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此人宦遊作詩一首,千百年後竟是相隔幾千里麻城眉山濃濃情誼鑒證

據悉, 11月22日-26日, 眉山成功舉辦了第八屆(眉山)東坡文化節暨首屆四川音樂周。 眉山和麻城聯合主辦的“東坡文化遺址遺跡地文化交流活動”, 以《麻鄉約》為載體, 系第八屆(眉山)東坡文化節延伸的重要內容。 冥冥之中, 似乎註定麻城與眉山兩地有著深厚情誼。 937年前 因蘇東坡一首《梅花》眉山與麻城結緣。

1080年正月二十日, 43歲的蘇東坡在趕赴黃州途中, 路過麻城春風嶺, 寫下一首《梅花》詩。

何人把酒慰深幽, 開自無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 不辭相送到黃州。


​自此, 踏上了他波瀾壯闊的宦遊足跡萬里行。 九百多年之後, 大型東路花鼓戲《麻鄉約》跋山涉水, 從麻城來到東坡故里, 詩書眉山, 凝聚了兩地的濃濃情誼。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表明, 川渝地區1.1億人口中, 有60%-70%的民眾認為, 自己的祖籍地在麻城孝感鄉。 “三百年前一台戲, 祖祖輩輩不忘記, 問我祖籍在何方, 湖廣麻城孝感鄉”。

這首流傳至今的民謠, 是追根朔源的佐證, 是魂牽夢繞的鄉愁, 也是中國移民史上特殊而重要的文化符號。

麻城是中國古代“八大移民發源地”之一, 麻城孝感鄉是‘湖廣填四川‘的起始地和集散地, 是巴蜀公認的“祖籍聖地”。 眉山不僅和麻城源遠流長, 眉山和湖北黃岡, 更因蘇東坡而緊密聯繫在一起。 眉山是蘇東坡的老家, 是東坡文化的發祥地, 是蘇東坡成長成才的搖籃, 是蘇東坡走向全國、走向全世界的發軔地。 眉山有5000年人類文明史、2300年州郡建制史, 享有“千載詩書城”的美譽。 而黃岡是“蘇東坡”大名的誕生地。 在黃岡, 蘇東坡不但創作出了蘊涵哲理而又充滿詩情畫意、飄逸空靈的《前赤壁賦》、《後赤壁賦》, 吟詠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千古絕唱,

一詞二賦登上他文學創作的頂峰, 而且寫下了傳世書法名篇《黃州寒食帖》, 被公認為天下第三行書。 在眉山, 他留下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坡肘子”。 無獨有偶的是, 在黃岡, 他也留下了千古名菜“東坡肉”, 二者遙相呼應相映成趣。

移民落地生根, 不忘故土的友誼和文化傳承是我國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前些年, 重慶大型媒體開展了東去麻城尋根問祖採訪活動, 近年來, 自發到麻城尋根問祖的川渝移民後裔逐年增多。

​為了滿足民眾尋找夢裡老家、重拾鄉愁記憶的需要, 麻城市積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建設了全國首個移民文化主題公園--麻城孝感鄉文化公園。 用三年錘煉出全國首台移民文化大戲--《麻鄉約》。

​該劇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麻城東路花鼓戲特有的藝術形式, 以“湖廣填四川”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 通過描寫麻城孝感鄉村民陳雄義父子兩代人背井離鄉、勇闖川渝、十磨九難、愛恨情仇的特殊經歷, 展示了川渝移民篳路藍縷、艱苦創業、誠實守信的精神特質, 再現了湖廣填四川的歷史圖景和宏偉畫卷。

2016年, 《麻鄉約》代表湖北省參加中宣部、文化部組織的全國戲曲 會演, 受到首都觀眾和戲曲專家的高度讚譽。 今年11月, 《麻鄉約》榮獲第十五屆中國人口文化獎優秀劇碼獎。 《麻鄉約》帶著鄉情、滿懷深情,從麻城出發,來到眉山,開展“尋夢川渝”文化交流活動。

《麻鄉約》帶著鄉情、滿懷深情,從麻城出發,來到眉山,開展“尋夢川渝”文化交流活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