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華蓋資本董事長許小林:中國健康產業完全有可能誕生BAT量級的巨頭!

Q:E藥經理人

A:華蓋資本董事長 許小林

Q:如果給一個關鍵字, 你會用什麼來形容過去一年來醫藥產業整體的投融資情況?今年最受關注的投資領域是什麼?

A:“分化”, 過去的一年醫藥產業整體投融資仍處於快速增長階段, 從投資的角度, 很多新的基金和產業投資人參與其中, 包括像保險、國家隊等龐然大物;從各家機構的投資風格以及行業的投資情況來看, 充分體現了更專業、更細分。

今年更關注的幾個細分領域仍然是生物製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三個方向, 更為細分的則會關注具有創新能力、成長能力、整合能力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機會。

比如服務模式創新的領域, 行業成熟度相對較高, 但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且門檻相對低。 這一領域複製能力強, 可通過資金的注入快速生長, 一旦產生了行業巨頭, 會讓其他規模較小的參與者難以生存。 通過前兩年的瘋狂融資,

消費驅動的醫療服務領域可能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壟斷。 如果這一領域的新公司無法突破市場同質化競爭, 隨著資本市場的降溫, 只能被整合。

Q:在過去一年間, 行業內哪個投資案例給你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為什麼?

A:過去這一年, 有不少案例還是給市場留下很多印象的。 比如國家隊的出手, 投資了聯影醫療。 聯影醫療首次融資, 規模就達到了33.33億元。 這是目前為止, 中國醫療設備行業最大的單筆私募融資。 即使與海外上市公司的私有化或者國內醫療行業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相比, 這也算是中國整個醫療行業募資金額較大的一筆交易。

Q:對於醫療健康領域內項目估值的“泡沫”之爭由來已久, 就2017年度的投資情況來看,

你認為這種情況是否仍然嚴重?這種趨勢將會持續多長時間?

A:這種趨勢不會持續太久, 價值型投資正在成為主流, 隨著投資機構不斷趨於理性、不斷走向專業化, 沒有業績和技術支撐的泡沫型投資將逐漸淡出資本市場。

整個醫療投資漸趨理性和成熟, 市場不再是越大或越小越好, 而是要看公司的估值和成長之間的匹配程度。 不論是價值還是成長性, 到最後都會體現在該公司的市值或者股價上, 所以參與者增多會在一定程度上推高項目的市值和股價, 但如果存在泡沫, 也終需接受市場的檢驗。

Q:在你的預判中, 未來中國醫藥產業的投融資情況是否會發生顯著的變化?

A:根據我們的觀察, 最容易發生變化的領域將集中在:

第一, 並購: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以並購為目的的基金和真正意義上的並購基金, 他們會控制一整套產業平臺, 其所投的標的都是圍繞產業平臺的大發展進行, 並購帶來的行業集中度將空前提高。

第二, 海外技術境內落地:現在不少很好的技術大多以海歸科學家為主, 尤其是華人在海外的科研團隊, 要想在醫療技術領域投出高品質的早期專案, 海外技術引進落地將變得更為重要。

第三, 人工智慧和大資料未來在醫療的應用:中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 必須要有高效率提供服務的方式, 但是目前中國的醫療服務在資本投入方面嚴重不足。 這方面, 人工智慧可以在很多方面,

例如通過診斷助手等方式, 去提高整體醫生的診斷水準。

第四, 生物醫藥、精准醫療、高端醫療器械等一系列擁有高技術壁壘的項目將會成為熱點。

Q: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 受當前國家政策影響有哪些具體體現?

