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六朝古都——南京

“江南佳麗地, 金陵帝王州”, 南京擁有著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 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 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每一個城市, 都有文化的精華;每一座城池, 都有潛存的故事。

南京就是這樣的一個城市, 在古代也是這樣的一座城池。

​ 走在梧桐樹結枝招攬的馬路上, 像是回到了遠一些的民國時期。 道路的寬闊、交通的秩序井然、梧桐樹的粗枝壯臂不禁讓久住城市卻從未見過如此風景的我, 叫出聲來。

有一刻, 我覺得自己很像劉姥姥, 像是蓄謀已久地走進了“大觀園”, 然後只得張大了嘴巴, 或驚訝, 或虛假……

我說南京, 是一座有特點也無特點的城市。 這不是故弄玄虛, 而是深刻瞭解。

以前不瞭解南京的時候, 我總覺得南京的現代化氣息會很濃烈, 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疾行快步等等快節奏生活必需的特色, 它定具備的妥妥地。


​ 當然還有名勝古跡。 那些歷史文化遺產定被現代文化包裹全面, 挾住身軀, 不得動彈;那些古老的建築, 定被當今房地產的旋風卷地一塌糊塗, 只剩下些斷垣殘壁, 還能向我訴說它的過往煙雲;那些生態綠色定被新生事物所擠壓替代,
只能透過絲絲縫隙, 拔出綠意, 傾聽行人的腳步聲。

總之, 我以為, 那些舊的、老的、頹廢的、人們不以為有用的、絆住經濟利益的事物, 都會消失在現代城市的戎馬鐵蹄之下, 誠如北京的老胡同、雲南的老建築、甘肅的老古跡……

可我一來到這, 我就發現自己錯了。

​ 這是一個神奇的國度, 它的繁華不亞於一線城市, 它的綠化面積可以所向披靡;這是一個包容的城市, 湖東還是商業繁華、燈紅酒綠的現代社會, 湖西就可一改彼岸風采, 浪漫休閒一點都不會失去端莊和典雅;這是一個古老的城市, 從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到中山陵, 從南大到南師大, 從鼓樓到秦淮河, 從總統府到梅林街, 一路的歷史和文化, 一路的文明和滄桑, 就像朱自清筆下的父親那樣, 一路跌跌撞撞, 背影佝僂而凝重, 眼眉低垂而溫和, 面部蒼老而深沉, 一步步邁向現代, 邁到了今天。

南京這座城市, 因為文化而變得深厚起來;就連現代的發展, 也會遵循著這種厚重, 疊加著這座城市獨特的歷史, 傳承著這座古城悠久的文化。

歷史就是南京的特點。 文明和野蠻交織的歷史, 滄桑和浪漫纏綿的歷史, 簡約和時尚交錯的歷史, 讓南京看起來風姿綽約, 獨樹一幟。 雖飽含兵戈相接的戰爭摧殘, 雖飽受日本侵略者的踐踏, 但它仍舊從苦悶的歷史門縫裡生存了下去, 把歷史寫得更加清晰, 把文明擦得更加錚亮。
​ 從總統府出來,和朋友一直找不到公交站牌,於是循著馬路沿兒,走啊走,就看到了梅林街。梅林街是一條不太繁華的街道,路上人影稀少,感覺像是一座被敵軍佔領的碉堡,裡面的街坊鄰里四處逃命,已來不及顧家了。這個比喻並不恰當,因為梅林街從未經過歷史的浩劫……

我想南京人定是不願意毀壞它在歷史中的容顏,所以就算人煙稀少,也不願讓它的身軀摻入鋼筋混凝土的石縫兒當中。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對歷史的態度,南京一直都保持著領先的角色,“眾人皆醉我獨醒”是它的一種態度。
​ 梅林街成三叉路的姿態。道路兩旁兩、三個人合抱都抱不滿的梧桐樹,向道路中央伸展著,日積月累,便成了天然的拱門。三岔路的路口,有個中年男子在風中呆呆地坐著,身旁放著一輛自行車和一塊半身高的紙殼牌子,上面歪歪地寫著“租車”兩個大字。

