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厲害了!咱阜陽從廢裡淘金,一年產值500億

“哐當、哐當……”“有廢鐵、舊鞋、舊塑膠、牙膏皮———換糖換針換頭繩嘍!”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商品短缺時, 北至內蒙古、東三省, 南至廣東、福建, 幾乎都留下了安徽界首“貨郎”走街串巷的足跡。

以前, 界首人沐風櫛雨一聲聲吆喝, 只能賺個糊口錢。 如今, 30多年過去了, 安徽阜陽下轄的這個縣級市靠著“換破爛、撿破爛”, 通過資源迴圈利用, 打造出了一個上百億元的產業鏈。 界首的發展之路是阜陽市迴圈經濟快速崛起的一個縮影。

“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 建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就推進綠色發展作出一系列部署。 阜陽積極探索符合市情的迴圈經濟發展模式, 每年有200萬噸秸稈、100萬噸林木枝椏、40多萬噸廢舊鉛蓄電池以及銅、鋁、塑膠等經過綜合利用變廢為寶, 不僅年實現綜合利用產值近500億元, 還讓廣大農村土地免遭污染。 阜陽也因此成為安徽唯一入選2015年國家迴圈經濟示範城市(縣)建設地區的省轄市。

廢舊塑膠瓶可紡紗織布

“別人看塑膠飲料瓶是垃圾, 在我們這裡卻是個寶貝。 ”在界首市光武鎮東錦化纖公司, 飲料瓶經過粉碎、溶解等工序, 抽出長絲短纖, 直接織布或與棉花混紡。 進來的是廢舊飲料瓶, 出去的卻是服裝面料, 轟鳴的機器聲中, 一匹匹各色布料源源不斷地走下生產流水線。

如此“高大上”的產業, 追根溯源, 是由“低小散”一步步轉型升級而來。

界首地上沒山、地下無礦, 工業基礎極其薄弱。 想發展農業, 可人多地少, 人均耕地不到一畝。 為了吃飽飯, 界首人成群結隊外出打工。 在打工潮中, 有成千上萬的界首人由於文化不高、本錢少, 只能當“貨郎”, 甚至撿破爛。

隨著大量塑膠鞋底等破爛彙聚到界首市, 一批積累了一定資金的界首人, 不再外出走街串巷, 開始坐鋪收購。 隨後, 界首人發現, 經過一些簡單的加工, 塑膠的價格就能翻番。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界首開始出現簡單分類加工塑膠破爛的生意人, 他們在大批量收購之後, 再進行簡單整理、清洗, 進入粉碎機造粒, 轉手賣給廣東、溫州等地的塑膠製品生產企業。

那時候, 在界首光武鎮, 再生塑膠產業“家家收購、戶戶加工”, 一時頗為壯觀。

同期, 以界首西城為中心的廢舊金屬收購和以田營為中心的廢舊電瓶收購也悄然興起。

在當時, 再生資源產業還僅僅停留在回收以及簡單加工的範疇內, 還談不上形成“迴圈”產業。

污染也隨之而來。 群眾舉報, 媒體曝光, 各級環保部門檢查……要環保還是要關門?如何開闢新的發展道路?這是當地當時迫在眉睫的難題。

按照以往發展模式發展下去, 只能是條“死胡同”。 界首對再生資源產業重新把脈問診, 決定建設多個迴圈經濟工業區。 於是, 涉鉛企業進田營、塑膠加工企業進光武、金屬冶煉企業進西城, 園區外禁止生產,

園區內嚴格監測管控, 構建水、氣、渣“三廢”處理體系, 此舉為界首產業集群轉型升級打下基礎。

迴圈經濟釋放生態紅利

正因有了讓“各類破爛”登堂入室的遠見, 迴圈經濟不負所望, 撐起了界首工業經濟的門面。 以再生塑膠產業為例, 界首光武產業園形成了廢舊塑膠分揀、清洗、造粒、改性塑膠、注塑製品、壓延產品產業鏈條。 界首光武已成為中部地區最大的再生塑膠集散地, 也是中部地區最大的再生塑膠回收、加工、利用、供應中心。 目前, 再生資源產業從業人員約10萬人, 占界首市總人口的八分之一。

與迴圈經濟帶來的經濟效益相比, 迴圈經濟更是帶來突出的資源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現代人生活已離不開汽車、電動自行車,

這些車輛使用的鉛酸蓄電池, 每三四年就要更換一次。 當一塊蓄電池“壽終正寢”後, 一旦被丟棄或野蠻拆解, 鉛將污染土地和水源, 並將通過水源或者食物進入人體。

鉛蓄電池如何善後?阜陽界首田營再生鉛迴圈經濟產業園, 通過打造再生鉛回收生產線幾乎把廢舊電池“吃幹榨盡”, 讓它煥發“二次青春”, 以至於界首驕傲地稱:當你扔出一塊廢舊電池, 說不定它就流落到界首;當你買了一塊新電池, 說不定它就來自界首。

