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汽車人」用自主裝備造自主車

能夠研發、生產出自主開發的汽車, 已經是很大成績, 能夠用自主裝備生產自主車, 則是更加了不起的成就。

◎ 《汽車人》評論員 趙英

華晨汽車近年來給人以低調苦幹的印象, 做得多, 說得少。 前幾天, 我到華晨汽車做了調研, 對華晨汽車近年來在自主研發及智慧製造方面取得的進展有了較深入瞭解。

首先, 我看到了華晨在生產方式方面的變革。 華晨依靠與寶馬合資的便利條件,

根據自身實際情況, 推動“工業4.0”生產方式。 新的自主品牌生產線, 基本實現了智慧化、柔性化, 可以4種車型共線生產, 形成比較完整的智慧製造體系。

新工廠充分參照寶馬大東工廠的標準建設, 可以成為目前自主企業生產線的標杆。 同時, 根據自主品牌的發展需要, 生產線又有所變化, 例如適當保留了某些傳統機械加工方式。 整條生產線實現了不同設備間的有機整合, 大量依靠感測器、視屏檢測系統, 協調控制, 大大減少了人工檢測環節。

在華晨打造智慧化工廠的進程中, 引進了西門子數位化工廠軟體, 建立了完整的生產系統模擬模型, 依靠智慧化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管理保障水準。

其次, 華晨汽車持續進行自主品牌的正向研發, 不斷取得新進展。 在中華V5基礎上研發的中華V6已經登場。 中華V6是華晨自主研發的新一代產品, 在智慧化方面下足了功夫, 全系標配了10.4吋的多媒體大屏, 可以用20多種方言進行人機對話。 在新車設計方面, 還充分應用了VR技術, 通過虛擬設計、虛擬製造、虛擬行銷與服務,

虛擬供應商網路協同集成, 形成了個性化定制體系。

值得深思的是, 華晨自主新車開發, 得到了寶馬團隊全面、系統支援。 這在擁有合資企業的汽車集團中是不多見的。 在自主開發進程中, 中外雙方仍然能夠緊密合作, 為華晨新產品的水準、品質提供了有力保障。

筆者特別想表揚的是, 華晨汽車的新生產線上, 較多地採用了國產設備, 而且有機地與進口設備融合於一體。 中國汽車工業的大發展, 沒有帶動中國裝備工業的發展。 即便在自主開發產品的生產線上, 也大多採用進口關鍵設備。 如果長此以往, 中國汽車工業對中國工業升級的帶動作用, 就會消弭於無形。

此次到華晨調研,我看到衝壓線較多地採用了國產設備,不僅有濟南第二機床廠的設備,還有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的產品。在焊接線上,華晨也採用了瀋陽新松公司的機器人,約占全部機器人的1/3。

能夠自主研發、生產汽車,已經是很大成績,能夠用自主裝備生產自主車,則是更加了不起的成就。

中國汽車生產線上,國產設備逐步佔據主流之時,也是中國工業強國建成之日。(《汽車人》評論員/趙英)【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此次到華晨調研,我看到衝壓線較多地採用了國產設備,不僅有濟南第二機床廠的設備,還有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的產品。在焊接線上,華晨也採用了瀋陽新松公司的機器人,約占全部機器人的1/3。

能夠自主研發、生產汽車,已經是很大成績,能夠用自主裝備生產自主車,則是更加了不起的成就。

中國汽車生產線上,國產設備逐步佔據主流之時,也是中國工業強國建成之日。(《汽車人》評論員/趙英)【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