在這邊,道路百米之處,便有一個紅油漆刷得亮閃閃的歐式電話亭,空間不大,只能容下一個人。它的風格和顏色,像是和梅林街渾然一體的,倚在梧桐樹身旁,靜靜地服務著每一個前來觀光的人。
​ 走過南京的角角落落,到目前為止,梅林街是我最喜歡的。雖然它只是一條簡簡單單的小街,沒有商業氣息,旅遊累了想買瓶水都那麼難,但我還是喜歡它。這裡沒有鬧市的吆喝聲、沒有飛馳的汽車傳來惱人的鳴笛聲和車輪揚起的厚厚的灰塵,更沒有高樓大廈間城市的喧囂,這就是一條清新自然、從民國甚至更早的時代延續至今的街道,在這條街上走過,你會覺得時間變慢了,生活靜止了,那些塵世間的紛擾糾葛,在這裡都得到了沉澱。

在這裡,你能重溫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你能享受到“慢生活”帶來的情趣;你可以感受到遠離聒噪、遠離壓力帶來的清閒。在這裡,你能把你的心放下,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只管踏著梧桐樹葉,靜悄悄地走到街道的盡頭……
​ 一次南京的行走,恰似一場永不願醒來的夢。一睜眼,滿腦子都是南京寬闊的馬路,粗粗的白樺,高高的馬牆。

一次南京的行走,讓我看到了一個現代城市所保留的歷史積澱,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舊的還是新的。

一次南京的行走,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與一個城市都是一樣的,那些內在的魅力,那些思想的包容,總會讓一個人、一個城變得更加美麗。
​ 回頭想想,張小硯說得真對,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或靈魂,須有一樣在路上。

攝影師/旅行達人:李冬春

商務合作:長春冬去春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聲明:文字內容由一點號:不一樣的天空整理,轉載請說明

​ 從總統府出來,和朋友一直找不到公交站牌,於是循著馬路沿兒,走啊走,就看到了梅林街。梅林街是一條不太繁華的街道,路上人影稀少,感覺像是一座被敵軍佔領的碉堡,裡面的街坊鄰里四處逃命,已來不及顧家了。這個比喻並不恰當,因為梅林街從未經過歷史的浩劫……

我想南京人定是不願意毀壞它在歷史中的容顏,所以就算人煙稀少,也不願讓它的身軀摻入鋼筋混凝土的石縫兒當中。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對歷史的態度,南京一直都保持著領先的角色,“眾人皆醉我獨醒”是它的一種態度。
​ 梅林街成三叉路的姿態。道路兩旁兩、三個人合抱都抱不滿的梧桐樹,向道路中央伸展著,日積月累,便成了天然的拱門。三岔路的路口,有個中年男子在風中呆呆地坐著,身旁放著一輛自行車和一塊半身高的紙殼牌子,上面歪歪地寫著“租車”兩個大字。

在這邊,道路百米之處,便有一個紅油漆刷得亮閃閃的歐式電話亭,空間不大,只能容下一個人。它的風格和顏色,像是和梅林街渾然一體的,倚在梧桐樹身旁,靜靜地服務著每一個前來觀光的人。
​ 走過南京的角角落落,到目前為止,梅林街是我最喜歡的。雖然它只是一條簡簡單單的小街,沒有商業氣息,旅遊累了想買瓶水都那麼難,但我還是喜歡它。這裡沒有鬧市的吆喝聲、沒有飛馳的汽車傳來惱人的鳴笛聲和車輪揚起的厚厚的灰塵,更沒有高樓大廈間城市的喧囂,這就是一條清新自然、從民國甚至更早的時代延續至今的街道,在這條街上走過,你會覺得時間變慢了,生活靜止了,那些塵世間的紛擾糾葛,在這裡都得到了沉澱。

在這裡,你能重溫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你能享受到“慢生活”帶來的情趣;你可以感受到遠離聒噪、遠離壓力帶來的清閒。在這裡,你能把你的心放下,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只管踏著梧桐樹葉,靜悄悄地走到街道的盡頭……
​ 一次南京的行走,恰似一場永不願醒來的夢。一睜眼,滿腦子都是南京寬闊的馬路,粗粗的白樺,高高的馬牆。

一次南京的行走,讓我看到了一個現代城市所保留的歷史積澱,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舊的還是新的。

一次南京的行走,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與一個城市都是一樣的,那些內在的魅力,那些思想的包容,總會讓一個人、一個城變得更加美麗。
​ 回頭想想,張小硯說得真對,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或靈魂,須有一樣在路上。

攝影師/旅行達人:李冬春

商務合作:長春冬去春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聲明:文字內容由一點號:不一樣的天空整理,轉載請說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