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九泰解析新三板制度改革:多方面迎重大利好!改革邁出關鍵一步

12月22日,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召開新三板分層與交易制度改革新聞發佈會, 推出交易制度、分層優化等重大改革。

本次分層制度改革,

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01

優化分層制度

調減淨利潤標準, 提高營業收入標準, 新增競價市值標準。 二是在共同准入標準中增加“合格投資者人數不少於50人”的要求。 分層實施的時間為明年4月30日。

02

引入集合競價交易制度

盤中時段的交易方式為集合競價與做市轉讓兩種, 原採取協定轉讓方式的股票盤中交易方式統一調整為集合競價新交易制度, 該制度將於2018年1月15日上線。

03

實施差異化信披制度

對於創新層資訊披露要求從嚴, 增加季報、業績快報和業績預報的披露。 要求創新層公司配合會計師事務所執行溝通關鍵審計事項, 實施定期輪換等。 資訊披露細則從2017年年報開始實施。

對於此次改革的重點——優化分層制度改革,

與之前相比有何不同呢?

可以通過下面這張表格來瞭解

↓↓↓

九泰基金整理

新三板制度改革邁出關鍵一步

九泰基金產業投資部副總監于曉偉認為, 分層制度優化後, 將更加注重企業的盈利性、成長性和市場認可度。 能使得更多優質企業向創新層聚集,

提高創新層公司的公眾化水準, 為後續改革措施的逐步推出奠定一個基礎。

在交易制度層面, 此次改革首次引入集合競價交易制度, 分類紓解了協議轉讓需求, 並進一步完善做市轉讓方式;在資訊披露制度方面, 將實施創新層企業與基礎層企業差異化的資訊披露制度。

而引入做市股盤後協定轉讓交易, 於曉偉認為對做市股較為利好。 同時引入集合競價對新三板整體流動性來說預計也將有一定改善。 新三板此次制度調整為深化改革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多方面迎重大利好, 未來或將迎來投資的春天。

九泰基金新三板週報

(2017.12.18-2017.12.22)

截至2017年12月25日, 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達到11640家, 其中以協定轉讓的方式交易的有10298家,

做市轉讓1342家。 上周新增掛牌企業25家。

12月18日至12月22日間, 市場總成交173,087.54萬股;成交金額657,801.7萬元;成交均價3.8元。

上週三板成指下跌0.77%, 收於1,277.47點;做市指數下跌0.68%, 收於987.87點。

上周共有46家企業發佈了定向增發預案, 預計募資19.81元;實施完成43家企業的定向增發, 募資總額79.78億元。 根據萬得資料, 12月22日, 新三板市場市盈率(TTM中值、剔除負值) 22.32倍, 市淨率(中值) 2.63倍, 市銷率(中值) 2.48倍, 較創業板、中小板差距較大。

新三板一周要聞

➤ 新三板制度改革三箭齊發 改善流動性利好做市股

12月22日, 全國股轉公司召開新三板分層與交易制度改革新聞發佈會, 隨後, 股轉系統官網發佈關於股票轉讓、掛牌公司資訊披露、分層管理辦法三份細則檔, 市場期待已久的制度改革三箭齊發,

市場參與各方普遍認為利好創新層公司及做市股。

➤ 今年24家來自新三板企業成功IPO過會

截至22日, 新三板市場上共有掛牌企業11640家, 其中包括做市轉讓1342家, 協議轉讓10298家。 當前已有超過三分之一的IPO儲備資源來自新三板。 來自新三板的擬IPO企業(含正在審核的企業)總共有677家。 截至目前, 今年已有24家來自新三板的企業成功IPO過會, 其中已有17家公司在A股市場成功上市。

➤ 新三板首例股份回購完成

全國股轉公司日前發佈《關於掛牌公司股份回購業務通知》(簡稱《通知》), 為滿足掛牌公司回購業務需求, 先期擬採用“一事一議、先行先試”模式辦理股份回購業務。 據不完全統計, 新三板市場約有30餘份股份回購預案亟待完成。 業內人士表示, 股轉公司此次出臺回購新規,有利於掛牌公司推進股份收購事項。

新三板市場資料深度分析

● 市場規模資料

截至2017年12月25日,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達到11640家,其中以協定轉讓的方式交易的有10298家,做市轉讓1342家。上周新增掛牌企業25家。

上周新增掛牌公司概況

上周市場規模統計

● 市場交易資料

12月18日至12月22日間,市場總成交173,087.54萬股;成交金額657,801.7萬元;成交均價3.8元。

上周市場概覽

個股成交上,上周掛牌公司股票成交金額前三名分別為東海證券、中科招商和神州優車;成交數量前三名分別為中科招商、東海證券和聯訊證券;上周換手率最高的前三名企業分別為沐威科技、維鬥科技和穿山甲。

上周掛牌公司股票成交額前10名

上周掛牌公司股票成交數量前10名

上周新三板換手率前十名

● 三板指數分析

上週三板成指下跌0.77%,收於1,277.47點;做市指數下跌0.68%,收於987.87點。

上周新三板指數概況

● 市場融資資料

上周共有46家企業發佈了定向增發預案,預計募資19.81元;實施完成43家企業的定向增發,募資總額79.78億元。

● 三板估值分析

根據萬得資料,12月22日,新三板市場市盈率(TTM中值、剔除負值) 22.32倍,市淨率(中值) 2.63倍,市銷率(中值) 2.48倍,較創業板、中小板差距較大。

