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天下磁縣人|這個農民不簡單,他叫白湘濂

他是年過古稀的一介布衣

他是勤儉簡樸耕讀為生的農民

他是淡泊名利的農民書法大師

他就是磁縣農民書法家

——白湘濂

寶劍鋒從磨礪得

一個書法人從初學把筆到自成一家, 乃至功成名就需要一個較長的磨煉過程。 寫字, 人與筆墨相融, 字和神心交匯, 那一顆顆落在紙上的漢字, 是一個個會吐納會呼吸, 有精氣神的鮮活生命體。 一幅寫完, 那種書人合一的快感和激情, 似乎還在胸中奔湧, 在體內彌漫。

白湘濂, 又名白一民, 字華金, 別名大地小草, 別號翰墨居主人, 1946年6月出生於河北省磁縣磁州鎮白家莊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白湘濂先生是磁縣本土書法家, 其行書風格古拙老辣、沉雄大氣, 遒勁奔放, 出存金玉之聲, 內含音樂和諧。

那一年, 也正是解放戰爭序幕拉開、劉鄧首長部署平漢戰役、磁縣縣城勝利解放、政權回歸人民手中的一年。 他的父親事理通達、粗通文墨, 非常羡慕本家弟弟書法名人白文生, 曾一度寄望於湘濂的兩個哥哥, 誰知幼小的藝術種子卻萌芽在最有靈根的小兒子身上。

湘濂自幼天賦異秉、聰明懂事。 練習書法, 曾遍臨顏、柳、歐、王等法帖, 溯秦篆魏碑和漢隸。 他經常在勞動之余刻苦學習書法的基本功, 得到過叔父白文生的細心指導。 半個世紀之後的1992年, 湘濂先生遷移祖墳, 他跪在父親的墳前喃喃自語:“如您所願,

你的小兒湘濂現在終於把書法寫出名頭了, 不光村裡鄉親們的春聯, 縣城裡店面牌匾和石刻都留有咱的筆墨”。

多年之後——

他書寫的“壽”和“孝”等字,觀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誇,筆跡流水行雲。一筆而下,若脫韁駿馬騰空而來絕塵而去;如蛟龍飛天流轉騰挪,來自空無,又歸於虛曠。

他的字,展紙揮毫,筆走蛟龍,直畫如劍,曲筆似藤。點若危峰墜石,撇如蘭葉拂風。

成功一向是與勤奮相連的,在我們的書法史上,有“池水盡黑”的故事,記載了古人用功勤苦的情形,白湘濂先生正是秉承了先賢的堅毅精神,在筆壇墨苑上孜孜求進取。他始終堅持以帖為師、以勤為本,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和機會練字。他說:“學書法沒什麼訣竅,字帖就是師,辦法就是臨,態度就是勤。”

白先生正是以這種意志品質,鍛煉了筋骨,鍛煉了魄力,更鍛煉了字的氣勢。

宜都奪魁名天下

湘濂先生的書法作品愈書愈精,他熱心為街坊鄰居以及親朋好友書寫春聯對聯條幅,作品也不時見諸報刊和展覽。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他為磁縣城裡許多商家書丹制匾,名聲大噪。

1998年自7月底8月初,湖北省宜都市宣傳部,通過《枝城報》、《宜昌日報》、《三峽晚報》、和《書法報》,面向全國徵集宜都報報頭活動。僅一個半月內,宜都市總編室共收到了包括臺灣省在內的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184件作者寄來的2325幅應徵作品。市文聯聘請省書法家協會主席趙永明先生牽頭,邀請全國書法家專家組成評委會,對應徵作品進行了認真評選。經過層層篩選,反復推敲,評委們一致認為,白湘濂先生所書“宜都報”三字,“結字取法乎上,險奇穩實,鬧中取靜;用筆老到精緻,線條流暢優美;用墨幹濕相生,滯澀多姿;三字俯仰依存,互為關照,極富視覺衝擊力;底蘊充實,雅俗共賞。”

專家一致公推湘濂先生書丹作品為《宜都報》報頭的理想之作,並於1998年10月1日正式啟用。我翻看了他保留的宜都報報頭底稿,以及眾多幅近期的作品,墨香滿壁,熠熠生輝。

意到筆隨墨生花

湘濂先生醉心書法藝術,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成名之後,他謙遜好學,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先後拜師深造畢業於無錫藝術,中國書法家培訓中心。現在擔任中國當代農民書法研究會理事,中國東峰碑林書畫研究會會員,中國當代王羲之、顏真卿書法研究會會員,中國書畫藝術交流協會理事,河北省書法協會會員,內蒙古書畫事業社特邀書畫家,河南滎陽硬筆書法研究會理事,漳州市薌城書畫學校聘為書法導師。香港萬達龍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特別邀請函聘為書畫家。

白湘濂與孫伯翔

山西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林鵬

1997年4月赴京參加了中國著名書法家親授講課和指導,林鵬老先生見到湘濂的作品開口稱讚說:“你把顏真卿的雍容大方,樸拙老辣寫出來了”,並親筆題詞“梅花已成鐵,春來又著花”。

