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光伏2018,我該如何期待你,帶著笑或是很沉默?|大V談市場②

2017是中國能源產業發展的大變革之年, 是新能源體系引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新時代的探索之年。 企業群雄競逐, 推動技術極速反覆運算,

成本不斷降低;能源政策和行業標準競相出臺, 清潔能源大戰略堅定前行, 繼往開來。

這一年, 儲能、新能源汽車、戶用光伏異軍突起, 來勢兇猛。

這一年, 綠證出臺, 補貼下調, 電能替代試水推行, 能源互聯網未來已來。

這一年, 19大報告宣告我國社會發展新時代啟航, 強勢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 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英雄與淚水, 光榮與夢想, 雄辯與激情, 當下與未來, 我們相信, 這是屬於整個行業的榮光, 這是能源人共同的驕傲。

你是如何回憶你的2017?又將如何迎接2018?

對於補貼、產能、指標這些問題又是什麼看法?

華夏能源網訪談了這些光伏企業的大V們, 他們是這麼回答的。

“產能擴張是行業過熱發展的必然結果。 ”

三晶電氣總經理歐陽家淦

產能擴張是行業過熱發展的必然結果。 上游矽片本身利潤不錯, 擴產是市場導向, 隨著市場增速放緩, 就會把產能壓力傳導到上游矽片, 勢必導致價格下降和利潤下滑。 目前來看風險主要在元件生產商這個環節,

本身元件商的利潤就極低, 還面對巨大的產能壓力, 分散式市場所能帶來的量對於元件商來說都是杯水車薪, 所以2018年勢必會有一大批企業難於挺過寒冬。

“擴產下, 整個市場產能一定不能被全部釋放。 優秀的企業只能寄希望於優勝劣汰的市場脫穎而出。 ”

愛康集團公關事務部總監張衛紅

全球每年光伏裝機才90GW, 國內元件已經佔據了75%的市場, 一些廠家動輒上20GW的產能, 整個市場產能一定不能被全部釋放。 優秀的企業只能寄希望於優勝劣汰的市場脫穎而出。 戶用光伏即使裝5kw一百萬套, 也就共5gw。 優質的廠房資源有限。 分散式光伏市場明顯不足以彌補如此大的產能。 產能擴張的背後是成本的降低, 但市場的狀況令人擔憂。

以下三種企業將會更加容易生存。 一、重視創新驅動、研發驅動的企業、二、注重現金流與利潤的企業, 三、注重固定資產投資向服務型企業轉型的企業。

“上游的擴產, 雖有一定的風險, 但也有不可忽略的機會。 ”

東方日升全球市場總監莊英巨集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最新資料來看, 1-9月份新增裝機約42GW, 同步增長近60%, 其中分散式裝機15GW, 同比增長幅度在300%以上。 從這可以看出, 雖然地面電站的增速在放緩, 但分散式光伏市場確實處於爆發期, 可以彌補一部分的市場份額。 再加上光伏扶貧、領跑者專案等, 上游的擴產, 雖有一定的風險, 但也有不可忽略的機會。

“上游產業可能會出現非常激烈的競爭現象。 ”

TUV萊茵大中華區太陽能及燃料電池技術服務副總裁鄒馳騁

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優勢來發展, 多家矽片、元件生產廠商進行擴產, 上游產業可能會出現非常激烈的競爭現象。

大環境的背景下, 分散式光伏市場不能說彌補市場份額, 每個市場都有自身的發展。

現在企業發展都是2條腿走路;生產製造+資本運作, 但並不適用於任何企業, 規模較大的光伏企業更加趨向多元化發展;相對小企業應該趨向專業化發展。 小企業應該根據市場的需求變化, 擁有清晰的定位, 專業化發展。

“產能真的不能再擴了。 ”

海潤光伏市場總監朱亞楠

帶來的風險就是產能過剩, 很多企業應該都經歷過2012年那段產能過剩帶來的寒冬, 增速放緩我覺得是趨勢, “十三五”的目標已經基本完成, 後續政策引導的積極性也會放緩。

