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回憶古柏鄉1958年正月初一 送紅茶給毛主席的過程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 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自“神農嘗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之”, 人們就開始利用茶葉。 紅茶是全發酵茶, 川紅工夫是建國初期才發展起來的, 川紅工夫紅茶的特點是“香氣高銳持久、滋味濃郁鮮醇、湯色紅豔明亮、外形緊細秀麗、毫茸顯露有尖峰”, 可與久譽盛名的“閩紅”、“祁紅”媲美, 是北緯28度創造的又一個神奇。

50年代, 由於和前蘇聯等國家關係的需要, 決定在西南綠茶區發展紅茶生產, 以出口創匯和增加農民收入。 1951年2月, 農林部和貿易部在宜賓地區的筠連、高縣和宜賓縣組建紅茶推廣站, 重慶敦義農工學院茶葉專業的學生被分配各個推廣站, 深入茶葉生產第一線, 開展紅茶生產宣傳和技術指導, 這一批學員嘔心瀝血開發和助推了川紅工夫茶。 宜賓縣站建在古柏鄉小壩子謝家大院。 因宜賓的紅茶生產工作抓得好,

1952年2月在宜賓設立了川南茶葉分公司, 專門負責紅茶技術和收購工作, 我就是在那時候分配到宜賓縣建設科做紅茶生產技術指導工作的。 在當時計劃經濟時代, 紅茶生產是政治任務, 由外貿系統經營, 委託供銷社收購, 各級農業部門負責生產和技術指導, 外貿、供銷社、農業部門統分結合, 各司其職, 各負其責, 把紅茶生產工作抓得有聲有色, 深入人心, 家喻戶曉。

在當時全國一盤棋的情況下, 為支援工夫紅茶的生產, 當時的宜賓地區提出了“老區創新業, 新區大發展”的指導方針, 率先組織聯辦茶廠, 其下成立茶葉互助組, 推廣紅茶製作新技術、新方法。 “一芽二葉做紅茶”深入人心, 茶葉採摘品質好, 一以貫之堅持標準保證原料品質。 紅茶毛茶分為5級14等, 1至4級有三個等, 5級有2個等。 在紅毛茶收購中, 堅持按樣評茶, “好茶好價、次茶次價”, 重點產茶鄉還選派代表參加民主評茶。 邱幫全就是當時制紅茶標準樣的佼佼者。

通過層層建立紅茶生產示範, 運用各種形式推廣《宜賓地區工夫紅茶初制技術規程》,

有效指導了紅茶生產。 我長期蹲點的宜賓縣古柏鄉太平茶廠所制的紅毛茶的品質在全區都是首屈一指的。 在1958年農曆正月初一, 古柏鄉太平茶廠將當天新採制的一公斤紅茶, 從郵局寄往中南海獻給毛主席, 中共中央辦公廳匯來30元錢並回信鼓勵我們。 同年, 古柏鄉太平茶廠廠長羅順全被評為四川省勞模, 我被共青團評為建設社會主義積極分子, 我們深受鼓舞。

我一生與茶結緣, 對川紅工夫茶更是情有獨鍾, 既是參與者, 又是建設者, 還是見證者。 今年川紅工夫茶64歲了, 我見證了川紅工夫紅茶60年來的風雨歷程。 現在, “川紅”成為了宜賓一張耀眼的名片。 我們要依靠川紅工夫紅茶特有的色、香、味和保健養顏功能, 落實好科學發展觀, 在“一帶一路”帶動發展下, 再創輝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