一周報導精選

新三板制度改革三箭齊發 改善流動性利好做市股

日期:2017-12-25 全文轉載:證券時報

12月22日,全國股轉公司召開新三板分層與交易制度改革新聞發佈會,隨後,股轉系統官網發佈關於股票轉讓、掛牌公司資訊披露、分層管理辦法三份細則檔,市場期待已久的制度改革三箭齊發,市場參與各方普遍認為利好創新層公司及做市股。

優化分層指標

強化創新層信披要求

此次分層制度的優化,主要是調低標準一的盈利指標,原來的最近兩年年均淨利潤由不少於2000萬元調低至1000萬元,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由原來的10%調低至8%;調高標準二的營收指標,原來的最近兩年平均營收由不低於4000萬元調高至6000萬元;共同准入標準則增加了原來僅標準三要求的50人合格投資者人數要求,同時增加最低淨資產要求;維持創新層則以合法合規、年報按時披露並且審計意見符合要求為主。

安信證券新三板首席諸海濱告訴證券時報·新三板論壇記者,分層制度的改革是有必要的,因為相比第一次分層,第二次分層調整的公司很多,說明分層制度篩選出來的創新層公司不穩定,股轉公司此次對分層制度進行優化,調整標準一和標準二指標,就是為了彌補之前的漏洞。

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院負責人彭海認為,分層制度優化,有助於提升市場交易屬性,從而進一步完善市場定價功能。共同准入標準增加合格投資者人數不少於50人,是為了提升市場交易活躍性,由於2017年市場交易較為清淡,預計這個條件會對企業造成一定的壓力。

創新層公司康銘盛董事會秘書梁滌塵表示,優化分層指標可以為以後推出精選層奠定基礎,“現在的標準就比較合理了,以後制度逐步完善,創新層利潤要求1000萬,未來精選層標準再提高一個檔次,就可以在創新層-精選層-創業板之間形成一個多層次梯隊,符合多層次市場的要求。”他認為,對創新層的資訊披露要求更高,使創新層公司的資訊披露要求向主機板看齊,也是在為以後推出再分層、轉板等制度打下基礎。

根據股轉公司最新發佈的掛牌公司資訊披露細則內容,創新層公司除正常履行披露年報和半年報義務外,還需披露季度報告,如年報披露時間較晚,或者存在年度淨利潤變動較大的情況,還需披露相應的業績快報和業績預告。除此之外,創新層公司財務報告內容及審計均從嚴要求,董事會秘書需“持證上崗”。

取消盤中協定轉讓

推出差異化集合競價

以優化分層標準為基礎,推出差異化交易制度安排,是此次新三板改革的重頭戲,改革的目的主要是解決市場定價功能不完善問題,改革的內容包括取消盤中協定轉讓、引入差異化集合競價制度等。

改革後,新三板二級市場盤中只有競價轉讓和做市轉讓兩種交易方式。集合競價方面,基礎層企業採取每日收盤一次集合競價的方式,創新層企業則每天有五次集合競價機會,申報有效價格範圍為前收盤價的50%至200%。盤後半小時是協議轉讓時間,類似于大宗交易,要求單筆申報數量不低於10萬股,或者轉讓金額不低於100萬元。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認為,相比協定轉讓,集合競價能大幅提高交易效率,對於提高市場精准度、交易效率,降低不必要的誤差有直接的作用。指定協定轉讓的方式在盤後得以保留,是考慮到基金到期退出的問題,也為做市商進入、退出做市提供了方便。

思考投資大股東嶽志斌認為,此次改革,對做市股可能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對協議股的影響要大一些,尤其對之前靠假的協議成交做高虛假市值的公司來說,以後這樣做的可能性較小,競價交易更能讓原協定轉讓的公司清楚地知道,合格投資者對公司的真正價值判斷。

在他看來,改革後,新三板的交易制度已經非常完善了,後面只需針對市場反應情況調整撮合頻次。

不過,也有新三板個人投資者對新交易制度表示擔憂。個人投資者周洪波認為,新交易制度出臺後,對原來的協議轉讓股來說影響較大,交投可能會更加不活躍,但對大額交易來說並無影響,只是交易時間換成盤後。在之前的交易中,相比做市轉讓,他更喜歡協議轉讓。他認為,以前盤中活躍的協議股更接近連續的集合競價,此次新出臺的不連續集合競價交易制度,意義重大,但實施後可能也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

宣遠山是新三板的個人投資者,也有在運作相關的金融產品。他認為,改革後,盤中交易或者是做市或者是競價,對二級市場投資者來說可能會比較吃虧,理由是,“新三板流動性制約了交易,盤後協定轉讓便於老股東或機構大額交割,更富有隱蔽性,投資人只能盤後根據股轉披露的資訊事後分析,較難通過盤中現有資訊合理分析”。另外,他覺得,盤後協議有議價便利,漲跌幅空間較大,並沒有限售限制,仲介機構可以盤後以協議批發價格攬收股票、盤中以零售方式進行出貨,方便做市商進入退出,但對投資者來說有弊端,需要提高警惕。

競價制度利好做市股

此次交易制度改革,市場關注度最高的是新推出的競價交易制度,但在企巢新三板學院院長程曉明看來,其中最大的亮點在於做市股可以進行盤後協議轉讓。他解釋道,以前新三板的交易制度存在弊端,做市的股票有定價依據,卻不允許大宗交易,而允許大宗交易的協定轉讓,卻沒有定價依據。