目前擴產較大的主要集中在高效單晶市場,分散式市場對於這塊的需求並不大,所以談不上彌補,頂多算是較小量的補充。

產能真的不能再擴了。目前雖然不像2012年那時候兩頭在外了,產業過剩不是不可能存在,希望政策給予這個行業更多的理性指導。

組件商、投資商以及一體化的企業在整個行業內大家幾乎是相輔相成的,相互補充,行業好大家應該都不錯,行業差大家一起抱團。未來的光伏市場到底在哪一塊,這個還要看,目前我個人覺得分散式在整個行業內的地位會越來越重要,但是隨著電價下調,最終市場如何細分,還得觀察。

“切勿盲目擴產。”

正矽新能源市場總監吳慶蔚

未來分散式光伏快速發展可期,政策是最大推動力,但切勿盲目擴產。

目前,我國光伏市場存在上網電價下調、棄光限電、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2018年預計將突破800億元等問題,並且這些問題隨著地面電站發展繼續伴隨左右,短期內這些問題也難以解決。同時,地面電站主要靠領跑者計畫拉動,本身裝機量已比較有限。對於擴產的光伏企業來講,如果這一點不能夠很好的處理,風險肯定會有的。

而分散式光伏市場,能夠很好的彌補這部分的市場份額。分散式光伏適合安裝在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大型工礦企業以及商場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築屋頂,其優點在於靠近用戶側,成本低。據推算,中國分散式光伏市場未來具有發6萬億度電的承載能力。在一系列因素催生下,未來更多的新增裝機就要靠分散式光伏去實現。

對於明年,要抓住機遇重點挺進扶貧與優質自發自用專案,並且大力推進戶用項目!

“擴產集中在先進產能。”

晉能科技總經理楊立友博士

光伏作為清潔可再生能源,未來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將越來越高,而矽片、組件廠的擴產也是在黑矽、金剛線、PERC、HJT、IBC等領先技術方面進行擴張,代表的也是未來一段時間光伏行業的發展趨勢。

“技術進步一定是實現電站收益提高、度電成本降低的一個杠杆。”

中來股份高級副總裁、中來光電總經理劉勇

很同意市場是無限的這個說法。對於新能源產業來說,其發展對政策性具有較高的敏感度。但能源還是離不開商品屬性。

不管市場結構如何變化,對於下游投資商來講,如何降低度電成本,如何提高電站品質一直是他們關注的重點。作為元件廠商,如何滿足投資者的要求,便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了。技術進步一定是實現電站收益提高、度電成本降低的一個杠杆。

比如N型雙面技術,一般可以增加15%的發電量,可降低度電成本1-2毛。可靠平價的清潔能源的普及與應用是光伏行業一直持續努力的方向。

“高效元件是趨勢,同時帶給企業的壓力也比較大。”

TUV萊茵大中華區太陽能及燃料電池技術服務副總裁鄒馳騁

“普通元件和高效元件,關鍵是能否做到單瓦成本降低。”

愛康集團公關事務部總監張衛紅

老百姓最在乎的還是價格與經濟性,度電成本降低是行業的追求。普通元件和高效元件,關鍵是能否做到單瓦成本降低。能源局推出領跑者基地,甚至裡面包括技術領跑基地,也是期望各種技術的高效元件產業化從而降低成本。

“規劃指標並不是真的限制發展,歸根到底還是因為補貼資金不足。”

愛康集團公關事務部總監張衛紅

光伏和高鐵一樣已經成為國家的一張名片,國家政策一直鼓勵光伏等新能源的發展與應用,規劃指標並不是真的限制發展,歸根到底還是因為補貼資金不足。

指標荒導致指標成為了香餑餑。有指標的要參與市場競價血腥廝殺,可沒指標的除非轉做分散式否則就等於直接餓死。集中爆發的市場是光伏應用市場熱度的體現,不會明顯影響到行業的持續性,因為主管部門並沒有嚴格限制市場規模。但競相的產能擴張一定會影響到行業的持續性。

