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王瑜廷 老區宣傳的排頭兵

馬永光與胡煒夫婦合影留念

他編寫了《紅色焦竹園》一書, 是宣傳河南泌陽老區的第一本書;他為鄂豫邊革命紀念館的開辦立下汗馬功勞,

是首任館長;他主編了《紅色鄂豫邊》雜誌, 是駐馬店市乃至全省創辦縣級老區宣傳刊物的第一人。

他叫王瑜廷, 河南省泌陽縣老區建設促進會理事, 被大家譽為“泌陽老區宣傳的有功之臣”。

發掘紅色基因殫精竭力

豫南泌陽縣銅山鄉焦竹園是三年遊擊戰爭時期鄂豫邊省委及其紅軍遊擊隊駐地。 2000年, 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舊址年久失修, 缺乏保護, 王瑜廷在縣史志辦工作時, 曾為此作了一定的工作。 2002年後, 縣委、縣政府把複修焦竹園革命舊址納入政府工作計畫, 宣傳泌陽革命老區歷史的任務又一次提到政府工作議程。 由於王瑜廷瞭解一些泌陽曆史, 又有一定的文字功底, 縣領導提名讓他參與進行前期宣傳。

2006年, 王瑜廷在搜集大量資料的基礎上, 完成了6.7萬字的《紅色焦竹園》書籍。 而此時縣政府已爭取到老區建設轉移支付資金300萬元, 並開始了舊址的複建。 2007年, 焦竹園革命舊址的複建工程竣工後, 王瑜廷又被指定為代理館長, 立即投入了紀念館陳列布展工作。

陳列布展需要大量的實物和文字資料。 幾十年的時間跨度, 不少當事人和知情人已經過世, 資料徵集困難很大。 王瑜廷不畏艱難, 廣征博采, 細心求證, 先後與鄂豫邊革命根據地創始人張星江、王國華、周駿鳴、仝中玉的後代取得聯繫, 並到北京、蚌埠等地見到了從焦竹園走出的老紅軍胡煒、宋炳南、李占春、肖章、楊寒等, 收集了很多有價值的史料。

他還帶領工作人員跋山涉水, 走遍了銅山周圍的鄉村, 收集到老百姓珍藏的當年的許多革命文物, 如方桌、鬥椅、銅壺、瓦盆、大刀、懷錶、公事包等。

經過精心佈置, 舊址部分作為陳列館, 力求再現當年情景;新建紀念館圖文並茂, 利用聲光電等先進技術, 展示當年鄂豫邊省委及其紅軍遊擊隊的輝煌歷史, 形象逼真, 鮮活生動, 使人們參觀之後深受教育。

同時, 王瑜廷根據縣委縣政府的策劃, 完成了“三個一”宣傳, 即製作一部專題片、印行一本書和一本畫冊, 以《紅色焦竹園》同名的專題片時長28分, 書和畫冊達62萬字;還以《星火燎原的典型範例—鄂豫邊革命根據地歷史地位與作用》為題, 完成了駐馬店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專題專案,該專案獲得“駐馬店市社科聯社科一等獎”;撰寫了該紀念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本,

制訂了紀念館免費開放規劃和方案, 設計了焦竹園革命紀念館今後10年規劃:將各類建築分為5大功能區, 即陳列區、展覽區、敬仰區、緬懷區、服務區, 為該紀念館的永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嘔心瀝血創辦刊物

在焦竹園革命紀念館緊張的工作中, 王瑜廷始終把宣傳作為首要任務緊抓不放。 在幾年的走訪中, 他積累了大量人們聞所未聞的口碑和文獻資料。 為了把這些歷史資料變作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 對老區建設發揮促進作用, 在縣委縣政府和縣老促會領導的支持下, 他主編的《紅色鄂豫邊》刊物印行了。

任中陽與老紅軍呂建新合影留念

該刊自2011年創辦以來,已經發行27期,每期約13.5萬字,共350多萬字。在宣傳老區、促進老區建設工作中,產生了積極影響,與《駐馬店日報.泌陽特刊》、《盤古風》雜誌同稱為泌陽外宣工作的一報兩刊,深得社會各界的好評。

在辦好專刊的同時,王瑜廷還與縣老促會領導一起深入貧困村調研,合寫出《泌陽老區貧困村的發展現狀和對策》、《全縣精准扶貧情況調查》等文章,得到縣委主要領導認可,作出批示轉全縣各單位閱讀;深入曾發生革命故事的村莊調查,寫出老區村史20多篇,上報市老促會。2013年8月,按照國家發改委編制大別山革命老區發展規劃的要求,他主編了《紅土地》畫冊,圖文並茂地記述泌陽革命歷史,為泌陽納入國家發展規劃提供了詳實準確的資料,泌陽得以順利納入大別山振興發展規劃,為泌陽人民辦了一件大好事,為促進老區建設做出了貢獻。

宣傳老區不遺餘力

熟悉王瑜廷的人都知道,他酷愛文史工作,尤其對地方民俗、歷史文化等方面頗有造詣。他幹起活來踏實認真,不講條件,默默無聞。在紀念館擔任館長的時候,身為縣文廣新局主任科員的他已經提前退居二線,按照慣常的做法,他不上班照樣發全工資。不少人勸他說:“二線了,好好歇歇吧,幹那圖啥哩?”他解釋說:“不會打牌,不會做生意,幹些有意義的好事,既有價值又有樂趣,豈不兩全其美!”