對此,他打了個比方:這對大資金來說就像兩條路,一條有路燈卻不讓走,一條允許通過,卻沒有路燈。“此次改革,就是允許通過有燈的路,而以前沒有路燈的路,則安上了一座燈,哪怕不是電燈,至少也是一盞煤油燈。”他認為,未來的新三板,好企業中的絕大部分都會選擇做市,除非找不到做市商。

梁滌塵也認為,做市股可以進行盤後協定轉讓交易,對做市股來說是個重大利好。他告訴記者,不止康銘盛,之前不少採用做市轉讓的公司都遇到需要大宗交易轉讓實現交易卻最終無法完成的情況,“比如,有機構資金想投資、想進行大額的老股轉讓等情況,以前只能通過做市轉讓來實現,我們就會擔心是否會造成價格波動。另外,一般大額轉讓都會線上下先協商好價格,這種情況下還通過做市轉讓來實現,就很容易造成違規。現在有盤後大宗交易,就基本掃除了這個障礙”。

對於競價轉讓或做市轉讓的股票後續會否出現市場分化的問題,洞見資本副總裁張奧平認為,任何情況下,市場都會是二八分化的市場,差異化集合競價明顯利好創新層中的優質企業,優質企業未來會更加優質。他建議,新三板基礎層的企業不論任何情況下都要修煉好自己的“內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市場流動性問題仍待解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長期來看,新交易制度有利於完善新三板市場價格發現機制,從而有利於改善新三板流動性,進而帶動一級市場的發行,但短期內影響有限。

彭海告訴記者,目前新三板市場,每天的做市交易成交額大概在2億元左右,協議成交額在8億-10億元左右,預計未來存量資金會向部分做市股傾斜,但交易制度改革並沒有涉及解決流動性的根本問題,對流動性的提升效果仍有待觀察。

先驅資本董事長彭和平認為,長期來看,此次改革對新三板來說是重磅利好,但短期難言樂觀。在他看來,理論上,基金產品到期退出有望受益於新交易制度,但主要還是取決於投資者參與的熱情。他分析道,新三板掛牌公司和投資者間僧多肉少的局面仍在,資金供求不均衡,短期內,集合競價的市場價格發現作用不明顯,新交易制度實施前期,甚至可能會出現多家公司二級市場全天沒成交的情況。

付立春表示,新階段新三板的主要矛盾是投資供給側的結構性問題,為更好支援實體經濟,完善新三板市場、協調鼓勵更多投資進駐是未來發展的關鍵。隨著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開放與市場化改革,新三板市場的完善有望全面推進。對企業而言,更應回歸規範、持續、成長的主業;對機構來說,做好風控前提下,配置性投資的佈局視窗仍在,交易性投資或將理性復蘇。

今年24家來自新三板企業成功IPO過會

日期:2017-12-25 全文轉載:財界網

截至22日,新三板市場上共有掛牌企業11640家,其中包括做市轉讓1342家,協議轉讓10298家。

當前已有超過三分之一的IPO儲備資源來自新三板。來自新三板的擬IPO企業(含正在審核的企業)總共有677家。截至目前,今年已有24家來自新三板的企業成功IPO過會,其中已有17家公司在A股市場成功上市。

超三分之一IPO儲備資源來自新三板

截至目前,新三板處於上市輔導階段的掛牌企業有446家,已摘牌退市且處於上市輔導階段的企業有82家,合計528家,占國內全部上市輔導企業的比例為36.0%。當前已有超過三分之一的IPO儲備資源來自新三板。來自新三板的擬IPO企業(含正在審核的企業)總共有677家。

伴隨IPO的常態化發行、新三板企業成功上市的案例不斷增加,“轉板上市”的熱潮再度湧動。據統計,新三板目前有534家企業正在接受上市輔導,僅2017年內宣佈接受上市輔導的掛牌企業就有330家。

目前來自於新三板的排隊審查企業占所有排隊審查企業(含中止審查)的比例近期保持在30%之上,一方面體現出新三板已經成為首發上市公司的重要來源地,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在IPO堰塞湖快速減退的情況下,新三板企業IPO審核仍有一定的積壓情況。

截至目前,今年已有24家來自新三板的企業成功IPO過會,其中已有17家公司在A股市場成功上市。而算上往年資料,至今已有38家三板企業成功IPO,其中31家企業已登陸A股上市。

今年新三板企業過會率為69.4%

IPO發審提速讓眾多公司看到了上市的曙光,從去年年底開始引爆新三板企業轉板熱情。

今年初新三板掀起IPO熱時,共有78家企業處於排隊狀態。新三板企業的IPO前景普遍樂觀,一部分原因是證監會高層“能夠轉板的就轉板”、IPO提速、解決IPO堰塞湖等相關話語釋放的積極信號。

隨著不斷有三板公司成功登陸A股,新三板轉板在今年6月份達到最高峰,當月多達49家公司宣佈開始進入上市輔導。

但自從大發審委上任,過會率一落千丈,新三板企業的過會率下降得尤其厲害。過了一年,新三板企業排隊的數量達到了138家(不包括中止審核的企業)。但是截至目前上會的僅有36家,通過24家。新三板轉板企業過會率為69.4%。

新三板企業被否和傳聞中的“3000萬淨利潤”隱形門檻無關。因為淨利潤最低的钜泉光電去年淨利潤也達到了近3500萬元的淨利潤,盈利能力最強的順博股份去年更是實現了1.33億元的淨利潤。

在這種情況下,大發審委關注的重點落在了企業財務的真實性、合理性和規範運營問題等。因為這才真正體現企業的可持續盈利能力和經營風險。

根據證監會官方網站公佈的下周發審會安排,捷昌驅動、淳中科技、新產業和宇邦新材四家新三板公司首發申請將于本周上會。2017年的最後一周,四家公司能否給我們帶來驚喜?

