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房產經理轉行當菜攤老闆 燕郊間歇性謝幕

中房報記者 祝延明 燕郊報導

一條潮白河, 將河北燕郊與北京相隔成為不同的行政區域, 城市與樓市則如同骨肉般命運相連。

從燕郊乘坐直達北京CBD的公車, 只需要40分鐘左右車程, 它是無數異鄉人實現北京夢的第一站。

至少十年以來, 作為環京樓市的代表, 燕郊承接著北京的外溢需求, 其中夾雜著投資房產的願望, 去年到今年初整體房價上漲過快, 短短半年時間曾創下了每平方米房價破兩萬元奔3萬元劍指4萬元的輝煌“戰績”。

隨著河北省廊坊市在3月和6月兩次出臺嚴格的限購政策, 燕郊房地產市場經歷了冰與火兩重境地。 “首爾甜城價格幾乎腰斬, 天洋城第四代的二手房價格下跌2/3。 ”這樣的消息頻頻在媒體與社交網路曝出, 各種相同與不同的資訊不免令人疑惑。

房價下跌67%:“不可能!”

12月第三周,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前往燕郊踩盤, 在門可羅雀的天洋城售樓部,

置業顧問劉欣告訴記者:“下跌67%?絕對不可能, 那不是崩盤了嗎?現在天洋城二手房均價基本和燕郊房價持平, 住宅單價2.3萬元左右, 商住公寓1.4萬元左右, 較高位時的住宅3.5萬元、商住兩萬, 均下跌了1/3左右。 ”

據劉欣說, 天洋城四代的房子分三種情況:70年產權的高層, 從今年高位時單價3.5萬元左右, 下跌到了單價2.3萬元左右;40年產權的公寓, 從高位時單價兩萬下跌到了現在的單價1.3萬元左右;迷你別墅, 現在單價在2.5萬元, 較高位元時也存在下跌情況。

“網上盛傳的天洋城四代房價暴跌67%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所有人都混淆了70年住宅和40年公寓的區別, 張冠李戴地以住宅的高位房價和下跌後的公寓房價進行比較, 得出了天洋城房價下跌2/3的結論,

這顯然是錯誤的。 ”劉欣告訴記者。

“不可思議”的房價

在走訪過程中, 對於燕郊房地產市場這些年的“跌宕起伏”, 當地居民和一些地產從業人員用 “瘋狂”“不可思議”來形容。

“當時首爾甜城的最高簽約單價已經達到了4.3萬元, 短短一年時間, 房價翻了數倍。 太瘋狂了!簡直就是難以理解!”從業數年的鏈家貢經理告訴記者。

“那時候整個燕郊的氛圍就像賭場, 每個人都是狂熱的。 做銷售的在賣房賺提成、在倒號賺錢, 而買房人也不計成本地進場。 房價的節節攀升, 讓所有人都開心。 那時的房價翻一倍, 按照首付比例, 就可以得到三倍的盈利, 在如此暴利的驅使下, 大量炒房客趨之若鶩。 ”劉欣複盤了當時的燕郊房地產市場,

“新開盤的房源, 僅有首付款是不行的, 還要加價銷售。 ”

劉欣給記者講述了一個例子, 當時首付100萬元的房子, 想簽合同, 必須額外支付數十萬元首付款, 這筆額外費用並不能體現在購房合同裡。 “即便是這樣的霸王條款, 一經推出的房源, 仍被搶購一空。 瘋狂的不僅僅是一手房, 二手房市場也像打了雞血一樣瘋狂。 當時燕順路上的一套房子, 客戶半夜看好房子, 第二天早晨去交定金的時候, 房主告知要加價40萬元, 不然就不賣了。 ”劉欣告訴記者。

鏈家網成交系統統計資料顯示, 燕郊二手房價格於今年4月達到最高點, 掛牌均價為32633元/平方米, 自此之後開始持續下滑。 從供需走勢看, 3月新增房源量為2220, 帶看量為41576, 達到年內峰值;但到了11月,

新增房源量為2457, 帶看量卻僅為7068, 為燕郊歷年新低。

炒房客忍痛“割肉”

燕郊優越的地理位置讓它成為環京樓市投資客的必爭之地。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在走訪時發現, 整個市場基本沒有新的樓盤推出, 市場上基本是70年產權的二手房和不限購的40年產權商住公寓。

