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獨家|傳說中的“置之死地于後生”?美邦這個品牌神奇的地方在哪

在2017年明確了新的品牌發展戰略之後, 美邦服飾在新興管道開啟了一波接一波的開店潮。 繼11月十店同日開業的小高潮後, 12月23日,

美邦全國100家門店同日迎來開業, 並且均為新形象風格店。 而據美特斯邦威集團董事長周成建介紹, 轉型佈局購物中心管道, 這是美邦升級後堅定不移的策略, 未來仍將繼續管道優化。

大資料中心顯示, 截止2017年10月, 已開業3萬方購物中心有5000多家, 而未來三年新增購物中心數量平均年增長600家, 這也為品牌管道轉型提供土壤。

半年虧4千萬 曾經將死的品牌再次復蘇

美邦服飾的財報顯示, 2012年至2015年, 公司的淨利潤同比一路下滑分別為-29.55%、-52.27%、-64.08%、-396.57%。 到2016年, 美邦服飾淨利潤同比大幅增加至108.73%, 而扣非後的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仍然為負。 年度虧損超一億元, 3年關店1500餘家。

曾經拖垮美邦服飾的還有庫存壓力, 在2014年因庫存壓力被迫關閉了近800家門店。

僅在美邦宣佈新品牌形象和上半年600%淨利潤增長的2011年, 一季度末的存貨超過30億元, 較2010年年底增加了6億元。

而今年9月, 美邦2017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公司主營業務收入28.67億元, 較上年同期下滑5.68%, 虧損4475萬元。

2010年美邦產品銷量直線下降, 同年年底, 美邦開通線上商店邦購網。 這在7年前算是相當前衛, 領先于國內多家互聯網企業。 令人可惜的是, 因為贏利難以保障, 加上資源配置、物流配送以及行銷運營上無法適應邦購網的發展需求, 還有有面對諸多專業B2C服裝品牌的打壓, 邦購網在一年之後就黯然收場。

2013年, 美邦在時隔兩年後啟動O2O戰略——生活體驗店。 每家店都設有書廊、咖啡吧以及花園露臺等休閒設施, 並提供免費Wi-Fi, 方便顧客休息。

雖然美邦在體驗店中花費了很多心思, 但仍不能抓住消費者的心, 兩年過去, 這些體驗店仍然看客寥寥。 兩年後, 又以失敗告終。

2015年, 屢戰屢敗的美邦又宣佈推出“有範”APP, 進一步落實它的“互聯網+”戰略。 由於“有範”在年輕人中的知名度比較高, 所以美邦花重金前後兩季冠名綜藝節目《奇葩說》。 但是對於品牌已經老化的美邦來說, 如果想用這種方式增加客戶黏性, 進而帶動產品的銷售, 似乎不太現實。 最終“有範”還是和大家say goodbye了。

美邦電商的失敗, 乃至業績虧損等困局, 與APP的技術欠火候、缺乏互聯網基因等有關係 , 但不是主因。 最本質的原因, 其實是美邦的定位和產品出現了偏差。

如今連開百家店, 是意味著美邦已經找准自己的定位,

並再次贏來了輝煌的一天嗎?

周成建的反思

在2016年年報中, 對於美邦服飾目前所面臨的挑戰, 上市公司方面如是表述, “公司轉型仍面臨諸多挑戰, 對產品、管道、零售體驗等核心能力的投入價值尚未充分在市場端得到體現, 特別是在直營轉型快速推進的同時, 加盟管道業績替身仍相對滯後。 ”

“美特斯邦威在過去兩年, 一直在做系統性的複盤, 美邦到現在仍然可以說是比較粗放的。 ”“在中國做企業, 需要管理者和創業者的互動。 因為管理者首先想到的是風險, 創業者來說, 首先想到的是機會。 只有機會, 風險會非常大, 只有風險, 會喪失機會。 ”周成建說。

尋求改變

美邦服飾創始人周成建表示, 未來公司的策略目標是, 讓品牌的競爭力走出管道為王的市場紅利時代, 和價格敏感的互聯網商業時代, 去更好地展現價值競爭力, 以便迎合當下新興管道和新生代消費者的需求, 並進一步帶動整個產業鏈的升級。