電價的下調僅限於集中式電站和全額上網的分散式電站,對於自發自用的分散式電站不受影響。補貼的拖欠也僅限於集中式電站。轉向領跑者、扶貧與分散式是近期明智的選擇。分散式電站的度電補貼預計年底下調方案出臺,2017年先備案,2018年630前搶裝,也是分散式電站的出路。

2018年上半年狀況會好於下半年,2018年的下半年秋天到了,意味著光伏行業的秋天也快到來了。

“補貼資金遲遲不到位,對於很多企業現金流的壓力有時候是致命的。”

海潤光伏市場總監朱亞楠

2015年12月國家能源局給各省發改委下發了《關於徵求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意見的函》,文件中提出到2020年光伏發電裝機規劃為150GW,然而2016年12月16日國家能源局正式下發《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將目標縮減為105GW,為什麼會縮減,想必到家都認為可能是能源局為了把,目標降低,這樣更容易完成,其實主要是補貼資金缺口過大,目前0.019元/千瓦時的可再生能源專項基金難以支撐光伏的增長速度。

雖然國家能源局不止一次表態,規劃只是引導,並不設上限,但是補貼缺口的日益擴大,這個不可否認,補貼資金遲遲不到位,對於很多企業現金流的壓力有時候是致命的。

政府的引導往往是為了自身地方政績,企業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因為政府的個別政策喪失自身的戰略規劃。不要再像前幾年西北地方一樣,過分相信,過分依賴,最終沒有獲得指標指標。

對於集中爆發的指標,還有就是行業一反往常的積極熱度,我覺得這不是好的現象,會讓政策制定者有錯誤的判斷,以為整個行業還是有較大利潤空間的,還是欣欣向榮的。

“放在5年前,光伏市場對政府的依賴性為90%,現在我認為下降到40%。”

TUV萊茵大中華區太陽能及燃料電池技術服務副總裁鄒馳騁

放在5年前,光伏市場對政府的依賴性為90%,現在我認為下降到40%。電價的下調、補貼的拖欠不會給現有電站造成影響,例如商業屋頂、戶用光伏的發展不受補貼影響。

“一熱一冷非常不利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三晶電氣總經理歐陽家淦

630是這兩年光伏人非常糾結的日子,這是光伏行業“規劃指標”的結果,集中爆發的產能需求,一熱一冷非常不利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最新下發的電價檔顯示,自發自用分散式補貼0.37元/度,降低五分錢,基本上影響可以忽略,山東取消了五分錢省補,戶用不降反增,這種降幅還是可以接受的,老百姓安裝家庭光伏的信心不會動搖。明年家庭光伏80萬套安裝量沒有問題。

“如何更好的去統籌整個產業,做到行業平穩運行,這個值得相關主管政府部門深思。”

海潤光伏市場總監朱亞楠

光伏依舊是政策性指導的行業,無論如何眼下新增(地面)光伏電站依舊受指標的制約,指標是有限的。

按照目前的市場環境來講上游供應端與下游需求端存在著供需矛盾,這個供需矛盾往往是政策引起的。

光伏行業對於“630”、“1230”都很熟悉,這幾年光伏行業的過山車也往往有這個時間節點引起的,這個也不能怨國家主管部門。

一個項目從指標落地到項目具備開工建設條件,最快也得4-6個月,這還不算專案未落地的開發時間,一般年初開發的專案,真正的施工往往是9月-12月,下半年開發的專案,一般開工也在來年的3-6月,這就導致了在電價下調或者指標作廢的壓力下,形成了“630”和“1230”。

行業上游供應端對於“1230”的項目,上半年產能比較寬鬆,訂單較少,考慮到原材料價格不穩定性外加元件庫存佔用資金較高,所以一般性企業不敢過多囤貨;由於項目需求都集中在下半年,企業產能上半年未能充分利用,下半年又過度緊張,最終導致了供需矛盾,“630”情況跟這個也一樣。