A:政策變動對醫療投資影響很大, 比如以下政策會對醫療投資和行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第一, 增強基層醫保覆蓋率, 實現基層藥品零差率以降低藥價的政策出臺之後, 公立醫院尤其是三甲醫院的利潤空間將進一步受到擠壓, 這會給體制外的基礎醫療機構帶來機會。 未來很有市場潛力的是以患者為核心, 再造服務流程的連鎖診所。 在支付上, 這些診所可能會突破體制內的支付限制, 通過雇主及商業保險付費的形式做大總量, 形成品牌效應。不過,由於中國的基礎醫療板塊長期處於弱勢,在政策制定上並沒有完善的措施或者說是專門適合基礎醫療機構如診所的辦法和框架。

第二,取消藥品加成的政策之後,將出現藥品管理的機會。事實上藥改後藥占比的硬性規定已經促使一些醫院去採購用藥管理系統,對醫生開處方的行為進行管控。長期來看,中國需要再造就診流程中的管理,包括處方管理、診斷流程管理以及對患者治療效果的評估,這些再造無法僅憑系統完成,而需要專業的診斷流程管理、診斷資料庫、行為控制等辦法配合才行。因此未來在醫保精細化管理上,可能會產生一個新的板塊,通過專業的資料庫和診斷流程管理去再造支付控費流程。

第三,限制大醫院採購大型設備的政策之後,專業的協力廠商檢查中心或許會成為重要的管道,同時配備檢驗相關的服務如遠端讀片、技術培訓等將有助於增加競爭力,是打開基層市場的關鍵。

此外,包括“進口替代”的一些國內政策、藥品持有人制度、中國加入ICH等在各個層面都將影響醫療行業的投資。

Q:有觀點認為,中國健康產業將誕生出能夠影響社會、普惠民眾的BAT量級的產業巨頭,你對此如何看待?

A:從投資的角度,雖然需要時間,但完全有可能。我們也很希望儘快能夠出現這樣的獨角獸或者巨頭公司。而這些未來的巨頭公司,可能是創新驅動的,也可能是整合推動的,但可能就在以下的這些細分領域中之中。

第一,新藥研發。尤其是有跨國企業背書的新藥研發平臺,這不僅是能得到CFDA批准的重要條件,也是能被臨床醫生認可的關鍵因素。優秀的新藥研發團隊應當不僅有強大的研發能力,還應當有臨床試驗能力、政府公關能力以及同跨國企業談判的商業能力。

第二,醫療器械的進口替代。高端醫療器械替代的政策紅利不僅僅在於產品專利,臨床和報批的政策寬鬆性,還在於醫院招標和採購的政策傾向性。這類專案最好的創始人是外企產品的代理商。這些人往往臨床醫學出身,早年下海成為外企的醫藥或者醫療器械銷售代表,幾年後成為代理商,在醫療代理行業摸爬滾打十多年後,緊緊地把握著醫療銷售管道,對自己專注的市場非常熟悉。

第三,人工智慧。未來人工智慧將會應用於醫療保險理賠和欺詐檢測等方面。目前,這一技術已應用於國內一些較為高端的醫療保險和國家醫保基金,以減少欺詐行為並加快索賠處理進度。

第四,醫療機器人。醫療機器人是中國實力較弱的一項,歐美國家的醫療機器人份額分別占比62%和24%。目前,國內頂尖大學正在研究並至少已經在外科、康復、輔助和服務四個領域應用機器人技術。

第五,精確診斷。醫療技術設備將變得更加精確,甚至具有預測能力,疾病檢測敏感度不斷提高將會減少醫療誤診情況的發生。其中重點是微創手術和新式緊湊型設備的發展,如可擕式治療超聲波掃描器在中國市場正在迅速增長。

第六,更為先進和精准的感測器、追蹤器。中國目前擁有9.8億手機用戶,佔據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醫療市場份額。未來一些具有價值的領域包括:預測使用者的健康需求並設計遊戲化模型,將需求轉化為醫療行動;提供最大的健康消費市場(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和一站式服務平臺。

第七,新一代測序。這是全球範圍內一門令人興奮的研究領域,有人已預測這項技術將最終實現商品化,價格降低至100美元。BGI、Illumina和iCarbonX等公司正沿著這條道路前進。

第八,數位供應鏈和區塊鏈。感測器和信號發射器以及醫療機器等新資料來源的整合,為中國健康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機會,不僅提高了安全和保障,而且在定制計畫、採購、生產和交付等方面提供了發展機會。儘管製造業目前正在積極應對品質管制體系要求,但區塊鏈解決方案在藥品和食品分發及安全方面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