他的作品曾入選湖南省書協主辦的第一屆全國風景楹聯薈萃經典;

全國“趙文化清泉杯”書法大賽中獲佳作獎;

慶祝中國總工會成立70周年全國書畫攝影大展榮獲二等獎並入選精品集;

深圳市中國書畫家藝術精品集邀請展作品入選;

國際關東“摩崖杯”書畫篆刻大獎賽中深得名家讚賞,已被“墨淨池文物館”珍藏;

湖南長沙(墨緣)精品檯曆入編;

作品編入《中國國際文學藝術博覽》一書入編並收藏;

《中國當代名人錄20世紀國際書法精品博覽》一書入編;

《世界華人書畫篆刻名家》大辭典入選;

“伊翔杯”中國書畫藝術大觀入選;

跨世紀當代詩書畫印作品大聯展給於收藏證書;

“首屆”希望杯全國書法編;

《跨世紀著名書畫藝術家精典》一書入選;

“全國師生書畫大獎賽”中獲三等獎併入編。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成績斐然的湘濂先生的書法現在已進入臻化至境,有音樂的和諧,繪畫的燦爛和詩歌的韻律。走向外界走向新世紀的書法藝術融入了儒家的堅毅,果敢和進取,也蘊涵了老莊的虛淡,散遠和沉靜閒適。

收穫翰香更護花

湘濂先生在研習書法之餘,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于書法培訓中心的教學工作,為培養下一代書法人才,拉犁耕耘、遍種桃李。在縣城和學生張昌文成立了“湘濂書畫學校”,節假日裡他免費給教育系統的老師上書法課,給附近的寺院廟宇分文不收的題寫牌匾對聯。

先生蜚聲書壇,在筆耕墨耘的幾十年中,無私的教育培養了一批深學篤造、創見有為的書法後人。現在他的成名學生不下百人,遍及河北河南山東等省。

粗布衣服,粗茶淡飯,一身農民行頭不改初心,這位農民書法家熱愛祖國熱愛家鄉。他的作品飽含濃濃的鄉土情懷,突出了時代主旋律。而且他還是愛寫古體詩詞的詩人。昨天下午我去拜望他,他即興隨口吟出:

我家門前一古槐,喜鵲喳喳枝頭排。

翰墨小樓別有趣,芭蕉招手貴客來。

非常的生動有趣,滿滿洋溢著對鄉村樸素生活的熱愛。

我乘興和之:

先生門前一古槐,桂枝離離堂前開。

書風遒勁芭蕉綠,為有瑞氣自徘徊。

三千弟子入烏巷,八百後生成大材。

白公臨池如畫蘭,意在雲外禪繞苔。

湘濂先生說:“藝術創作來源於生活,好的藝術是和時代和人民、民族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我讚賞這位農民書法家識大體,有大局觀,不僅體現了中國人的儒道文化,同時也體現了中國人正直無私的精神。所以專程拜望、學習、欣賞和收藏湘濂先生的書法,的確是一種美的享受。湘濂先生的書法帶我們進入了神奇的書法殿堂,喚起我們對美的更高追求。祝願湘濂先生在藝術道路上永葆青春再創新高峰!

我堅信:鐵樹梅花愈開愈飄香。他定會走出舒緩壓力的書寫,寫出自己的農耕文化積澱與超凡人文精神,寫出自己“書人合一”的高尚情懷!

文 / 王永春

■ 編輯:劉佳琪

■ 審核:范雲標 李偉如

多年之後——

他書寫的“壽”和“孝”等字,觀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誇,筆跡流水行雲。一筆而下,若脫韁駿馬騰空而來絕塵而去;如蛟龍飛天流轉騰挪,來自空無,又歸於虛曠。

他的字,展紙揮毫,筆走蛟龍,直畫如劍,曲筆似藤。點若危峰墜石,撇如蘭葉拂風。

成功一向是與勤奮相連的,在我們的書法史上,有“池水盡黑”的故事,記載了古人用功勤苦的情形,白湘濂先生正是秉承了先賢的堅毅精神,在筆壇墨苑上孜孜求進取。他始終堅持以帖為師、以勤為本,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和機會練字。他說:“學書法沒什麼訣竅,字帖就是師,辦法就是臨,態度就是勤。”

白先生正是以這種意志品質,鍛煉了筋骨,鍛煉了魄力,更鍛煉了字的氣勢。

宜都奪魁名天下

湘濂先生的書法作品愈書愈精,他熱心為街坊鄰居以及親朋好友書寫春聯對聯條幅,作品也不時見諸報刊和展覽。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他為磁縣城裡許多商家書丹制匾,名聲大噪。

