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這句俗語在現代還有意義嗎?

狗是人類馴化較早的動物, 不同於雞, 豬等畜禽動物, 狗主要用來看家護院。 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 長期的生活跟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人即便再窮也不會把狗賣了變現。 “再窮不賣看家狗”更多的是感情因素。

​而牛卻有更特殊的位置。 我國的傳統文化是典型的農耕文化, 而農耕就離不開牛, 牛是農耕社會的戰略性物資, 代表著生產力, 是國家物阜民豐的保障。

​所以歷朝歷代對殺牛都是禁止的,

早在西周就有“諸侯無故不殺牛”, 只有天子最高級別的太牢祭祀時才殺牛, 一般的諸侯少牢祭祀只用豬和羊。

​"最窮不賣看家狗, 最富不宰耕地牛", 其實是一句民間諺語, 在現代物質橫流的經濟社會, 這句諺語同樣還適用, 它更多地告誡人們,

翻身不忘本, 幸福不忘國家恩, 這個很重要, 尤其是在經濟社會形勢複雜變幻的現代社會, 顯得更有價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