王瑜廷獲一等獎證

2008年秋,焦竹園紀念館的陳列布展尚未完成,上級文物部門要求免費開放。這是全國範圍內的革命紀念館一次大動作,進入免費開放的紀念館,即享受國家一定的資金補貼。錯失機會,可能要再等好多年。為了搭上這班車,王瑜廷先後到竹溝、新縣學習經驗,制訂出30多萬字的免費開放的規劃方案和措施,其間甘苦自知,終於趕在2009年1月1日使焦竹園紀念館進入免費開放之列。

2010年8月下旬,上級文物部門和省委宣傳部同時發文,通知要求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材料,這些材料都要裝訂成規範文本,填寫很多相應的資料,時間安排在當月底前上報材料,過期不候。正是炎炎的夏日,紀念館當時還沒有空調,在悶熱的住室裡,王瑜廷沒明沒夜的連續熬了10多天,困了打個盹,渴了喝口水,餓了啃口速食麵,當所有材料整理出來時,他卻病倒了。上吐下瀉,少氣無力,連走到焦竹園村衛生室的力氣都沒有。

王瑜廷考察取經

村衛生室的徐醫生看到此情,感動地說:“你這也是個科級幹部,安排別人寫寫不就得了,幾十歲的人了,這樣身體吃虧呀!”王瑜廷心裡明白,這些事情有的幹不了,能幹的或許不會幹,想想在採訪過程中革命老前輩的工作作風,自己這點苦算得了什麼。當時他還不會打字,病情稍有好轉,他就到文印室列印校對材料,按時完成了任務。

2011年,縣烈士陵園修葺一新,縣民政局領導找到王瑜廷,讓他和梁和平聯手陳列布展。他二話沒說,就投入工作。經過數月努力,幾易其稿,烈士陵園陳展竣工,立即發揮很好的教育作用,贏得全縣幹部群眾高度讚譽。

2016年,縣紀委籌建廉政文化教育館,又安排給王瑜廷。雖然他對廉政文化工作不太熟悉,但還是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任務。他邊學邊幹,按時完成了陳展。市、縣領導看後,非常滿意,現已成為全市有名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現在已有30多萬全縣黨員幹部前往參觀學習接受教育,效果很好。

主編《紅色鄂豫邊》縣裡只給了一定的印刷經費,編輯人員沒報酬,供稿人員沒稿酬,免費交流贈閱,達到宣傳目的。用縣老促會會長劉德法的話說,《紅色鄂豫邊》雜誌,是全憑覺悟和感情來辦的。好在編輯和供稿人員沒有斤斤計較,踴躍投稿,使這個刊物堅持辦了下來。

每期匯稿和排印的時間,是王瑜廷最忙的時候。多少次吃不上應時飯,多少次睡不好囫圇覺,春夏秋冬,寒來暑往,一個個字詞,一個個標點,每期的10多萬字要通看幾遍。在出版行業需要許多人完成的任務,這裡只有兩三個人承擔,工作量可想而知。幾年了,王瑜廷堅持了,成績是顯著的,縣委政府和老促會領導給予充分肯定,王瑜廷多次獲得市、縣“老區宣傳先進工作者”。

被譽為“紅色資源專家”的王瑜廷先後編寫了《泌陽民俗》、《紅色焦竹園》、《盤古神話》、《紅土地》、《白雲山》、《銅山風景名勝》、《老區村史》、《泌陽民間故事擷萃》共8本書。他還積極向新聞媒體投稿,作品不斷見諸報端。

“開辦焦竹園紀念館、烈士陵園展館、廉政文化教育館,王瑜廷功不可沒;老區建設和文化的宣傳,王瑜廷勞苦功高,他是泌陽老區宣傳的有功之臣。”退休幹部牛金元告訴記者。

《天中人文網》

任中陽與老紅軍呂建新合影留念

該刊自2011年創辦以來,已經發行27期,每期約13.5萬字,共350多萬字。在宣傳老區、促進老區建設工作中,產生了積極影響,與《駐馬店日報.泌陽特刊》、《盤古風》雜誌同稱為泌陽外宣工作的一報兩刊,深得社會各界的好評。

