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春秋戰國玉璧的基本情況和工藝特點

洛陽戰國墓出土 現藏美國堪薩斯威廉羅克希爾納爾遜美術館寬21.7釐米厚0.4釐米

西周時, 天下共主, 同尊周天子。 周幽王之後, 平王東遷,

西土為秦國所並, 東周開始, 至三家分晉。 這段時間為春秋時代。 三家分晉之後, 到秦並六國, 一統天下, 這段時間為戰國, 中間秦滅周, 東周結束。 春秋戰國時期比東周時間要長一些。

春秋早期玉夔龍紋瑗河南信陽黃君孟夫婦墓葬出土

東西周雖然都是周朝,

但平王東遷之後, 禮樂不興, 春秋時期的玉璧、玉環、玉瑗之類的玉器比西周就少了。 形制與《周禮》的記載開始不一樣了, 呈現出自己的時代特點。 其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

一、春秋時代的玉璧基本造型與西周差不多, 這一段時期, 平素無紋的玉璧比例又有上升, 總體數量比西周少一些。 平均尺寸要比西周小, 厚度比西周要薄。 但是紋飾上要比西周要精美, 開片薄, 紋飾精美說明東周對於西周的制玉工藝還是有積累和發展的。

黃君孟夫婦墓葬出土玉夔龍紋瑗拓片(反正面)外直徑20.2釐米0.3釐米厚

二、玉璧的用料主要是使用的產自昆侖山的軟玉(透閃石-陽起石系列), 越往春秋晚期, 使用的比例越高, 對於玉的定義越來越精確, 選料越來越精, 偶爾還能看到岫玉製品。

山西省博物館藏玉夔龍紋瑗春秋晚期 隱起法 和田玉 外直徑7.4釐米, 厚0.4釐米

三、這段時間由於玉料選用精細, 玉質比以往的時代要好, 玉質緻密不容易全面受沁, 新石器時代玉璧中那種滿沁、雞骨白的玉器不多, 有沁的玉器只是局部有綹裂、損傷的地方才會出現沁色, 或者出現局部接觸侵入性物質引起的雜色沁。

春秋晚期玉夔龍紋出脊瑗 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 外直徑11.8釐米。 厚0.4釐米

四, 紋飾方面, 平素無紋的玉璧比例比周以前的少, 比西周的多一點, 可能跟時代的經濟形勢有關。 這一時期夔龍紋風行, 大量玉璧都用夔龍紋裝飾。 早期夔龍紋使用陰線雕刻(陰線雕刻比較容易製作), 中晚期使用隱起法表現, 這符合了玉器製作由簡到繁的規律。

春秋晚期 玉夔龍紋瑗 山西省博物館藏 外直徑18.4釐米 厚0.3釐米

五、這一時期的玉璧製作工藝經過西周和春秋時代的積累和發展,有了進一步的提高,玉璧紋飾越來越精細,為戰國玉器的繁榮也奠定了基礎。這一時期的玉璧開片規整,也比較薄,一般厚度在0.5釐米,甚至更薄。直徑在5~20釐米不等,這一時期,玉璧的尺寸大小不一,漸漸脫離周禮的約束。

春秋晚期玉夔龍紋璧江蘇蘇州吳國窖藏出土 外直徑14釐米 厚0.4釐米

這一時期的玉璧穿孔依然可以看見喇叭口形狀,但是精細程度超過前朝,且孔眼比較正,以前那種打眼不正的情況幾乎見不到。由於這一時期的玉璧較薄,對穿孔少見,一般都是單穿喇叭口。

春秋中期玉龍紋變形璧陝西省博物館館藏 外直徑9.2釐米 厚0.2釐米 中間的孔的喇叭口形狀

六、由於周天子的地位下降,諸侯製作玉璧也不會完全遵守周禮,玉璧的用途也在改變,以前“蒼璧禮天”的禮器的用途也被打破。國君和諸侯,開始把玉璧作為個人地位和財富的象徵,將小型的玉璧佩戴在身上,作為系璧。

春秋晚期玉夔龍紋瑗有系孔,陝西省博物館館藏 外徑8.9cm 厚0.3cm

戰國玉璧的基本特點:

戰國中期玉鏤雕三龍出廓瑗 河北平山中山國王墓出土 外直徑6.4釐米厚0.5釐米

三家分晉到秦並六國這一時期是戰國時期,也是玉璧的鼎盛時期。其基本特點如下:

一、這段時期玉璧逐漸脫離了《周禮》對於玉璧的約束,形制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玉孔沒有了春秋時期的喇叭孔,反正兩面的孔徑基本一致,厚薄均勻,都在0.5釐米左右,大小因用途不同在5-20釐米不等。

