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經典散文:不爭是一種人生藝術

在孔子的故鄉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早晨, 孔子的學生子貢在打掃院子。 這時, 來了一位客人, 他問子貢一年有幾季。 子貢回答四季。 來人說一年只有三季。 兩人爭論了很長時間, 誰也沒有說服誰。 最後兩人打賭說, 如果孔子說是三季, 那麼子貢就要向來人磕三個頭, 如果孔子說是四季, 來人就要向子貢磕四個頭。

孔子早就聽到了他們的爭執, 便從院內出來, 子貢上前講明原委, 請孔子評理。

孔子先是不答, 觀察一陣後說:“一年的確只有三季。 這位先生說的對, 他的一年只有三季!你跪下磕頭吧!”

子貢呆在那裡,

一時不知道如何是好。 孔子喝道:“子貢, 還不跪下!”子貢雖然不知道師傅葫蘆裡買的什麼藥, 但還是忍著滿腹委屈, 向著那位客人磕了三個響頭!

來人見此, 大笑而去。

待來人走後, 子貢忙問老師:“師傅, 這是怎麼回事啊, 一年分明是四季!您卻要向他磕頭”。

孔子望著遠去的那人對子貢說:“徒弟啊, 你怎麼就不明白呢, 剛才那人一身綠衣。 分明是田間的蚱蜢。 蚱蜢者, 春天生, 秋天亡也, 一生只經歷過春、夏、秋三季, 他哪裡見過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維裡, 根本就沒有‘冬季’這個概念。 你跟這樣的人那就是爭上三天三夜也不會有結果的。 你若不順著他說, 他能這麼爽快就走嗎?爭不清的東西就不要爭”!

不爭是一種智慧, 和那些根本就不是一條道上的人爭論各自領域的問題, 那只能是浪費時間和精力, 最後弄得自己心身疲憊。 莊子說“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 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 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 束於教也”。 就是這個道理。

把沒辦法溝通的人看成是三季人雖然有些偏激,

但不與之爭卻是一種風度和灑脫。 因為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維模式從先天形成到後天影響都是不同的, 所以導致各自的性格特徵、言行舉止都會不同, 有些問題永遠也爭不明白。

不爭是一種人生態度。 不與領導爭, 無論對與錯,

領導做出的決定, 部署的工作, 總有他的考量, 有他的依據。 你所處的位置, 看到的現象, 承受的壓力, 都沒有辦法和領導比, 該表達的意思表達了, 你科盡了義務的責任。 不與女人爭, 特別是自己的妻子, 長期以來女人以一種柔弱的形象得到了社會廣泛的認可, 如果與女人爭, 即使你理由十足, 別人也會認為你是以強欺弱, 你也會因此輸掉道義, 喪失大丈夫氣概, 丟失主動權。 不與命運爭, 奮鬥了, 努力了, 盡心了, 該得到自然是你的, 不該得到的, 爭也爭不來, 如果不服氣一定要去爭, 得到的只能是挫敗和沮喪。

不爭是一種人生體驗。 也可以這麼說, 我們生活中在所難免會遇到三季人, 唯有不爭, 才會相安無事, 彼此和諧。

無休止的爭論, 無休止的指責, 會帶來無休止的煩惱。 爭來爭去, 信任沒有了, 感情生疏了, 關係緊張了, 也就談不上快樂和幸福。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商品化極濃的社會, 看淡一些, 灑脫一點, 糊塗一下, 是最睿智的表現, 也是最精彩的活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