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低品質的拼命,不如高品質的選擇

01

朋友A說身邊經常有人在選擇面前犯難, 總有人問她:“麻煩你幫我分析一下該如何做”, 有時候會讓她有些為難, 她必須謹慎的處理這樣的請求。 因為萬一別人聽了你意見把事情辦砸了, 或者遭受了損失就不好說了。 她說給別人提意見多了, 就免不了會遇到“好心辦了壞事”, 弄得自己非常尷尬。

這時候她常想為什麼自己的事情自己卻不清楚呢?我相信大家在工作中也經常遇到這樣的朋友, 拉著你滔滔不絕, 或者隻言片語要你給他建議哪個選擇更好。

這時候你不說吧, 朋友覺得你一副漠不關心不管不問的態度,

熱臉貼了冷屁股肯定不高興了。 你說吧他聽信了, 按照你的去做了沒問題萬事大吉, 萬一有問題自己心裡也過意不去。 有時還落個“不靠譜了”的名頭, 自己聽到也難受。

因為A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所以再有朋友來問她時, 她總會對朋友說一句:“這只是站在我的立場的建議,

你斟酌參考即可!一定想清楚了再做決定”。

不可否認提建議的人不能對任何結果負責, 也沒有義務負責, 因此聽取眾多人的意見一定要小心甄別。 如果某一件事情確實不知道如何取捨, 可以按下面三步走:

1.聽多數人意見

2.與少數人商量

3.自己做決定

這裡重點談一下第2點, 通常我們在聽取了親戚朋友, 同事死黨, 專家學者等等的意見後, 如果你的心裡還是沒譜或者仍然有許多疑慮, 建議你最好要找幾個靠譜和有資格的人交談, 把你真實的想法告訴他們, 他們往往能給你比較中肯實用的建議。 簡單說如果你的困惑是創業方面的問題, 你最好去請教有創業成功經驗的人, 而不是你的同事。

像A說過的一些情況, 有許多人忽略了第二點, 聽完眾人的意見然後做出決定, 如果你有自己的判斷和甄別能力, 也沒有太大的問題;關鍵是如果你聽了那麼多人的意見, 卻還是雲裡霧裡沒有方向, 直接跳到第3步很可能會壞了事情。

我自己就有這樣的經歷, 有時候自己心裡還有些頭緒, 聽了某些人的建議後疑惑卻更多了, 這時候當然是找人商量來降低決策的風險, 否則貿然決定則容易翻到溝裡。

再多的建議也不過是幫助我們減少失誤的風險, 避免浪費了時間還沒有收穫, 在權衡利弊後“自己做決定”非常重要, 古人說的“兼聽則明, 偏信則暗”就是這個道理。

千萬不要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賭上自己的前程”。

一個從小練習芭蕾舞的女孩決定考取正規院校進行訓練,

並將跳舞發展為職業。

但她很想搞清楚自己是否有這個天賦。 於是, 當一個芭蕾舞團來到女孩所居住的城市時, 她跑去求見該團團長。 女孩說:“我想成為最出色的芭蕾舞演員, 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這個天分。 ”

“你跳一段舞給我看看。 ”團長說。 5分鐘後, 團長打斷了女孩搖搖頭說:“不, 你沒這個條件。 ”女孩傷心地回到家, 把舞鞋扔到箱底後再也沒穿上。 後來, 她結婚生子, 當了超市的服務員。

多年後, 她去看芭蕾舞演出, 在劇院出口又碰到了當年的團長。 想起當時的對話, 她於是給團長看了自己家人的照片, 並聊起現在的生活。 她說:“有一點我始終不明白。 您怎麼那麼快就知道我沒有當舞蹈家的天賦呢?”

“哦, 你跳舞時我幾乎沒怎麼看, 我只是對你說了對其他所有人都會說的話。 ”“這真是不可饒恕!”她叫道, “您的這句話毀掉了我的生活, 我原本可能成為最出色的芭蕾舞演員的!

“我不這麼認為, ”老團長反駁說, “如果你真的渴望成為一名舞蹈家, 你是不會在意我對你說的話的。 ”

02

總是習慣於聽信他人, 或喜歡在不同的選擇之間徘徊的人, 我認為缺少了清晰的目標或者規劃之外, 你還必須清楚的認識到:"什麼對我最重要"。

不清楚這一點的人,喜歡憑本能的判斷,短期的利益,容易既聽既從,缺乏長遠的眼光來選擇下一步,如果一直按這樣的方式帶來的結果可想而知了。

反之比較清楚這一點的人,因為心中有了一個基點和判斷原則,就不會盲從盲信,明白如何取捨,始終圍繞著這個基點做事情,所以他的每一步的決定可以幫助他離成功更進一步,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且不會勞而無功。

說到“最重要的事情”,我們很可能列出一長串來,簡單遵循80/20法則即可(20%的投入能帶來80%的產出),即使你知道了這一點,A說有許多人也會弄錯“什麼最重要”,這樣就得不償失了,一則白忙活,二則越努力越偏離目標。

想像一下如果現在你要買一套房子,對你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呢!有人很可能把“賺錢”確定為最重要的事情,因為我沒有錢所以最重要的是賺錢,看似沒有問題,其實很有問題。我們仔細一步一步分析:我想賺到更多的錢按現在的方式肯定是不行的,否則我也不會沒錢了。那關鍵是什麼?當然是提高財商(賺錢的能力),即我對外部所能產生的價值(越高越值錢)。

那要如何提高呢?兩個方向:一是自己學,二是向高手學,也就是熟練掌握某項新技能或者學習了某項新知識。當我的對外的貢獻與價值進一步提高,賺更多的錢不是水到渠成嗎?