界首田營再生鉛迴圈經濟產業園一角

“進來一個舊電瓶,出來一個新電瓶。”在田營再生鉛迴圈經濟產業園,一塊近10斤重的廢舊鉛酸蓄電池,被投入再生鉛回收設備。經過多道工序,6斤多再生鉛、1斤多硫酸鈉、0.6斤聚丙烯塑膠脫胎而出,全部可以用於生產新的蓄電池。目前,田營產業園形成了廢舊鉛酸蓄電池拆解、電池生產及餘熱再利用的閉合式產業迴圈,通過這條迴圈產業鏈,界首區每年可以“吃”掉廢舊電瓶40多萬噸,生產出再生鉛33萬噸,並深加工成各類新電瓶、電動車等。

界首資源再利用產業仍在轉型升級,現在採取的新工藝與傳統工藝相比,殘酸回收率達100%,餘熱、廢水可100%迴圈利用,徹底實現“零排放”。

中國迴圈經濟協會顧問季昆森算了一筆賬:田營冶煉企業用的廢舊金屬原料,環保風險比用礦開採要小得多。再生鉛與鉛礦相比,生產成本降低38%,能耗為原生礦鉛的25%至31%,每噸鉛可節約標煤1360公斤,減排固廢98.7噸,節水208噸,減排二氧化硫0.66噸。

現在,界首每年回收的鉛酸蓄電池45萬噸,再生鉛產量占全國1/3,每年相當於減少開採鉛礦石三千萬噸,相當於少建十個大型鉛礦企業,使我國鉛自給能力由十年延長到五十年,可減少國土佔用和污染三千平方公里。目前,界首正深度開發城市礦產資源,要打響界首迴圈經濟產業全國品牌,打造中國“卡倫堡”。

迴圈經濟串起了“生態鏈”

在阜陽,迴圈經濟不僅在工業上大放異彩,在農業上也得以廣泛應用,已在這片土地上紮根佈局、快速發展。

養雞大戶薛利,食用菌種植大戶周雷雷、種植大戶王一涯三人各有各的煩惱。薛利的難題是養雞場每天產生大量雞糞,需要花錢找人清理;周雷雷則四處尋找合適的蘑菇培養基料;王一涯想買到價格低廉的有機肥。

阜陽農業迴圈:雞糞和秸稈成為蘑菇的基料

三個人在阜陽市潁泉區政府的牽頭下,有了合作的意向:“養雞場的雞糞可用來種植食用菌,食用菌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菇渣等下腳料又可作為有機肥,用來種植花卉、小麥。”

但如何才能順利迴圈呢?這要借助科技的力量。

人民網安徽頻道探訪時發現,養雞場的員工嚴勇將當日雞糞送到發酵車間,和粉碎後的小麥秸稈混合發酵。“以前雞糞、秸稈都是負擔,沒有人要,現在混合發酵後,可以當肥料直接種雙孢菇,雙孢菇長得又快又好。”

廢料變肥料,靠的是安徽農業大學提供的發酵技術。通過噴灑益生菌溶液,再厭氧發酵,一段時間後,雞糞、秸稈等就能變成優良的蘑菇基料。

周雷雷說,種蘑菇產生的廢渣,再加上秸稈和益生菌,經過發酵,又成了小麥、花卉種植的生物有機肥。

“發展迴圈經濟,降低了企業自身成本,讓我們切實嘗到了甜頭。”王一涯說,大家攜手成立了安徽多多利公司,生產的有機雞蛋、高品質雙孢菇、多種花卉在上海、合肥等地打開了銷路。

阜陽多多利公司從雞糞和秸稈中刨出“金山”,阜陽市潁上縣的經緯迴圈農業有限公司則通過採用“糧、豬、沼、菌、菜”生態迴圈模式“點綠成金”。

經緯麵粉廠加工麵粉時,篩掉的次麥、產生的麩皮等下腳料,被工人們送進了經緯養豬場。豬糞進入沼氣系統,產生的沼氣除發電外,還用於小麥烘乾、園區供暖等。沼渣和沼液,則被送進了葡萄園,代替了農藥和化肥。園區技術員王茂新手裡有一本賬:上述迴圈經濟模式的利用,每年可以為園區節省養豬飼料成本45萬元,節約電費40.6萬元,節約化肥、農藥成本15萬元,同時也減少了養豬場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

就這樣,阜陽將養殖、種植、栽培等有機結合,力求使化肥、農藥使用實現零增長,實現生態農業的大循環。

對於迴圈經濟,阜陽市的追求顯然不止於此。經過不懈努力,2016年初,阜陽市和繁昌、鳳陽等地一起獲批2015年國家迴圈經濟示範城市(縣)建設地區。財政部等三部委將在中央預算內資金安排、重大政策先行先試等方面給予支持。

“爭做綠色發展的領跑者,繼續在迴圈經濟發展上走在前列。”阜陽市發改委主任王家仁說,阜陽正以迴圈經濟產業為基礎,積極推動其向多層次、多領域發展,進一步推動實現區域經濟社會綠色迴圈低碳發展。