他表示, 美特斯邦威自創立20多年間, 經歷了市場紅利與全球化及互聯網時代商業環境巨變的全過程, 過去兩年公司徹底複盤過去20年發展的歷程,立志打造全球競爭力、滿足消費升級。這裡面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要讓中國人更熱愛中國製造、中國品牌,更熱愛在中國消費;二是立志於讓全球的消費者喜歡上中國製造、中國品牌。基於這樣的思考,美邦花費兩年時間做了充分的研究和準備,於2017年推進品牌升級策略,從過去單一商品化的標識品牌,轉變成今天圍繞多元生活方式體驗的品牌。Metersbonwe力求呈現出千禧一代多元化、個性化的生活態度,把自己重塑為一個代表年輕文化的生活方式品牌,以求更貼近中國新生代消費者的升級需求。這樣的企業策略剛好迎合了產業升級、製造升級、品牌升級的國家戰略。

據介紹,隨著購物中心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優質購物中心紛紛向美邦服飾伸出了合作的橄欖枝。借著這股東風,美邦正逐步淘汰低效門店、轉而開大面積全風格店,緊鑼密鼓地推動管道升級策略。

經歷了近年來線上消費跳躍式發展的衝擊,美邦服飾對線下體驗消費依然充滿信心。周成建認為,過去幾年互聯網商業的躍進是享受了價格敏感性的紅利時代,現在這個時代已經結束了,圍繞價格的競爭是不可持續的,未來的競爭將圍繞品牌、創意和線下體驗展開。“今天我們面對一個商品過剩、品牌過剩、管道過剩的時代,在過剩的時代背景下,缺的是什麼?中國有句老話叫酒香不怕巷子深,現在的問題,是酒怎麼才香的問題。”周成建分析道,為了加強線下店鋪的識別度,美邦另闢蹊徑裂變為五大生活方式品牌,從而能夠針對不同細分管道針對性地組合店鋪場景,打破傳統服裝品牌單一的風格體驗,使品牌競爭力不再局限于單一的管道類型。與此同時,美邦致力於利用智慧零售、人工智慧等前沿工具,在終端打造出豐富而精准的零售體驗,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更加直接精准、店鋪體驗更加完美、供應鏈更加高效敏捷。

據瞭解,針對每個落位,美邦服飾會有不同的策略定位,五大品牌不同的組合方式既可以適應不同購物中心的需求,也可以適應同類購物中心在不同樓層、不同商業小環境打造的商業氛圍,對正在致力於構建差異性和識別度的中國購物中心管道,無疑是很有吸引力的合作選擇。2017年10月,公司陸續與印力、新城、萬達等優質購物中心系統達成戰略合作。

近兩年美邦的老舊設計實在是入不了消費者的眼,但是看到上圖美邦修改後的網站,是不是覺得美邦終於再次回到了曾經巔峰時期的時尚感?

品牌矩陣成為未來趨勢

業內人士認為,打造品牌矩陣正在成為當前服裝品牌企業發展的一大重要趨勢,而對於包括美邦服飾、歌力思、太平鳥、安正時尚、拉夏貝爾、海瀾之家等眾多上市公司均在積極佈局多品牌,構建時裝集團之舉。這種多品牌的戰略既可幫助相關企業更好的滿足細分市場的差異化需求,並有望帶來協同效應、擴大各個品牌的知名度,未來或將成為更多服裝企業的選擇。

業內人士預計,伴隨著市場集中度提升帶來國內外訂單向龍頭企業聚集,2018年,受益於消費升級和城鎮化率的提高,終端消費弱復蘇提振銷售增速,加之全管道調整全面推進,企業去庫存和管道調整期漸入尾聲,本土服裝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有望持續改善。

童裝方面,巴拉巴拉進軍兒童教育產業也是個鮮明的例子,而為了擺脫主品牌的依賴性,安奈兒未來3-5年也將充分利用資本平臺和企業自身優勢進行多品牌延展。看來大家都想打造品牌生態圈的概念,這也是未來的一個趨勢,只有這樣,即使遇到了大的挑戰與困境,品牌也不會做死。