“燕郊房地產市場高位的時候, 大量樓盤瘋狂出貨。 但是隨著政策趨緊, 房價下滑, 開發商已經失去了市場。 高價推盤, 市場不認可;低價推盤, 又怕前期已經購房的業主不滿;所以現在開發商手裡即便有房源也不再推盤了, 等著燕郊房地產市場利好, 對賭政策的放鬆, 房價的再次飆升。 ”興越房產經紀人李白告訴記者。

“現在的行情是賣的多買的少, 能把房子賣出去已經算萬幸了, 現在考慮的不是賺多少錢,而是在這輪房地產市場下如何少賠錢。”在燕郊擁有多套房產的陳先生坦言相告,“目前,他的朋友圈很多人已償還不起月供,需要儘快出售手中的房子或者將房產在銀行抵押貸款,以儘快回籠資金,緩解當前的財務危機。”

陳先生表示:“對於那些在今年年初在燕郊買房的人來說,此輪房價下跌無疑對他們的影響最大。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假如年初以3萬元的單價買入,那麼首付至少需要100萬元。而現在,這套房子也就值200萬元,差不多把首付給跌沒了。”

在政策調控和房價下行的雙重作用下,炒房客進入燕郊和北三縣樓市的意願減弱,導致接盤俠更少,進一步摧毀了購房者心理防線。那些老購房者們,曾經盲目加入炒房大軍,如今想要瀟灑抽身卻變得愈加艱難,還必須硬著頭皮想辦法填補房貸這個大窟窿。

房產經理轉行當菜攤老闆

昔日燕郊熙熙攘攘熱鬧的街道,現在行人寥寥。曾經紅火的房產仲介一條街京榆大街上,如今店鋪門可羅雀,甚至在人流較少的地方,玻璃門上已經貼上了轉讓資訊。

房產經紀人曾是燕郊最繁忙的、最體面的職業,現在因房地產市場的萎靡不振,造成了大量門店關門,職業經理人轉行的局面。李白告訴記者:“在房地產市場鼎盛時,一個燕郊有千家仲介門店,附近僅鏈家就有6家門店。現在市場行情不好,交易量急劇下滑,大家為了生存下去,不得已開始合併店面,減少從業人員,以便度過這個艱難的階段。”

天洋城社區北側的菜攤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攤位旁邊放著一塊興達置業的房產資訊牌。菜攤老闆告訴記者,他本來是房產職業經理人,但是在這次的市場調控下,想買房沒資格,想賣房沒人買,只能兼職賣點菜,貼補家用。

“現在整個燕郊的房地產仲介市場,店鋪關門率達到50%以上,從業人員轉行率達到70%以上,用舉步維艱來形容當前的從業環境一點也不為過。”李白告訴記者。

繁華落盡後的迷離

在經歷了2014年的調整之後,燕郊房地產市場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但是隨著2016年全國房地產市場的全線飄紅,燕郊房價也隨之直線飆升。此輪跳漲,讓燕郊房價從均價8000元左右衝破2萬元奔向3萬元,之後又劍指4萬元,遠遠超過北京的漲幅。

作為京津冀一體化的“橋頭堡”,燕郊可謂環京樓市的“晴雨錶”。

據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統計,從去年“9·30”政策推出到目前為止,北京市共出臺了近50次調控政策,以平穩北京房地產市場。尤其今年3月17日以來,北京打出房地產調控一系列組合拳,包括細化限購限貸政策、遏制炒作“學區房”、整治“商改住”、加大住宅用地供應和在途項目開工入市力度等,使北京房地產市場逐步降溫。

與此同時,環京樓市也採取了一系列嚴厲的調控政策。3月,廊坊區域出臺限購政策,對非本地戶籍居民家庭限購1套住房且購房首付款比例不低於50%,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6月,隸屬廊坊市的三河市再次出臺“補刀”政策稱,非本地戶籍居民家庭能夠提供當地3年以上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限購1套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嚴厲的調控政策重挫環京房地產市場。鏈家網成交系統統計資料顯示,在3月政策出臺後,北京市二手房掛牌價直線下降。11月二手房掛牌均價每平方米66737元,與4月最高點的每平方米76610元相比,降幅高達12.9%。同樣,4月燕郊二手房價格達到最高點,掛牌均價為每平方米32633元,之後開始持續下滑。截至11月,掛牌均價為每平方米22389元,價格下跌幅度31.3%,燕郊領跌北京18.4個百分點。