1、捷昌驅動(830948.OC)

浙江捷昌線性驅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線性驅動控制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已形成以電動推杆、升降立柱、控制器等三大產品體系,其中JC35系列電動推杆系統已成為全球醫療、家用護理、傢俱等相關行業設備的知名配件品牌。

最近三年一期,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1,792.96萬元、36,558.84萬元、50,611.57萬元、30,884.79萬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4,018.73萬元、9,939.27萬元、12,905.72萬元、7,235.37萬元。2016年,公司產品毛利率49.86%。

捷昌驅動2016年8月報會,上會時間耗時1年零4個月。保薦機構為興業證券,12月26日上會,擬登陸上交所。

2、淳中科技(834801.OC)

北京淳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內領先的顯控系統設備及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產品分為設備類和平臺類兩大類,具體包括影像處理設備、矩陣切換設備、信號傳輸設備及數位視訊綜合平臺、顯控協作平臺等,適用于指揮控制中心、會議室及展示等多媒體視訊場景。

最近三年一期,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4,957.15萬元、16,929.13萬元、21,912.69萬元、12,690.92萬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4,451.79萬元、4,814.20萬元、8,144.69萬元、4,729.79萬元。2016年,公司產品毛利率63.40%。

淳中科技2017年5月報會,上會時間僅耗時7個月。保薦機構為招商證券(600999,股吧),12月26日上會,擬登陸上交所。

3、新產業(830838.OC)

深圳市新產業生物醫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專業從事研發、生產“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器及體外診斷試劑”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中國第一家採用最先進的“納米免疫磁性微珠”作為系統的關鍵分離材料的公司、中國第一家採用目前該領域最先進的“人工合成的小分子有機化合物”代替傳統的酶作為發光標記物的公司、中國第一家應用直接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並實現批量生產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器及配套試劑的公司。

最近三年一期,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54,527.65萬元、73,168.22萬元、92,250.48萬元、50,240.45萬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5,287.24萬元、24,911.86萬元、45,169.46萬元、24,386.38萬元。2016年,公司產品毛利率78.80%。

新產業2016年4月報會,上會時間耗時1年零8個月。保薦機構為華泰聯合證券,12月27日上會,擬登陸深交所創業板。

4、宇邦新材(832681.OC)

蘇州宇邦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專業生產光伏塗錫焊帶,擁有多條互連帶及匯流帶全自動生產線,所有設備具有線上自動檢測、缺陷報警等功能,避免了人為因素造成的產品不良,保證了良好品質及產品的一致性。在焊帶行業中居於國內領先地位,國內市場佔有率達20%以上。

最近三年一期,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46,558.29萬元、43,884.44萬元、46,123.53萬元、32,136.51萬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0,721.79萬元、9,171.97萬元、6,982.49萬元、2,831.56萬元。2016年,公司產品毛利率26.69%。

宇邦新材2016年9月報會,上會時間耗時1年零3個月。保薦機構為東興證券,12月27日上會,擬登陸深交所創業板。

上會展望:

前三家公司無論從業績規模、盈利能力還是行業地位,都十分優質,所屬細分行業也是國家鼓勵的,過會成功率預計在80%以上,最後一家宇邦新材,2014年淨利潤過億,但隨後便出現了業績連續下滑,今年半年報僅有2800多萬,而且其所處的光伏行業並不是發審委喜歡的,上個月另一家光伏行業的新三板公司鴻禧能源剛剛被否,利潤甚至過億,所以申報創業板的宇邦新材有很大可能被否。下週四家新三板公司上會,結果很可能是4過3,最差情況也應該是過2否2。

另外,從證監會預披露的招股書來看,波斯科技、海容冷鏈等之前因三類股東問題耽誤了審核時間的新三板公司,已經陸續招股書預披露更新,預計很快將進入發審委階段。三類股東的問題,這次是真的解決了!

新三板首例股份回購完成

日期:2017-12-20 全文轉載:中國證券報

全國股轉公司日前發佈《關於掛牌公司股份回購業務通知》(簡稱《通知》),為滿足掛牌公司回購業務需求,先期擬採用“一事一議、先行先試”模式辦理股份回購業務。據不完全統計,新三板市場約有30餘份股份回購預案亟待完成。業內人士表示,股轉公司此次出臺回購新規,有利於掛牌公司推進股份收購事項。

禮多多回購股份

12月13日,新三板企業禮多多披露《關於回購並完成註銷標的公司未完成盈利承諾所對應股份的公告》,以1元/股的價格回購公司29.03萬股。禮多多成為新三板首家完成股份回購並註銷的掛牌公司。

