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操用人:唯才是舉

文/王開林

在國家、部落、利益集團之間, 智力的博弈, 武力的較量, 財力的比拼, 歸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 亂世尤其如此。

東漢末葉, 軍閥暴恣, 生靈塗炭。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極力網羅文武人才, 其麾下猛將如雲, 謀士如雨, 好鋼全都用在刀刃上。 曹操的長期經營實效卓著, 他死後, 魏國憑仗遠超西蜀、東吳的人才厚勢和優勢, 成為三足鼎立中的頭號“大腿”。 反觀東漢末年袁紹、袁術、劉表、公孫瓚這些割據一方的軍閥, 為淵驅魚, 為叢驅雀, 導致人才斷檔, 無不以完敗謝幕。

世間的文臣武將, 德厚者多半才弱, 才高者多半德薄,

德才兼優的人才猶如鳳毛麟角, 遇之已難, 求之不得。 於是曹操放寬尺度, 讓天下人才跑步入場, 不復遲疑。

建安十五年, 曹操頒佈《求賢令》:“……今天下尚未定, 此特求賢之急時也。 ‘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 不可以為滕、薛大夫。 ’若必廉士而後可用, 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 唯才是舉, 吾得而用之。 ”這道求賢令所列舉的三人皆為高才巨擘, 在品德方面均有欠缺, 薑子牙汲汲于功名, 周文王用之而王道坦蕩;管仲于廉潔素不經意, 齊桓公用之而稱霸諸侯;陳平有盜嫂之名、受金之實, 漢高祖用之而開基立極。 這些典故可謂唯才是舉的最佳注腳。

建安十九年, 曹操頒佈《敕有司取士毋廢偏短令》:“夫有行之士, 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 未必能有行也。 陳平豈篤行, 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 蘇秦濟弱燕。 由此言之, 士有偏短, 庸可廢乎!有司明思此義, 則士無遺滯, 官無廢業矣。 ”此令再次強調唯才是舉, 不可因為人才在品行方面有偏短之處而廢之不用。 除了前令所提到的陳平, 此令還列舉戰國時期的蘇秦為例, 蘇秦不守信用, 名聲不佳, 但燕王重用他之後, 燕國受益匪淺。

建安二十二年, 曹操頒佈《舉賢勿拘品行令》:“昔伊摯、傅說出於賤人, 管仲, 桓公賊也, 皆用之以興。 蕭何、曹參, 縣吏也, 韓信、陳平負污辱之名, 有見笑之恥, 卒能成就王業, 聲著千載。 吳起貪將, 殺妻自信,

散金求官, 母死不歸, 然在魏, 秦人不敢東向, 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 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 及果勇不顧, 臨敵力戰;若文俗之吏, 高才異質, 或堪為將守;負污辱之名, 見笑之行, 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 勿有所遺。 ”這道求賢令比前面的兩道求賢令更有吸引力, 也更具說服力, 所列舉的例子, 或出身卑賤, 或品行不良, 然則皆為曠世高手。 其中, 吳起特別突出, 他貪心、薄情、不孝, 卻能匡濟邦國, 在魏則魏興, 在楚則楚強。 倘若有這樣的高手欣然來投, 曹操絕對倒屣相迎, 一沐而三捉發。 真正的人才, 特殊的對待, 即使他們名聲不好, 品行不端, 甚至不仁不義, 曹操也都能大度包容, 大膽駕馭, 這就把唯才是舉的要義推向了極致。

曹操主意已定, 辦法即行。 袁紹敗亡後, 陳琳被俘, 曹操質問道:“卿昔為本初移書, 但可罪狀孤而已, 惡惡止其身, 何乃上及父祖邪?”陳琳謝罪之後, 曹操既往不咎, 並用為記室(機要秘書), 將唯才是舉的主張落在實處。 楊阜向關右諸將稱讚過曹操:“雄才遠略, 決機無疑, 法一而兵精, 能用度外之人, 所任各盡其力, 必能濟大事者也。 ”陳琳就是“度外之人”, 他為袁紹草寫檄文, 公然辱駡過曹操的父祖, 照樣順利過關, 獲得曹操的信任。

丁斐是曹操的老鄉, 他貪財好貨, 數次犯法, 都得到曹操的寬恕。 建安末年, 曹操揮師征討東吳, 丁斐私易官牛, 巧占公家便宜, 為此入獄丟官。 丞相府東曹掾毛玠多次建議曹操嚴懲丁斐, 曹操說:“我非不知此人不清,

良有以也。 我之有斐, 譬如人家有盜狗而善捕鼠, 盜雖有小損, 而完我囊貯。 ”其後, 丁斐複官, 信任如初。 丁斐貪財好貨, 但他忠於主公, 也很有才能, 曹操喻之為“盜狗”, 是一條愛偷家裡東西的狗, 由於它很會捕鼠, 也很能守家, 曹操就用其所長。

凡事總有兩面或多面, 就算曹操唯才是舉, 他的心目中也有不收之才和必棄之才:武將如呂布, 其勇萬夫不當, 曹公卻殺之于白門樓, 此所謂“鷹可養, 虎不可養”;文臣如楊修, 腦瓜子極靈光, 但他奔入了立嗣的風暴眼, 等於“自作孽, 不可活”。

史家陳壽評介曹操, 稱讚他為“非常之人, 超世之傑”。 只有非常之人方能行非常之事, 唯才是舉就屬於一個重要選項。 亂世救死不暇, 成功尤為不易, 曹操把德行操守暫且拋撇一旁,唯才是舉,竭盡誠意招降納叛,務使人盡其才,這既屬權宜之計,也是順勢而為。

令人好奇的是:漢朝末期,在智力、武力和財力的全方位較量中,這位“亂世之奸雄”唯才是舉,成績單亮瞎眾人眼;倘若換在和平時期,這位“治世之能臣”又會如何招攬人才和選拔人才?我猜度,曹操肯定會另作調校,在德和才二者之間找准新的平衡點。

曹操把德行操守暫且拋撇一旁,唯才是舉,竭盡誠意招降納叛,務使人盡其才,這既屬權宜之計,也是順勢而為。

令人好奇的是:漢朝末期,在智力、武力和財力的全方位較量中,這位“亂世之奸雄”唯才是舉,成績單亮瞎眾人眼;倘若換在和平時期,這位“治世之能臣”又會如何招攬人才和選拔人才?我猜度,曹操肯定會另作調校,在德和才二者之間找准新的平衡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