山西長治戰國墓出土 玉雲紋瑗外直徑6.9釐米厚0.4釐米

二、這一時期的玉料選擇嚴格,90%以上都是和田地區產的優質玉料,這一時期對於玉的認識趨於一致。卞和獻璧獻的和氏璧,極有可能是一種地方玉,確實達不到春秋戰國時期人們所公認的和田玉質的標準,這件事實在怨不得楚厲王。

玉鏤雕雙鳳雙瑗式出廓璧 故宮博物院藏

三、脫離了《周禮》的約束,戰國迎來了玉璧藝術性的高峰,前期使用陰線紋、隱起法刻琢的鳳鳥紋、龍紋變得少見了。大量出現了用拉線雕刻、浮雕、鏤雕琢磨出來的穀紋、雲紋、蒲紋、竹節紋、扭絲紋、網紋、鳳紋、螭紋等。

故宮博物館館藏玉鏤雕雙鳳紋出廓璧外直徑12.8釐米 厚0.4釐米

四、這一時期出現了多種出廓璧,數量很多,製作精良,是這一時期玉璧的精品。

戰國玉鏤雕雙鳳單螭紋出廓璧外直徑14.4釐米厚0.3釐米 故宮博物館藏

原創不易,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

春秋晚期 玉夔龍紋瑗 山西省博物館藏 外直徑18.4釐米 厚0.3釐米

五、這一時期的玉璧製作工藝經過西周和春秋時代的積累和發展,有了進一步的提高,玉璧紋飾越來越精細,為戰國玉器的繁榮也奠定了基礎。這一時期的玉璧開片規整,也比較薄,一般厚度在0.5釐米,甚至更薄。直徑在5~20釐米不等,這一時期,玉璧的尺寸大小不一,漸漸脫離周禮的約束。

春秋晚期玉夔龍紋璧江蘇蘇州吳國窖藏出土 外直徑14釐米 厚0.4釐米

這一時期的玉璧穿孔依然可以看見喇叭口形狀,但是精細程度超過前朝,且孔眼比較正,以前那種打眼不正的情況幾乎見不到。由於這一時期的玉璧較薄,對穿孔少見,一般都是單穿喇叭口。

春秋中期玉龍紋變形璧陝西省博物館館藏 外直徑9.2釐米 厚0.2釐米 中間的孔的喇叭口形狀

六、由於周天子的地位下降,諸侯製作玉璧也不會完全遵守周禮,玉璧的用途也在改變,以前“蒼璧禮天”的禮器的用途也被打破。國君和諸侯,開始把玉璧作為個人地位和財富的象徵,將小型的玉璧佩戴在身上,作為系璧。

春秋晚期玉夔龍紋瑗有系孔,陝西省博物館館藏 外徑8.9cm 厚0.3cm

戰國玉璧的基本特點:

戰國中期玉鏤雕三龍出廓瑗 河北平山中山國王墓出土 外直徑6.4釐米厚0.5釐米

三家分晉到秦並六國這一時期是戰國時期,也是玉璧的鼎盛時期。其基本特點如下:

一、這段時期玉璧逐漸脫離了《周禮》對於玉璧的約束,形制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玉孔沒有了春秋時期的喇叭孔,反正兩面的孔徑基本一致,厚薄均勻,都在0.5釐米左右,大小因用途不同在5-20釐米不等。

山西長治戰國墓出土 玉雲紋瑗外直徑6.9釐米厚0.4釐米

二、這一時期的玉料選擇嚴格,90%以上都是和田地區產的優質玉料,這一時期對於玉的認識趨於一致。卞和獻璧獻的和氏璧,極有可能是一種地方玉,確實達不到春秋戰國時期人們所公認的和田玉質的標準,這件事實在怨不得楚厲王。

玉鏤雕雙鳳雙瑗式出廓璧 故宮博物院藏

三、脫離了《周禮》的約束,戰國迎來了玉璧藝術性的高峰,前期使用陰線紋、隱起法刻琢的鳳鳥紋、龍紋變得少見了。大量出現了用拉線雕刻、浮雕、鏤雕琢磨出來的穀紋、雲紋、蒲紋、竹節紋、扭絲紋、網紋、鳳紋、螭紋等。

故宮博物館館藏玉鏤雕雙鳳紋出廓璧外直徑12.8釐米 厚0.4釐米

四、這一時期出現了多種出廓璧,數量很多,製作精良,是這一時期玉璧的精品。

戰國玉鏤雕雙鳳單螭紋出廓璧外直徑14.4釐米厚0.3釐米 故宮博物館藏

原創不易,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