零利潤原理的相關知識。

要瞭解零利潤定理, 首先需要瞭解正常利潤和經濟利潤的含義。 那麼, 什麼是正常利潤呢?俗話說“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 一般來說投入要素有三種, 即勞動、資本和土地(自然資源), 這三種生產要素投入生產過程共同創造了社會財富。 生產的社會財富按要素進行分配, 勞動者得到工資, 資本所有者得到利息, 土地所有者得到租金。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 企業家才能也被認為是一種稀缺的生產要素。 作為第四類生產要素提供者的企業家獲得的報酬被稱為正常利潤。

如現代社會有職業經理人市場, 職業經理人是一種稀缺資源, 這些職業經理人既有相關的專業知識, 又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 具備經營管理企業的良好素質, 企業雇傭職業經理人來經濟管理企業能夠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準。 職業經理人提供的勞動就是企業家才能, 他們獲得的報酬就是正常利潤。 因此, 正常利潤不是利潤, 而是企業生產成本的一部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