禮多多從事電商服務業務,主要客戶為食品類企業,於2015年10月20日掛牌新三板。此後,禮多多進行了三次融資,合計 募資額達2.03億。2016年6月,禮多多收購了一家從事飲用品線上貿易的經銷商上海若凱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根據收購方案,禮多多採用“發行股份+支付現金”方式。其中,現金支付1.7億元,同時向若凱電商原股東上海米堤貿易有限公司發行294萬股,折合2058萬元的交易對價。業績承諾方面,若凱電商未來三年淨利潤分別為3500萬元、4000萬元、4500萬元。但業績承諾並未完成。今年4月27日,禮多多發佈關於公司回購股份暨減少註冊資本的預案。根據北京永拓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2016年度審計結果,若凱電商2016年實現淨利潤2586萬元,承諾利潤3500萬元,承諾利潤實現率為73.89%。經計算,需回購註銷海米堤貿易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股份290297股。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6日,禮多多發佈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的公告。原因系南方黑芝麻對公司100%股份全額收購。

涉及兩種情形

業內人士表示,股轉公司此次出臺回購新規,有利於掛牌公司推進股份收購事項,便於掛牌公司對股權進行有效管控。《通知》給出的兩種股份回購解決方案,更多是從一種公平交易構架去設計。如果業績未達預期,掛牌公司可根據認購協定回購交易對手或激勵物件所持公司股份,對於掛牌公司、交易對手或激勵物件而言更加合理。

聯訊證券新三板負責人彭海指出,雖然《通知》提及的情況適用範圍較小,但有利於促進掛牌公司推進收購等事項。申萬宏源高級並購經理余科認為,《通知》的出發點應該是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週報由九泰基金產業投資部整理

風險提示:

本報告中的資訊均來源於公開可獲得資料,九泰基金力求可靠,但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證,獲得報告的人士據此作出投資決策,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本報告不構成針對個人的投資建議,也沒有考慮個別客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客戶應考慮本報告中的任何意見或建議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

基金投資有風險,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公司旗下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淨值並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與股東之間實行業務隔離制度,股東並不直接參與基金財產的投資運作。

股轉公司此次出臺回購新規,有利於掛牌公司推進股份收購事項。

新三板市場資料深度分析

● 市場規模資料

截至2017年12月25日,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達到11640家,其中以協定轉讓的方式交易的有10298家,做市轉讓1342家。上周新增掛牌企業25家。

上周新增掛牌公司概況

上周市場規模統計

● 市場交易資料

12月18日至12月22日間,市場總成交173,087.54萬股;成交金額657,801.7萬元;成交均價3.8元。

上周市場概覽

個股成交上,上周掛牌公司股票成交金額前三名分別為東海證券、中科招商和神州優車;成交數量前三名分別為中科招商、東海證券和聯訊證券;上周換手率最高的前三名企業分別為沐威科技、維鬥科技和穿山甲。

上周掛牌公司股票成交額前10名

上周掛牌公司股票成交數量前10名

上周新三板換手率前十名

● 三板指數分析

上週三板成指下跌0.77%,收於1,277.47點;做市指數下跌0.68%,收於987.87點。

上周新三板指數概況

● 市場融資資料

上周共有46家企業發佈了定向增發預案,預計募資19.81元;實施完成43家企業的定向增發,募資總額79.78億元。

● 三板估值分析

根據萬得資料,12月22日,新三板市場市盈率(TTM中值、剔除負值) 22.32倍,市淨率(中值) 2.63倍,市銷率(中值) 2.48倍,較創業板、中小板差距較大。

一周報導精選

新三板制度改革三箭齊發 改善流動性利好做市股

日期:2017-12-25 全文轉載:證券時報

12月22日,全國股轉公司召開新三板分層與交易制度改革新聞發佈會,隨後,股轉系統官網發佈關於股票轉讓、掛牌公司資訊披露、分層管理辦法三份細則檔,市場期待已久的制度改革三箭齊發,市場參與各方普遍認為利好創新層公司及做市股。

優化分層指標

強化創新層信披要求

此次分層制度的優化,主要是調低標準一的盈利指標,原來的最近兩年年均淨利潤由不少於2000萬元調低至1000萬元,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由原來的10%調低至8%;調高標準二的營收指標,原來的最近兩年平均營收由不低於4000萬元調高至6000萬元;共同准入標準則增加了原來僅標準三要求的50人合格投資者人數要求,同時增加最低淨資產要求;維持創新層則以合法合規、年報按時披露並且審計意見符合要求為主。

安信證券新三板首席諸海濱告訴證券時報·新三板論壇記者,分層制度的改革是有必要的,因為相比第一次分層,第二次分層調整的公司很多,說明分層制度篩選出來的創新層公司不穩定,股轉公司此次對分層制度進行優化,調整標準一和標準二指標,就是為了彌補之前的漏洞。

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院負責人彭海認為,分層制度優化,有助於提升市場交易屬性,從而進一步完善市場定價功能。共同准入標準增加合格投資者人數不少於50人,是為了提升市場交易活躍性,由於2017年市場交易較為清淡,預計這個條件會對企業造成一定的壓力。

創新層公司康銘盛董事會秘書梁滌塵表示,優化分層指標可以為以後推出精選層奠定基礎,“現在的標準就比較合理了,以後制度逐步完善,創新層利潤要求1000萬,未來精選層標準再提高一個檔次,就可以在創新層-精選層-創業板之間形成一個多層次梯隊,符合多層次市場的要求。”他認為,對創新層的資訊披露要求更高,使創新層公司的資訊披露要求向主機板看齊,也是在為以後推出再分層、轉板等制度打下基礎。