從另一個方面看賺到錢只是過程帶來的結果,倘若你認為“賺錢”更重要則容易陷入低水準的重複勞作,收效甚微。只重視結果而忽略了提高自身價值的過程,就像一個人在籠中賽跑一樣,無論多麼拼命卻發現還在原點。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而是沒弄明白“什麼最重要”,你出的力沒用到點子上。

另外你可能會忽略了分析自己的財務狀況,我為什麼會缺錢呢?除了上面說的需要提高自己的賺錢能力外,真的沒有其它原因了嗎?有沒有可能是自己無節制的花錢造成的。如果你仔細分析一定能發現一些問題,既然發現問題就要做出改變,開始有目的的存儲和有預算的花錢,即弄清楚哪些是“必須的消費”和“衝動的消費”,必須消費的錢按預算支出,衝動的消費則能省則省並存儲起來或者投資未來。

好比一桶水,你只知道往裡面裝水,忽略了底下有多少窟窿在漏水,這時候裝多少水都是沒有意義的,你只要把窟窿找出來堵上了或者使漏水量變小,進水量不變的情況下水位就可以上漲。財務的漏洞也如此,在積累財富的過程中,弄明白錢是如何花出去的比如何賺錢更加的重要。

注意這裡並不是要爭論方法的對與錯,而重點討論的是需要從多個維度去分析,搞清楚了“什麼最重要”才能明智的選擇和行動。

最後總結我選擇的兩個關鍵點:

1.選擇只取決於我自己(遵循三步原則)

2.什麼對我最重要?(必須圍繞它行動)

作者:最美心理故事

不清楚這一點的人,喜歡憑本能的判斷,短期的利益,容易既聽既從,缺乏長遠的眼光來選擇下一步,如果一直按這樣的方式帶來的結果可想而知了。

反之比較清楚這一點的人,因為心中有了一個基點和判斷原則,就不會盲從盲信,明白如何取捨,始終圍繞著這個基點做事情,所以他的每一步的決定可以幫助他離成功更進一步,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且不會勞而無功。

說到“最重要的事情”,我們很可能列出一長串來,簡單遵循80/20法則即可(20%的投入能帶來80%的產出),即使你知道了這一點,A說有許多人也會弄錯“什麼最重要”,這樣就得不償失了,一則白忙活,二則越努力越偏離目標。

想像一下如果現在你要買一套房子,對你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呢!有人很可能把“賺錢”確定為最重要的事情,因為我沒有錢所以最重要的是賺錢,看似沒有問題,其實很有問題。我們仔細一步一步分析:我想賺到更多的錢按現在的方式肯定是不行的,否則我也不會沒錢了。那關鍵是什麼?當然是提高財商(賺錢的能力),即我對外部所能產生的價值(越高越值錢)。

那要如何提高呢?兩個方向:一是自己學,二是向高手學,也就是熟練掌握某項新技能或者學習了某項新知識。當我的對外的貢獻與價值進一步提高,賺更多的錢不是水到渠成嗎?

從另一個方面看賺到錢只是過程帶來的結果,倘若你認為“賺錢”更重要則容易陷入低水準的重複勞作,收效甚微。只重視結果而忽略了提高自身價值的過程,就像一個人在籠中賽跑一樣,無論多麼拼命卻發現還在原點。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而是沒弄明白“什麼最重要”,你出的力沒用到點子上。

另外你可能會忽略了分析自己的財務狀況,我為什麼會缺錢呢?除了上面說的需要提高自己的賺錢能力外,真的沒有其它原因了嗎?有沒有可能是自己無節制的花錢造成的。如果你仔細分析一定能發現一些問題,既然發現問題就要做出改變,開始有目的的存儲和有預算的花錢,即弄清楚哪些是“必須的消費”和“衝動的消費”,必須消費的錢按預算支出,衝動的消費則能省則省並存儲起來或者投資未來。

好比一桶水,你只知道往裡面裝水,忽略了底下有多少窟窿在漏水,這時候裝多少水都是沒有意義的,你只要把窟窿找出來堵上了或者使漏水量變小,進水量不變的情況下水位就可以上漲。財務的漏洞也如此,在積累財富的過程中,弄明白錢是如何花出去的比如何賺錢更加的重要。

注意這裡並不是要爭論方法的對與錯,而重點討論的是需要從多個維度去分析,搞清楚了“什麼最重要”才能明智的選擇和行動。

最後總結我選擇的兩個關鍵點:

1.選擇只取決於我自己(遵循三步原則)

2.什麼對我最重要?(必須圍繞它行動)

作者:最美心理故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