1998年自7月底8月初,湖北省宜都市宣傳部,通過《枝城報》、《宜昌日報》、《三峽晚報》、和《書法報》,面向全國徵集宜都報報頭活動。僅一個半月內,宜都市總編室共收到了包括臺灣省在內的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184件作者寄來的2325幅應徵作品。市文聯聘請省書法家協會主席趙永明先生牽頭,邀請全國書法家專家組成評委會,對應徵作品進行了認真評選。經過層層篩選,反復推敲,評委們一致認為,白湘濂先生所書“宜都報”三字,“結字取法乎上,險奇穩實,鬧中取靜;用筆老到精緻,線條流暢優美;用墨幹濕相生,滯澀多姿;三字俯仰依存,互為關照,極富視覺衝擊力;底蘊充實,雅俗共賞。”

專家一致公推湘濂先生書丹作品為《宜都報》報頭的理想之作,並於1998年10月1日正式啟用。我翻看了他保留的宜都報報頭底稿,以及眾多幅近期的作品,墨香滿壁,熠熠生輝。

意到筆隨墨生花

湘濂先生醉心書法藝術,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成名之後,他謙遜好學,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先後拜師深造畢業於無錫藝術,中國書法家培訓中心。現在擔任中國當代農民書法研究會理事,中國東峰碑林書畫研究會會員,中國當代王羲之、顏真卿書法研究會會員,中國書畫藝術交流協會理事,河北省書法協會會員,內蒙古書畫事業社特邀書畫家,河南滎陽硬筆書法研究會理事,漳州市薌城書畫學校聘為書法導師。香港萬達龍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特別邀請函聘為書畫家。

白湘濂與孫伯翔

山西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林鵬

1997年4月赴京參加了中國著名書法家親授講課和指導,林鵬老先生見到湘濂的作品開口稱讚說:“你把顏真卿的雍容大方,樸拙老辣寫出來了”,並親筆題詞“梅花已成鐵,春來又著花”。

他的作品曾入選湖南省書協主辦的第一屆全國風景楹聯薈萃經典;

全國“趙文化清泉杯”書法大賽中獲佳作獎;

慶祝中國總工會成立70周年全國書畫攝影大展榮獲二等獎並入選精品集;

深圳市中國書畫家藝術精品集邀請展作品入選;

國際關東“摩崖杯”書畫篆刻大獎賽中深得名家讚賞,已被“墨淨池文物館”珍藏;

湖南長沙(墨緣)精品檯曆入編;

作品編入《中國國際文學藝術博覽》一書入編並收藏;

《中國當代名人錄20世紀國際書法精品博覽》一書入編;

《世界華人書畫篆刻名家》大辭典入選;

“伊翔杯”中國書畫藝術大觀入選;

跨世紀當代詩書畫印作品大聯展給於收藏證書;

“首屆”希望杯全國書法編;

《跨世紀著名書畫藝術家精典》一書入選;

“全國師生書畫大獎賽”中獲三等獎併入編。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成績斐然的湘濂先生的書法現在已進入臻化至境,有音樂的和諧,繪畫的燦爛和詩歌的韻律。走向外界走向新世紀的書法藝術融入了儒家的堅毅,果敢和進取,也蘊涵了老莊的虛淡,散遠和沉靜閒適。

收穫翰香更護花

湘濂先生在研習書法之餘,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于書法培訓中心的教學工作,為培養下一代書法人才,拉犁耕耘、遍種桃李。在縣城和學生張昌文成立了“湘濂書畫學校”,節假日裡他免費給教育系統的老師上書法課,給附近的寺院廟宇分文不收的題寫牌匾對聯。

先生蜚聲書壇,在筆耕墨耘的幾十年中,無私的教育培養了一批深學篤造、創見有為的書法後人。現在他的成名學生不下百人,遍及河北河南山東等省。

粗布衣服,粗茶淡飯,一身農民行頭不改初心,這位農民書法家熱愛祖國熱愛家鄉。他的作品飽含濃濃的鄉土情懷,突出了時代主旋律。而且他還是愛寫古體詩詞的詩人。昨天下午我去拜望他,他即興隨口吟出:

我家門前一古槐,喜鵲喳喳枝頭排。

翰墨小樓別有趣,芭蕉招手貴客來。

非常的生動有趣,滿滿洋溢著對鄉村樸素生活的熱愛。

我乘興和之:

先生門前一古槐,桂枝離離堂前開。

書風遒勁芭蕉綠,為有瑞氣自徘徊。

三千弟子入烏巷,八百後生成大材。

白公臨池如畫蘭,意在雲外禪繞苔。

湘濂先生說:“藝術創作來源於生活,好的藝術是和時代和人民、民族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我讚賞這位農民書法家識大體,有大局觀,不僅體現了中國人的儒道文化,同時也體現了中國人正直無私的精神。所以專程拜望、學習、欣賞和收藏湘濂先生的書法,的確是一種美的享受。湘濂先生的書法帶我們進入了神奇的書法殿堂,喚起我們對美的更高追求。祝願湘濂先生在藝術道路上永葆青春再創新高峰!

我堅信:鐵樹梅花愈開愈飄香。他定會走出舒緩壓力的書寫,寫出自己的農耕文化積澱與超凡人文精神,寫出自己“書人合一”的高尚情懷!

文 / 王永春

■ 編輯:劉佳琪

■ 審核:范雲標 李偉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