根據股轉公司最新發佈的掛牌公司資訊披露細則內容,創新層公司除正常履行披露年報和半年報義務外,還需披露季度報告,如年報披露時間較晚,或者存在年度淨利潤變動較大的情況,還需披露相應的業績快報和業績預告。除此之外,創新層公司財務報告內容及審計均從嚴要求,董事會秘書需“持證上崗”。

取消盤中協定轉讓

推出差異化集合競價

以優化分層標準為基礎,推出差異化交易制度安排,是此次新三板改革的重頭戲,改革的目的主要是解決市場定價功能不完善問題,改革的內容包括取消盤中協定轉讓、引入差異化集合競價制度等。

改革後,新三板二級市場盤中只有競價轉讓和做市轉讓兩種交易方式。集合競價方面,基礎層企業採取每日收盤一次集合競價的方式,創新層企業則每天有五次集合競價機會,申報有效價格範圍為前收盤價的50%至200%。盤後半小時是協議轉讓時間,類似于大宗交易,要求單筆申報數量不低於10萬股,或者轉讓金額不低於100萬元。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認為,相比協定轉讓,集合競價能大幅提高交易效率,對於提高市場精准度、交易效率,降低不必要的誤差有直接的作用。指定協定轉讓的方式在盤後得以保留,是考慮到基金到期退出的問題,也為做市商進入、退出做市提供了方便。

思考投資大股東嶽志斌認為,此次改革,對做市股可能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對協議股的影響要大一些,尤其對之前靠假的協議成交做高虛假市值的公司來說,以後這樣做的可能性較小,競價交易更能讓原協定轉讓的公司清楚地知道,合格投資者對公司的真正價值判斷。

在他看來,改革後,新三板的交易制度已經非常完善了,後面只需針對市場反應情況調整撮合頻次。

不過,也有新三板個人投資者對新交易制度表示擔憂。個人投資者周洪波認為,新交易制度出臺後,對原來的協議轉讓股來說影響較大,交投可能會更加不活躍,但對大額交易來說並無影響,只是交易時間換成盤後。在之前的交易中,相比做市轉讓,他更喜歡協議轉讓。他認為,以前盤中活躍的協議股更接近連續的集合競價,此次新出臺的不連續集合競價交易制度,意義重大,但實施後可能也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

宣遠山是新三板的個人投資者,也有在運作相關的金融產品。他認為,改革後,盤中交易或者是做市或者是競價,對二級市場投資者來說可能會比較吃虧,理由是,“新三板流動性制約了交易,盤後協定轉讓便於老股東或機構大額交割,更富有隱蔽性,投資人只能盤後根據股轉披露的資訊事後分析,較難通過盤中現有資訊合理分析”。另外,他覺得,盤後協議有議價便利,漲跌幅空間較大,並沒有限售限制,仲介機構可以盤後以協議批發價格攬收股票、盤中以零售方式進行出貨,方便做市商進入退出,但對投資者來說有弊端,需要提高警惕。

競價制度利好做市股

此次交易制度改革,市場關注度最高的是新推出的競價交易制度,但在企巢新三板學院院長程曉明看來,其中最大的亮點在於做市股可以進行盤後協議轉讓。他解釋道,以前新三板的交易制度存在弊端,做市的股票有定價依據,卻不允許大宗交易,而允許大宗交易的協定轉讓,卻沒有定價依據。

對此,他打了個比方:這對大資金來說就像兩條路,一條有路燈卻不讓走,一條允許通過,卻沒有路燈。“此次改革,就是允許通過有燈的路,而以前沒有路燈的路,則安上了一座燈,哪怕不是電燈,至少也是一盞煤油燈。”他認為,未來的新三板,好企業中的絕大部分都會選擇做市,除非找不到做市商。

梁滌塵也認為,做市股可以進行盤後協定轉讓交易,對做市股來說是個重大利好。他告訴記者,不止康銘盛,之前不少採用做市轉讓的公司都遇到需要大宗交易轉讓實現交易卻最終無法完成的情況,“比如,有機構資金想投資、想進行大額的老股轉讓等情況,以前只能通過做市轉讓來實現,我們就會擔心是否會造成價格波動。另外,一般大額轉讓都會線上下先協商好價格,這種情況下還通過做市轉讓來實現,就很容易造成違規。現在有盤後大宗交易,就基本掃除了這個障礙”。

對於競價轉讓或做市轉讓的股票後續會否出現市場分化的問題,洞見資本副總裁張奧平認為,任何情況下,市場都會是二八分化的市場,差異化集合競價明顯利好創新層中的優質企業,優質企業未來會更加優質。他建議,新三板基礎層的企業不論任何情況下都要修煉好自己的“內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市場流動性問題仍待解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長期來看,新交易制度有利於完善新三板市場價格發現機制,從而有利於改善新三板流動性,進而帶動一級市場的發行,但短期內影響有限。

彭海告訴記者,目前新三板市場,每天的做市交易成交額大概在2億元左右,協議成交額在8億-10億元左右,預計未來存量資金會向部分做市股傾斜,但交易制度改革並沒有涉及解決流動性的根本問題,對流動性的提升效果仍有待觀察。