如何更好的去統籌整個產業,做到行業平穩運行,這個值得相關主管政府部門深思。

後續政策引導的積極性也會放緩。

目前擴產較大的主要集中在高效單晶市場,分散式市場對於這塊的需求並不大,所以談不上彌補,頂多算是較小量的補充。

產能真的不能再擴了。目前雖然不像2012年那時候兩頭在外了,產業過剩不是不可能存在,希望政策給予這個行業更多的理性指導。

組件商、投資商以及一體化的企業在整個行業內大家幾乎是相輔相成的,相互補充,行業好大家應該都不錯,行業差大家一起抱團。未來的光伏市場到底在哪一塊,這個還要看,目前我個人覺得分散式在整個行業內的地位會越來越重要,但是隨著電價下調,最終市場如何細分,還得觀察。

“切勿盲目擴產。”

正矽新能源市場總監吳慶蔚

未來分散式光伏快速發展可期,政策是最大推動力,但切勿盲目擴產。

目前,我國光伏市場存在上網電價下調、棄光限電、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2018年預計將突破800億元等問題,並且這些問題隨著地面電站發展繼續伴隨左右,短期內這些問題也難以解決。同時,地面電站主要靠領跑者計畫拉動,本身裝機量已比較有限。對於擴產的光伏企業來講,如果這一點不能夠很好的處理,風險肯定會有的。

而分散式光伏市場,能夠很好的彌補這部分的市場份額。分散式光伏適合安裝在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大型工礦企業以及商場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築屋頂,其優點在於靠近用戶側,成本低。據推算,中國分散式光伏市場未來具有發6萬億度電的承載能力。在一系列因素催生下,未來更多的新增裝機就要靠分散式光伏去實現。

對於明年,要抓住機遇重點挺進扶貧與優質自發自用專案,並且大力推進戶用項目!

“擴產集中在先進產能。”

晉能科技總經理楊立友博士

光伏作為清潔可再生能源,未來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將越來越高,而矽片、組件廠的擴產也是在黑矽、金剛線、PERC、HJT、IBC等領先技術方面進行擴張,代表的也是未來一段時間光伏行業的發展趨勢。

“技術進步一定是實現電站收益提高、度電成本降低的一個杠杆。”

中來股份高級副總裁、中來光電總經理劉勇

很同意市場是無限的這個說法。對於新能源產業來說,其發展對政策性具有較高的敏感度。但能源還是離不開商品屬性。

不管市場結構如何變化,對於下游投資商來講,如何降低度電成本,如何提高電站品質一直是他們關注的重點。作為元件廠商,如何滿足投資者的要求,便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了。技術進步一定是實現電站收益提高、度電成本降低的一個杠杆。

比如N型雙面技術,一般可以增加15%的發電量,可降低度電成本1-2毛。可靠平價的清潔能源的普及與應用是光伏行業一直持續努力的方向。

“高效元件是趨勢,同時帶給企業的壓力也比較大。”

TUV萊茵大中華區太陽能及燃料電池技術服務副總裁鄒馳騁

“普通元件和高效元件,關鍵是能否做到單瓦成本降低。”

愛康集團公關事務部總監張衛紅

老百姓最在乎的還是價格與經濟性,度電成本降低是行業的追求。普通元件和高效元件,關鍵是能否做到單瓦成本降低。能源局推出領跑者基地,甚至裡面包括技術領跑基地,也是期望各種技術的高效元件產業化從而降低成本。

“規劃指標並不是真的限制發展,歸根到底還是因為補貼資金不足。”

愛康集團公關事務部總監張衛紅

光伏和高鐵一樣已經成為國家的一張名片,國家政策一直鼓勵光伏等新能源的發展與應用,規劃指標並不是真的限制發展,歸根到底還是因為補貼資金不足。

指標荒導致指標成為了香餑餑。有指標的要參與市場競價血腥廝殺,可沒指標的除非轉做分散式否則就等於直接餓死。集中爆發的市場是光伏應用市場熱度的體現,不會明顯影響到行業的持續性,因為主管部門並沒有嚴格限制市場規模。但競相的產能擴張一定會影響到行業的持續性。