迴圈經濟的發展猶如一條承載夢想的“跑道”,阜陽正在闊步前行。

界首田營再生鉛迴圈經濟產業園一角

“進來一個舊電瓶,出來一個新電瓶。”在田營再生鉛迴圈經濟產業園,一塊近10斤重的廢舊鉛酸蓄電池,被投入再生鉛回收設備。經過多道工序,6斤多再生鉛、1斤多硫酸鈉、0.6斤聚丙烯塑膠脫胎而出,全部可以用於生產新的蓄電池。目前,田營產業園形成了廢舊鉛酸蓄電池拆解、電池生產及餘熱再利用的閉合式產業迴圈,通過這條迴圈產業鏈,界首區每年可以“吃”掉廢舊電瓶40多萬噸,生產出再生鉛33萬噸,並深加工成各類新電瓶、電動車等。

界首資源再利用產業仍在轉型升級,現在採取的新工藝與傳統工藝相比,殘酸回收率達100%,餘熱、廢水可100%迴圈利用,徹底實現“零排放”。

中國迴圈經濟協會顧問季昆森算了一筆賬:田營冶煉企業用的廢舊金屬原料,環保風險比用礦開採要小得多。再生鉛與鉛礦相比,生產成本降低38%,能耗為原生礦鉛的25%至31%,每噸鉛可節約標煤1360公斤,減排固廢98.7噸,節水208噸,減排二氧化硫0.66噸。

現在,界首每年回收的鉛酸蓄電池45萬噸,再生鉛產量占全國1/3,每年相當於減少開採鉛礦石三千萬噸,相當於少建十個大型鉛礦企業,使我國鉛自給能力由十年延長到五十年,可減少國土佔用和污染三千平方公里。目前,界首正深度開發城市礦產資源,要打響界首迴圈經濟產業全國品牌,打造中國“卡倫堡”。

迴圈經濟串起了“生態鏈”

在阜陽,迴圈經濟不僅在工業上大放異彩,在農業上也得以廣泛應用,已在這片土地上紮根佈局、快速發展。

養雞大戶薛利,食用菌種植大戶周雷雷、種植大戶王一涯三人各有各的煩惱。薛利的難題是養雞場每天產生大量雞糞,需要花錢找人清理;周雷雷則四處尋找合適的蘑菇培養基料;王一涯想買到價格低廉的有機肥。

阜陽農業迴圈:雞糞和秸稈成為蘑菇的基料

三個人在阜陽市潁泉區政府的牽頭下,有了合作的意向:“養雞場的雞糞可用來種植食用菌,食用菌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菇渣等下腳料又可作為有機肥,用來種植花卉、小麥。”

但如何才能順利迴圈呢?這要借助科技的力量。

人民網安徽頻道探訪時發現,養雞場的員工嚴勇將當日雞糞送到發酵車間,和粉碎後的小麥秸稈混合發酵。“以前雞糞、秸稈都是負擔,沒有人要,現在混合發酵後,可以當肥料直接種雙孢菇,雙孢菇長得又快又好。”

廢料變肥料,靠的是安徽農業大學提供的發酵技術。通過噴灑益生菌溶液,再厭氧發酵,一段時間後,雞糞、秸稈等就能變成優良的蘑菇基料。

周雷雷說,種蘑菇產生的廢渣,再加上秸稈和益生菌,經過發酵,又成了小麥、花卉種植的生物有機肥。

“發展迴圈經濟,降低了企業自身成本,讓我們切實嘗到了甜頭。”王一涯說,大家攜手成立了安徽多多利公司,生產的有機雞蛋、高品質雙孢菇、多種花卉在上海、合肥等地打開了銷路。

阜陽多多利公司從雞糞和秸稈中刨出“金山”,阜陽市潁上縣的經緯迴圈農業有限公司則通過採用“糧、豬、沼、菌、菜”生態迴圈模式“點綠成金”。

經緯麵粉廠加工麵粉時,篩掉的次麥、產生的麩皮等下腳料,被工人們送進了經緯養豬場。豬糞進入沼氣系統,產生的沼氣除發電外,還用於小麥烘乾、園區供暖等。沼渣和沼液,則被送進了葡萄園,代替了農藥和化肥。園區技術員王茂新手裡有一本賬:上述迴圈經濟模式的利用,每年可以為園區節省養豬飼料成本45萬元,節約電費40.6萬元,節約化肥、農藥成本15萬元,同時也減少了養豬場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

就這樣,阜陽將養殖、種植、栽培等有機結合,力求使化肥、農藥使用實現零增長,實現生態農業的大循環。

對於迴圈經濟,阜陽市的追求顯然不止於此。經過不懈努力,2016年初,阜陽市和繁昌、鳳陽等地一起獲批2015年國家迴圈經濟示範城市(縣)建設地區。財政部等三部委將在中央預算內資金安排、重大政策先行先試等方面給予支持。

“爭做綠色發展的領跑者,繼續在迴圈經濟發展上走在前列。”阜陽市發改委主任王家仁說,阜陽正以迴圈經濟產業為基礎,積極推動其向多層次、多領域發展,進一步推動實現區域經濟社會綠色迴圈低碳發展。

迴圈經濟的發展猶如一條承載夢想的“跑道”,阜陽正在闊步前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