先驅資本董事長彭和平認為,長期來看,此次改革對新三板來說是重磅利好,但短期難言樂觀。在他看來,理論上,基金產品到期退出有望受益於新交易制度,但主要還是取決於投資者參與的熱情。他分析道,新三板掛牌公司和投資者間僧多肉少的局面仍在,資金供求不均衡,短期內,集合競價的市場價格發現作用不明顯,新交易制度實施前期,甚至可能會出現多家公司二級市場全天沒成交的情況。

付立春表示,新階段新三板的主要矛盾是投資供給側的結構性問題,為更好支援實體經濟,完善新三板市場、協調鼓勵更多投資進駐是未來發展的關鍵。隨著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開放與市場化改革,新三板市場的完善有望全面推進。對企業而言,更應回歸規範、持續、成長的主業;對機構來說,做好風控前提下,配置性投資的佈局視窗仍在,交易性投資或將理性復蘇。

今年24家來自新三板企業成功IPO過會

日期:2017-12-25 全文轉載:財界網

截至22日,新三板市場上共有掛牌企業11640家,其中包括做市轉讓1342家,協議轉讓10298家。

當前已有超過三分之一的IPO儲備資源來自新三板。來自新三板的擬IPO企業(含正在審核的企業)總共有677家。截至目前,今年已有24家來自新三板的企業成功IPO過會,其中已有17家公司在A股市場成功上市。

超三分之一IPO儲備資源來自新三板

截至目前,新三板處於上市輔導階段的掛牌企業有446家,已摘牌退市且處於上市輔導階段的企業有82家,合計528家,占國內全部上市輔導企業的比例為36.0%。當前已有超過三分之一的IPO儲備資源來自新三板。來自新三板的擬IPO企業(含正在審核的企業)總共有677家。

伴隨IPO的常態化發行、新三板企業成功上市的案例不斷增加,“轉板上市”的熱潮再度湧動。據統計,新三板目前有534家企業正在接受上市輔導,僅2017年內宣佈接受上市輔導的掛牌企業就有330家。

目前來自於新三板的排隊審查企業占所有排隊審查企業(含中止審查)的比例近期保持在30%之上,一方面體現出新三板已經成為首發上市公司的重要來源地,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在IPO堰塞湖快速減退的情況下,新三板企業IPO審核仍有一定的積壓情況。

截至目前,今年已有24家來自新三板的企業成功IPO過會,其中已有17家公司在A股市場成功上市。而算上往年資料,至今已有38家三板企業成功IPO,其中31家企業已登陸A股上市。

今年新三板企業過會率為69.4%

IPO發審提速讓眾多公司看到了上市的曙光,從去年年底開始引爆新三板企業轉板熱情。

今年初新三板掀起IPO熱時,共有78家企業處於排隊狀態。新三板企業的IPO前景普遍樂觀,一部分原因是證監會高層“能夠轉板的就轉板”、IPO提速、解決IPO堰塞湖等相關話語釋放的積極信號。

隨著不斷有三板公司成功登陸A股,新三板轉板在今年6月份達到最高峰,當月多達49家公司宣佈開始進入上市輔導。

但自從大發審委上任,過會率一落千丈,新三板企業的過會率下降得尤其厲害。過了一年,新三板企業排隊的數量達到了138家(不包括中止審核的企業)。但是截至目前上會的僅有36家,通過24家。新三板轉板企業過會率為69.4%。

新三板企業被否和傳聞中的“3000萬淨利潤”隱形門檻無關。因為淨利潤最低的钜泉光電去年淨利潤也達到了近3500萬元的淨利潤,盈利能力最強的順博股份去年更是實現了1.33億元的淨利潤。

在這種情況下,大發審委關注的重點落在了企業財務的真實性、合理性和規範運營問題等。因為這才真正體現企業的可持續盈利能力和經營風險。

根據證監會官方網站公佈的下周發審會安排,捷昌驅動、淳中科技、新產業和宇邦新材四家新三板公司首發申請將于本周上會。2017年的最後一周,四家公司能否給我們帶來驚喜?

1、捷昌驅動(830948.OC)

浙江捷昌線性驅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線性驅動控制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已形成以電動推杆、升降立柱、控制器等三大產品體系,其中JC35系列電動推杆系統已成為全球醫療、家用護理、傢俱等相關行業設備的知名配件品牌。

最近三年一期,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1,792.96萬元、36,558.84萬元、50,611.57萬元、30,884.79萬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4,018.73萬元、9,939.27萬元、12,905.72萬元、7,235.37萬元。2016年,公司產品毛利率49.86%。

捷昌驅動2016年8月報會,上會時間耗時1年零4個月。保薦機構為興業證券,12月26日上會,擬登陸上交所。

2、淳中科技(834801.OC)

北京淳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內領先的顯控系統設備及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產品分為設備類和平臺類兩大類,具體包括影像處理設備、矩陣切換設備、信號傳輸設備及數位視訊綜合平臺、顯控協作平臺等,適用于指揮控制中心、會議室及展示等多媒體視訊場景。

最近三年一期,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4,957.15萬元、16,929.13萬元、21,912.69萬元、12,690.92萬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4,451.79萬元、4,814.20萬元、8,144.69萬元、4,729.79萬元。2016年,公司產品毛利率63.40%。