過去兩年公司徹底複盤過去20年發展的歷程,立志打造全球競爭力、滿足消費升級。這裡面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要讓中國人更熱愛中國製造、中國品牌,更熱愛在中國消費;二是立志於讓全球的消費者喜歡上中國製造、中國品牌。基於這樣的思考,美邦花費兩年時間做了充分的研究和準備,於2017年推進品牌升級策略,從過去單一商品化的標識品牌,轉變成今天圍繞多元生活方式體驗的品牌。Metersbonwe力求呈現出千禧一代多元化、個性化的生活態度,把自己重塑為一個代表年輕文化的生活方式品牌,以求更貼近中國新生代消費者的升級需求。這樣的企業策略剛好迎合了產業升級、製造升級、品牌升級的國家戰略。

據介紹,隨著購物中心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優質購物中心紛紛向美邦服飾伸出了合作的橄欖枝。借著這股東風,美邦正逐步淘汰低效門店、轉而開大面積全風格店,緊鑼密鼓地推動管道升級策略。

經歷了近年來線上消費跳躍式發展的衝擊,美邦服飾對線下體驗消費依然充滿信心。周成建認為,過去幾年互聯網商業的躍進是享受了價格敏感性的紅利時代,現在這個時代已經結束了,圍繞價格的競爭是不可持續的,未來的競爭將圍繞品牌、創意和線下體驗展開。“今天我們面對一個商品過剩、品牌過剩、管道過剩的時代,在過剩的時代背景下,缺的是什麼?中國有句老話叫酒香不怕巷子深,現在的問題,是酒怎麼才香的問題。”周成建分析道,為了加強線下店鋪的識別度,美邦另闢蹊徑裂變為五大生活方式品牌,從而能夠針對不同細分管道針對性地組合店鋪場景,打破傳統服裝品牌單一的風格體驗,使品牌競爭力不再局限于單一的管道類型。與此同時,美邦致力於利用智慧零售、人工智慧等前沿工具,在終端打造出豐富而精准的零售體驗,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更加直接精准、店鋪體驗更加完美、供應鏈更加高效敏捷。

據瞭解,針對每個落位,美邦服飾會有不同的策略定位,五大品牌不同的組合方式既可以適應不同購物中心的需求,也可以適應同類購物中心在不同樓層、不同商業小環境打造的商業氛圍,對正在致力於構建差異性和識別度的中國購物中心管道,無疑是很有吸引力的合作選擇。2017年10月,公司陸續與印力、新城、萬達等優質購物中心系統達成戰略合作。

近兩年美邦的老舊設計實在是入不了消費者的眼,但是看到上圖美邦修改後的網站,是不是覺得美邦終於再次回到了曾經巔峰時期的時尚感?

品牌矩陣成為未來趨勢

業內人士認為,打造品牌矩陣正在成為當前服裝品牌企業發展的一大重要趨勢,而對於包括美邦服飾、歌力思、太平鳥、安正時尚、拉夏貝爾、海瀾之家等眾多上市公司均在積極佈局多品牌,構建時裝集團之舉。這種多品牌的戰略既可幫助相關企業更好的滿足細分市場的差異化需求,並有望帶來協同效應、擴大各個品牌的知名度,未來或將成為更多服裝企業的選擇。

業內人士預計,伴隨著市場集中度提升帶來國內外訂單向龍頭企業聚集,2018年,受益於消費升級和城鎮化率的提高,終端消費弱復蘇提振銷售增速,加之全管道調整全面推進,企業去庫存和管道調整期漸入尾聲,本土服裝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有望持續改善。

童裝方面,巴拉巴拉進軍兒童教育產業也是個鮮明的例子,而為了擺脫主品牌的依賴性,安奈兒未來3-5年也將充分利用資本平臺和企業自身優勢進行多品牌延展。看來大家都想打造品牌生態圈的概念,這也是未來的一個趨勢,只有這樣,即使遇到了大的挑戰與困境,品牌也不會做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