繁華之後,一片蕭條。大量的投資客在“斷臂自保”情況下,燕郊樓市從之前的一派做多情緒轉向發問“出路在何方”?這是一個只有留給時間來回答的問題。

現在考慮的不是賺多少錢,而是在這輪房地產市場下如何少賠錢。”在燕郊擁有多套房產的陳先生坦言相告,“目前,他的朋友圈很多人已償還不起月供,需要儘快出售手中的房子或者將房產在銀行抵押貸款,以儘快回籠資金,緩解當前的財務危機。”

陳先生表示:“對於那些在今年年初在燕郊買房的人來說,此輪房價下跌無疑對他們的影響最大。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假如年初以3萬元的單價買入,那麼首付至少需要100萬元。而現在,這套房子也就值200萬元,差不多把首付給跌沒了。”

在政策調控和房價下行的雙重作用下,炒房客進入燕郊和北三縣樓市的意願減弱,導致接盤俠更少,進一步摧毀了購房者心理防線。那些老購房者們,曾經盲目加入炒房大軍,如今想要瀟灑抽身卻變得愈加艱難,還必須硬著頭皮想辦法填補房貸這個大窟窿。

房產經理轉行當菜攤老闆

昔日燕郊熙熙攘攘熱鬧的街道,現在行人寥寥。曾經紅火的房產仲介一條街京榆大街上,如今店鋪門可羅雀,甚至在人流較少的地方,玻璃門上已經貼上了轉讓資訊。

房產經紀人曾是燕郊最繁忙的、最體面的職業,現在因房地產市場的萎靡不振,造成了大量門店關門,職業經理人轉行的局面。李白告訴記者:“在房地產市場鼎盛時,一個燕郊有千家仲介門店,附近僅鏈家就有6家門店。現在市場行情不好,交易量急劇下滑,大家為了生存下去,不得已開始合併店面,減少從業人員,以便度過這個艱難的階段。”

天洋城社區北側的菜攤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攤位旁邊放著一塊興達置業的房產資訊牌。菜攤老闆告訴記者,他本來是房產職業經理人,但是在這次的市場調控下,想買房沒資格,想賣房沒人買,只能兼職賣點菜,貼補家用。

“現在整個燕郊的房地產仲介市場,店鋪關門率達到50%以上,從業人員轉行率達到70%以上,用舉步維艱來形容當前的從業環境一點也不為過。”李白告訴記者。

繁華落盡後的迷離

在經歷了2014年的調整之後,燕郊房地產市場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但是隨著2016年全國房地產市場的全線飄紅,燕郊房價也隨之直線飆升。此輪跳漲,讓燕郊房價從均價8000元左右衝破2萬元奔向3萬元,之後又劍指4萬元,遠遠超過北京的漲幅。

作為京津冀一體化的“橋頭堡”,燕郊可謂環京樓市的“晴雨錶”。

據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統計,從去年“9·30”政策推出到目前為止,北京市共出臺了近50次調控政策,以平穩北京房地產市場。尤其今年3月17日以來,北京打出房地產調控一系列組合拳,包括細化限購限貸政策、遏制炒作“學區房”、整治“商改住”、加大住宅用地供應和在途項目開工入市力度等,使北京房地產市場逐步降溫。

與此同時,環京樓市也採取了一系列嚴厲的調控政策。3月,廊坊區域出臺限購政策,對非本地戶籍居民家庭限購1套住房且購房首付款比例不低於50%,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6月,隸屬廊坊市的三河市再次出臺“補刀”政策稱,非本地戶籍居民家庭能夠提供當地3年以上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限購1套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嚴厲的調控政策重挫環京房地產市場。鏈家網成交系統統計資料顯示,在3月政策出臺後,北京市二手房掛牌價直線下降。11月二手房掛牌均價每平方米66737元,與4月最高點的每平方米76610元相比,降幅高達12.9%。同樣,4月燕郊二手房價格達到最高點,掛牌均價為每平方米32633元,之後開始持續下滑。截至11月,掛牌均價為每平方米22389元,價格下跌幅度31.3%,燕郊領跌北京18.4個百分點。

繁華之後,一片蕭條。大量的投資客在“斷臂自保”情況下,燕郊樓市從之前的一派做多情緒轉向發問“出路在何方”?這是一個只有留給時間來回答的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