淳中科技2017年5月報會,上會時間僅耗時7個月。保薦機構為招商證券(600999,股吧),12月26日上會,擬登陸上交所。

3、新產業(830838.OC)

深圳市新產業生物醫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專業從事研發、生產“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器及體外診斷試劑”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中國第一家採用最先進的“納米免疫磁性微珠”作為系統的關鍵分離材料的公司、中國第一家採用目前該領域最先進的“人工合成的小分子有機化合物”代替傳統的酶作為發光標記物的公司、中國第一家應用直接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並實現批量生產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器及配套試劑的公司。

最近三年一期,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54,527.65萬元、73,168.22萬元、92,250.48萬元、50,240.45萬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5,287.24萬元、24,911.86萬元、45,169.46萬元、24,386.38萬元。2016年,公司產品毛利率78.80%。

新產業2016年4月報會,上會時間耗時1年零8個月。保薦機構為華泰聯合證券,12月27日上會,擬登陸深交所創業板。

4、宇邦新材(832681.OC)

蘇州宇邦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專業生產光伏塗錫焊帶,擁有多條互連帶及匯流帶全自動生產線,所有設備具有線上自動檢測、缺陷報警等功能,避免了人為因素造成的產品不良,保證了良好品質及產品的一致性。在焊帶行業中居於國內領先地位,國內市場佔有率達20%以上。

最近三年一期,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46,558.29萬元、43,884.44萬元、46,123.53萬元、32,136.51萬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0,721.79萬元、9,171.97萬元、6,982.49萬元、2,831.56萬元。2016年,公司產品毛利率26.69%。

宇邦新材2016年9月報會,上會時間耗時1年零3個月。保薦機構為東興證券,12月27日上會,擬登陸深交所創業板。

上會展望:

前三家公司無論從業績規模、盈利能力還是行業地位,都十分優質,所屬細分行業也是國家鼓勵的,過會成功率預計在80%以上,最後一家宇邦新材,2014年淨利潤過億,但隨後便出現了業績連續下滑,今年半年報僅有2800多萬,而且其所處的光伏行業並不是發審委喜歡的,上個月另一家光伏行業的新三板公司鴻禧能源剛剛被否,利潤甚至過億,所以申報創業板的宇邦新材有很大可能被否。下週四家新三板公司上會,結果很可能是4過3,最差情況也應該是過2否2。

另外,從證監會預披露的招股書來看,波斯科技、海容冷鏈等之前因三類股東問題耽誤了審核時間的新三板公司,已經陸續招股書預披露更新,預計很快將進入發審委階段。三類股東的問題,這次是真的解決了!

新三板首例股份回購完成

日期:2017-12-20 全文轉載:中國證券報

全國股轉公司日前發佈《關於掛牌公司股份回購業務通知》(簡稱《通知》),為滿足掛牌公司回購業務需求,先期擬採用“一事一議、先行先試”模式辦理股份回購業務。據不完全統計,新三板市場約有30餘份股份回購預案亟待完成。業內人士表示,股轉公司此次出臺回購新規,有利於掛牌公司推進股份收購事項。

禮多多回購股份

12月13日,新三板企業禮多多披露《關於回購並完成註銷標的公司未完成盈利承諾所對應股份的公告》,以1元/股的價格回購公司29.03萬股。禮多多成為新三板首家完成股份回購並註銷的掛牌公司。

禮多多從事電商服務業務,主要客戶為食品類企業,於2015年10月20日掛牌新三板。此後,禮多多進行了三次融資,合計 募資額達2.03億。2016年6月,禮多多收購了一家從事飲用品線上貿易的經銷商上海若凱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根據收購方案,禮多多採用“發行股份+支付現金”方式。其中,現金支付1.7億元,同時向若凱電商原股東上海米堤貿易有限公司發行294萬股,折合2058萬元的交易對價。業績承諾方面,若凱電商未來三年淨利潤分別為3500萬元、4000萬元、4500萬元。但業績承諾並未完成。今年4月27日,禮多多發佈關於公司回購股份暨減少註冊資本的預案。根據北京永拓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2016年度審計結果,若凱電商2016年實現淨利潤2586萬元,承諾利潤3500萬元,承諾利潤實現率為73.89%。經計算,需回購註銷海米堤貿易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股份290297股。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6日,禮多多發佈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的公告。原因系南方黑芝麻對公司100%股份全額收購。

涉及兩種情形

業內人士表示,股轉公司此次出臺回購新規,有利於掛牌公司推進股份收購事項,便於掛牌公司對股權進行有效管控。《通知》給出的兩種股份回購解決方案,更多是從一種公平交易構架去設計。如果業績未達預期,掛牌公司可根據認購協定回購交易對手或激勵物件所持公司股份,對於掛牌公司、交易對手或激勵物件而言更加合理。

聯訊證券新三板負責人彭海指出,雖然《通知》提及的情況適用範圍較小,但有利於促進掛牌公司推進收購等事項。申萬宏源高級並購經理余科認為,《通知》的出發點應該是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週報由九泰基金產業投資部整理

風險提示:

本報告中的資訊均來源於公開可獲得資料,九泰基金力求可靠,但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證,獲得報告的人士據此作出投資決策,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本報告不構成針對個人的投資建議,也沒有考慮個別客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客戶應考慮本報告中的任何意見或建議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

基金投資有風險,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公司旗下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淨值並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與股東之間實行業務隔離制度,股東並不直接參與基金財產的投資運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