在辦好專刊的同時,王瑜廷還與縣老促會領導一起深入貧困村調研,合寫出《泌陽老區貧困村的發展現狀和對策》、《全縣精准扶貧情況調查》等文章,得到縣委主要領導認可,作出批示轉全縣各單位閱讀;深入曾發生革命故事的村莊調查,寫出老區村史20多篇,上報市老促會。2013年8月,按照國家發改委編制大別山革命老區發展規劃的要求,他主編了《紅土地》畫冊,圖文並茂地記述泌陽革命歷史,為泌陽納入國家發展規劃提供了詳實準確的資料,泌陽得以順利納入大別山振興發展規劃,為泌陽人民辦了一件大好事,為促進老區建設做出了貢獻。

宣傳老區不遺餘力

熟悉王瑜廷的人都知道,他酷愛文史工作,尤其對地方民俗、歷史文化等方面頗有造詣。他幹起活來踏實認真,不講條件,默默無聞。在紀念館擔任館長的時候,身為縣文廣新局主任科員的他已經提前退居二線,按照慣常的做法,他不上班照樣發全工資。不少人勸他說:“二線了,好好歇歇吧,幹那圖啥哩?”他解釋說:“不會打牌,不會做生意,幹些有意義的好事,既有價值又有樂趣,豈不兩全其美!”

王瑜廷獲一等獎證

2008年秋,焦竹園紀念館的陳列布展尚未完成,上級文物部門要求免費開放。這是全國範圍內的革命紀念館一次大動作,進入免費開放的紀念館,即享受國家一定的資金補貼。錯失機會,可能要再等好多年。為了搭上這班車,王瑜廷先後到竹溝、新縣學習經驗,制訂出30多萬字的免費開放的規劃方案和措施,其間甘苦自知,終於趕在2009年1月1日使焦竹園紀念館進入免費開放之列。

2010年8月下旬,上級文物部門和省委宣傳部同時發文,通知要求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材料,這些材料都要裝訂成規範文本,填寫很多相應的資料,時間安排在當月底前上報材料,過期不候。正是炎炎的夏日,紀念館當時還沒有空調,在悶熱的住室裡,王瑜廷沒明沒夜的連續熬了10多天,困了打個盹,渴了喝口水,餓了啃口速食麵,當所有材料整理出來時,他卻病倒了。上吐下瀉,少氣無力,連走到焦竹園村衛生室的力氣都沒有。

王瑜廷考察取經

村衛生室的徐醫生看到此情,感動地說:“你這也是個科級幹部,安排別人寫寫不就得了,幾十歲的人了,這樣身體吃虧呀!”王瑜廷心裡明白,這些事情有的幹不了,能幹的或許不會幹,想想在採訪過程中革命老前輩的工作作風,自己這點苦算得了什麼。當時他還不會打字,病情稍有好轉,他就到文印室列印校對材料,按時完成了任務。

2011年,縣烈士陵園修葺一新,縣民政局領導找到王瑜廷,讓他和梁和平聯手陳列布展。他二話沒說,就投入工作。經過數月努力,幾易其稿,烈士陵園陳展竣工,立即發揮很好的教育作用,贏得全縣幹部群眾高度讚譽。

2016年,縣紀委籌建廉政文化教育館,又安排給王瑜廷。雖然他對廉政文化工作不太熟悉,但還是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任務。他邊學邊幹,按時完成了陳展。市、縣領導看後,非常滿意,現已成為全市有名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現在已有30多萬全縣黨員幹部前往參觀學習接受教育,效果很好。

主編《紅色鄂豫邊》縣裡只給了一定的印刷經費,編輯人員沒報酬,供稿人員沒稿酬,免費交流贈閱,達到宣傳目的。用縣老促會會長劉德法的話說,《紅色鄂豫邊》雜誌,是全憑覺悟和感情來辦的。好在編輯和供稿人員沒有斤斤計較,踴躍投稿,使這個刊物堅持辦了下來。

每期匯稿和排印的時間,是王瑜廷最忙的時候。多少次吃不上應時飯,多少次睡不好囫圇覺,春夏秋冬,寒來暑往,一個個字詞,一個個標點,每期的10多萬字要通看幾遍。在出版行業需要許多人完成的任務,這裡只有兩三個人承擔,工作量可想而知。幾年了,王瑜廷堅持了,成績是顯著的,縣委政府和老促會領導給予充分肯定,王瑜廷多次獲得市、縣“老區宣傳先進工作者”。

被譽為“紅色資源專家”的王瑜廷先後編寫了《泌陽民俗》、《紅色焦竹園》、《盤古神話》、《紅土地》、《白雲山》、《銅山風景名勝》、《老區村史》、《泌陽民間故事擷萃》共8本書。他還積極向新聞媒體投稿,作品不斷見諸報端。

“開辦焦竹園紀念館、烈士陵園展館、廉政文化教育館,王瑜廷功不可沒;老區建設和文化的宣傳,王瑜廷勞苦功高,他是泌陽老區宣傳的有功之臣。”退休幹部牛金元告訴記者。

《天中人文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