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關於紅酒有普遍存在的一些誤解

誤區一:紅酒都很貴, 幾十塊錢的都是勾兌的假酒

事實上葡萄酒並非都很貴, 很多葡萄酒都是百元以內的, 甚至四五十塊的紅酒有很多都很好喝。

很多適宜日常飲用的葡萄酒, 果香豐富, 口感順滑, 便宜又好喝。 現在市場上調製的假酒、國內灌裝的葡萄酒都已經非常少見了。 正規管道你能買到的進口葡萄酒, 都是純正的進口貨。 換句話說:你能喝到假冒偽劣紅酒的概率, 比喝到地溝油的概率低太多太多。

誤區二:喝紅酒要很小口品嘗, 大口喝是土鼈行為

一派胡言!即便是專業的葡萄酒品鑒, 也要喝一大口。

多少釀酒師費盡心力把酒做的柔順易飲, 就是為了讓你在大口吞咽時非常愉悅。 而且喝酒的體驗, 小口飲用的時候, 不僅僅味道不夠給勁兒, 如果量太小, 無法充滿整個口腔, 你品嘗到的味道都不是全面的。

喔, 你說到乾杯。 興之所至, 開懷暢飲,

有何不可?

誤區三:越大牌的紅酒越好喝

盲目追大牌, 不僅僅會增加喝到假冒大牌的風險, 本身也並不一定是最佳口味的選擇。

你或許沒有想過, 當你問老闆店裡有沒有“lafei”的時候, 就像問一個大廚“這附近哪裡可以買到肯德基”一樣。 挑選葡萄酒和挑選餐館很像,

迷糊列個表, 用幾家飯館為你解讀選酒和選飯館的關係:

多選擇小廠牌和一些精品酒莊的酒款, 不僅能讓你喝到更好喝的酒, 還能大大提升逼格。 畢竟總請朋友去肯德基吃飯, 也不是逼格太高的事情。

誤區四:紅酒一定要放在專業的酒窖/酒櫃裡保存

短期保存請避免高溫、遠離後備箱即可。

我們所買的大部分酒, 都是短期內就會喝的, 當然不排除土豪如你, 打算買幾箱大拉菲存上二十年。 但是大部分時候, 你買回去喝的酒就像樓下麵包房買的早餐吐司, 他們或許看不到後天早上的太陽, 所以, 只要不是非常脆弱的老酒, 就不要太在意是否有酒櫃或酒窖, 遠離陽臺和貓咪, 隨便找個陰涼處放著吧。

誤區五:紅酒是越陳越香

大部分紅酒都是越新鮮越好喝, 只有價格稍貴的精品酒莊甚至名莊酒才會在放一些年以後更好喝。

即便是大拉菲, 也不是越陳越香, 不同年份的大拉菲可能具有二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以上的陳年能力。 而一旦超過這個時間, 酒的味道也會慢慢下降,

變得寡淡無味, 甚至無法飲用。

對於最普通的餐酒來說, 也許只要兩三年的時間, 酒的味道就會下降, 儘管他們可能放十年也不會壞, 但是會變得像酒精兌水:果香幾乎喪失殆盡了。

所以平時買酒, 不要刻意追求年份悠久, 你可能只是在買無良酒商的高價尾貨庫存而已。

你要問怎麼判斷什麼時候喝最好?葡萄酒的陳年能力就像人的壽命一樣, 你可以預測, 卻永遠無法預知。 拿迷糊酒鋪的酒來舉例, 100元以內的酒我都建議趁新鮮喝掉, 100-300元之間的則可以陳年5-10年的時間, 而300元以上的酒則基本上都具有10年以上的陳年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絕大多數的白葡萄酒都需要趁新鮮喝掉, 白葡萄酒比起紅葡萄酒要短命的多。

誤區六:喝紅酒一定要醒酒

市面上能買到的大多數葡萄酒都不需要醒酒。

關於醒酒,即便是國際最頂尖的葡萄酒大師,也會有爭議。醒酒的時間長短,就像豆花是甜的還是鹹的一樣,永遠存在分歧。

迷糊在往期的推送內容裡,有一篇是專門對於醒酒和醒酒器的介紹,點擊查看 → 關於醒酒和醒酒器,多圖殺貓 。

誤區七:紅酒一定要開瓶就一次喝完

媽媽通常開一瓶可以喝上半個月,這麼多年來還是活蹦亂跳的,你們就放寬心喝吧。

儘管開瓶以後的葡萄酒味道會快速損失,但並不代表會存在健康風險。沒有喝完的葡萄酒,把塞子塞回去(塞不回去的倒過來塞),放進冰箱,能夠最大限度的減少味道的損失。

就好像你燒了三斤紅燒肉,但是一頓沒有吃完,怎麼辦?封上保鮮膜放進冰箱吧。儘管下次再熱,味道沒有那麼好吃了,可畢竟還是紅燒肉啊!