電價的下調僅限於集中式電站和全額上網的分散式電站,對於自發自用的分散式電站不受影響。補貼的拖欠也僅限於集中式電站。轉向領跑者、扶貧與分散式是近期明智的選擇。分散式電站的度電補貼預計年底下調方案出臺,2017年先備案,2018年630前搶裝,也是分散式電站的出路。

2018年上半年狀況會好於下半年,2018年的下半年秋天到了,意味著光伏行業的秋天也快到來了。

“補貼資金遲遲不到位,對於很多企業現金流的壓力有時候是致命的。”

海潤光伏市場總監朱亞楠

2015年12月國家能源局給各省發改委下發了《關於徵求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意見的函》,文件中提出到2020年光伏發電裝機規劃為150GW,然而2016年12月16日國家能源局正式下發《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將目標縮減為105GW,為什麼會縮減,想必到家都認為可能是能源局為了把,目標降低,這樣更容易完成,其實主要是補貼資金缺口過大,目前0.019元/千瓦時的可再生能源專項基金難以支撐光伏的增長速度。

雖然國家能源局不止一次表態,規劃只是引導,並不設上限,但是補貼缺口的日益擴大,這個不可否認,補貼資金遲遲不到位,對於很多企業現金流的壓力有時候是致命的。

政府的引導往往是為了自身地方政績,企業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因為政府的個別政策喪失自身的戰略規劃。不要再像前幾年西北地方一樣,過分相信,過分依賴,最終沒有獲得指標指標。

對於集中爆發的指標,還有就是行業一反往常的積極熱度,我覺得這不是好的現象,會讓政策制定者有錯誤的判斷,以為整個行業還是有較大利潤空間的,還是欣欣向榮的。

“放在5年前,光伏市場對政府的依賴性為90%,現在我認為下降到40%。”

TUV萊茵大中華區太陽能及燃料電池技術服務副總裁鄒馳騁

放在5年前,光伏市場對政府的依賴性為90%,現在我認為下降到40%。電價的下調、補貼的拖欠不會給現有電站造成影響,例如商業屋頂、戶用光伏的發展不受補貼影響。

“一熱一冷非常不利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三晶電氣總經理歐陽家淦

630是這兩年光伏人非常糾結的日子,這是光伏行業“規劃指標”的結果,集中爆發的產能需求,一熱一冷非常不利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最新下發的電價檔顯示,自發自用分散式補貼0.37元/度,降低五分錢,基本上影響可以忽略,山東取消了五分錢省補,戶用不降反增,這種降幅還是可以接受的,老百姓安裝家庭光伏的信心不會動搖。明年家庭光伏80萬套安裝量沒有問題。

“如何更好的去統籌整個產業,做到行業平穩運行,這個值得相關主管政府部門深思。”

海潤光伏市場總監朱亞楠

光伏依舊是政策性指導的行業,無論如何眼下新增(地面)光伏電站依舊受指標的制約,指標是有限的。

按照目前的市場環境來講上游供應端與下游需求端存在著供需矛盾,這個供需矛盾往往是政策引起的。

光伏行業對於“630”、“1230”都很熟悉,這幾年光伏行業的過山車也往往有這個時間節點引起的,這個也不能怨國家主管部門。

一個項目從指標落地到項目具備開工建設條件,最快也得4-6個月,這還不算專案未落地的開發時間,一般年初開發的專案,真正的施工往往是9月-12月,下半年開發的專案,一般開工也在來年的3-6月,這就導致了在電價下調或者指標作廢的壓力下,形成了“630”和“1230”。

行業上游供應端對於“1230”的項目,上半年產能比較寬鬆,訂單較少,考慮到原材料價格不穩定性外加元件庫存佔用資金較高,所以一般性企業不敢過多囤貨;由於項目需求都集中在下半年,企業產能上半年未能充分利用,下半年又過度緊張,最終導致了供需矛盾,“630”情況跟這個也一樣。

如何更好的去統籌整個產業,做到行業平穩運行,這個值得相關主管政府部門深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