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電池淡季竄貨嚴重,傷害了市場,更傷害了經銷商

近日, 某知名品牌電池在電池淡季時突然漲價, 引發了行業內的局部“騷動”。

據業內人士透露, 這個時候突然漲價, 很有可能是因為該品牌在2016年下半年鉛價還未暴漲起來之前, 囤了大批原材料, 如今, 低價原材料庫存消化完了, 而鉛價雖有降幅, 但仍在高位堅挺, 所以不得不漲價維持收支平衡。

如果這種猜測屬實, 那這種行為也只有少數大企業才敢做。 市場上更普遍的現象是,

很多電池企業因為年前鉛價動盪起伏波動巨大, 行情不穩, 很多企業不敢過多囤貨, 也沒有做太多的庫存, 而年後回來市場又進入傳統淡季, 很多企業也不想擴量生產, 所以, 現在很多的電池型號以及產品都存在缺貨的現象。

電池市場淡季, 又遇部分品牌、型號產品缺貨, 所以, 讓很多經銷商擔心的事也就隨之發生了, 那就是——竄貨!

很多媒體一直強調不同品牌之間的“價格戰”對行業長足發展的危害, 但是卻很少有人重視相同品牌之間“竄貨”對各地經銷商的傷害。 降價沖貨和跨區域沖貨其實在經銷商中間非常的常見。 不同品牌之間的價格差異可能受品牌品質、售後服務等因素影響有所區分, 但是相同品牌之間的降價沖貨則很容易率先搶佔市場,

增加銷量。 雖然最後利潤可能只剩微乎其微, 但是卻能得到廠家更多的返利、獎勵與支援, 因此, 很多經銷商會積極的參與。

同品牌之間的價格競爭與不同品牌之間的價格戰, 其實道理與危害都是一樣的。

本來原材料的動盪起伏就已經讓人心有餘悸, 各地經銷商的竄貨行為更是攪的市場人心惶惶。 每天早上醒來, 不僅要想著如何與不同品牌的經銷商競爭更多的客戶, 還要想著如何與同品牌的經銷商“周旋”。 更恐怖的是, 因為大家代理的是同一個品牌, 所以彼此的資訊瞭解的更充分。 正所謂:

賣電池本來是賺錢的, 後來賣的人多了, 也就不賺錢了。

竄貨現象的出現, 其實最主要還是受電池廠家代理政策的影響。

比如很多企業以單純的銷量作為依據給予支持, 再比如有一些企業會通過現金返利的方式作為激勵的方式等。 現在很多一級代理商壓貨嚴重, 二級代理為了完成業績以及銷售任務, 也會選擇竄貨。

經銷商、代理商以及電池企業,

其實是唇齒相依的關係, 一榮俱榮, 一損俱損。 同品牌之間的相互競爭, 最可怕的並不是雙方利益的嚴重受損, 而是競爭品牌在這期間的趁虛而入, 取而代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