誤區八:有掛杯的紅酒才好

掛杯不能成為判斷酒品質好壞的標準。

這麼多年來,掛杯一直都被神話了:有掛杯的葡萄酒就是好酒被很多人奉為選酒信條。然而實際上現在市售的幾乎所有葡萄酒,都有顯著的掛杯。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掛杯的紅酒才是好紅酒”這一命題,等同於“有JJ的男人才是好男人”,你沒法說它錯,但卻沒有任何指導意義。

誤區九:喝紅酒一定要用專業的高腳杯

好的酒杯或許能提升喝酒的體驗,但絕不是決定因素,酒好不好喝,心情最重要。

好的酒杯能夠幫助酒更好的展示香氣,讓你不僅能夠在口腔裡享受葡萄酒,光是用鼻子也能感受美妙的香味。

然而喝酒不是科學研究,你不必拘泥於這些繁瑣的細節。就像華山派氣宗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劍氣所至,草木皆為利刃。畢竟,沒筷子也不耽誤吃紅燒肉不是。

有一部逗比的慢熱型電影叫《杯酒人生》,男主角拿一次性紙杯喝一瓶幾萬塊的紅酒,成為經典。很多人為那瓶紅酒感到惋惜,我卻不以為然。我堅信那是男主的精彩轉變,把握當下,是酒和人生的真諦。

誤解十:紅酒兌雪碧是非常土鼈的喝法

是你花錢買了酒,不要被自己買的商品綁架了。

給你們展示一條我最喜歡的淘寶評價:

或許會有人不以為然,認為“雪碧破壞了葡萄酒均衡的口感”,或者說釀酒師們“費盡心力把酒裡的糖分去掉,一杯雪碧又加回去了”。當然,現實是葡萄酒也可以用於調製雞尾酒,如果覺得紅酒兌雪碧好喝,就這麼幹吧。

我一直認為:我花錢買酒,買的是開心,不是買罪受,千金難買爺樂意嘛不是。

誤區六:喝紅酒一定要醒酒

市面上能買到的大多數葡萄酒都不需要醒酒。

關於醒酒,即便是國際最頂尖的葡萄酒大師,也會有爭議。醒酒的時間長短,就像豆花是甜的還是鹹的一樣,永遠存在分歧。

迷糊在往期的推送內容裡,有一篇是專門對於醒酒和醒酒器的介紹,點擊查看 → 關於醒酒和醒酒器,多圖殺貓 。

誤區七:紅酒一定要開瓶就一次喝完

媽媽通常開一瓶可以喝上半個月,這麼多年來還是活蹦亂跳的,你們就放寬心喝吧。

儘管開瓶以後的葡萄酒味道會快速損失,但並不代表會存在健康風險。沒有喝完的葡萄酒,把塞子塞回去(塞不回去的倒過來塞),放進冰箱,能夠最大限度的減少味道的損失。

就好像你燒了三斤紅燒肉,但是一頓沒有吃完,怎麼辦?封上保鮮膜放進冰箱吧。儘管下次再熱,味道沒有那麼好吃了,可畢竟還是紅燒肉啊!

誤區八:有掛杯的紅酒才好

掛杯不能成為判斷酒品質好壞的標準。

這麼多年來,掛杯一直都被神話了:有掛杯的葡萄酒就是好酒被很多人奉為選酒信條。然而實際上現在市售的幾乎所有葡萄酒,都有顯著的掛杯。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掛杯的紅酒才是好紅酒”這一命題,等同於“有JJ的男人才是好男人”,你沒法說它錯,但卻沒有任何指導意義。

誤區九:喝紅酒一定要用專業的高腳杯

好的酒杯或許能提升喝酒的體驗,但絕不是決定因素,酒好不好喝,心情最重要。

好的酒杯能夠幫助酒更好的展示香氣,讓你不僅能夠在口腔裡享受葡萄酒,光是用鼻子也能感受美妙的香味。

然而喝酒不是科學研究,你不必拘泥於這些繁瑣的細節。就像華山派氣宗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劍氣所至,草木皆為利刃。畢竟,沒筷子也不耽誤吃紅燒肉不是。

有一部逗比的慢熱型電影叫《杯酒人生》,男主角拿一次性紙杯喝一瓶幾萬塊的紅酒,成為經典。很多人為那瓶紅酒感到惋惜,我卻不以為然。我堅信那是男主的精彩轉變,把握當下,是酒和人生的真諦。

誤解十:紅酒兌雪碧是非常土鼈的喝法

是你花錢買了酒,不要被自己買的商品綁架了。

給你們展示一條我最喜歡的淘寶評價:

或許會有人不以為然,認為“雪碧破壞了葡萄酒均衡的口感”,或者說釀酒師們“費盡心力把酒裡的糖分去掉,一杯雪碧又加回去了”。當然,現實是葡萄酒也可以用於調製雞尾酒,如果覺得紅酒兌雪碧好喝,就這麼幹吧。

我一直認為:我花錢買酒,買的是開心,不是買罪受,千金難買爺樂意嘛不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