形成品牌效應。不過,由於中國的基礎醫療板塊長期處於弱勢,在政策制定上並沒有完善的措施或者說是專門適合基礎醫療機構如診所的辦法和框架。

第二,取消藥品加成的政策之後,將出現藥品管理的機會。事實上藥改後藥占比的硬性規定已經促使一些醫院去採購用藥管理系統,對醫生開處方的行為進行管控。長期來看,中國需要再造就診流程中的管理,包括處方管理、診斷流程管理以及對患者治療效果的評估,這些再造無法僅憑系統完成,而需要專業的診斷流程管理、診斷資料庫、行為控制等辦法配合才行。因此未來在醫保精細化管理上,可能會產生一個新的板塊,通過專業的資料庫和診斷流程管理去再造支付控費流程。

第三,限制大醫院採購大型設備的政策之後,專業的協力廠商檢查中心或許會成為重要的管道,同時配備檢驗相關的服務如遠端讀片、技術培訓等將有助於增加競爭力,是打開基層市場的關鍵。

此外,包括“進口替代”的一些國內政策、藥品持有人制度、中國加入ICH等在各個層面都將影響醫療行業的投資。

Q:有觀點認為,中國健康產業將誕生出能夠影響社會、普惠民眾的BAT量級的產業巨頭,你對此如何看待?

A:從投資的角度,雖然需要時間,但完全有可能。我們也很希望儘快能夠出現這樣的獨角獸或者巨頭公司。而這些未來的巨頭公司,可能是創新驅動的,也可能是整合推動的,但可能就在以下的這些細分領域中之中。

第一,新藥研發。尤其是有跨國企業背書的新藥研發平臺,這不僅是能得到CFDA批准的重要條件,也是能被臨床醫生認可的關鍵因素。優秀的新藥研發團隊應當不僅有強大的研發能力,還應當有臨床試驗能力、政府公關能力以及同跨國企業談判的商業能力。

第二,醫療器械的進口替代。高端醫療器械替代的政策紅利不僅僅在於產品專利,臨床和報批的政策寬鬆性,還在於醫院招標和採購的政策傾向性。這類專案最好的創始人是外企產品的代理商。這些人往往臨床醫學出身,早年下海成為外企的醫藥或者醫療器械銷售代表,幾年後成為代理商,在醫療代理行業摸爬滾打十多年後,緊緊地把握著醫療銷售管道,對自己專注的市場非常熟悉。

第三,人工智慧。未來人工智慧將會應用於醫療保險理賠和欺詐檢測等方面。目前,這一技術已應用於國內一些較為高端的醫療保險和國家醫保基金,以減少欺詐行為並加快索賠處理進度。

第四,醫療機器人。醫療機器人是中國實力較弱的一項,歐美國家的醫療機器人份額分別占比62%和24%。目前,國內頂尖大學正在研究並至少已經在外科、康復、輔助和服務四個領域應用機器人技術。

第五,精確診斷。醫療技術設備將變得更加精確,甚至具有預測能力,疾病檢測敏感度不斷提高將會減少醫療誤診情況的發生。其中重點是微創手術和新式緊湊型設備的發展,如可擕式治療超聲波掃描器在中國市場正在迅速增長。

第六,更為先進和精准的感測器、追蹤器。中國目前擁有9.8億手機用戶,佔據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醫療市場份額。未來一些具有價值的領域包括:預測使用者的健康需求並設計遊戲化模型,將需求轉化為醫療行動;提供最大的健康消費市場(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和一站式服務平臺。

第七,新一代測序。這是全球範圍內一門令人興奮的研究領域,有人已預測這項技術將最終實現商品化,價格降低至100美元。BGI、Illumina和iCarbonX等公司正沿著這條道路前進。

第八,數位供應鏈和區塊鏈。感測器和信號發射器以及醫療機器等新資料來源的整合,為中國健康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機會,不僅提高了安全和保障,而且在定制計畫、採購、生產和交付等方面提供了發展機會。儘管製造業目前正在積極應對品質管制體系要求,但區塊鏈解決方案在藥品和食品分發及安全方面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